-
心血管器械感染的分子影像:靶向细菌或宿主病原体免疫反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快速、准确诊断心血管器械感染仍是临床的一大挑战。解剖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CT血管造影术是临床疑似心内膜炎的一线检查。其能检出赘生物和瓣膜周边并发症。既往研究表明,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相比,具有独特优点。其可在发生形态学损伤前诊断早期心脏器械感染,并识别感染源或在体内其他部位的细菌栓子。尽管 18F-FDG PET/CT的异常结果已作为器械相关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诊断标准,被纳入到2015年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但美国指南尚未纳入这一标准。除了这些临床可用的影像学手段,研究者们还致力于开发靶向细菌的示踪剂用于特异性感染显像,包括细菌麦芽糖糊精转运体、细菌胸苷激酶、抗生素、抗菌肽、细菌抗体、噬菌体和细菌DNA/RNA杂交核苷酸寡聚物的示踪剂。在上述示踪剂中,放射性标记的抗生素已在人体中进行了研究,但未能成功在临床上用于感染显像。其余大多数示踪剂仅在实验动物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解剖和功能影像在心脏器械感染中的作用,并讨论了 18F-FDG和细菌靶向示踪剂的优缺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ET显像在放射性心脏损伤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是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和非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PET显像能够对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异常、心脏交感神经紊乱、心肌纤维化和炎性病变进行评估,在RIHD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就PET显像在RIHD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D-1抑制剂对心肌炎症微环境及放射性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从免疫微环境的角度初探PD-1抑制剂对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放射性心肌损伤(RIMI)模型,将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PD-1抑制剂组;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单次照射15 Gy;D组为照射+PD-1抑制剂组。照射后1个月麻醉处死小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评估心肌纤维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CD 3+、CD 3+CD 4+、CD 3+CD 8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4、IL-6、IL-17A、TNF-α、TGF-β 1、INF-γ)水平;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结果:照射后1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A、B、C、D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分别为(1.97±0.36)%、(2.83±1.03)%、(5.39±0.77)%、(7.72±1.43)%,A组与B组间的CVF相似( P=0.314),其余各组间均不同(均 P<0.05)。与A组比较,B、C、D组的CD 3+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均增高(均 P<0.01),D组高于B组和C组(均 P<0.01);A、C、B、D组的CD 3+CD 4+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相近(均 P>0.05);D组的CD 3+CD 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都高于A、B、C组( P<0.001)。D组的IL-6、IL-17A、TGF-β 1水平均高于A、B、C组(均 P<0.001)。A、B、C、D组的凋亡指数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PD-1抑制剂可通过促进心肌免疫炎症反应加重RIM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R-26a调控CTGF表达在放射性心脏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iR-26a在实验鼠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构建RIHD模型,检测心功能、纤维化、胶原蛋白1(COL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miR-26a的表达。双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CTGF是否是miR-26a的靶基因。在心肌成纤维细胞转染miR-26a up及miR-26a down慢病毒,构建miR-26a过表达和低表达细胞模型,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凋亡及CTGF的表达。结果:小鼠心脏被辐射后心功能下降、心肌纤维化重塑,COL1和CTGF表达增加,miR-26a表达下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CTGF是miR-26a的靶基因。过表达miR-26a可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分泌胶原蛋白;低表达miR-26a则得到相反的实验结果。结论:miR26a可能通过靶向调控CTGF的表达,影响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参与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过程,有望成为RIHD新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肌钙蛋白Ⅰ评价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治疗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2018年间接受放疗±化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8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30Gy、放疗50Gy、放疗结束、放疗结束3个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cTnI、心脏彩超。比较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对RIHD检出率。比较血糖高低、合并高血压病及冠心病、联合化疗、照射剂量及心脏受照面积大小等因素与RIHD发生的关系。结果:放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异常结果相近( P均>0.05),而在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方面均高于常规心电图( P均<0.05)。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与单纯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比较检出率均高于任一方式( P均<0.05)。放疗后RIHD率高于放疗前( P均<0.05);放化疗者心脏损伤率明显高于单药顺铂化疗、单纯放疗组,以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为甚(发生率45%, P均<0.05)。单纯放疗与放疗+顺铂化疗的相近( P均>0.05)。放疗后比放疗前RIHD分级增加31.2%( P均<0.0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放疗合并化疗,心脏D mean、V 40 Gy是1-4级RIHD发生的影响因素( P均<0.05)。 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诱发RIHD检出率高,并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鼠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建立及其早期检测指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SD大鼠心脏15Gy分3次照射所致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早期检测指标变化,并分析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的影响。