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剂残留和清洗质量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种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剂残留情况、清洗质量和清洗效率。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污染的眼科显微器械12 000件,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均分为A、B、C组,每组4 000件器械。A组选取减压沸腾式清洗,B组选取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C组选取手工加超声清洗机清洗。采用目测法及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ATP生物荧光法测试评价清洗效果;清洗剂残留通过检测清洗前后纯水中电导率变化进行监测,同时记录3组器械处理所需时间用于清洗效率的评价。结果: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3组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ATP检测法和目测法检测清洗合格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99.88%,B组分别为100.00%和99.80%,C组分别为95.00%和97.80%,A组和B组的清洗质量及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高于C组( P<0.01)。清洗效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每500件器械耗时(86.04±6.60)min,B组为(147.36±14.60)min,C组为(241.50±22.41)min。A组耗时短于B、C组,B组耗时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3种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但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可以有效保证清洗质量。与此同时,减压沸腾式清洗相比于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耗时更短,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科显微手术技能教学模式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视觉健康问题量大面广,覆盖全人群、贯穿生命全周期,其中相当一部分疾病患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因此,手术技能是高年级医学生、研究生、住院医师、青年医师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因眼球结构精密,功能复杂,绝大部分眼科手术需在显微镜下完成,且手术器械多样,操作技巧(如分离、切开、缝合、打结等)与外科有显著差别,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方可掌握。然而,眼科显微手术器械较昂贵,训练工具和手段较单一,培养效率不高;加之手术精度要求高,在临床手术带教时教师面临较大的医疗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制裂纹的预备后椭圆形根管牙根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椭圆形根管牙根两种预备形态下,根管壁微裂纹对牙根受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椭圆形根管的前磨牙 20 颗,器械扩大预备根管、制造微裂纹并染色,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牙本质微裂纹的产生及分布.据此构建两种预备形态下预制裂纹的牙根模型,评估受力时微裂纹处及牙根的应力分布.结果 椭圆形根管牙根的微裂纹总是出现在颊舌侧,由根管壁向牙根表面扩展,与有限元分析所展示的应力集中在根管壁颊舌侧的规律一致.微裂纹使根管壁的应力集中点向裂纹尖端处转移,且在尖端极小区域内出现近 5 倍的应力剧增,使微裂纹极易沿尖端方向扩展,尤其在牙体长轴方向.结论 微裂纹的存在不改变椭圆形根管牙根颊舌侧应力集中的特点,但微裂纹的产生使其尖端极小区域内出现剧增的应力集中,这可能是微裂纹迅速扩展为牙根纵裂的机制,临床操作需提高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牙周微创手术治疗骨下袋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微创手术近年来在牙周治疗尤其是牙周再生治疗方面的应用不断发展,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牙周再生治疗的不足。微创手术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的不适感最小化等优势,治疗效果较传统方法更加明显和肯定。目前国内有关微创拔牙、微创种植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牙周微创手术应用的相关报道却较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针对微创手术在治疗牙周骨下袋中的应用、优势、适用范围、所需设备及显微器械,微创手术的龈瓣设计类型,微创手术联合应用生物材料的治疗效果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开展牙周微创手术治疗骨下袋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追溯系统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追溯系统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9年6月山东省眼科医院供应室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下建立追溯系统。我院供应室于2019年1—5月(追溯系统建立前)回收眼科显微器械16 583件,于2019年6—10月(追溯系统建立后)回收眼科显微器械18 371件。比较追溯系统建立前后器械回收、清洗、包装质量及信息记录效率、器械发放情况、科室满意度。结果:追溯系统建立后,器械回收合格率为97.52%(17 915/18 371),清洗合格率为99.68% (18 312/18 371),包装合格率为99.91%(18 355/18 371),器械正确发放率为99.98%(18 367/18 371),高于建立前的96.20%(15 953/16 583)、99.52%(16 504/16 583)、99.80%(16 550/16 583)、99.76%(16 544/16 58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50.209、5.341、7.797、32.306; P<0.05)。追溯系统建立后,供应中心库存正确率为100.00%(18 371/18 371),高于建立前的99.25%(16 459/16 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50包器械回收分类时间及包装时间为(3.93±0.68)、(10.29±1.73)min,短于建立前的(9.58±2.36)、(14.13±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267、6.845; 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的器械包装过期率为0.67%(123/18 371),低于建立前的2.09%(348/16 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3.885, 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科室医护人员的器械发放、器械使用得分及总分分别为 (48.41±1.16)、(47.86±2.87)、(96.27±3.94)分,高于建立前的(47.66±1.54)、(45.72±3.69)、(93.38±4.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738、7.929、8.081; P<0.01)。 