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孢素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1例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不明原因R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常规治疗)、观察组(n=50,常规治疗+CsA).对比两组患者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免疫指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观察组经CsA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降低,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产后1年内子代体格生长发育及DDST丹佛发育筛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sA治疗不明原因RIF患者,能提高患者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降低妊娠流产,而不增加患者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及子代异常发育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确诊为CHD的围产儿和妊娠<28周但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CHD的胎儿;对照组为未发生任何出生缺陷的同时期新生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发生CHD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 259例调查对象,其中病例组695例,对照组1 564例。病例组中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占26.76 %,而对照组中仅占6.01 %。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子代患CHD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32倍( OR=3.32,95 %CI:2.41~4.56)。该风险随着孕妇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每周被动吸烟1~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2.75倍( OR=2.75,95 %CI:1.62~4.66);而每周被动吸烟超过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62倍( OR=3.62,95 %CI:2.48~5.29)。亚组分析显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 结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是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孕妇应尽可能避免二手烟的暴露,防范被动吸烟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工周期冻融单囊胚移植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对单胎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全胚冷冻第一次行FET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分析单囊胚移植且分娩单胎子代周期。根据孕酮转化子宫内膜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将所有FET周期分为四组:≤12 d( n=306)、13~15 d( n=620)、16~18 d( n=471)和≥19 d( n=275)。主要观察指标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 672个单囊胚移植且单胎分娩FET周期。四组间SGA的发生率分别为7.8%(24/306)、4.8%(30/620)、5.7%(27/471)和7.6%(21/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酮应用前雌激素使用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SGA的发生率(以≤12 d为参照,13~15 d:a OR=1.37,95% CI:0.70~2.70, P=0.361;16~18 d:a OR=0.74,95% CI:0.40~1.36, P=0.336;≥19 d:a OR=0.81,95% CI:0.44~1.49, P=0.501)。四组间新生儿早产率( P=0.204)、低出生体质量( P=0.582)、巨大儿( P=0.201)和LGA( P=0.335)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人工周期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囊胚移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原核来源囊胚冻融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零原核(nonpronuclear,0PN)、单原核(monopronuclear,1PN)、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废弃胚胎来源冻融单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移植囊胚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2PN可利用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Ⅰ~Ⅲ级的2PN胚胎),B组为0PN胚胎来源,C组为1PN胚胎来源,D组为2PN废弃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Ⅳ级的2PN胚胎),分析4组患者基本资料,并以A组为参照组,分别比较B、C、D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在单胎活产的周期比较新生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计算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经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与A组相比,B组的活产率明显低于A组(a OR=0.701,95% CI:0.534~0.920, P=0.011);D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明显低于A组(a OR=0.595,95% CI:0.456~0.777, P<0.001;a OR=0.600,95% CI:0.449~0.800, P=0.001),余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D组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A组(巨大儿,B组:a OR=2.367,95% CI:1.299~4.315, P=0.005;D组:a OR=2.711,95% CI:1.463~5.026, P=0.002;LGA,B组:a OR=1.930,95% CI:1.158~3.217, P=0.012;D组:a OR=2.039,95% CI:1.174~3.543, P=0.011),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风险B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指标发生的风险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无可利用2PN胚胎时,可将0PN、1PN、2PN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后进行移植,但要关注0PN、2PN废弃胚胎增加子代巨大儿、LGA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178例GDM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1周内的HbA 1c反映GDM孕妇分娩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将GDM孕妇分为HbA 1c≥6%组(45例)和HbA 1c<6%组(133例)。