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Ga-FAPI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是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标志性蛋白,其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现已成为肿瘤诊疗的重要靶点。 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的PET/CT显像具有不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肿瘤摄取迅速以及可获得较高的靶/本底比值图像等特点,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胃及结直肠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易复发转移,且腹膜转移不易检出等特点,患者预后较差。与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相比, 68Ga-FAPI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重点就 68Ga-FAPI-04 PET/CT在胃及结直肠肿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F-PSMA-1007 PET/CT与 18F-FDG 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 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18F-PSMA)-1007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与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2年8月—202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胶质瘤患者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9~79(50.3±13.2)岁。患者术前均行头颅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检查,2次扫描间隔时间均<1周;均接受颅内占位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WHO分级Ⅱ级14例、Ⅲ6例、Ⅳ级12例。根据WHO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Ⅲ~Ⅳ级18例为高级别胶质瘤(HGG)组,Ⅱ级14例为低级别胶质瘤(LGG)组。观察指标:(1)比较HGG组和LGG组在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图像中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背景比值(TBR)的差异,统计2种不同示踪剂PET/CT显像在诊断HGG和LGG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示踪剂在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效能。(2)统计HGG组和LGG组中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能够清晰显示病灶边界的病例数,比较2种显像方法在显示病灶边界清晰度上的差异。 结果:LGG组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的SUVmax分别为0.69±0.32、8.87±3.20,TBR分别为1.05±0.45、0.89±0.30;HGG组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的SUVmax分别为5.39±3.88、11.85±3.54,TBR分别为12.99±10.60、1.25±0.54。LGG组 18F-PSMA-1007 PET/CT和 18F-FDG PET/CT的SUVmax、TBR均小于H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18F-PSMA-1007 PET/CT的SUVmax和TBR对HGG和LGG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均高于 18F-FDG PET/CT。 18F-PSMA-1007 PET/CT中TBR的AUC最高,为0.988(95%可信区间 0.960~1.000),相应的阈值为2.15; 18F-FDG PET/CT TBR的AUC最低,为0.694(95%可信区间 0.512~0.877),相应的阈值为0.97。 18F-PSMA-1007 PET/CT图像上HGG组和LGG组清晰显示病灶边界的病例均高于 18F-FDG PET/CT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16)。 结论:18F-PSMA-1007 PET/CT在胶质瘤分级诊断中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与 18F-FDG PET/CT相比, 18F-PSMA-1007 PET/CT在区分高级别和低级别脑胶质瘤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诊断效能,可更清晰地描绘病变边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89Zr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的PET监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 89Zr-oxine复合物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MRL/lpr小鼠)中的PET显像情况。 方法:通过 18F-FDG PET显像筛选SLE小鼠模型。制备 89Zr-oxine用于MSCs的标记,每10 6个MSCs配置 89Zr-oxine 1 MBq。将 89Zr-oxine标记的MSCs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到选出的MRL/lpr小鼠与BALB/c小鼠(均 n=5)体内,每只注射1.2×10 6个标记的MSCs,注射剂量约0.2 MBq,并于注射后2 h、6 h、1 d、3 d、7 d、10 d、14 d分别行microPET显像,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成功采用 89Zr-oxine标记MSCs,标记效率约20%,细胞活率>90%。MicroPET显像示注射后2 h时主要分布在肺、肝等部位。注射后24 h归巢至MRL/lpr小鼠( n=5)肾脏部位的MSCs数量明显增加,MSCs在MRL/lpr小鼠的肾脏摄取高于BALB/c小鼠的肾脏摄取[(8.28±1.27)与(4.33±0.94) %ID/g; t=3.54, P=0.024]。肾脏摄取先升高再下降后趋于平稳,表明MSCs归巢于肾脏部位。 结论:成功建立 89Zr-oxine标记MSCs的方法。 89Zr标记的MSCs可归巢至MRL/lpr小鼠肾脏部位, 89Zr标记的MSCs PET显像可用于探索移植MSCs在SLE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体内分布与迁移等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于脑血管壁中层及外膜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年龄相关脑小血管病。多种分子影像技术如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等已逐渐应用于CAA患者。其中,淀粉样蛋白PET显像通过正电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特异性结合病理标志物,反映Aβ沉积的分布和负荷,可为诊断CAA提供定性与定量信息,然其在鉴别CAA与其他Aβ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方面价值有限。其他分子影像如tau-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及新型高选择性示踪剂也在被广泛研究中。文中主要就CAA分子影像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医学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核医学显像作为无创性功能影像检查手段,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医学显像的关键点在于分子靶向探针,目前已报道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的核医学分子探针可分为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类和其他类,其中,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类显像剂又可分为生长抑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笔者对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核医学显像剂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预测帕金森病剂末现象发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初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不同亚区多巴胺转运体(DAT)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完成 11C-2β-羧甲氧基-3β-(4-氟苯基)托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接受12个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记录患者开始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和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纹状体不同亚区DAT摄取值及相关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23个月,完成随访的5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0例出现剂末现象(18.18%)。