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与反馈法在提高《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授课效果中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价值及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用评价与反馈法等综合方法进行干预,强化备课效果,以评促教,以提升《外科手术学基础》课堂授课质量。方法:在《手术学基础》教学备课、上课实践活动中;以专家评审反馈、高清视频录像反馈、个体化指导等方法进行干预;从教员同行、学员双边人手进行量表评估。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试讲评价表(教员版)总分在两次试讲及正式上课各时间点,总分分别为(78.84±4.06)分、(85.75±3.79)分、(91.38±2.89)分。三次评分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01)。三次评估同行评分优秀率(评分≥90分的课堂数占全部课堂数的比例)分别为0%、0.91%、81.81%。正式上课教学评估中,教员同行和学员评分总分平均分分别为(91.38±1.89)分、(91.98±2.56)分,组内相关系数ICC法比较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681, 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教学培训方式及方法得当(反馈、辅导、教员和学员双边人手随堂评分机制等措施的应用),有利于青年师资基本授课技能和其对教学的兴趣的提高,提高了课堂授课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P与乳房视诊触诊模拟系统在乳腺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将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与乳房视诊触诊模拟系统应用于医学生乳腺外科临床见习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0名学员分为试验、对照两组,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试验组见习前结合教学大纲设计乳腺外科5种常见病的SP剧本并对教员培训。见习时首先串讲疾病诊疗特点,随后5个亚组分别针对上述不同病种的SP采集病史,对乳房视诊触诊模拟系统上对应的病变查体。查体中SP对学员的提问做出应答。对照组见习时同样先串讲上述5种疾病,随后5个亚组分别针对在院具体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与查体。通过病历书写、理论考核、体格检查考核及学员评价分析教学效果。采用SPSS 26.0进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两组在理论考核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通过对SP进行病史采集,其病史采集信息全面、采集过程流畅,特别是在主要症状及其特点、诱因、加重缓解因素、伴随与鉴别症状等方面正确率高于对照组。通过对乳腺视诊触诊模拟系统进行体格检查操作,试验组在乳房、乳头及腋窝淋巴结触诊的正确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学员教学评价分析提示,试验组教学效率提高,学员满意度提升(满意率:92.73% vs. 76.36%)。结论:将SP及乳房视诊触诊模拟系统相结合应用于乳腺外科见习教学,既可保护临床患者的隐私性,又可提升教学效果,可在乳腺外科的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重大传染病背景下民航飞行员压力源及心理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重大传染病背景下民航飞行员的压力源及心理状况。方法:于2021年1至3月,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役的143名民航飞行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情绪与压力源问卷》《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航线飞行员群体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5.1%。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 ± 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 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使用皮尔逊相关。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使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压力感知的影响因素。用AMOS 23.0软件进行压力感知及各负面情绪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结果:疫情背景下飞行员的主要压力源为:收入可能减少的风险、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工作时的压力、升级进度可能变缓的风险。其中,第一副驾驶对于收入可能减少的担忧高于教员( P=0.009);第一副驾驶、航线机长对于升级进度可能变缓的担忧均高于教员( P<0.001、 P=0.014)。飞行员被试压力感知均值高于中国常模( t=3.11, P=0.002)。其焦虑、抑郁标准分均值略高于非疫情下的中国常模标准分( t=7.00、4.08,均 P<0.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感知与家庭关系良好呈现负关联( t=-8.50, P=0.000),与升级进度变缓担忧、易感染新冠肺炎担忧、人际交往缺乏及收入减少担忧呈现正关联( t=3.31、3.86、2.88、2.06,均 P<0.05)。压力感知与负面情绪呈正相关(均 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压力感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飞行员的负面情绪,其对焦虑、抑郁、疑病、恐惧、强迫、易怒标准化总效应分别为0.719、0.811、0.403、0.355、0.295和0.244。 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飞行员的心理状况产生影响,应及时关注飞行员的压力源及心理状态,积极制定缓解压力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高原病高原环境下现场教学法的实践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现场教学模式在急性高原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在院医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分为常规教学组(20人)和现场教学组(20人)。常规教学组学生接受单纯课堂授课方式教学,现场教学组学员在接受理论授课后继续进驻高原,接受高原现场模式教学。课程完成后比较两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理论知识、实习质量评分和急性高原病救治操作成绩,并在学员和教员中开展问卷反馈和课后讨论,评价高原现场教学模式。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现场教学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理论知识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91.72±4.34)vs.(86.10±5.15)分],现场教学组学员的实习质量评分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89.64±5.21)vs.