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海上运动项目医疗保障的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聚焦杭州第19届亚运会海上运动项目的医疗保障情况,通过分析医疗保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的效果,为今后大型国际海上赛事的医疗保障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亚帆赛筹备阶段及2023年9月21日至9月27日亚帆赛举办期间宁波象山亚帆中心的医疗保障情况,分析医疗保障的组织架构和保障方案。结果:本次亚帆赛期间,场馆侧共投入医护14名、救援直升机工作人员4名,救护车2辆、救援直升机1架;城市侧在定点医院共成立12个工作专班、15个保障门诊及各类诊区若干,直接投入亚运保障医护人员129人,预留亚运床位44张。另有参与依靠保障工作的志愿者及后勤工作人员若干。主要疾病类型数量前三位分别为外伤66例(29.2%),上呼吸道感染34例(15.04%)和皮肤过敏19例(8.51%)。就诊人群数量前两位分别为工作人员95人次(44.19%)和技术官员89人次(41.40%)。结论:本次亚帆赛期间医疗保障工作平稳有序,外伤、上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过敏是最主要的疾病。亚帆赛工作人员和技术官员的就诊量占所有人员就诊总量的八成以上,应予以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19届杭州亚运会救护车医疗保障的实践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第19届杭州亚运会救护车医疗保障经验,为今后大型体育赛事救护车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亚运保障的实际情况,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为原则,确定保障对象;以动静结合、区域联动为原则配置各类救护车,救护车保障分为赛事侧和城市侧,以区域保障车作为赛事侧的补充和城市侧的保障,实行"一馆一策"、"一场一策"、"一地一策""一车一方案",通过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系统(The Asian Games Intelligent Emergency Medical Support System,EMSS)实现各医疗点(室)、定点医院、管理指挥人员与救护车的互联互通。结果:2023年9月16日08:00至2023年10月9日08:00期间,亚运会实际调用救护车207辆,竞赛场馆88(42.5%)辆,训练场馆11(5.3%)辆,非竞赛场馆30(14.5%)辆,区域保障车78(37.7%)辆;其中20辆场馆救护车空闲时参与了区域保障等任务;救护车共转送赛事侧患者345次,其中竞赛场馆转送次数最多,共187次,协办城市湖州转送次数最少,共6次;竞赛场馆救护车使用率最高为70.5%,训练场馆、非竞赛场馆、区域保障救护车使用率分别为45.5%、53.3%、42.3%;转送人员年龄中位数为26(21,36),男性居多(59.1%),运动员占52.5%,工作人员与观众分别占39.7%、7.8%,转送人员中出现关节损伤情况最多,为58(16.8%)例;区域保障救护车参与转运和补位75次,其中转运17(22.7%)次,补位58(77.3%)次。结论:本研究证实了亚运会救护车保障方案的可行性、高效性,且EMSS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提示除运动员外,应加强对工作人员医疗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阐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及其实践效果。方法:对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医疗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化培训与保障流程、亚运智能急救保障系统等)进行描述,并通过高仿真模拟演练验证主场馆医疗保障的运行效果(团队运行模式与演练反应时间);最终通过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医疗服务效果(数量、病种、转运等)验证该保障方案可行性与效能。结果: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团队包含管理团队与运行团队,其中44名医护人员(22名医生、22名护士)组成运行团队主体;并布置到16个保障位点,保障位点位配备16名志愿者用于辅助医疗人员完成患者急症识别与转运。此外,在观众医疗区的网格化区域内总共设置300名医疗观察员,用于满足观众突发急症的快速识别、干预、与保障点位医疗团队协作诊疗。网格化立体覆盖的医疗保障人员可以实现在接到任何保障需求后均能2 min内到达患者所在区域、8 min转运到救护车待命点、10~20 min内将患者转运至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保障团队共接诊患者3 742人次,场馆区内点位与医务室转诊9人次,完成场馆区—医疗定点医院间转诊83人次。结论: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为亚运会、亚残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医疗保障;为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质量控制在急诊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成果在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7年2~8月未开展急诊QC的救护车出诊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开展QC活动的救护车出诊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观察组以QC活动为指导展开急救车管理。比较两组出车情况(定期检查时间、出车所需时间、交接班时间)、救护车交接班缺陷发生率、设备、药物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及抢救成功率、无形成果、家属抢救满意度及社会效益。结果:①观察组定期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车所需时间、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观察组车载物品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及抢救成功率(99.80%、91.08%)高于对照组(92.98%、8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救护车交接班缺陷发生率0.20%低于对照组的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经调查得知,观察组家属抢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活动实施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荣誉、沟通协调、工作能力6方面评分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⑥社会效益:通过近期对策实施,为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带来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安全性,提升科室形象,保障患者转运途中救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患者从院前转至院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结论:在救护车交接班工作管理中,QC活动能及时发现救护车交接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抢救工作满意度,并可增强科室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定点医院医疗急救保障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定点医院建设和运行情况,探讨大型体育赛事医疗急救保障工作,为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医疗保障中定点医院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定点医院的设置原则、要求、保障人员选拔、培训演练等方面,重点对组织体系、定人定岗、专用场所、药品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剖析。结果:通过改建亚运医疗保障区域、改造流程、配备设施、加强培训等方式,40家定点医院出色地完成了医疗保障任务。