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肌钙蛋白Ⅰ评价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治疗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2018年间接受放疗±化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8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30Gy、放疗50Gy、放疗结束、放疗结束3个月行常规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cTnI、心脏彩超。比较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对RIHD检出率。比较血糖高低、合并高血压病及冠心病、联合化疗、照射剂量及心脏受照面积大小等因素与RIHD发生的关系。结果:放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异常结果相近( P均>0.05),而在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方面均高于常规心电图( P均<0.05)。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与单纯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TnI、心脏彩超比较检出率均高于任一方式( P均<0.05)。放疗后RIHD率高于放疗前( P均<0.05);放化疗者心脏损伤率明显高于单药顺铂化疗、单纯放疗组,以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为甚(发生率45%, P均<0.05)。单纯放疗与放疗+顺铂化疗的相近( P均>0.05)。放疗后比放疗前RIHD分级增加31.2%( P均<0.0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放疗合并化疗,心脏D mean、V 40 Gy是1-4级RIHD发生的影响因素( P均<0.05)。 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I评价胸部肿瘤放疗诱发RIHD检出率高,并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放射组学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肺癌患者胸部定位CT图像进行筛选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放射组学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通过随访影像学资料及临床信息将其进行放射性肺炎分级,并收集其定位CT图像。将全肺作为感兴趣体积进行放射组学特征的提取,分析与发生放射性肺炎有关的放射组学特征及临床、剂量学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型构建,通过五折验证方式检测模型预测性能。结果:提取出放射组学特征1029个,通过方差分析及LASSO方法共得到与发生放射性肺炎有关的放射组学特征5个。单纯利用放射组学特征构建模型的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UC)=0.67,利用放射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剂量参数构建模型的测试集AUC=0.71。结论:在通过利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定位CT图像进行构建的放射组学模型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能,加入临床及剂量参数后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5I粒子治疗恶性肺肿瘤所致放射性肺炎剂量学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 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对其相关剂量学参数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诊疗中心收治的31例接受 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肺肿瘤患者,其中鳞癌8例,腺癌10例,其他部位转移癌13例,术后1~6个月复查胸部CT,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对所有患者行疗效评价,观察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放射性肺炎(RP)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放射性肺炎评价标准评价,统计术后 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周边剂量)、患侧肺 V8(8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 V32(32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患侧肺 Dmean(平均照射剂量)。分析术后 D90、 V8、 V32、 Dmean等剂量学参数与发生RP的关系,将术后各剂量学参数与外放疗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寻找与RP发生相关性较高的参数。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1例,ORR为71.0%,DCR为96.8%,RP患者3例,RP发生率为9.7%,粒子术后 V8、 V32、 Dmean等不能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指标,经随访观察术后 D90超过170 Gy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3例(3/5),<170 Gy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0例(0/26)。 结论: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术后 D90与RP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V8、 V32、 Dmean与RP发生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疗中基于双任务循环网络的单投影重建胸部CT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cycleGAN建立双任务循环网络,实现基于单角度投影的三维CT合成模型用于胸部肿瘤的自适应放疗,并评估图像生成质量和剂量精度。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胸部肿瘤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患者45例,并筛选公共数据集图像991例作为预训练数据集,使用ASTRA算法获取多角度投影图像。公共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800例、验证集160例和测试集31例,医院患者数据划分为训练集40例、测试集5例。分别输入合成CT模型和多角度投影预测模型,实现双任务的训练。最终测试仅使用合成CT模型获取预测CT图像进行图像生成质量[包括平均绝对误差(MAE)、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以及剂量学评估。结果:合成CT的图像质量评估指标显示,图像合成精度较高,MAE为0.05±0.01,PSNR为19.08±1.69,SSIM为0.75±0.04。基于合成CT计算的放疗剂量分布也与真实分布接近,3%/3 mm标准下γ通过率平均为93.1%。结论:由cycleGAN修改的双任务循环网络,可以快速准确地从单角度投影预测三维CT,可以应用于胸部肿瘤自适应放疗的工作流程。