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反哺教学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力学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等特点.然而目前该课程实验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验工具高度封装化,学生和教师都难以理解其具体的构造和原理;实验设计中教学与教师的科研方向偏离较远.以上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制约了生物力学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科交叉意识的培养功能.因此,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急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方法 本文基于对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提出了用科研反哺教学的方式改进生物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具体而言,在传统生物力学实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两项由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基于教师的科研前沿成果,理解和搭建生物力学测量装置,并用其进行生物力学参数的测量.结果 根据课后的反馈信息,科研反哺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力学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力学课程的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结论 科研反哺教学的课程改革思路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力学A"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解决了目前生物力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方式可为未来生物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极具教育价值,既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让两者的教育价值更大化,使得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更加丰富,对学生德行的引领性更强,两者的相互配合让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更加容易贯彻落实.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的科学史教学中渗透和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建设护理一流本科课程是提高护理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对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及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的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该文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多元教学方法、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及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阐述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医科建设视角下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医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组合的分析方式从宏观(文献数)、中观(作者和机构)、微观(主题)3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居首位;核心合作团队较为稳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育等热点均是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传统核心内容;出现线上教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课程思政等新兴研究主题。结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而新医科建设战略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时代使命。通过勾勒新医科建设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研究的科研新生态,为进一步开展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历的迷惘困境,为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最大差异法,于2019年3—6月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23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4个主题:新环境挑战课程学习的预期假设;科研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调整在临床实践中的自我定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准备度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毕业准备方面存在迷惘困境,护理教育者可以此为触发点,开展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DCA理念下的《护理管理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PDCA指导护理管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贯穿于护理管理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以每一次课为小循环,整门课程为大循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课堂质量、学习效果等进行动态控制和反馈,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质性分析表明:本课程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层次结构清晰,编排与组织合理;同行及专家听课课堂评价结果优秀。量性分析发现: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88.14±1.23)分,笔试成绩(80.21±6.25)分,总评成绩平均(82.60±4.43)分,横向比、纵向比均有所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及实践应用的能力和信心较前提升,课程评价满意度较好。结论:通过PDCA全过程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管理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在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改进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参与度低、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等现象,将"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运用于医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中,从核心知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人性维度、人文关怀、学会学习6个维度入手,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考核工具,最后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教学闭环。通过课程实施改革、收集反馈和整理资料后,得出根据此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完全切合及服务于教学目的,考核方式变得多样、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通识教育需要的多维度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国内外数据库的中药学与药学本科教育热点和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2000至2022年国内外中药学与药学本科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国内外中药学与药学本科专业教育改革论文,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中药学与药学本科教育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累计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英文高频关键词依次是: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创新能力;pharmacy student,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performance,attitude,medical student。延续至2022年的研究热点分别为课程思政与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medical student,performance。结论:国外药学本科教育研究关注服务型人才培养,以及本专业与其他应用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我国中药学本科教育研究集中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中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可借鉴国外药学教育研究经验,重视临床中药服务型人才培养,增加学生的跨专业体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未来发展潜力提供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以《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4种期刊2010年~2019年共18 537篇学术文献为研究资料,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表,基于图表结果对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医学教育领域高频研究关键词包括医学生、教学改革、临床教学、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研究主题可聚为教学、医学生、研究生、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住院医师6类;突现主题包含案例教学法、医学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等。结论:2010年~2019年我国医学教育研究热点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临床教学、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培养等,医学教育研究趋势呈现研究领域逐渐精准、研究对象具体明确、研究方向紧随时代、研究内容紧扣政策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SPOC平台的《血液病学》在线开放课程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采用量化手段开展基于小规模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平台的血液病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采用视频观看、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专题讨论等形式,开展血液病学在线课程学习。教学内容涵盖血液病基础、贫血性疾病、血液肿瘤、出凝血疾病。通过教学行为的评估、单元测验、课程考试、SPOC成绩的评定进行教学评价。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教学视频的时长与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视频观看数量和观看时间与课程考试成绩、SPOC成绩的相关关系。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课程学习行为(参与率)的差异。采用 t检验比较单元测验两次答题成绩的差异,测算复本信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血液病学不同亚专业试题得分率的差异和血液肿瘤不同考点得分率的差异。 结果:教学视频观看率明显高于富文本浏览和随堂测验的参与率( P<0.001; P<0.001);视频时长与视频观看、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R=0.168, F=0.81, P=0.376; R=0.057, F=0.07, P=0.802; R=0.124, F=0.37, P=0.546);视频观看与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的参与率呈显著正相关( R=0.890, F=76.41, P<0.001; R=0.934, F=163.67, P<0.001)。贫血性疾病单元测验参与率明显高于血液肿瘤( χ2=49.08, P<0.001)、出凝血疾病( χ2=25.97, P<0.001),第二次答题成绩有明显提高( t=-2.09, P=0.040),试题复本信度0.750。不同亚专业课程考核得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20, P=0.074);视频观看数量与SPOC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R=0.523, F=196.22, P<0.001);血液肿瘤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得分率明显低于一般临床资料试题( P<0.05)。 结论:教学视频是在线课程的基础,增加视频观看个数,提高视频观看率,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富文本浏览、随堂测验等延伸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视频观看时间等单纯行为因素不推荐成为成绩评定指标。单元测验采用两次答题取最高分,有利于通过学习行为提高专业学习水平,而不影响成绩评价的可靠性。基于SPOC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血液病学》课程教学的均衡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