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肾锥体精准穿刺钝性分离法在无积水肾盂造瘘术中的临床应用:一种无积水肾盂造瘘新方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辅助下超声引导肾锥体精准穿刺钝性分离法在无积水肾盂造瘘术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超声引导下无积水肾盂造瘘的患者11例,其中单侧肾盂造瘘6例,双侧肾盂造瘘5例,共16例次无积水肾盂穿刺造瘘术.均在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目标肾锥体并采用钝性分离法置入导丝.统计穿刺过程中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针数、穿刺时间、总置管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首针穿刺成功率为 81.25%,平均穿刺针数为1.19±0.4、平均穿刺时间为(122.19±22.55)s、平均置管时间为(674.19±46.61)s;所有肾盂穿刺造瘘均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例次术后第2天引流不畅重新调整引流管.结论:超声造影辅助下超声引导肾锥体精准穿刺钝性分离法在无积水肾盂造瘘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泌尿系损伤无法行输尿管支架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血管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无明显积水肾结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非血管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无明显积水(肾无积水或者轻度积水)肾结石的肾盏穹窿穿刺的准确率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按1∶1的比例将深圳市人民医院符合入组条件的无明显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为非血管超声造影引导穿刺组(试验组)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目标肾盏无积水或轻度积水;③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孕妇;②功能性孤立肾;③穿刺部位解剖异常或有损伤肠道风险;④有急性尿路感染;⑤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⑥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高危疾病;⑦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1.2倍正常值上限);⑧严重肥胖(体质指数>40 kg/m 2)。试验组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超声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后行超声引导PCNL;对照组行传统超声引导PCNL。两组患者PCNL术后1周内经肾造瘘管顺行肾盂造影,判断是否经肾盏穹窿穿刺。记录血红蛋白下降值、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是否经肾盏穹窿穿刺的情况。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性别[男/女:19/5例与16/8例]、年龄[(44.2±11.2)岁与(45.4±10.7)岁]、体质指数[(21.8±2.8)kg/m 2与(21.81±2.7)kg/m 2]、结石长径[38.0(24.0,25.5)cm与35.5(24.8,47.0)cm]、结石位置[左/右:9/15例与9/15例]、肾积水情况[无/轻度:15/9例与16/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肾盏穹窿穿刺准确率[87.50%(21/24)与41.67%(10/24)]、血红蛋白下降值[2.0(0,12.0)g/L与14.0(7.0,17.0)g/L]、穿刺时间[40.0(28.5,53.0)s与70.0(55.5,84.5)s]、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83%(23/24)与75.00%(1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输血,无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对于肾盏无积水或轻度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非血管超声造影辅助PCNL较常规超声辅助可显著提高肾盏穹窿穿刺的准确性,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医源性损伤的部位和修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易发生医源性损伤的部位和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输尿管医源性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0例,女23例。中位年龄39(16,64)岁。损伤位于左侧26例(60.5%),右侧16例(37.2%),双侧1例(2.3%);输尿管上段8例(18.6%)、中段8例(18.6%)、下段27例(62.8%)。损伤长度(5.9±2.4)cm。7例于术中诊断,表现为输尿管管腔结构破损、离断或被结扎,术区出现广泛渗液,输尿管镜下可见脂肪组织。36例延迟诊断,表现为腰腹部疼痛13例,发热12例,腹膜刺激征9例,阴道流液9例,血尿5例;泌尿系增强CT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外溢10例,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27例,发现患侧肾肿瘤1例;行引流液肌酐检查7例;行肾动态显像检查发现单侧肾无功能1例。