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ing HTA"的概念、方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卫生技术评估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我国,目前已进入到探索其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的阶段.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对卫生技术评估不断倾斜,技术评估聚焦卫生与医保决策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卫生技术评估结果所依赖的数据具有时效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旧数据的分析结果很可能难以指导新决策,这就需要探索构建动态卫生技术评估,以实时更新卫生技术评估结果,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文章介绍了动态卫生技术评估的构建方法,提出了在构建动态HTA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并基于我国当前HTA的发展现状,提出当前可以深入探索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身免疫性胃炎11例病理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相互联系,提高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方法 收集11例AIG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8例,男性3例,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3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最常见于胃体,其次为胃底;4例贫血症状患者,3例行病理检查,均合并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性病变;1例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到最终在病理医师指导下确诊为AIG耗时3年.结论 AIG患者不同临床阶段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学表现不尽相同,容易漏诊;建议对疑有胃底、胃体黏膜萎缩病例常规进行活检,尤其是胃体黏膜活检对AIG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贫血伴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性病变及萎缩伴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性病变高度提示AIG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精神病临床高危人群和首发精神病患者情绪识别过程的时效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首发精神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在情绪识别过程中的耗时和准确率的特征。方法:2015~2017年经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syndromes,SIPS)临床访谈后入组临床高危人群50例,经定式临床访谈诊断表(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5,SCID)诊断入组首发未服药的精神病患者50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50例。以情绪的眼神图片为线索,结合认知功能变量,自编基于电脑化的评估和时间记录系统,比较三组间情绪识别准确率及其耗时性特征。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三组样本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采用one-way 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对三组被试的情绪识别准确率和耗时特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高危人群组[(65.1±10.4)%]、健康对照组[(72.5±6.6)%]和首发患者[(50.3±21.6)%]在眼神阅读准确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和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低于高危人群(均 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6±26.0)%,(92.7±3.7)%,(91.8±4.4)%](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准确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 P<0.05)。(2)高危人群组[(12.4 ±11.2)s]、健康对照组[(6.9 ±1.7)s]和首发组[(10.3 ±6.0)s]在眼神阅读耗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危人群眼神阅读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在眼神性别判断耗时上,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4)s,(0.8±0.2)s,(1.6 ±1.2)s](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首发患者眼神性别判断耗时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危人群(均 P<0.05)。(3)高危人群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负相关( r=-0.175, P=0.225),首发患者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呈正相关( r=0.503, P<0.01),健康对照眼神阅读准确率与眼神阅读耗时不相关( r=-0.104, P=0.471)。 结论:情绪识别能力在精神病发作过程中表现出时效降低的特征,高级复杂认知测评需要引入时间维度的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偏好与其自主学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的偏好,以及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构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工具提供参考。方法:以某医科大学大一至大三医学生482人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版自主学习量表及自制医学教育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研。使用SPSS 26.0进行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医学生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性能、功能及推荐方式偏好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医学生对于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学习性[(4.35±0.58)分]、准确性[(4.32±0.62)分]和时效性[(4.32±0.62)分]具有较高的需求和偏好。对于推荐系统的功能方面,在社交功能中的关注[(4.10±0.71)分]、分享[(3.94±0.82)分],在交互功能中的搜索[(4.35±0.59)分]、反馈[(4.09±0.73)分]、发表[(3.80±0.88)分]都得到了较高的评分。对于推荐方式偏好,基于学科联系[(4.07±0.66)分]、基于时间线[(4.02±0.74)分]等方面得分更高。与自主学习相关性较高的有信息资源推荐系统的时效性( r=0.367)、社交属性( r=0.361),以及基于类似人群维度( r=0.316)。 结论:医学生对学习资源推荐系统的各类性能、功能和推荐方式较为熟悉且态度积极,具有学习资源推荐系统构建及相关资源平台建设的认知基础。该系统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推进医学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研究生碎片化学习现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碎片化学习现状,探讨碎片化学习在医学研究生学习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5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9级14个专业的293名医学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医学专业碎片化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9.5%(233/293)的研究生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65.9%(193/293)的研究生认为碎片化学习对其专业学习利大于弊;59.7%(175/293)的研究生表示碎片化学习在学习方面提供的帮助有限。医学研究生认为碎片化学习在医学专业学习中具备的前3位优势是:碎片化学习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83.3%(244/293)];学习资源丰富[59.7%(175/293)];知识新颖,时效性强[50.5%(148/293)]。碎片化学习在研究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知识掌握不牢固[68.3%(200/293)];学习内容不系统[63.1%(185/293)];时间被分割,难以集中注意力[46.8%(137/293)]。结论:医学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碎片化的学习行为,但其碎片化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碎片化学习具有提高时间利用率、学习资源丰富、知识新颖的优势,但是研究生的碎片化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均有待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图像及电子云密度图鉴别诊断肺磨玻璃结节良性与恶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图像(VMI)及电子云密度图(EDM)在肺磨玻璃结节(GGN)良性与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医学院经病理证实的65例GGN患者影像资料。65例中,良性27例、恶性38例,均于术前2周内接受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出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PI)、电子云密度图及40~80 keV虚拟单能量图。