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丁二醇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汪某,男,某年1月10日晚服用不明液体后出现头晕、走路不稳、恶心呕吐,被他人发现后拨打"120",经抢救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影响阴茎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影响阴茎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12 月31 日潍坊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以确定肿瘤特异生存率(C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2 例患者,患者的1、3、5 年的CSS分别为78.2%、66.1%、63.7%.各分组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后发现,患者居住地到本医院距离、发现到入院持续时间、是否吸烟、临床淋巴结情况、肿瘤学历(P=0.043)、职业(P=0.001)、NLR(P<0.001)、LMR(P=0.002)、FIB(P=0.002)、T分期(P<0.001)、肿瘤分化情况(P=0.002)均可能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示着更差的CSS(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NLR(HR=2.6;95%CI:1.031~6.558;P=0.043)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值是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年龄偏大、职业为农民或工人、学历较低、术前LMR≤2.81、术前FIB≥3.41(g/L)以及T分期较晚及肿瘤分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化瘀丸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和病房的中晚期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应用化瘀丸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必要的物理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化瘀丸8周,2组共随访24周.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凝血指标变化、中医证候积分、静脉血栓栓塞(VTE)大出血发生,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43.75%,对照组为29.41%(P>0.05);8周后,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率为65.63%,对照组为41.18%(P<0.05).进一步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变化,发现4周和8周后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14.81%(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观察组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化瘀丸可以在必要的物理支持治疗外,进一步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缓解血瘀证相关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占比高达1/3.但现有疗法无法有效延缓该疾病的进展,髋关节置换术往往是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唯一选择.因此寻找一种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新型保髋疗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联系紧密,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用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中草药是我国中医学的结晶,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靶点、低成本、低不良反应的特点.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具有补肾强骨、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单体和复方被证实能够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切片组织轮转式和平推式切片方法及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大切片组织(large-section tissue,LS)指使用大尺寸包埋盒(7.5 cm×5.0 cm×0.8 cm)将取材组织石蜡包埋后利用大尺寸切片机制成的组织切片.第一项基于LS的研究是在1906年由Cheatlel[1]发表的,他发现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晚期无法治愈时才被诊断出乳腺癌,而LS可以帮助发现微小病灶,利于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其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20例射血分数降低(<40%)的窦性心律的缺血性心衰患者,分别在基线0 d、6个月和12个月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入组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入组后1、3、6、12个月时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随访12个月中是否发生房颤,将患者分为房颤组(n=44)和无房颤组(n=76).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动超声图资料,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T-proBNP检测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作用及其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与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间的关系.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心衰患者中新发房颤率为36.7%.与无房颤组相比,房颤组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入组当天、6个月和12个月)、心动超声检查中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二尖瓣口/二尖瓣环速度比值(E/E')、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左心房容量(left atrial volume,LAV)和左心房容量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更高(P<0.05).NT-proBNP与E/A、E/E'、PASP、PCWP、LAV和LAVI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基线0 d的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能力最强,临界值取NT-proBNP≥2 357.5 pg/mL时,其预测新发房颤的灵敏度为69%,特异度为83%,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95%CI为0.722~0.924,P<0.001).回归分析发现,仅NT-proBNP是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4,95%CI为1.08~1.43)(P=0.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在预测缺血性心衰患者新发房颤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晚孕期胎儿心房内径定量评估心房比例失调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房内径多参数在中晚孕期心房比例失调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经胎儿超声心动图发现心房比例失调的胎儿3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孕龄相匹配的正常胎儿250例作为对照组。获取胎儿超声心动图标准四腔心切面,于收缩末期分别测量两组胎儿心房大小参数,包括左心房横径(LAW)、左心房长径(LAL)、左心房面积(LAA)、右心房横径(RAW)、右心房长径(RAL)、右心房面积(RAA),并分别计算RAL/LAL、RAW/LAW、RAA/LAA。分析正常对照组左、右心房大小参数与孕龄的相关性,对比上述各参数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RAL/LAL、RAW/LAW、RAA/LAA鉴别胎儿心脏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对病例组胎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LAL、LAW、LAA、RAL、RAW、RAA均随孕龄的增长而增大,与孕龄呈正相关关系(r=0.803、0.840、0.885、0.817、0.816、0.897,P均<0.05)。而RAL/LAL、RAW/LAW、RAA/LAA与孕龄无相关性(P均>0.05),RAL/LAL、RAW/LAW、RAA/LAA的正常参考值(95%CI)分别为1.002±0.090(0.991~1.013)、1.096±0.097(1.084~1.108)、1.064±0.092(1.052~1.075)。病例组胎儿的RAL、RAW、RAA、RAL/LAL、RAW/LAW、RAA/LAA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胎儿的LAW、LAA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L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L/LAL、RAW/LAW、RAA/LA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977、0.994,分别取1.05、1.30、1.23作为RAL/LAL、RAW/LAW、RAA/LAA的最佳截断值时,诊断胎儿心脏异常的敏感度分别为74.4%、87.2%、97.4%,特异度分别为71.6%、98.8%、96.0%。39例病例组胎儿中12例引产,余27例胎儿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心脏异常。结论:胎儿心房内径比值RAL/LAL、RAW/LAW、RAA/LAA可定量评估胎儿心房比例失调,为发现胎儿心脏异常提供参考依据,当各比值超过相应截断值时应高度警惕胎儿心脏异常的存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肾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据202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肾癌发病率为3.99/10万,死亡率为1.39/10万。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普及,目前超过50%的肾癌是在其他疾病的检查中意外发现,晚期阶段患者比例明显下降。尽管我国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69.8%,但不同地区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为进一步推动肾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肾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等国家级肾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肾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动态增强磁共振参数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前瞻性长期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半定量参数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寻找无创性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国际抗癌联盟(UICC)2010分期Ⅲ、Ⅳ A、Ⅳ B期,先行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方案时辰诱导化疗3周期;后予调强放疗(IMRT)同期紫杉醇化疗2周期。诱导化疗前均行DCE-MRI检查,并获取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将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与同期放化疗结束的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77例患者中,71例完成治疗并有长期完整随访信息,中位随访77个月(9~86个月),3年、5年OS分别为80.2%、67.6%;3年、5年PFS分别为73.2%、60.5%;同步放化疗结束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组与部分缓解(PR)组之间的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0.537, 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短组的OS( χ2=3.982, P<0.05)和PFS( χ2=4.019, P<0.05)均高于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组;年龄≥ 45岁的患者OS( χ2=7.593, P<0.05)和PFS( χ2=5.624, P<0.05)明显低于年龄<45岁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临床分期晚(Ⅳ A、Ⅳ B期)( P=0.048)、年龄≥ 45岁( P=0.031)是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 P=0.018)、年龄≥45岁( P=0.004)、N(2~3期)分期晚( P=0.032)和强化峰值<3 000( P=0.005)则为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DCE-MRI参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可能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可靠的影像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1位,2020年约180万例患者死于肺癌。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的发现及相应靶向药物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则革新了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治疗策略。TNM分期是包括肺癌在内的实体瘤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期系统,统一的分期方法不仅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共同的学术语言,同时也为疾病的预后判断及后续治疗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随着对肺癌预后因素的深入认识及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成熟,肺癌TNM分期不断更新。2023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肺癌大会上,第9版TNM分期向全球公布并预计在2024年1月正式采用。本文就肺癌TNM分期的历史沿革、数据来源、第9版分期的主要变化及局限性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