亚运期间救护车转送至定点医院349人次,住院54人,手术19人,自行到定点医院就诊1 022人次。结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定点医院建设优质高效、运行平稳有序,建议在亚运医疗保障区域改建中要在"相对独立"上下功夫;要充分考虑自行就诊的患者救治流程;要建立平急结合的应急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5G通信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领域,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所采用的5G技术应用领域案例:5G+远程医疗应用案例、5G+负压救护车案例、5G+远程监护案例、5G+人工智能案例、5G+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案例、5G+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案例。结果: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5G应用案例分析,挖掘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要素。通过优化升级医院内部服务模式,打破院内院外壁垒,整合院内外资源,加强5G智慧医疗安全保障等方法形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5G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应用层、技术服务层、网络支撑层、安全体系层。结论:5G通信技术具备速度更快、时延更短、容量更密的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能进一步提升医生诊断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远程共享和实时信息交互,能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缓解医疗资源匮乏、医护人员短缺等问题,让疫情防治更加高效便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医疗保障救援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享2017至2019年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医疗保障经验。方法:2017至2019年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组委会共派出150余名医务人员,连续3年策划和实施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赛事的医疗保障和救援。保障分为领导指挥组、专家顾问组、现场医疗保障组、后方医疗保障组和医疗物资保障组,现场医疗保障组配备救护车、应急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分别在从包括起点到终点的8个医疗站点以及各站点间的选手路径上进行医疗保障。结果:3次赛事过程中未发生心搏骤停及猝死病例,共接诊患者56例(5例为合并伤),其中21例为轻度高原反应,擦伤8例,肌肉痉挛、拉伤13例,低血糖11例,腹痛3例。伤者均现场及时治疗观察,病情缓解。结论:实现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认证的平均海拔最高越野赛的医疗保障成功,首先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医疗保障工作方案;赛前体检,特别是应用运动心肺功能检测,筛查出可能出现医疗意外的运动员;赛中重点监测跟踪可能出现问题的选手;各保障点与保障车紧密配合、衔接;做好各类人员的急救培训,做到有医疗意外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急救,第一时间转运。阿尼玛卿雪山极限越野挑战赛赛事医疗保障对国际高原运动赛事的安全保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类似赛事保障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并在实际应用中评价。方法:针对亚运医疗保障需求,在之江实验室前期研发的"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系统"基础上,由杭州市急救中心、浙大二院、之江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共同组队,为亚运会研发建设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应用并采集2023年9月16日至10月8日所有保障场所接诊患者的就诊信息、病情分级和传染性疾病发病等情况。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使用症状监测系统预警传染病发病情况。赛后就系统应用进行满意度(5分制)评价。结果:成功构建智能医疗急救保障信息平台,包括数据驾驶舱平台、管理端的综合指挥平台以及覆盖现场医疗保障、救护车、定点医院的移动端平台。(1)使用该系统共接诊患者11 068人,其中运动员2 979人,工作人员3 429人,志愿者1 421人,观众1 051人,其他2 188人。所有就诊人员因疾病就诊的比例明显高于创伤原因。创伤类的人员类型中运动员占比41.37%;疾病类的人员类型中工作人员比例为32.5%。(2)MEWS对疾病患者住院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81,对外伤患者住院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60。(3)赛事期间共发生传染病案例211例,占所有就诊病例的1.91%。(4)满意度方面:系统易用性4.47分,功能完整性4.28分,数据安全性4.38分,数据准确性4.49分。与传统的纸质登记报告等信息传递手段对比,98.11%用户认为提高了便捷性,92.45%的用户对系统整体满意,推荐度为4.36。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信息平台的应用在提高亚运医疗保障服务信息传递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预警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暴雨灾害102例伤患院前应急救援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 2023 年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中伤患院前救援数据,总结自然灾害下急救医疗保障经验.方法 收集 2023 年 7 月 31 日—8 月 8 日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期间灾害地区伤病呼救数据,分类统计其基本信息、呼叫原因、病种分类、救治和转归情况.结果 暴雨受灾地区呼叫伤患共计 102 例,男性 61 例,女性 41 例,年龄(58.01±19.75)岁.受灾地区呼叫救护车原因主要为灾害所致创伤(47.06%),医疗条件受限(30.39%),突发疾病后交通受阻(22.55%).灾害所致创伤中,水中异物冲击(13.73%)及物体撞击(10.78%)占比较高.伤患分布区域主要在门头沟区和房山区,且两区的整体派车量及突发事件量较 2022 年同期相比均增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种分类中,损伤性疾病占比最高(48.04%).转归中有 91 例送达医院(89.22%),现场处置未送医院 5 例(4.90%),移交 110 处理 6 例(5.88%).结论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救援人员要针对伤患病情特点进行医疗救治.同时应加强救援信息多方联动、网络通讯及信息化建设,确保急救装备配置充足,灾后疏散及后续保障工作完备,建立全市救援力量统筹支援机制,为院前应急救援处置及医疗急救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认知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1/13
非急救医疗转运是以救护车为主要工作平台所开展的保障性医疗转运服务.虽然这种服务的起源由来已久,但目前仍处于起步状态,且迄今仍不规范统一,以致非急救医疗转运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最为典型与突出的问题就是"黑救护车"现象屡禁不止.即便是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公司在运营中也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这里究竟都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此从概念认知上进行探讨和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