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色病-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NH-GAL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3例NH-GALD的临床资料,尸体解剖检查内脏及脑组织,各脏器常规取材并行HE染色观察各脏器形态学改变,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的表达。病例1由于病情危重死亡未做基因检测,病例2及病例3两例均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3例NH-GALD均为男性,死亡年龄分别为9、58、50 d。病例1及病例2母孕期无异常,均为G1P1,胎龄分别为36 +4 W、33 +6 W。病例1出生时羊水少,出生体质量2300 g。病例2为胎龄双胎之大,出生体质量1450 g。病例3母妊娠期糖尿病,G2P2,胎龄37 +3 W,出生体质量2900 g。3例均无窒息抢救病史。3例临床均表现为急性肝衰竭及多脏器损害,包括凝血功能障碍、黄疸、水肿、新生儿肺炎等。实验室检查3例均提示贫血、血糖降低、严重的凝血障碍、直接及间接胆红素均增高、转氨酶正常或增高后降至正常、铁蛋白增高;2例AFP增高。3例尸体解剖主要病症均为NH-GALD,急性重型肝坏死并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其他诊断包括肺出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淤血性脾肿大、脑水肿及急性胸腺退化等。尸体解剖时大体观察3例肝脏重41.1~73.1 g(均低于同龄儿平均值),病例1及2肝脏表面细颗粒状,切面灰黄或暗红,病例3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等暗红或墨绿色结节。镜下,3例肝脏均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大片坏死,病例1及2见残留肝细胞呈梁索状或假腺样散在分布于疏松纤维间质中,胞质内含色素颗粒,可见少量多核肝巨细胞,微胆栓形成,小胆管相对增生。病例3肝组织见大小不等呈结节状分布的假小叶,结节内肝细胞大片坏死,周边残留多少不等的肝细胞。普鲁士蓝染色3例肝脏、胰腺及甲状腺均可见弥漫铁沉积;其他铁沉积组织包括肾上腺皮质(病例1和2),心肌和颌下腺(病例2和3),口腔黏膜涎腺、喉和支气管黏膜涎腺和小肠黏膜上皮(病例3)。免疫组化染色3例肝细胞膜复合攻击物C5b-9均弥漫阳性。2例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均未检测到与肝脏遗传代谢性及胆汁淤积性疾病相关基因改变。 结论:新生儿急性肝衰竭时需要考虑到罕见的NH-GALD的可能,肝外器官铁沉积是其特征性改变,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患儿治疗及孕母再次妊娠预防性干预的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产科疾病继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产科疾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孕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成人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产科疾病孕妇249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不伴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计数综合征(HELLP综合征)172例、HELLP综合征32例、无张力性产后出血(特指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18例,其他重症产科疾病27例(其中羊水栓塞4例、胎盘早剥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6例)。排除既往患有肾病者,入院第1天血肌酐>70.7 μmol/L且符合AKI诊断标准者定义为AKI孕妇,血肌酐≤70.7 μmol/L定义为非AKI孕妇。分别比较各种重度产科疾病AKI与非AKI孕妇的临床资料和新生儿结局。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产科疾病孕妇发生AKI的影响因素。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172例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孕妇中,发生AKI者60例(34.9%),未发生AKI者112例(65.1%)。AKI孕妇的24 h尿蛋白定量、D-二聚体、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水平,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均高于非AKI孕妇,血清白蛋白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非AKI孕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尿蛋白定量( OR=1.000,95% CI为1.000~1.000; P=0.006)和血清白蛋白( OR=0.883,95% CI为0.789~0.988; P=0.031)是AKI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和0.252。AKI孕妇与非AKI孕妇低出生体重儿占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HELLP综合征:32例HELLP综合征孕妇中,发生AKI者21例(65.6%),未发生AKI者11例(34.4%)。AKI孕妇的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非AKI孕妇( P=0.017)。24 h尿蛋白定量( OR=1.000,95% CI为1.000~1.001; P=0.095)不是AKI发生的影响因素。AKI孕妇与非AKI孕妇的活产率分别为71.4%(15/21)、11/1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1)。(3)无张力性产后出血:18例无张力性产后出血孕妇中,发生AKI者4例(4/18),非发生AKI者14例(14/18)。AKI孕妇与非AKI孕妇的发病孕周、剖宫产术分娩、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休克指数、D-二聚体、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4)其他重症产科疾病:27例其他重症产科疾病孕妇中,发生AKI者12例(44.4%),未发生AKI者15例(55.6%)。AKI孕妇与非AKI孕妇分别活产10例(10/12)、11例(1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AKI孕妇与非AKI孕妇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4/7、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9)。(5)各类重症产科疾病孕妇7日内肾功能恢复率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HELLP综合征、无张力性产后出血、其他重症产科疾病继发AKI孕妇7 d内肾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5%(51/60)、42.9%(9/21)、2/4、11/12。4类疾病继发AKI孕妇7 d内肾功能恢复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704, P=0.001)。 