妇科手术损伤13例均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结直肠外科手术损伤12例,术中诊断7例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5例延迟诊断,先行肾造瘘术,其中4例于6个月后完成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1例行输尿管膀胱重吻合。泌尿外科手术损伤18例,其中10例行Boari皮瓣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行自体肾移植术,1例行阑尾代输尿管手术,2例应用口腔黏膜补片修补。43例中,29例发生在7处易损伤部位,妇科手术损伤部位常见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交汇或毗邻处,分别为4、5、3例;结直肠外科手术损伤部位分别为输尿管与肠系膜血管平行段4例,输尿管与结肠毗邻处2例,输尿管与输精管交汇处3例;泌尿外科手术损伤部位分别为输尿管与髂外动脉交汇处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各4例。其余14例损伤部位不具有规律性,与上述易损伤部位不重合。结果:本研究43例术后随访18(11,47)个月,其中41例能正常排尿,无血尿、尿外渗、胁腹疼等症状,尿常规、尿素氮、血肌酐检查均正常。泌尿系B超检查示轻度肾积水13例,随访中积水程度未见缓解或加重。1例自体肾移植术后出现输尿管膀胱吻合处再狭窄,行球囊扩张后积水缓解。1例先行肾穿刺造瘘,6个月后术中探查发现左输尿管末端被Hem-o-lok夹夹闭3/5管壁,右输尿管与乙状结肠形成内瘘,取左右侧膀胱皮瓣各3 cm行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易发生部位共7处,妇科手术易发生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骨盆漏斗韧带、子宫动脉交汇或毗邻处;结直肠外科手术易发生于输尿管与肠系膜血管平行段、与结肠毗邻处、与输精管交汇处;泌尿外科手术损伤易发生于输尿管与髂外动脉交汇处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损伤的治疗需根据损伤原因、位置和长度综合考虑。对于长度较短而程度较重的输尿管损伤,行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对于长度较长的损伤,行自体肾移植、其他组织代输尿管手术或采用Boari皮瓣、颊/口腔黏膜移植等。修复手术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无张力吻合,不过度破坏输尿管的血供,输尿管应裁剪到血供较好的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的分型及腔内处理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口狭窄(UAS)的分型及腔内处理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同济医院收治的34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UA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9例。年龄(66.3±7.7)岁。发生UAS时间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14.7±6.5)个月。单侧肾盂积水32例,双侧肾盂积水2例。2例在外院已行肾造瘘。3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2例伴发热,先行积水侧肾造瘘和抗感染治疗,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且停用抗生素24 h无发热后再手术。34例术前肾积水(2.7±0.6)cm。本组34例中,5例经术前留置的肾造瘘管注射亚甲蓝,29例用18G穿刺针于超声引导下穿刺肾盂注射亚甲蓝。用输尿管硬镜于回肠膀胱中观察,4例可见亚甲蓝,依亚甲蓝引导寻及狭窄处并置入超滑导丝,其中3例用5 mm输尿管扩张球囊导管扩张,1例用F14软镜鞘扩张,然后留置F6单J管。30例未见亚甲蓝,其中16例顺行经肾造瘘口用输尿管软镜寻及狭窄处,用30 W钬激光切开,然后9例行球囊扩张、7例行软镜鞘扩张后留置F6单J管。14例顺行方法无法寻及狭窄处,根据手术时间、患者情况等决定即刻或二期行双镜联合手术,经肾造瘘口用软镜沿超滑导丝进镜至狭窄处,经回肠膀胱用输尿管硬镜观察,借助超滑导丝抖动和内镜光点寻找狭窄处。10例寻及狭窄处,用30 W钬激光切开,8例行球囊扩张、2例行软镜鞘扩张后留置F6单J管。4例采用双镜联合方法仍无法准确寻及狭窄处(其中1例为双侧狭窄,1侧已解除),继续留置肾造瘘管。本研究成功解除狭窄的定义为输尿管可以置入F6单J管。结果:根据术中所见严重程度将UAS分成4型:Ⅰ型,狭窄处管腔较正常输尿管缩窄>50%,但亚甲蓝可以成股通过;Ⅱ型,针尖样狭窄,仅允许亚甲蓝细丝样通过;Ⅲ型,膜状闭锁,狭窄段长1~3 mm,亚甲蓝无法通过;Ⅳ型,长段狭窄。本组34例中,Ⅰ型4例,采用逆行方法疏通狭窄段;Ⅱ型16例,采用顺行方法疏通狭窄段;Ⅲ型10例,采用双镜联合方法疏通狭窄段;Ⅳ型4例(其中1例为双侧UAS,一侧Ⅲ型,一侧Ⅳ型,计入Ⅳ型),通过上述方法均未成功疏通。本研究34例中,30例成功解除吻合口狭窄,1例双侧梗阻患者单侧吻合口狭窄解除;余3例因为狭窄段过长,腔内手术风险大,其中2例改行肾造瘘,1例改行开放手术。本组手术成功率为88.2%。