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与恶性GGN在PI、40~80 keV VMI中的CT值及电子云密度(ED);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良性与恶性GGN的大小;采用χ2检验分析并比较良性与恶性GGN的CT征象,包括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缘、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结节类型等。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能谱定量参数对良性与恶性GGN的鉴别诊断效能。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征象及各能谱定量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预测GGN为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将各独立危险因素单独或联合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病灶形态、毛刺、分叶、部位、大小在肺良性与恶性GGN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良性与恶性GGN的PI、40~80 keV VMI中CT值及EDM中的E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I、40~80 keV VMI中CT值及EDM中的ED值鉴别诊断良性与恶性GG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0、0.682、0.683、0.686、0.694、0.676、0.722,其中ED值的AUC最高。以GGN形态、毛刺、分叶、部位、大小、ED值及PI、40~80 keV VMI中CT值为自变量,GGN为恶性或良性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D值(OR=1.045,95%CI 1.001~1.090, P=0.044)、病灶大小(OR=1.582,95%CI 1.159~2.158, P=0.004)、毛刺征(OR=11.352,95%CI 2.379~54.172, P=0.002)均为恶性GG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D值、病灶大小、毛刺征单独及三者联合进行ROC曲线分析,鉴别诊断GGN良性与恶性的AUC为0.722、0.772、0.698、0.885,ED+病灶大小+毛刺征联合诊断的AUC最大,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1%、74.1%。 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平扫图像鉴别诊断肺GGN时,EDM的诊断效能高于其他VMI;当EDM联合病灶大小及毛刺征进行综合诊断时效能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并同时留取PD流出液样本行病原体mNGS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的PD相关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NGS检测和传统微生物培养对PD相关腹膜炎病原学诊断的阳性率、时效性和一致性。结果:共18例PD相关腹膜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0.4±15.4)岁,中位透析龄34.0(12.4,62.0)个月。mNGS检测共有17例患者检出致病菌,阳性率为17/18,高于微生物培养的13/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19)。两种检测方法均阳性的患者有12例,其中11例患者检出的致病菌一致;5例微生物培养阴性患者的mNGS检测为阳性,包括表皮葡萄球菌3例(1例同时检出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1例及解脲脲原体1例;1例患者微生物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而mNGS检测阴性。mNGS检测报告时间显著低于微生物培养[25.0(24.0,27.0)h比89.0(72.8,122.0)h, Z=3.726, P < 0.001]。 结论:mNGS对PD相关腹膜炎的病原体检测敏感性高,检出致病菌与微生物培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缩短了检出时间,可能成为PD相关腹膜炎特别是难治性腹膜炎病原体识别的新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化实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进行监测和收集,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系统。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应用FMEA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形成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具体改进措施,比较实施此流程管理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指标数据信息化完成占比情况。结果:应用FMEA进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管理之前,指标数据元素确认、指标定义理解、记录规范、问题解决时效、信息沟通、系统数据整合等失效模式的RPN值分别为(362.00 ± 101.56)、(539.90 ± 174.39)、(603.20 ± 128.71)、(395.10 ± 184.83)、(448.90 ± 185.58)、(334.80 ± 107.74)分,应用之后分值均下降,分别为(17.10 ± 9.96)、(30.90 ± 31.66)、(42.40 ± 28.99)、(30.30 ± 33.94)、(16.30 ± 17.02)、(18.90 ± 19.27)分,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18~14.74,均 P<0.01);敏感指标数据信息化完成比例,由46.43%(39/84)提升至95.51%(85/89)。 结论:应用FMEA模式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信息进行前瞻性管理,对于敏感指标信息化数据实现是有效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州市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妊娠期治疗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妊娠期驱梅治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妊娠期驱梅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分娩的1 614例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人口学资料、妊娠期驱梅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妊娠期治疗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结果:1 614例妊娠合并梅毒产妇中,妊娠期接受规范治疗、一般治疗和未治疗者分别有600例(37.17%)、658例(40.77%)和356例(22.06%)。多因素分析发现,外地非广州市户籍[调整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0.67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523~0.858, P=0.002],非在婚( aOR=0.582,95% CI 0.393~0.863, P=0.007),文化程度为高中( aOR=0.691,95% CI 0.507~0.943, P=0.020)、初中及以下( aOR=0.607,95% CI 0.459~0.803, P<0.01),在孕28周之后确诊( aOR=0.088,95% CI 0.062~0.125, P<0.01),确诊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为效价不详( aOR=0.459,95% CI 0.297~0.710, P=0.001)的梅毒产妇的规范治疗率较低。在控制其他相关因素后,与接受规范治疗的产妇相比,接受一般治疗、未治疗的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 aOR=1.553,95% CI 1.079~2.234, P=0.018; aOR=2.097,95% CI 1.347~3.267, P<0.01);与确诊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效价≤1∶4的产妇相比,确诊时效价≥1∶8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 aOR=1.542,95% CI 1.105~2.152, P=0.011);与妊娠期末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效价为阴性的产妇相比,妊娠期末次效价≥1∶8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 aOR=2.063,95% CI 1.151~3.700, P=0.015)。 结论:早期确诊梅毒,并规范开展妊娠期驱梅治疗和随访,能有效改善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其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于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内收治,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每组40例。于患者干预3 d、干预7 d以及干预20 d时,分别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运动功能水平,另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干预20 d时,使用生活质量SF-36(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整体分析发现: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SCL-90评分呈递减趋势,FMA评分呈递增趋势(均 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时间段的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SF-36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SF-36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该疾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