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早期血糖值作为结局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孕妇分娩前HbA 1c与新生儿初始血糖的线性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分娩前HbA 1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低血糖和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风险。 结果:与分娩前HbA 1c≥6%组相比,HbA 1c<6%组GDM孕妇的新生儿初始血糖更高[分别为(3.5±1.4)和(2.8±1.3)mmol/L, t=2.85, 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分娩前HbA 1c与新生儿初始血糖呈负相关( r=-0.25, P<0.001);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控制混杂因素,该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 r=-0.27, 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胎龄等因素的影响后,分娩前HbA 1c每降低0.1%,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减少24 g(β=24,95%CI 16~33, P<0.001)。将HbA 1c以连续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GDM孕妇分娩前HbA 1c每降低0.1%,其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风险降低12%(OR=0.88,95%CI 0.82~0.95, P<0.001),LGA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7~0.97, P<0.01)。将HbA 1c以二分类变量进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相关混杂因素,与分娩前HbA 1c≥6%组的GDM孕妇相比较,分娩前HbA 1c<6%组的GDM孕妇,其子代新生儿低血糖(OR=0.23,95%CI 0.09~0.59)及LGA(OR=0.30,95%CI 0.12~0.71)的发生风险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GDM孕妇分娩前HbA 1c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及LGA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共11 050个新鲜/冻融周期双胚胎移植后单胎活产周期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手术减胎组(226例)、自然减胎组(1 506例),同时以单胎妊娠者为对照组(9 31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的基本临床资料、母胎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母婴结局的因素。结果:自然减胎组胎膜早破比例为1.4%(21/1 506),手术减胎组为1.3%(3/226),对照组为0.6%(56/9 31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手术减胎组、自然减胎组早产率[17.3%(39/226)、11.6%(175/1 506)]、极早产率[4.0%(9/226)、1.9%(28/1 506)]、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15.5%(35/226)、8.6%(129/1 506)]、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3.1%(7/226)、1.3%(20/1 506)]、小于胎龄儿发生率[9.3%(21/226)、9.1%(137/1 506)]与对照组[7.7%(721/9 318)、0.9%(86/9 318)、3.9%(367/9 318)、0.5%(45/9 318)、6.0%(560/9 318)]比较,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手术减胎组早产(a OR=2.37,95% CI:1.64~3.42, P<0.001)、极早产(a OR=4.26,95% CI:2.02~8.97, P=0.001)、低出生体质量(a OR=4.35,95% CI:2.94~6.44, P<0.001)及小于胎龄儿(a OR=1.82,95% CI:1.14~2.92, P=0.013)与自然减胎组(a OR=1.54,95% CI:1.29~1.84, P<0.001;a OR=1.95,95% CI:1.26~3.01, P=0.003;a OR=2.26,95% CI:1.83~2.79, P<0.001;a OR=1.60,95% CI:1.31~1.95, P<0.001)相比风险均更高。3组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及自然减胎活产儿的母胎并发症及子代出生缺陷风险与单胎妊娠近似,胎膜早破比例更高,且手术减胎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风险高于自然减胎,不提倡依赖手术减胎对ART受孕双绒毛膜双胎进行补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GT活检技术对妊娠围产结局及子代健康影响的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对妊娠围产结局及子代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PGT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冷冻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纳入882例患者,共行1 081个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其中PGT组399例患者,行527个周期,ICSI组483例患者,行554个周期。根据PGT技术指征不同,将PGT组又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 for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monogenic defects/single gene defects monogenic,PGT-SR/M)亚组和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 for aneuploidies,PGT-A)亚组,分别与ICSI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对移植后临床妊娠者进行分析,以活产作为观察终点,其中PGT-SR/M亚组共102例行189个周期,PGT-A亚组共184例行338个周期,ICSI组 268例,分别比较围产结局以及子代安全性。