(83.51±2.38)分],现场教学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救治操作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94.05(89.54,94.87)vs. 87.01(84.33,90.8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高原环境下的现场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急性高原病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军队院校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有效教学影响因素与策略探究:以《药理学》课程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教育的基石,但关于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军队院校的《药理学》课程为例,分析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内涵,并结合实践探讨影响因素以及策略。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员、教员、课程资源、教学环境等四个维度。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包括强化教书育人理念,分层定位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育人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军事卫勤的整合式临床诊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空军军医大学经过精心设计,构建了本科学员基于军事卫勤的整合式临床诊断课程体系。该体系以诊断证据为导向,以诊断方法为牵引,以诊断病例为实践,结合疫情新形势形成了三位一体“四为”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穿插的教学过程的优化。同时,将军事医学内容有机融入其中,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该课程体系确定了具体的知识、能力、素养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核心课程建设。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教员和学员满意度大幅提升,军事医学技能考核优秀率明显提高,更好地满足了空军卫勤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为军医大学教学管理部门指导和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医学专业课教员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基础上,构建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邀请6名军队医学教育领域专家进行预咨询,经课题组讨论后形成指标体系初稿。在军队院校邀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长期从事军队医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军队院校教育管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2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运用百分权重法和乘积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及组合权重系数。结果:2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和0.268( P<0.05)。最终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指标体系。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权重系数分别为0.210、0.202、0.197、0.202、0.189。 结论:本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军医大学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提高医学生临床模拟操作技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培训课程在麻醉科临床模拟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至2017年某大学麻醉学专业20名大三学员纳入研究,共设置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动脉置管3项模拟操作培训。学员培训前后的自信心、操作知识及操作技能分别通过Likert量表、多选题测试和教员评分等指标评估教学效果。运用SPSS 16.0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培训前后自信心评分,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知识测试和操作评分。 结果:学员对3项操作的自信心、知识掌握和操作评分在培训后均得到显著提高( P<0.05),中心静脉穿刺操作评分提升幅度最高[(7.55±2.40)vs.(15.55±1.84), P<0.01];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95%的学员认为该培训课程有利于操作技能的学习,对此次培训的课程体验感到满意。 结论:基于学习者为中心的临床模拟操作培训能帮助学员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要点,并促进操作技能教学的个体化和规范化实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饱和潜水技术培训组织实施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开展饱和潜水前,需对参加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前应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工作任务需求选择培训对象、配备教员、确定培训设施。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设备实作培训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主要为潜水医学和高气压设备方面的基础知识,设备实作培训则分为设备岗位操作、潜水程序训练、应急处置培训等。从学员结束培训后参加饱和潜水任务的情况来看,可通过合理分配理论学习与实作训练的时间、突出程序训练和设备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学员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多岗位保障能力训练四个方面,提高参训学员综合技术水平,提升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数字医学》慕课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数字医学教学存在课程内容新、重难点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结构跨度大、对教员的要求高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共享资源少的困难。本研究旨在发挥团队在数字医学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医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究,推动该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快速掌握知识点和课后复习方面,MOOC课程教学平均满意度评分达到了90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MOOC课程教学得分为(88.10±10.87)。研究证明采用MOOC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知识点掌握和课后复习都有显著的帮助,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研究提出,《数字医学》MOOC制作要注意保持数字医学知识框架下各知识点的连贯性及个性化;教师应着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穿插前沿知识进行扩展深化;并建议单独制作有关前沿技术的应用的MOOC,便于应对由于该门学科发展更新造成的课件内容陈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