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牙科手机损耗及清洗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机械热力清洗频率对于牙科手机损耗以及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80支可机械热力清洗的全新高速牙科手机,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支。每次使用后,采用专用注油机进行清洗注油,包装灭菌。A、B、C组分别每周、每2周和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后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包装灭菌的流程。在3、6、9个月时分别从每组随机抽取5支进行部件可视污渍情况检查,监测清洗效果。结果:A、B、C 3组手机平均使用次数为A组(56.60±24.77)次,B组(49.70±30.08)次,C组(46.73±35.16)次,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00);9个月中15支手机出现故障,其中A组4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60);12支简单维修后继续使用,A组1支,B组7支,C组4支,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0);3支更换轴芯后继续使用,均为A组。3组清洁程度合格率均为100%。 结论:牙科手机在专用注油机清洗注油基础上每3周采用一次机械热力清洗能保障其内部清洁,并不会增加损耗,可提高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lizarov外固定结合碎骨技术治疗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结合断端碎骨技术治疗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为32~61岁,平均44.6岁。本次入院前最后一次手术固定方式:组合外固定支架固定6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5例。本次入院前最后一次手术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26个月,平均14.2个月。11例患者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结合断端碎骨技术治疗。术后第2天扶双拐下床逐渐负重行走,术后2个月扶单拐行走,术后3个月弃拐、正常负重行走。记录患者的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骨愈合时间及疗效等。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20.0个月)随访。Ilizarov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6个月。4例患者出现针道轻度感染,应用生理盐水清洗针道后愈合;2例患者出现针道中度感染,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周并用生理盐水清洗针道后愈合。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会骨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会肢体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2例。结论:Ilizarov外固定结合断端碎骨技术治疗胫骨营养不良型骨不连的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IADIT的定向干预在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皮肤清洗方法联合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IADIT)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伴有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伴有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63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IADIT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30.16%(19/63),低于对照组的44.57%(4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失禁相关性皮炎治疗有效率为94.74%(18/19),高于对照组的65.86%(2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失禁相关性皮炎愈合的时间为(6.33±3.14)d,低于对照组的(11.55±3.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在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者中,与传统经验性护理方法相比,基于IADIT的定向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失禁相关性皮炎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剂残留和清洗质量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种眼科显微器械清洗方法的清洗剂残留情况、清洗质量和清洗效率。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污染的眼科显微器械12 000件,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均分为A、B、C组,每组4 000件器械。A组选取减压沸腾式清洗,B组选取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C组选取手工加超声清洗机清洗。采用目测法及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ATP生物荧光法测试评价清洗效果;清洗剂残留通过检测清洗前后纯水中电导率变化进行监测,同时记录3组器械处理所需时间用于清洗效率的评价。结果: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3组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ATP检测法和目测法检测清洗合格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和99.88%,B组分别为100.00%和99.80%,C组分别为95.00%和97.80%,A组和B组的清洗质量及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高于C组( P<0.01)。清洗效率比较结果显示,A组每500件器械耗时(86.04±6.60)min,B组为(147.36±14.60)min,C组为(241.50±22.41)min。A组耗时短于B、C组,B组耗时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3种清洗方法均无清洗剂残留,但采用减压沸腾式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可以有效保证清洗质量。与此同时,减压沸腾式清洗相比于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耗时更短,效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Sigm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手术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该院CSSD手术器械清洗情况,其中2017年1~6月未实施6Sigma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实施6Sigma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器械相关投诉率、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研究期间手术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及消毒灭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手术器械相关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与手术器械相关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 