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对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等 6 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 2023 年 6月 30 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 12 篇文献,涉及强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共 2 篇,其余为弱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干预对象以医学生为主;干预措施主要采用人工为主系统为辅的弱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按压质量、心肺复苏技能成绩等客观指标,主观指标相对较少.结论 人工智能在CPR实践教学中更有优势,但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较少,应不断深入挖掘强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与传统培训相结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备灾教育培训对轮椅使用者备灾行为改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 探索针对轮椅使用者的备灾教育干预对其备灾行为的影响,旨在提升这一特殊群体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通过便利抽样选择四川省绵竹市残疾人中心的轮椅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讲授、案例分析、图片展示、观看录像、互动提问等教学方法,提供总共 120 min的针对性备灾教育培训.结果 经过备灾教育干预后,轮椅使用者的备灾行为得分从干预前的(3.60±1.93)分显著提升至干预 1 个月后的(8.60±2.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来说,干预后,不同特征的轮椅使用者在备灾行为上均显示出改善.例如,在干预前,几乎没有研究对象制作并携带避难卡,而一个月后的随访显示,这一比例显著提升至 65%.其他关键备灾行为,如准备满足三天需求的备灾包和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及灭火器具的过期情况,也显示出类似的积极变化.结论 备灾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轮椅使用者的备灾行为,可为日后轮椅使用者的备灾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促进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愈合的干预措施指南(IWGDF2023更新)》解读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促愈合干预措施是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s)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23年新近发布的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DF)指南相关章节与2019年的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补充了各条推荐的证据内容,且所纳入的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本文从清创、敷料、氧气和其他气体、物理治疗、生物制剂(皮肤替代物,自体或其他细胞产品)、药物、负压治疗以及教育和生活支持这8个方面进行两份指南的对比;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探讨2023年版指南在临床可能的实际应用与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中风患者认知行为、日常生活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中风患者认知行为、日常生活和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行为、日常生活和神经功能变化及干预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者对中风的诱因知晓率(91.67%)、中风的危害知晓率(88.33%)和防治措施知晓率(93.33%)均高于对照组(70.00%、70.00%和75.00%)(χ 2=9.090、6.114、7.566,均 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75.54±12.19)分,高于对照组的(62.10±8.75)分( t=6.938, 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神经功能轻度缺损(81.67%)高于对照组(63.33%)(χ 2=5.058, P<0.05);观察组中风患者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6.67%)(χ 2=8.292, P<0.05)。 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用于中风患者可获得良好满意度,患者认知行为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改善,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9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日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72例患儿及其272名家长。试验组对象采用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就诊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的近视相关知识水平、用眼习惯知识水平、依从性以及两组患儿的用眼行为评分。每组分别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28例患儿,以右眼为研究眼,观察基线和半年后的屈光度及眼轴发展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家长的近视相关知识、用眼习惯知识以及防控方法的依从性指标评分、患儿的用眼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等效球镜增加-0.13(-0.34,0.13)D、眼轴增长0.16(0.09,0.24)mm,对照组分别为-0.25(-0.50,-0.25)D、0.23(0.18,0.26)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门诊近视教育模式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可以有效提高家长的近视防控认知水平,改善儿童青少年的用眼行为,对延缓近视发展有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分析"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建档进行CAPD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动机式访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知信行"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的容量管理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干预6个月,观察组液体摄入、食盐摄入量分别为(716.84±127.45)mL、(3.79±1.08)g,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03.01±143.78)mL、(4.34±1.3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74、2.498,均 P<0.05);两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尿量逐渐减少,但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9, 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31, 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尿素氮、肌酐分别为(16.19±4.62)mmol/L、(502.01±226.6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9.50±4.77)mmol/L、(599.65±266.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61、2.161,均 P<0.05)。 结论:"知信行"模式联合动机式访谈对CAPD患者控制水盐摄入的效果十分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水肿程度及尿素氮、肌酐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06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临床转归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复发、死亡等临床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临床转归情况,对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强化临床实习学生标准预防的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以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专科培训和多媒体教育干预为主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在临床实习学生标准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科教科和感染管理科结合国内外医院感染案例,设计并制作了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视频。视频内容涉及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重点通过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的专科培训来强化196名医护学生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医院感染防控及职业防护技能。从理论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实习学生实施标准预防的态度和依从性、两组学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实习学生标准预防教育培训的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除对实施标准预防的不利因素的认识外,理论考试成绩、医院感染风险的认知、标准预防的意义认知、实施标准预防的有利因素、自我效能评价、标准预防依从性自我评价等6项,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实习学生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 vs. 7.14%; χ2=4.69, P<0.05)。 结论:贯穿整个实习期的多元化标准预防教育干预,拓展和加深了学校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临床实习期具备良好的职业风险认知和应对技能,保障了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大桥分部(嘉兴老年病医院)住院治疗的A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巴氏指数(BI)评价自理能力;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精神行为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4评价心理状况;采用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价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D患者认知功能、自理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DAS-Cog评分(52.46±4.36)分和MMSE评分(25.01±2.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3.21±5.45)分和(21.72±2.97)分( t=8.38、5.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I评分(79.45±4.25)分,高于对照组的(70.94±3.41)分( t=9.88,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BEHAVE-AD评分(7.87±1.56)分,低于对照组的(13.24±2.47)分( t=11.63,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13.15±3.08)分和HAMD评分(12.08±4.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23±2.79)分和(17.32±3.27)分( t=7.73、6.40,均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QOL-AD评分(32.56±2.48)分,高于对照组的(29.07±3.14)分( t=5.52, P < 0.05)。 结论: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AD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
照护者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首次就诊时间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
目的:探讨照护者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首次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AD照护者156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首诊时间的因素。结果:重庆地区AD患者平均首诊时间为(2.78±6.47)年,AD照护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对AD的认识和患者首诊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照护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照护者对AD的认识对患者的就诊时间有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特征的照护者开展健康宣教,强化社区支持体系,缩短就诊时间,使疾病在早期能得到合理的干预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