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4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积水加重,肌酐升高(32.5±10.9)μmol/L,需更换单J管;其余2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积水(0.9±0.6)cm,较术前(2.6±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3例为分期手术,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1.9±0.6)分,较术前留置肾造瘘管期间(5.2±0.7)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采用逆行、顺行、双镜联合3种腔内处理方法治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UAS的成功率高,可使部分患者避免留置外引流管的不便和开放手术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用最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狭窄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乳头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乳头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例移植肾输尿管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1,女,54岁,入院前2年发现移植肾轻度积水,术前超声检查示移植肾积水加重,肾盂宽度2.9 cm。术前留置F16肾造瘘管,顺行造影检查示移植肾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口处狭窄,长度约2.0 cm,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分级3级。病例2,男,56岁,既往诊断为移植肾积水、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和并输尿管狭窄,曾行移植肾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狭窄球囊扩张术,但移植肾输尿管积水和结石反复发作。术前1个月因突发无尿于我院行移植肾穿刺造瘘术。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输尿管扩张,肾盂分离3.1 cm,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分级3级。2例均行腹腔镜乳头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经腹腔途径,将移植肾输尿管游离并离断,于体外行输尿管乳头成形后,腹腔镜下完成输尿管再植。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145、1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50 ml。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均于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复查超声提示移植肾肾盂宽度分别为0.8 cm和1.1 cm。两例分别随访18个月和12个月,肾积水均无加重。结论:腹腔镜乳头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气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气膀胱腹腔镜行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应用改良气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患儿12例,年龄(3.0±2.2)岁,年龄范围1.2~9.5岁。其中,男8例,女4例,病变位于左侧9例,右侧3例。术中建立气膀胱后,经尿道于患侧输尿管开口内置入输尿管支架管,通过支架管指引输尿管末端的游离;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并取出;再次经尿道置入支架管及硅胶化疗管,化疗管继续置入患侧输尿管内,支架管末端与输尿管末端缝合并牵引,助手于体外牵引支架管,对输尿管末段进行精准裁剪及成形,经化疗管管腔置入双J管管芯,引导双J管置入,完成Cohen输尿管再植术。术后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利尿肾图及肾静态显像,评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或狭窄、是否输尿管反流及肾脏功能参数等指标。结果: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9.0±16.1)min ,时间范围75~125 min。留置导尿管(7.0±1.5)d ,时间范围5~10d。留置膀胱造瘘管(12.3±1.3)d ,时间范围10~14d。术后住院天数(9.5±2.8)d,时间范围6~15d。术后随访(10.4±2.8)个月,时间范围6~16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肾盂前后径[(0.49±0.21)cm比(1.35±0.32)cm]、输尿管最大径[(0.66±0.21)cm比(1.77±0.33)cm]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肾静态显像提示患侧肾功能较术前上升或无明显变化,利尿肾图未发现机械性梗阻曲线,无腰痛及尿路感染发生,1例出现Ⅰ度反流,经过保守治疗后反流消失,无再次手术病例。 结论:改良气膀胱腹腔镜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期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结石合并脓肾的疗效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期输尿管软镜(FURS)联合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合并脓肾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一期FURS联合PCNL治疗的13例鹿角形结石合并脓肾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例,女6例。年龄52.5(33~68)岁。临床表现为间断发热9例,腰部不适6例,肉眼血尿1例,2例无明显临床表现。