结论:重症产科疾病继发AKI孕妇的7 d内肾功能恢复率较低,低出生体重儿占比高,易出现新生儿窒息;低蛋白血症、尿蛋白定量为重度子痫前期不伴HELLP综合征孕妇并发AKI的预测因素,尿蛋白定量预测价值较好;尿蛋白定量与HELLP综合征孕妇继发AKI相关,但不是AKI发生的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徐州地区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筛查和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徐州地区新生儿希特林蛋白缺乏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rtin deficiency,NICCD)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徐州地区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筛查疑似的患儿进一步通过尿有机酸及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确诊,对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改变、基因突变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活产新生儿468 494名,疑似患儿112例,进行尿有机酸分析95例,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95例,共确诊NICCD患儿13例,患病率1∶36 038。多数患儿早期表现为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及体重不增等。生化指标改变包括胆汁酸升高、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异常升高、低血糖、血红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氨增高等。血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检测提示瓜氨酸、蛋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特异性升高,部分伴酰基肉碱轻度升高;尿有机酸分析主要表现为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13例患儿均进行基因检测,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分别为c.852_855delTATG、c.511dupG、c.1638_1660dup、IVS16ins3kb、c.1078C>T、c.615+5G>A、c.742G>A、c.44G>A、c.1311+1G>A、c.1399C>T、c.889G>T、c.1177+1G>A、c.1841+3_1841+4del,其中c.852_855delTATG最常见,5种为新发变异,新发变异中c.1841+3_1841+4del、c.511dupG和c.889G>T预测为有害变异。确诊病例予以饮食管理和对症治疗,均于1岁内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徐州地区NICCD患病率为1∶36 038,c.852_855delTATG变异出现频率最高。共检测出5个新发变异位点,扩展了SLC25A13基因变异谱。NICCD患儿多数预后良好,需早期诊断和治疗,终身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期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期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32岁,既往月经规律,自然受孕,妊娠24周出现头痛,无视力视野异常。妊娠32周出现皮肤瘙痒,头痛明显减轻。妊娠33周 +1发现总胆汁酸、转氨酶升高及低血糖,诊断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轻度)。妊娠33周 +6复查总胆汁酸明显升高,因病情迅速进展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重度),急诊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1和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5和10分。术后患者无泌乳,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顽固性低血钠,血激素测定示腺垂体功能减退,头颅MRI增强扫描示垂体增大、均匀强化,临床诊断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产后1月余恢复月经,产后半年头颅MRI提示病灶消失,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YP7B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3型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 CYP7B1基因变异致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3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感染科和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诊治的2例因CYP7B1基因变异致BASD3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学检测结果。并分别以“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3型”“氧固醇7α-羟化酶”“BASD3”“Oxysterol 7α-Hydroxylase Deficiency”“Oxysterol 7α-Hydroxylase Gene”“CYP7B1 liver”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的中英文文献。对CYP7B1基因变异致BASD3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基因型特点进行描述和总结。结果:2例BASD3患儿中男女各1例,就诊年龄分别为3月龄18日龄和2月龄7日龄,均以新生儿胆汁淤积症伴肝大就诊。生化提示高直接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升高,但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胆汁酸正常或基本正常。例1为CYP7B1基因c.525-526insCAAGTTGG(p.Asp176GInfs*15)和c.334C>T(p.Arg112Ter)复合杂合变异,经口服鹅脱氧胆酸治疗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例2为CYP7B1基因c.334C>T(p.Arg112Ter)纯合,确诊时已发生肝衰竭,口服鹅脱氧胆酸无效,因腹部增强CT提示血管源性肿瘤行亲体肝移植。文献复习符合检索条件英文文献9篇、无中文文献报道。包括本研究2例共报道12例患儿,男9例、女3例。所有BASD3患儿均在婴幼儿期起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大和(或)脾大,部分伴有肝硬化、肝衰竭、肾肿大、低血糖、自发性出血。伴多囊肾5例。CYP7B1基因c.334C>T(p.Arg112Ter)为最常见变异,纯合4例,复合杂合2例。12例患儿中,口服鹅去氧胆酸治疗6例,自体肝存活4例;6例未用鹅去氧胆酸治疗,均肝移植或死亡。结论:BASD3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结合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升高,而GGT和总胆汁酸正常可作为诊断线索。c.334C>T是CYP7B1基因常见致病变异。