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奶摄入量、神经行为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儿奶摄入量、神经行为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KMC。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奶摄入量、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和免疫状态。结果:两组早产儿护理前和护理后1 w的全天奶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2 w观察组早产儿的全天奶摄入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生后第3天两组早产儿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AB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生后第15天和第30天观察组早产儿的NAB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早产儿护理前的血清IgG、IgM和IgA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早产儿血清IgG、IgM和Ig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KMC的应用可提高早产儿的奶摄入量,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并改善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护理证据的应用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全面评估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最佳证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并拟定对策,为临床证据转化提供参考。方法:以澳大利亚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纳入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最佳证据12条,制订审查指标13条。于2021年5—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进行现状审查,采用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OMRU)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并制订有效的干预策略和行动方案。结果:在13项审查指标中,依从率为100%的条目仅2项,除此之外,依从率为>60%的条目为2项,依从率>0~60%的条目为6项,依从率为0的条目为3项。主要的障碍因素为缺乏规范化流程及评估工具;医护人员缺乏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相关知识及培训;证据转化增加临床工作量,医护知行水平不高。主要的促进因素为管理者支持循证学习的开展和变革;医护学习氛围良好;科室具备证据转化的物质及硬件条件;证据有效,家长愿意接受变革。通过分析,拟定的对策具体为制订可行且适宜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引进评估工具;管理者制订并实施激励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方法;加强证据转化过程中的质量督察,及时反馈进展效果;完善人力资源调配。结论: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最佳证据与现行临床护理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需针对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制订定相应对策,促进证据转化,不断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循证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00例早产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直至出院。早产儿入院第2天(干预前)、出院前1 d(干预后)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er,PAC)及中文版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对两组早产儿母亲进行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评价。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32.00±2.79)分,(27.40±3.37)分]及自我肯定维度[(18.55±2.39)分,(16.10±1.77)分]、生活展望维度[(13.45±1.93)分,(11.30±2.20)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总分[(106.75±6.11)分,(100.40±10.41)分]及个人状态[(26.92±2.37)分,(25.11±3.32)分]、适应能力[(43.50±2.70)分,(40.64±4.65)分]、预期性支持[(36.33±2.16)分,(34.29±3.29)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后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对照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除适应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 P<0.05),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其它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水平和出院准备度,且提高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的效果更加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住院期间俯卧位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临床上早产儿普遍采取仰卧位,然而大量研究表明,与仰卧位相比,早产儿俯卧位具有多种生理方面的益处。本文主要就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呼吸暂停、胃食管反流、胃排空、环境压力调节等方面的影响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挤压脐带断脐对早产儿重要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胎盘输血可通过延迟断脐和挤压脐带断脐2种方式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应将延迟断脐作为无需复苏新生儿的标准护理方式。但近年来,由于挤压脐带持续时间较短,不耽误胎儿娩出后的复苏时机,且能达到和延迟断脐类似的胎盘输血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挤压脐带断脐可成为延迟断脐的替代方案。现将挤压脐带断脐与延迟断脐2种干预方式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对挤压脐带断脐的潜在益处与风险作一简单综述,以期为早产儿最佳断脐方式提供依据并促进临床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家庭赋权护理对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质量、喂养率及早产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家庭赋权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质量、喂养率及早产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指导,试验组采用基于家庭赋权理论进行护理干预指导,评估两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和效能,统计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母乳喂养率,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生1 w后和3 w后的体重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和母乳喂养效能评分以及母乳喂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和母乳喂养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早产儿出生1 w后和出生3 w后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赋权护理可有效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和效能水平、母乳喂养率,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ICU住院早产儿父亲情感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整合NICU住院早产儿父亲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早产儿父亲的照护指导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NICU住院早产儿父亲情感体验质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15日。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归纳整合。结果:共纳入9篇原始文献,提炼出33个研究结果,归纳成9个类别,并最终综合形成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渴望得到支持、积极应对与反思成长。结论:NICU住院早产儿父亲身心负担较重,希望得到多方支持,建议医护人员关注NICU住院早产儿父亲的内心体验与需求,优化支持系统,从而提高NICU住院早产儿父亲的应对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期疼痛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将"疼痛"重新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 [1]。疼痛不仅与疾病、损伤有关,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手术以及护理过程也会引起急性疼痛。成人疼痛研究及临床干预措施相对全面,而在儿童群体中疼痛虽也广泛存在,但对其重视程度及机制、干预研究不足,尤其是新生儿疼痛。早产儿生理的不成熟和疾病因素使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期间经历频繁的、多种类型的致痛性操作,是最易受疼痛影响的人群之一。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西方一些国家发布了新生期疼痛管理指南,但由于医护人员对疼痛程度的低估,对远期不良影响认识的不足,以及对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担忧,大多数新生儿并没有获得充分的镇痛干预 [2]。疼痛的急性应激可引起代谢、分泌、免疫、神经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适应性反应。如果适应性反应失代偿或代偿过度,则导致机体与环境间的动态平衡紊乱,产生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结局。疼痛的结局也受到儿童发育水平、性别、感觉、情绪、认知、文化及疼痛本身的影响。与成人相比,儿童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代谢旺盛及营养储备不足,疼痛时应激反应强烈,氧耗增加,从而导致急性疼痛引起的损伤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并认识新生儿早期不良刺激对儿童远期健康的影响十分必要,尤其是新生期疼痛。通过模拟临床上新生儿经历的致痛性操作而建立的新生期疼痛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新生期疼痛的不良影响、相关机制和防治手段提供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出院计划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出院计划作为一种医护患共同参与的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医疗资源优化及医疗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其在成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较广泛。目前,国内对早产儿出院计划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阐述出院计划的内涵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早产儿出院计划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早产儿出院计划实施的影响因素,旨在促进早产儿出院计划的推进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与神经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家庭功能与神经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 195例早产儿及其父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在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评估其神经发育状况。结果:NICU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发育商为76.00(73.00,81.00)分,家庭功能为146.00(131.00,161.00)分。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发育商均呈负相关( r值为-0.646~ -0.505,均 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沟通、问题解决和行为控制可解释早产儿神经发育状况变异的21.9%。 结论:护理人员可从家庭沟通、问题解决和行为控制3个方面入手,改善早产儿家庭功能状况,从而提升其神经发育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