8例合并糖尿病。CT检查示完全型鹿角形结石6例,部分型7例;结石位于左侧7例,右侧6例;4例伴中/重度肾积水,9例伴轻度肾积水。影像学检查评估结石负荷(1 070.9±397.0)(507.4~1 809.5)mm 2。13例术前均行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4例住院时有发热症状者术前留置患侧输尿管支架管≥1周。所有病例术前应用抗菌药物≥1周,待感染症状及感染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后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改良Valdivia体位。先经尿道置入FURS到达患侧肾盂,B超及FURS引导下在患侧腋中线和肩胛旁线之间、12肋下建立经皮肾标准通道,单通道PCNL下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吸出脓液并处理视野范围内的结石,再联合FURS处理其他肾盏结石。术中PCNL穿刺成功后,均可见肾内浑浊脓性尿液排出,留取肾内尿液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本组13例均经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结果确诊为脓肾。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和肾造瘘管,继续抗感染治疗。术后第1~3天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结石清除率,残留结石≥4 mm为有意义的结石残留。 结果:本组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4.2±21.8)(65~135)min。一期结石清除率76.9%(10/13)。术后6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无脓毒血症及≥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随访12(3~24)个月,4例患侧结石复发,2例患侧轻度肾萎缩,随访期间无患侧上尿路感染复发。结论:FURS联合PCNL是治疗鹿角形结石合并脓肾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38(12~67)岁。12例术前均有尿失禁、排尿障碍以及膀胱安全容量减小、膀胱内压力增高导致输尿管反流等症状,病因包括脊髓损伤8例,脊髓发育不良4例。12例术前均行间歇导尿。术前血肌酐(129.58±44.60)μmol/L,总肾小球滤过率(61.63±18.04)ml/(min·m 2)。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安全容量(95.67±39.10)ml,充盈期末膀胱内压力(63.30±6.02)cmH 2O(1 cmH 2O=0.098 kPa),膀胱顺应性(10.24±1.14)ml/cmH 2O,残余尿量(152.58±80.89)ml,尿流率(3.88±3.63)ml/s。术前膀胱造影检查可见膀胱挛缩明显。超声检查示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和输尿管扩张,输尿管反流分级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4例,Ⅳ度2例。12例均行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采用5点穿刺法。横向切开膀胱前壁全层。在距回盲部20~25 cm处截取回肠约30 cm。纵行剖开回肠并将其中点缝合固定于膀胱后壁中点,以固定点为起点依次将肠管向膀胱两侧缝合,最后双侧输尿管分别置入1根单J管。记录术中出血情况、截取肠管时有无损伤邻近脏器、输尿管开口有无损伤、吻合口密闭性、吻合肠管是否通畅,以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腔出血)、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和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6个月内应用托特罗定2 mg/d。 结果:本组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0.80±12.00)min。术中出血量(84.00±23.2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30±1.30)d。术后住院时间(12.10±3.10)d。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80±1.20)d。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和单J管。术后平均随访19.40(3~24)个月。术后3、12、24个月复查膀胱安全容量分别为(435.83±33.56)、(450.90±31.09)、(462.00±33.72) ml,充盈期末膀胱内压力分别为(18.60±0.92)、(15.70±1.42)、(12.96±1.34)cmH 2O,血肌酐分别为(81.43±21.10)、(74.34±15.70)、(72.90±15.90)μmol/L,膀胱顺应性分别为(37.94±4.22)、(40.40±3.98)、(43.42±4.20)ml/cmH 2O,总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91.52±9.49)、(102.18±5.65)、(112.41±6.50)ml/(min·m 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1例术后经24个月膀胱排尿训练后可基本自行排尿;3例术后以导尿管间歇导尿为主,辅以自主排尿;余8例完全依赖导尿管间歇导尿。