方法:75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Endostar组(E组)、25Gy照射组(MHD 25组)、15Gy照射组(MHD 15组)、15Gy照射联合Endostar组(MHD 15+E组),分别在干预后24、48h和15d取血测CK、CK-MB、LDH和CRP,在1、3、6个月行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图后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心肌组织行HE、Masson染色。双因素方差分析统计。 结果:与C组比较,6个月MHD 15组出现心肌纤维化晚于MHD 25组出现。各照射组在3个月后出现射血分数、缩短分数降低( P<0.05),且程度相似( P>0.05)。心肌酶及炎症因子各组间相近( P>0.05)。 结论:大鼠心脏15Gy分3次照射早期可造成心脏功能损伤,如射血分数、缩短时间降低,晚期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并比高剂量照射延迟出现。照射基础上联合Endostar对大鼠的放射性心肌损伤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河南"4.26" 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0年医学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4.26" 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0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放射医学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方法:收集5名受照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眼科检查及患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项目、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甲状腺功能、生殖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辐射遗传学指标等;器械检查包括腹部彩超、甲状腺彩超、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生殖系统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结果:"梅"照后2~3年出现放射性白内障早期典型的形态特点,照后13年行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此次随访右眼视力眼前指数/10 cm,后囊下较厚,近似锅巴样浑浊,2019年11月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旺"、"天"、"民"、"义"均出现双眼后囊下或赤道部不同程度浑浊;"梅"照后7年至今心电图均提示心肌缺血改变,"天"照后12年确诊"冠心病",照后20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支架植入手术",5名受照者均出现血清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增高,4名受照者出现双侧(或单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梅"受照后11年至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持续偏高,"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明显增高,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梅"、"民"照后15年发现甲状腺结节;"天"照后13年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目前病情缓解;肿瘤标志物检测"天"、"民"、"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稍偏高,"天"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小结节;5名受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以易位(t)改变为主(t率≥0.5%),"旺"、"天"可见少量双着丝粒体(dic)或无着丝粒断片(ace)。结论:电离辐射照射可导致受照者眼晶状体、甲状腺、心血管循环系统等不同程度的确定性效应及发生肿瘤等随机性效应,遗传损伤可长期存在于受照者体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放射性心脏损伤国内相关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中国相关文献分析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评述。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1983—2021年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建立文献数据库。对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文献年代、文献类型、文献杂志分布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300篇文献。文献年代分布:1983—2021年间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文献数量逐渐增多,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杂志分布前3位:《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文献类型分布:临床研究、综述、动物实验分别占总文献的48.50%、25.58%、17.61%。临床型研究分布:以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研究最多,其次是胸腺瘤、淋巴瘤。动物实验中动物模型以大鼠研究最多,实验造模选择放射剂量以20 Gy最多。结论:国内对于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研究逐渐增多。临床方面的研究多于动物实验方面,临床方面研究以胸部肿瘤居多;动物实验研究方面潜力较大,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预防、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体积肺癌IMRT初次及二次计划剂量学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方法获得大体积非小细胞肺癌(NSCLC) IMRT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累加剂量,并与初次计划的剂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30例采用IMRT的大体积NSCLC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20分次时进行4DCT模拟定位,基于初次4D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 1-avg制定放疗计划为Plan 1,基于二次4D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 2-avg修改放疗计划为Plan 2,分别采用刚性配准和形变配准方法将两次计划进行剂量累加得到Plan 刚性和Plan 形变。比较初次定位和二次定位之间大体肿瘤体积(GTV,以吸气末时相图像CT50%上的勾画为准)和OAR (OAR,以平均密度投影图像CT avg上的勾画为准)的体积变化,以及Plan 2、Plan 刚性、Plan 形变的剂量体积指标相比Plan 1的差异。 结果:二次定位和初次定位相比,GTV、心脏体积分别缩小44.2%、5.5%,患侧肺、健侧肺、全肺体积分别增大5.2%、6.2%、5.8%( P<0.05);对于内GTV (IGTV,10个4DCT时相的GTV融合而来)和计划靶体积(PTV)的D 95%、D 98%、V 100%,Plan 2与Plan 1相近( P>0.05),Plan 刚性、Plan 形变较Plan 1均略有下降( P<0.05);对于脊髓、心脏、患侧肺、双肺剂量,Plan 2、Plan 刚性、Plan 形变较Plan 1均降低( P<0.05),其中心脏V 30Gy和D mean分别降低27.3%、16.5%、15.3%和15.2%、6.6%、5.6%,双肺V 20Gy和D mean分别降低15.6%、4.5%、3.7%和15.7%、6.2%、5.1%;Plan 形变的IGTV和PTV的D 95%、D 98%,心脏V 40Gy,患侧肺和全肺的V 20Gy、D mean高于Plan 刚性( P<0.05)。形变配准后OAR相似指数明显高于刚性配准( P<0.05)。 结论:Plan 2中OAR剂量体积指标相比Plan 1差别很大,因此它们在预测OAR放射性损伤方面均有较大偏差,而形变配准得到的剂量体积指标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食管癌放射性心脏损伤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逐步提高,放疗导致心脏损伤(RIHD)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放疗相关心脏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疾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瓣膜性心脏病和心律不齐等。现代放疗技术有望减轻心脏损伤,降低RIHD的发生率。本文对食管癌RIH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