结论:将6Sigma管理模式应用于CSSD手术器械清洗中,可提高清洗及消毒灭菌合格率,降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相关投诉,提高护理人员清洗满意度,同时降低手术器械相关院内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毒剂对高病毒载量患者所用内镜的消毒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新型过氧乙酸复合消毒剂与戊二醛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患者所用消化内镜残留病毒及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选取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HBV)DNA≥10 5 IU/mL,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10 5 IU/mL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RNA≥10 4 copies/mL的接受消化内镜诊疗的24名患者,将同一病种患者随机分组至实验组(过氧乙酸消毒组)或对照组(戊二醛消毒组),检测4个不同时点消化内镜HBV-DNA、HCV-RNA、HIV-RNA、细菌染菌量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物荧光定量数值。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消毒后消化内镜内、外表面均未检出HBV-DNA、HCV-RNA及HIV-RNA。实验组与对照组消毒后细菌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718, P=0.473),消毒合格率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清洗消毒前后ATP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334, P=0.182)。实验组的内镜处置人员对消毒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结论:新型过氧乙酸复合消毒剂与戊二醛均能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高水平消毒要求,过氧乙酸消毒时间更短,对消人员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角膜接触镜相关感染性角膜炎20例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角膜接触镜相关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观察2009年7月到2019年6月因配戴角膜接触镜发生感染性角膜炎而住院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高危护理行为、症状体征、角膜感染灶的特点、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经过以及病情转归。结果::共20例患者(23眼)纳入本研究,女12例,男8例,平均年龄21.4岁。连续数日配戴及自来水清洗镜片占高危护理行为的72%(8/1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眼异物感、疼痛、眼红及视力下降。溃疡位于视轴区及视轴旁区15眼(65%),位于周边区8眼(35%)。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35%(8/23),4眼为棘阿米巴感染,其中2眼合并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眼为铜绿假单胞杆菌感染;1眼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6眼(70%)药物治愈,7眼(30%)手术联合药物治愈。治疗效果佳为8眼(35%),效果良好为9眼(39%),效果差为6眼(26%)。结论::连续数日配戴及自来水清洗镜片是引发接触镜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溃疡好发于视轴及视轴旁区;棘阿米巴原虫及铜绿假单胞杆菌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经过及时合理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及相关控制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并分析相关控制措施,为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降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消化内镜样本1 080例,将其按照检测结果合格与否分为不合格组(68例)与合格组(1 012例)。分别比较两组消化内镜的清洗时间、检查患者数量情况,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干燥保存、操作不规范发生率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合格组消化内镜的清洗时间(25.01±1.30)min、检查患者数量(23.86±3.11)例与不合格组〔(18.44±1.02)min、(29.14±3.68)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合格组消化内镜的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操作不规范发生率分别为2.96%、2.37%、2.67%低于不合格组20.59%、17.65%、19.12%,而干燥保存率95.55%与不合格组32.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时间、干燥保存均是消化内镜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而检查患者数量、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操作不规范均是消化内镜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与多方面因素相关,涵盖清洗时间、检查患者数量、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干燥保存、操作不规范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上述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改善年轻美容就医者面部轮廓,获得满意外观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收治面部轮廓欠佳年轻美容就医者10例,男1例、女9例;年龄18~35岁,平均28岁。用肿胀法抽吸自体脂肪,经过清洗、提纯后将超量10% ~ 30%脂肪颗粒注入面部轮廓欠佳的部位。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10例患者面部轮廓得到较好的改善,术后无面部不对称、局部皮肤凹凸不平、皮肤感染坏死、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出现,其中8例经过1次填充,2例经过2次填充。随访6~24个月,术后效果较好,患者、整形医师、第三方医师评估改善程度优良率均>80%。结论:用自体脂肪改善年轻美容就医者的面部轮廓,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国内消毒供应领域研究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近10年国内消毒供应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库收录的消毒供应领域文献,检索主题为"消毒供应""供应室",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9月1日。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以及关键词突现分析,挖掘消毒供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结果:共检索到1 126篇文献。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近10年消毒供应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其中清洗质量、消毒和灭菌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依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是2020—2021年的研究焦点。结论:消毒供应领域发文量整体趋于平稳趋势,医院感染防控是近10年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建议未来的研究者加强多中心合作,多开展试验性研究和针对消毒供应领域从业者本身的质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