12例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肠梗阻和腹腔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机器人辅助回肠膀胱扩大术能有效扩大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内压、改善膀胱顺应性、预防输尿管反流、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微创、精准、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可选择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后非计划再手术(unplanned reoperation,U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3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因单侧UPJO首次行LP患儿的临床资料。将LP术后发生UR的患儿纳入病例组,未发生UR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肾造瘘病史、术前肾盂直径、美国胎儿泌尿外科协会(Society of Fetal Urology,SFU)分级、手术者经验、术后住院时间等,对非计划再手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期收集UR患儿第二次手术时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一步分析发生UR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78例UPJO患儿,其中19例(2.8%)发生UR。根据第二次手术时间分为近期UR和远期UR,其中近期UR 4例(4/678,0.6%),原因为吻合口漏尿致尿腹和尿囊;远期UR 15例(15/678,2.2%),原因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复发,肾积水加重伴反复腹痛、尿路感染、血尿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盂直径、术后住院时间、SFU、术者经验、有无肾造瘘病史与UR的发生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盂直径长( OR=1.278,95% CI:1.069~1.528)、术后住院时间长( OR=1.165,95% CI:1.094~1.239)、术者经验欠缺( OR=0.226,95% CI:0.070~0.725)及有肾造瘘病史( OR=17.817,95% CI:3.291~96.446)是UPJO患儿术后发生UR的危险因素。 结论:UPJO患儿肾盂直径、术后住院时间、术者经验以及无肾造瘘病史与UR相关;及时行肾脏超声检查,评估肾脏功能,术中精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预防和减少UR发生的重要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放疗后输尿管狭窄(RIU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Allium输尿管支架治疗的23例(34侧)RIUS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例(1侧),女22例(33侧)。平均年龄(57.4±11.5)岁。术前中位血肌酐96.0(47.0~421.0)μmol/L。单侧输尿管狭窄12例,双侧狭窄11例。排尿后肾脏超声或CT检查评估患侧肾积水程度,平均肾盂宽度(2.3±1.1)cm。原发疾病包括宫颈癌17例,直肠癌3例,子宫内膜癌2例和输尿管癌1例;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根治性放疗2例,手术联合放化疗21例。术前留置肾造瘘管5例(7侧);留置双J管18例(27侧),中位留置时间18.0(2.0~84.0)个月,更换间隔时间5.0(1.0~12.0)个月/次。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USSQ)总分99.0(59.0~126.0)分。Allium输尿管支架置入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截石位,逆行尿路造影检查确定输尿管全长狭窄8侧,中下段狭窄20侧,中段狭窄1侧,下段狭窄5侧;平均狭窄长度(15.9±5.9)cm。先行输尿管球囊扩张狭窄段[球囊压力2 533.1kPa(25ATM),时间3 min],当狭窄长度>6 cm时由上至下依次扩张,根据狭窄长度置入1~3根Allium输尿管支架。单侧输尿管置入3根支架6侧、2根支架18侧、1根支架10侧。X线下放置支架到位后释放,行逆行造影观察输尿管通畅性,术毕留置导尿管。术后第1天复查血肌酐和腹平片,术后每6个月复查血肌酐、排尿后肾脏超声和腹平片,评估患者肾功能、支架位置和通畅性,记录患者USSQ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00.7±37.2)mi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6个月血肌酐93.5(54.0~289.0)μmol/L,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05);肾盂宽度和USSQ总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血肌酐89.0(45.0~342.0)μmol/L,肾盂宽度(1.6±0.6)cm,USSQ总分66.0(50.0~105.0)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0.05)。术后发生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3例(13.0%),为支架相关症状如腰腹痛、血尿和下尿路刺激症状,保守治疗后均好转;Clavien-Dindo Ⅲ级4例(17.4%),分别为支架移位2例和支架结壳2例,行内镜手术治疗后2例支架移位患者好转,余2例因反复结壳拔除Allium输尿管支架并留置双J管。术后中位随访16.5(11.0~24.0)个月,21例(32侧,94.1%)保持输尿管通畅。 结论:采用Allium覆膜金属输尿管支架长期留置治疗RIUS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可以较长期保持较高的输尿管通畅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