结论:医院供应室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追溯系统后能够持续控制供应室内器械质量,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器械质量与器械运转效率,减少工作差错,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内血管解剖方法及骨内血管分布的临床意义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新鲜骨标本脱钙后影像定位血管孔道,根据孔道走向行骨内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初步探索骨内血管解剖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材来源包括膝关节车祸截肢新鲜标本7例,膝关节以上肿瘤截肢新鲜标本9例及一般尸体解剖标本44例(来自24具尸体);其中男22例(55%),女18例(45%);左膝28例(46.7%),右膝32例(53.3%);6~15岁10例(来自8位供体),15~85岁50例(来自32位供体)。以胫骨近端为例,解剖进入本研究团队发现并命名的"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膝中静脉分支。取得新鲜膝关节标本后,先行血管造影观察连续的骨外骨内血管。去除骨皮质,在4 ℃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7 d,再使用EDTA脱钙剂浸泡30 d,隔日更换脱钙剂。行CT薄层扫描后三维重建,标注血管骨性孔道,根据血管骨内孔道走向进行解剖。解剖过程使用眼科手术显微器械精细操作,直观展示解剖结果,与造影成像对比,并使用组织切片验证。同时使用第2组标本行强酸脱钙剂脱钙,行效果对比。评价两种脱钙解剖方法的优劣、特定血管孔道在骨内的分布及普遍性,使用此方法可解剖出的骨内血管直径。以骨内血管解剖学研究为基础,对相关骨肿瘤及骨骺损伤病例行病因、复发及传播机制临床分析,改进治疗方案。结果:解剖出膝中静脉分支经关节腔进入胫骨髁间隆突,经骨骺(儿童)或骨端(成人)穿越成人骺线或儿童将闭合骺板进入干骺端的血管分支。进入髁间隆突孔血管外径1.2 mm,进入骨内逐渐变细并继续分支,穿越骺线或将闭合骺板的细小分支外径0.3 mm,再向远端逐渐分化成毛细血管,难以直接解剖出。组织切片验证结果证实为骨内血管。对比使用强酸脱钙剂脱钙后的标本血管明显溶解,光学显微镜下只看到少量残存上皮细胞。以骨内血管解剖学研究为基础,对部分相关骨肿瘤及骨骺损伤病例行治疗方案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外径≥0.3 mm的骨内血管,根据孔道走向行骨内血管可实现理想的直观解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断指再植苏州瑞华经验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器械材料的更新与改进,断指再植技术获得了广泛的普及,成活率也达到了90%以上,同时由于手术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各种复杂的、不同类型的断指都获得了再植存活 [1],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自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共再植断指12 045指,存活11 157指,成活率92.6%,由于我们对再植的判断标准是完全离体或仅有肌腱相连的断指,不全离断的断指不在统计之列,因此断指成活率相对略低 [2]。现将我院的一些经验与做法综述如下,与同道商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腿和足部重建的骨整形方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小腿和足部的解剖学特点导致其重建十分具有挑战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血管解剖学的新理论、显微外科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使得小腿和足部复杂组织缺陷的评估和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治疗此类病变的主流方法是多学科治疗,由参与治疗的专家们合作完成。这也是为何在上个世纪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整形外科。肢体重建整形术可用于创伤性、肿瘤性和脓毒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将讨论从传统皮瓣到现代穿支皮瓣的发展过程中,小腿和足部手术中组织移植的时机和组织重建术的相关医疗设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两种新型镍钛系统对老年人磨牙弯曲根管预备成形能力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两种新型旋转镍钛系统ProTaper Next和WaveOne Gold与传统镍钛系统ProTaper Unieversal预备老年人磨牙弯曲根管的效果。方法:收集老年人离体磨牙样本30颗(96个根管),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传统的ProTaper Unieversal镍钛系统(PTU组)及两种新型的WaveOne Gold镍钛系统(WOG组)和ProTaper Next镍钛系统(PTN组)预备根管至#25,记录预备时间。应用Micro-CT对预备前后根管形态进行扫描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根管预备时间、预备前后体积、表面积变化以及5个水平的中心偏移情况。结果:WOG组预备根管时间为(61.0±7.1)s,明显短于PTN组(135.0±8.4)s和PTU组(259.0±8.4)s( F=11.553、 P=0.007);3组器械预备完根管后均有明显的体积增加,PTU组体积增加(6.794±2.430)mm 3,大于WOG组(4.997±2.260)mm 3和PTN组(4.554±1.988)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73、 P=0.022);WOG组、PTN组和PTU组表面积增加(17.397±6.445)mm 2、(17.370±6.768)mm 2、(18.907±6.545)mm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63、 P=0.805);3组在第1、2、4、5个水平截面的中心偏移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第3截面,PTU组中心偏移距离(0.103±0.028)mm,大于PTN组(0.071±0.016)mm和WOG组(0.087±0.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007、 P=0.005)。 结论:新型镍钛锉系统ProTaper Next和WaveOne Gold系统预备老年人磨牙根管所用时间更短,根管中段的中心偏移更小,更高效且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硅胶支架装载技术在精密显微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改良精密显微器械的装载技术,达到既确保清洗及灭菌质量,又保证器械安全使用的目的。方法:2021年1—3月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80套精密显微器械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硅胶垫装载组(A组)和硅胶支架装载组(B组),每组各40套。比较2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干燥效果,装载有效性,灭菌湿包情况,以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2组器械装载技术的操作满意度。结果:A、B 2组器械的清洗合格数分别为37套、39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05, P>0.05);干燥合格数A、B 2组分别为29套和38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7.44, P<0.05)。装载有效数A、B 2组分别为30套和39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54, P<0.05)。灭菌湿包数A、B 2组分别为6套和0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49, P<0.05)。44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对A、B 2组装载技术操作满意数分别为36人和43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07, P<0.05)。 结论:采用硅胶支架装载精密显微器械,既能确保器械的清洗及灭菌质量,又可使器械装载更加安全稳妥,大大提高器械处理的工作效率,加快器械使用周转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