结果:PGT-SR/M亚组的临床妊娠率[71.96%(136/189)]高于ICSI组[61.73%(342/554), P=0.011],而PGT-A亚组的临床妊娠率[64.50%(218/338)]与ICS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GT-SR/M亚组与PGT-A亚组的活产率高于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间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另外,PGT-SR/M亚组与PGT-A亚组在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率、巨大儿出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方面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GT组儿童2岁内的生长发育曲线正常,与ICSI组相比,PGT组的身高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同授精方式下,侵入性的胚胎活检操作并未增加妊娠围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暂未发现PGT对子代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对双胎妊娠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双胎妊娠孕妇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自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所有双胎妊娠孕妇中比较GDM和非GDM母婴结局的观察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与非GDM组相比,GDM组高血压相关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早产(<37周)、剖宫产、子代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及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风险均升高(分别为 OR=1.78,95% CI:1.53~2.07; OR=1.22,95% CI:1.11~1.34; OR=1.34,95% CI:1.21~1.48; OR=1.29,95% CI:1.05~1.59; OR=1.45,95%CI:1.05~2.01);子代小于胎龄儿(SGA)及Apgar评分(5 min<7分)发生风险降低(分别为 OR=0.87,95% CI:0.80~0.93和 OR=0.65,95% CI:0.52~0.81)。依据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标准诊断GDM的亚组分析显示,GDM未增加双胎妊娠孕妇高血压相关疾病、新生儿入住NICU及RDS发生风险(分别为 OR=1.05, 95% CI:0.69~1.60; OR=1.12,95% CI:0.77~1.61; OR=0.82,95%CI:0.39~1.74)。 结论:现有研究显示GDM增加双胎妊娠孕妇高血压相关疾病、早产(<37周)、剖宫产、子代入住NICU及RDS发生风险,结果与单胎一致;降低SGA及Apgar评分(5 min<7分)发生风险。对双胎妊娠孕妇GDM的诊断标准和治疗需要更多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娩前过氧化物还原酶3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子代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分娩前过氧化物还原酶3(PRX3)水平与子代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26例GDM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代出生体质量将患者分为巨大儿(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组(32例)和非巨大儿组(94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测定孕12、20、28、32、36、38和39周PRX3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X3对GDM患者子代出生体质量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白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小板及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胎位不正、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前置胎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巨大儿组孕12、20、28、32、36、38、39周PRX3水平和子代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非巨大儿组[(12.25 ± 2.36) μg/L比(10.11 ± 2.25) μg/L、(13.86 ± 2.33) μg/L比(11.95 ± 2.01) μg/L、(15.02 ± 2.58) μg/L比(12.69 ± 2.32) μg/L、(17.98 ± 3.69) μg/L比(14.79 ± 3.22) μg/L、(20.25 ± 2.94) μg/L比(16.55 ± 2.84) μg/L、 (22.65 ± 3.88) μg/L比(18.06 ± 3.29) μg/L、(24.52 ± 3.59) μg/L比(19.57 ± 3.87) μg/L和(4 329.21 ± 300.58) g比(3 256.58 ± 330.47)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根据分娩前PRX3水平将GDM患者分为高PRX3组(71例,PRX3>20 μg/L)和低PRX3组(55例,PRX3≤20 μg/L)。高PRX3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RX3组[30.99%(22/71)比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子代出生体质量与PRX3水平呈正相关( r = 0.226, P =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RX3预测GDM患者子代出生体质量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79.8%,约登指数为0.660,最佳截断值为19.35 μg/L。 结论:GDM患者分娩前PRX3水平与子代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与子代出生时及6周体重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晚期平均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子代出生时及6周体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556例GDM孕妇资料及子代6周的体重,GDM孕妇每4~6周化验HbA1c至分娩前,以孕中晚期平均HbA1c反映全孕期的血糖水平。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HbA1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A1c预测GDM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价值;依据不同指南HbA1c控制目标将孕中晚期平均HbA1c分为3个亚组,A组:HbA1c<5.5%、B组:5.5%≤HbA1c<6%、C组:6%≤HbA1c<6.5%。比较3个亚组子代出生时体重、6周体重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 结果:(1)孕中晚期平均HbA1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线性相关( P<0.05)。(2)HbA1c预测巨大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 CI:0.608~0.753, P<0.001。当HbA1c为5.89%时,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1.5%及80.5%。两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 OR=2.307,95% CI:1.215~4.38, P=0.011。(3)C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 P<0.05),6周内每日体重增长量慢于A组和B组( P<0.05)。 结论:孕中晚期平均HbA1c与GDM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不良妊娠结局及6周内日均体重增长量密切相关,HbA1c水平对巨大儿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且应控制在6%以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