图像生成质量和剂量学的评估均显示合成CT质量可以满足放疗的临床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肉瘤样癌上腔静脉完全闭塞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5岁,2017年1月因咳嗽等不适就诊于本院,诊断为右肺癌(穿刺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倾向于肉瘤样癌);行4周期紫杉醇脂质体+卡铂化疗,复查CT示局部进展,后行体部伽马刀治疗(35 Gy/14次);2017年6月再次就诊,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行2周期表柔比星+达卡巴嗪治疗,未规律复查。后患者因"半年前出现咳嗽、咳血痰,胸部CT示肿瘤进展"于2019年5月行氩氦刀治疗,并行局部放射治疗(共28 Gy/7次),症状逐渐平稳。2019年9月患者因"1周前出现颜面部及上肢肿胀,并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喘憋,症状逐渐加重"就诊。体格检查:颜面部、颈部红肿明显,颈静脉怒张,双上肢肿胀,前胸壁及上腹部浅表静脉曲张;双肺叩诊过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右肺呼吸音稍低。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占位,大小约49 mm×59 mm×81 mm,侵犯上腔静脉(图1);肺气肿;纵隔内多发扩张血管;双侧肾上腺转移不除外。基因检测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融合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正常。血气分析:氧分压77.1 mmHg (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8.9 mmHg。诊断:(1)右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PSC)放化疗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双侧肾上腺转移不除外;(2)双肺肺气肿。患者行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 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过程严格按照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技术流程进行 [1]。术前将胸部强化CT导入治疗计划系统,勾画肿瘤靶区,设计针道及载入粒子,设计3D模板。术中固定患者体位,麻醉,3D模板复位后,插入植入针,待所有植入针到达预定位置后按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共植入22.2 MBq粒子103颗,术后即刻90%大体肿瘤体积接受剂量(dose delivered to 90% gross tumor volume, D90)=102.89 Gy(图2)。术后患者出现血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拔管。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个月肿瘤体积缩小(图3),术后6个月因肿瘤全身进展、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胸部放疗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联合原发肿瘤放疗长期生存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为晚期NSCLC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5月参加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260例NSCLC患者作为训练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贵州省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8例NSCLC患者作为验证集。总生存时间(OS)≥18个月定义为长期生存(LTS),比较LTS患者与非LTS患者的临床特征,组间临床特征及治疗相关参数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RStudio构建列线图模型。 结果:训练集患者的中位OS为13.4个月(95% CI: 11.9 ~14.9),1、2和3年的OS率分别为55.4%、19.1%和11.9%。LTS组87例,非LTS组17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T状态、转移器官数、转移病灶数、脑转移、骨转移、化疗周期数、原发肿瘤生物等效剂量(BED)、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乳酸脱氢酶及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是影响LTS的预测因素( χ2=4.72~12.63,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周期数≥4、BED≥70 Gy、血小板≤220×10 9/L、D-二聚体定量≤0.5 mg/L及良好LIPI评分是LTS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02、0.036、0.005、0.008、0.002)。将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参数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及验证队列一致性指数(C-index, C指数)分别为0.750和0.727。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晚期NSCLC胸部放疗长期生存的概率与实际长期生存概率的吻合度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及决策曲线(DCA)分析显示,复合预测模型的效益比单一预测模型的效益更好。 结论:化疗周期数、BED、血小板计数、化疗前D-二聚体及LIPI评分是影响晚期NSCLC胸部放疗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这些预后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为筛选胸部放疗受益患者提供了便捷、直观且个性化的预测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和普通头枕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引起的摆位误差,分析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固定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7月3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乳腺托架组和普通头枕组。两组均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手握抓杆同侧横杆、健侧手握对侧竖杆,均用热塑膜固定胸部及下颌。每周行锥形束CT扫描并按照配准感兴趣区域分别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三种靶区配准方式进行配准。分析两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3D乳腺托架组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1.75±1.26)、(1.77±1.11)、(1.70±1.08)mm,(1.75±1.25)、(1.72±1.09)、(1.70±1.05)mm,(1.86±1.34)、(2.14±2.13)、(1.66±1.19)mm。普通头枕组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别是(2.54±1.84)、(2.73±3.62)、(2.18±2.45)mm,(3.25±2.02)、(3.52±2.26)、(2.62±2.83)mm,(3.25±2.05)、(4.44±2.90)、(3.10±3.18)mm。