口服鹅去氧胆酸治疗可望避免患儿死亡或肝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种油脂肪乳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等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由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橄榄油、鱼油组成的多种油脂肪乳(商品名:合文,SMOF lipid)与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商品名:力保肪宁,Lipofundin)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肠外营养使用时间≥14 d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分为SMOF lipid组与Lipofundin组,比较两组患儿PNA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及肝功能变化。结果:SMOF lipid组患儿的PNAC发生率显著低于Lipofundin组( P=0.042);SMOF lipid组患儿的ALT、AST平均水平较Lipofundin组低( P均<0.05);SMOF lipid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小于Lipofundin组( 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NEC、BPD、ROP、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与Lipofundin相比,SMOF lipid可降低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对NEC、BPD、ROP、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单胎活产的围产期结局:一项回顾性倾向性评分匹配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与自然妊娠(spontaneously conceived,SC)孕产妇单胎活产的围产期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08年至2019年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分娩且获得单胎活产的孕产妇住院病案资料,纳入了1 727例行ART助孕的产妇,并按照1∶3的比例匹配同一天分娩的5 181例SC产妇。按分娩时间匹配后再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人群的基线数据进行匹配,最终ART组和SC组各纳入产妇1 439例。主要结局指标为健康活产儿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早产率等围产期结局。结果:进行PSM之后,ART组健康活产儿比例[70.67%(1 017/1 439)]较SC组[77.28%(1 112/1 439)]低( P<0.001);两组间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羊水过少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剖宫产率和胎盘效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间的新生儿结局,包括孕周、早产率、极早产率、小于孕龄儿发生率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ART助孕和妊娠并发症是健康活产儿的危险因素( OR=0.81,95% CI:0.67~0.97, P=0.020),胎盘效率是健康活产儿的保护因素( OR=1.73,95% CI:1.59~1.88, P<0.001)。 结论:SC产妇的围产期结局较ART助孕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程连续性助产结合IKAP模式护理对重度ICP患者分娩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全程连续性助产结合IKAP模式护理对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患者分娩情况、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重度ICP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观察组采取IKAP模式护理辅助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心理状况、EQ-5D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皮肤瘙痒症状控制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分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及皮肤瘙痒控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EQ-5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全程连续性助产结合IKAP模式护理可有效改善重度ICP患者的分娩结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缩短了皮肤瘙痒症状控制时间,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法尼酯X受体与胆道闭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导致新生儿及婴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高浓度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是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主要机制。胆汁酸受体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在维持胆汁酸稳态、免疫炎症反应、肝损伤修复、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BA发病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尚无定论。本文对FXR与BA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BA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肝脑型一家系临床及 DGUOK基因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地:回顾性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TDPS)肝脑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脱氧鸟苷激酶 DGUOK基因突变进行家系分析。 方法:对2019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MTDPS患儿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先证者,女,出生第1周开始出现反复低血糖、顽固性高乳酸血症,并伴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喂养困难、体质量增长迟缓,小头畸形、肌力差、逐渐出现双眼间断性震颤,最终未能存活。基因检测发现该患儿为 DGUO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42-c.43insTTCA(p.F15fs129X)/c.808-1(IVS6)G>A,前者为移码突变,产生截短蛋白,后者为剪切突变,导致异常剪切。患儿父母各携带1个 DGUOK基因突变,患儿姐姐此2个位点均无突变发生。 结论:此2种突变均系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MTDPS中的 DGUOK基因突变是婴儿肝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低血糖、高乳酸血症、肝功能异常,婴儿或儿童患有急性肝衰竭时,即使缺乏神经肌肉受累,也应考虑进行 DGOUK基因测序筛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