与未发生剂末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基线尾状核、前壳核DAT摄取值明显降低(分别为0.66±0.52与1.08±0.42, t=2.76, P=0.008;0.66±0.20与0.87±0.28, t=2.27, P=0.027),以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及前后壳核更明显。多因素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性别、年龄、病程、基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 ?LED)因素校正后,症状轻侧同侧尾状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20,95% CI 0.07~0.63, P=0.006),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 HR=0.28,95% CI 0.11~0.69, P=0.006)和后壳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08,95% CI 0.01~0.64, P=0.018),壳核/尾状核DAT摄取值比值增大( HR=2.33,95% CI 1.02~5.33, P=0.045)是发生剂末现象的预测因子。 结论:剂末现象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受损有关,在壳核多巴胺缺失的基础上,早期双侧尾状核受损是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导管出口梗阻在 99Tc m-右旋糖酐淋巴显像中的影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 99Tc 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的比较,探讨 99Tc m-DX淋巴显像在胸导管出口(TDE)梗阻患者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经胸导管末端手术探查证实的304例TDE梗阻患者(男140例,女164例,中位年龄32岁);根据TDE的不同显影特点将 99Tc m-DX淋巴显像结果分为Ⅰ~Ⅴ型(Ⅰ型:未显影;Ⅱ型:一过性显影;Ⅲ型:持续或增宽显影;Ⅳ型:显像剂异常反流;Ⅴ型:双侧静脉角显影),其中Ⅰ、Ⅱ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阴性,Ⅲ~Ⅴ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阳性,并分析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同阳性类型与DLG检查的一致性。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和 Kappa检验分析。 结果:在TDE异常检测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率为70.1%(213/304),DLG阳性率为97.4%(296/304), 99Tc m-DX淋巴显像不及DLG( χ2=4.16, P<0.001)。 99Tc m-DX淋巴显像阳性患者中,Ⅲ型占比最高,达54.9%(167/304),与DLG一致性低( Kappa=0.08, P=0.005);而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 99Tc m-DX淋巴显像与DLG一致性 Kappa值分别为0.48和0.86(均 P<0.001)。在TDE梗阻所引起临床表现方面, 99Tc m-DX淋巴显像对下肢淋巴水肿及乳糜性积液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高达96.1%(98/102)、83.6%(127/152)。 结论:TDE梗阻的 99Tc m-DX淋巴显像表现以Ⅲ型居多,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显像与DLG一致性较好。 99Tc m-DX淋巴显像可作为TDE梗阻的筛查手段,在诊断由TDE梗阻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乳糜性积液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改善儿童低剂量PET图像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生成对抗网络重建PET图像在改善儿童低剂量 18F-FDG PET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 18F-FDG全身PET/CT显像的61例患儿[男38例、女23例,年龄(4.0±3.5)岁]的PET图像,将所有患儿通过列表模式提取的低剂量扫描(30 s、20 s、10 s)图像输入生成对抗网络进行深度学习(DL)重建,获取相应模拟标准全剂量(DL-30 s、DL-20 s、DL-10 s)图像。测量标准全剂量120 s、30 s、20 s、10 s、DL-30 s、DL-20 s、DL-10 s图像的肝血池及原发病灶半定量参数,计算靶本比(TBR)、对比噪声比(CNR)及 CV。采用5分Likert量表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对比各组图像阳性病灶检出情况,计算阳性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 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30 s、20 s、10 s组图像CNR分别低于DL-30 s、DL-20 s、DL-10 s组( z值:-3.58、-3.20、-3.65,均 P<0.05)。DL-10 s组评分低于120 s、DL-30 s及DL-20 s组[4(3,4)、5(4,5)、4(4,5)、4(4,5)分; H=97.70, P<0.001];120 s、DL-30 s、DL-20 s及DL-10 s组图像的TBR、CNR、 CV、病灶及肝血池SUV max和SUV 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H值:0.00~6.76,均 P>0.05)。DL-30 s、DL-20 s、DL-10 s组图像阳性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97.83%(225/230)、96.96%(223/230)和95.65%(220/2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57%(225/233)、93.70%(223/238)、84.94%(220/259);DL-10 s组阳性预测值较低( χ2=23.51, P<0.001)。DL-10 s组对不同部位阳性病灶检出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病灶较多。 结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DL-20 s组图像质量较高,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31岁,因"右侧腰部疼痛2月余"入院,无腹胀、发热等症状。既往史:9年前因左眼黑色素瘤行左眼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个月前因"胸壁肿块"行肿块切除术,病理结果示:胸壁黑色素瘤(眼部黑色素瘤转移可能)。入院后查体:右侧腰痛,呈间断性钝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常规超声显示右肾下极实质内见大小约3.3 cm×3.1 cm等回声实质团块,内回声均匀,边界清,呈类圆形,局部外凸,周边见包膜样回声(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病灶周边见短条状血流信号环绕,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Bracco公司)1.5 ml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显示右肾下极病灶动脉期周边见环状高增强(图1C),实质期呈整体增强,中央见片状未增强区(图1D),延迟期呈低增强,周边仍见环状增强(图1E),考虑恶性病变,转移瘤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核素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冠心病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至2020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完成 18F-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78例冠心病患者的资料,64例符合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禁食8 h以上,口服葡萄糖后静脉注射胰岛素和显像剂 18F-FDG,完成心肌代谢图像采集。心肌代谢图像质量不影响临床诊断为合格,图像质量评分(IQ)0~2分;否则为不合格,评分为3~4分。分析比较合格组(55例)与不合格组(19例)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以及服用调脂药、口服降糖药等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心肌代谢显像不合格组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合格组(63.2%和33.3%, χ2=4.872, P=0.027)。不合格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合格组升高[7.67(6.02,11.64)和5.52(4.97,6.37)mmol/L;7.30(6.43,8.70)和6.20(5.60,6.87)%;19.8(15.1,24.1)和14.8(13.9,16.8)%,U=-3.909、-2.419和-3.042, P<0.001, P=0.016和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是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不合格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1.62(95% CI:1.19~2.20, P=0.002)。空腹血糖≥6.66 mmol/L则是心肌显像不合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 CI:0.69~0.93, P<0.001)。 结论:空腹血糖水平是影响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