两组摆位误差比较 P均<0.05。 结论:使用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固定摆位误差小于普通头枕固定;在乳腺/胸壁野、锁骨上下野、腋窝野3个靶区摆位一致性方面,3D打印个性化乳腺托架优于普通头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X射线辐射远端效应诱发小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X射线辐射远端效应(X-ray radiation-induced abscopal effects,X-RIAEs)对小鼠卵巢储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动情周期规律的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8只/组,照射组小鼠麻醉后每日给予胸部局部区域8 Gy X射线照射,连续照射3 d,对照组小鼠仅给予麻醉处理。照射结束21 d后,检测两组小鼠动情周期、血清激素及促炎性因子水平、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RNA-seq)检测小鼠卵巢组织RNA转录组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后行基因本体论-生物学过程(gene ontology-biological processes,GO_BP)分析,通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验证测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精卵发生特异性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1(spermatogenesis-and oogenesis-specific basic helix-loop-helix-containing protein 1,SOHLH1)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在卵巢组织内表达和定位情况。结果:照射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主要停滞于间期,照射组小鼠始基卵泡数量[10.50(1.25,12.75)]及生长卵泡数量[4.50(2.50,9.00)]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小鼠[60.00(30.00,90.25), P<0.001;18.50(18.00,20.75),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闭锁卵泡数量[56.00(45.25,98.75)]明显多于对照组[12.50(5.25,2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照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水平[(70.28±5.27)pmol/L]、抗苗勒管激素水平[(104.00±6.98)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97.58±7.25)pmol/L, P=0.016;(129.70±8.39)μg/L, P=0.046],而照射组小鼠卵泡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96);与对照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31.61±12.89)μg/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水平[(52.75±2.06)μg/L]相比,照射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488.30±36.20)μg/L]和IL-1β水平[(62.37±2.50)μg/L]均明显升高( P<0.001, P=0.018),照射组小鼠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小鼠也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1)。GO_BP分析结果显示,X-RIAEs诱导小鼠卵巢组织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卵泡发育过程,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卵巢组织炎症反应过程,RT-q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IHC结果显示,照射组小鼠卵巢组织SOHLH1阳性表达面积[(23.18±4.00)%]显著低于对照组[(65.90±6.28)%, P=0.005],而NE阳性表达面积[(30.73±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4.47±2.22)%, P=0.024]。 结论:X-RIAEs可诱发卵巢组织炎性反应,并抑制小鼠卵巢卵泡生长及发育过程,进而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4DCT的肺功能成像在肺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放射性肺炎是目前肺癌放疗中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有研究推荐将功能成像技术引入肺癌放疗计划中,其中4DCT因其操作简便、空间分辨率高、不需要额外费用等优点,相比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MRI在肺癌的放疗中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利用4DCT获取患者的肺功能状态,一方面可以预测放射性肺不良反应,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早干预,另一方面有助于进行功能肺回避的放疗,减少正常肺组织的损伤,减轻胸部不良反应,可能在未来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基于4DCT的功能肺成像算法及肺癌放射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立体时相给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立体时相给药对放射性肺炎(R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时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型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静脉注射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立体时相给药,于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RP发生率,观察2组放疗前、中、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观察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RP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IL-6水平于放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放疗后2个月、4个月及放疗结束时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i/FVC肺功能指标及K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立体时相给药可有效减轻放射治疗所致的放射性肺炎,通过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肺功能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放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