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学科融合对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前,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特定学科展开,各学科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这导致研究生将各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应用的能力不足,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从课程设置、构建多学科互动平台以及导师队伍建设3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多学科融合对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旨在帮助研究生增强知识整合、应用能力,形成全面的学科视角。同时也对其具体应用和效果进行了探讨,为临床检验诊断学领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疫情背景下《实验诊断学》全网课的实践总结和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实验诊断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医学应用学科之一,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及其作用在诊断中的增强,越来越成为各类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为该学科兼具理论知识点众多和应用技术方法学繁多的显著特性,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受到挑战。尤其这次疫情背景下要求采取全网课模式,更增添了课程的教学难度。为此,本文就此次课前的精心备课、互评;课中的师生联网互动;课后的作业点评以及见习期视频的录制等关键节点所采取措施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希望全网课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停课不停教”的目的,而且可以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的双保证,为拓展实验诊断学网课教学提供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学生为中心的诊断学在线混合式见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背景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八年制诊断学见习课程为实例,阐明如何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组织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临床见习教学。该课程包括:基于数字课程云平台(ICC)的自主学习;基于"引导性反馈"的在线讨论学习;基于"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的在线讨论课;以及基于"练习视频反馈"的"在线实操"诊断技能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混合式诊断学见习课整体满意度高,理论考试成绩优异,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显著。如何运用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必将成为医学教育同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选择湖南医药学院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7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0名学生。在诊断学授课中,试验组采用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线下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核结果,采用问卷调查试验组学生对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应用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期中理论测试成绩[(83.25±5.72)分],优于对照组学生[(78.02±5.39)分];试验组学生期末理论测试成绩[(85.14±7.65)分],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77.36±7.45)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0%(306/360)的试验组学生认为诊断学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 结论:基于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诊断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ESA的翻转课堂结合SPOC教学在康复医学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ESA[engage(投入)-study(学习)-activate(活用)]的翻转课堂结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在康复医学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康复医学科实习的87例学生,分为对照组( n=43)和观察组( 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用ESA的翻转课堂结合SPOC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个体考核成绩以及团队考核成绩,并评估分析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实习生认可度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的病史采集评分、专科查体评分、治疗方法评分、个体考核成绩总分、人文沟通评分、参与度评分、团队考核成绩总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辅助检查评分、诊断评分、团队协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学习效率、课堂互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7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对教学的认可度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 结论:ESA的翻转课堂结合SPOC教学可以提高实习生的个体考核成绩和团体考核成绩,改善教育环境,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可以提升实习生的认可度,从而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置基础课程教学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探究前置基础课程教学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本基地自主设计构建了以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主干的前置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开展各年级学员小讲座和导师系统授课2个层次的理论教学,以及取材教学及病例教学2个维度的实践操作培训,探索出以“讲教结合、实践操作、归纳总结、考核评估、回顾反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结业成绩为(458.80±17.60),实践结业成绩为(415.40±19.30),高于对照组的(444.50±20.90)和(398.80±2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2019至2021级28名学员实施效果反馈调查显示,学员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96.43%。该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应用为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在检体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学习通"手机应用软件的翻转课堂在检体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2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学生。试验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学资源上传至"学习通"供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分别采用知识点回顾、小组协作及总结的方法进行知识内化,课后通过"学习通"进行知识巩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课前和课后2组学生的提问率、考试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对各自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课前和课后提问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3.3%(44/60)比26.7%(16/60),53.3%(32/60)比31.7%(19/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0.036)。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和体格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6.0±9.9)分比(68.9±12.1)分,(76.3±9.1)分比(64.5±1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79.3±8.5)分比(73.6±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评价也高于对照组学生[(11.8±1.5)分比(9.1±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基于"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检体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临床诊断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临床诊断学是临床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的重要桥梁。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改革以往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本研究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出"一体两翼三足四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科学教研室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素养3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可供其他教学团队参考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其在医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采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问卷调查方法和师生座谈会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表明,87.3%(55/63)的学生成绩为优秀,基于案例学习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将基础与临床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病原学诊断分析能力,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而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放射性药物——从概念到监管层面的获批:治疗诊断学课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药物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实体器官肿瘤之一,已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尽管PCa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但由于其病程较长、易发生转移和对放射治疗敏感,仍然是较理想的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候选者。迄今为止,晚期PCa仍然是放射性药物制剂开发和获批最成功的领域之一。该文的目的是总结新药监管获批所需的复杂过程,并强调放射性药物获批所经历的特殊限制和障碍。根据PCa临床试验工作组(PCWG)的建议,该文概述了晚期PCa试验设计框架在定义疾病状态和可接受测量结果考量方面的重要性。最后,使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程序规定的原则和PCWG提供的框架,概述放射性药物 223Ra和 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617成功获批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