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核磁智能辅助诊断与教学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脏核磁通过多参数、多平面序列成像可以对心脏的解剖结构、运动功能和组织特征改变等实现全方位观察,从而成为诊断心肌病的金标准。但是,心脏核磁成像序列多、融合难,能够诊断心脏核磁的高水平影像科医生匮乏。为实现心脏核磁影像诊断的个性化教学以及交互式指导,本文针对心脏核磁影像设计了适用于心脏核磁影像教学的智能辅助诊断与教育平台。本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既可以对影像进行预处理辅助诊断,也能智能定位学员知识盲点进行强化学习训练,从而提高心脏影像诊断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40例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结局,以加强APE诊断意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APE老年(年龄≥60岁)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Wells评分)、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Wells评分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入选40例老年APE患者,男性占52.5%,年龄(69.6±8.2)岁;主要危险因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5%),其次为高血压(37.5%)、心力衰竭(35.0%);主要临床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87.5%)、胸闷(80.0%),仅有10.0%的患者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心悸(65.0%)和下肢肿痛(42.5%)也是常见症状;主要临床体征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次/min,80.0%)、肺部湿啰音(52.5%)、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50.0%)。Wells评分评估患病可能性显示,95%的患者评分≥2分,其中中度可能性患病(2~6分)占62.5%,高度可能性患病(≥7分)占32.5%。实验室检查显示,80.0%的患者D -二聚体>0.5 mg/L,72.5%动脉血氧分压(PaO 2)<60 mmHg(1 mmHg=0.133 kPa),7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35 mmHg,67.5%脑钠肽(BNP)>500 ng/L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300 ng/L,47.5%心肌肌钙蛋白I(cTnI)>0.3 μg/L。经CTPA确诊率为88.6%(31/35);6例行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5例;4例行核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确诊。用sPESI评估病情程度显示,36例患者为中危〔sPESI≥1分26例,sPESI 0分但伴有右室功能不全(RVD)和(或)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10例〕,其中17例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8例,死亡1例;18例行抗凝治疗,结果治愈9例,好转7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1例右房黏液瘤致PE者行手术治疗,但最终死亡。另外4例低危患者均行抗凝治疗,治愈2例,好转2例。Wells评分联合CTPA确诊AP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可信区间为0.73~0.98, P<0.01),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0.0%。 结论:DVT和慢性疾病是老年APE患者易患因素,并常伴有呼吸困难、胸闷和下肢肿痛,早期抗凝治疗预后良好;Wells评分对APE诊断有重要预测价值;血D -二聚体有重要的排除价值;CTPA检查为主要确诊手段,综合其他无创检查可进一步确诊;sPESI评分可提示危险分层,进一步指导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脂亚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s,LDL-P)与其他脂蛋白指标相关性,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LDL-P及其亚组颗粒(LDL1-P~LDL6-P)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索脂蛋白亚组颗粒预防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9年8至12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3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59例患者,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52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S)检测血浆LDL-P、LDL1-P~LDL6-P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各生化指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Pearson相关判断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s,LDL-P)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具有高度相关性( r= 0.927, P<0.001; r=0.921, P<0.001; r=0.844, P<0.001)。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LDL-P、LDL4-P、LDL5-P和LDL6-P水平较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水平高( U=4 172.000, Z=4.256, P<0.001; t=2.573, P=0.011; U=3 995.000, Z=4.621, P<0.001; t=5.223, P<0.001),LDL-P和LDL6-P水平较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水平高( U=1 159.000, Z=2.294, P=0.022; t=2.075, P=0.041)。高水平hs-CRP、LDL5-P、LDL6-P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子( OR=1.095, P=0.036; OR=1.015, P=0.046; OR=1.012, P=0.039)。ROC分析LDL-P、LDL5-P、LDL6-P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鉴定价值,AUC分别为0.67、0.68、0.69,hs-CRP联合LDL5-P与LDL6-P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诊断价值最大(AUC= 0.70)。 结论:LDL-P与LDL-C、ApoB、TC高度相关,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LDL-P和LDL6-P水平较轻、中度狭窄患者明显升高,hs-CRP与LDL5-P、LDL6-P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子,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可能进一步成为风险预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心律失常起病的结节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心律失常为首要和主要表现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门诊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并规律随诊的4例累及心脏的结节病患者资料,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42~58岁,平均51岁;分析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转归。结果:4例患者均以心律失常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就诊:1例为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频发室性早搏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在心律失常的诊断过程中,发现胸部CT异常而同期诊断了呼吸系统结节病;1例在心律失常5年后因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发现胸部CT异常诊断呼吸系统结节病。4例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组织、病理证实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性炎。2例患者接受心肌灌注延迟成像核磁共振检查,均有典型的心脏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证实心脏受累。4例患者均经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病情控制,2例接受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结论:不明原因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的中老年患者需要考虑到心脏结节病的可能。建议常规行胸部CT筛查;而对于疑诊患者建议完善心脏增强核磁和(或)PET检查来明确诊断心脏结节病的诊断;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找早期诊断线索,优化诊断流程。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CA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ECG)、心脏超声(UCG)、心脏核磁共振(CMR)、 99mTc-焦磷酸( 99mTc-PYP)心肌显像等特点。 结果:临床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ECG呈肢体导联低电压(或)左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和(或)病理性Q波12例,所有患者UCG均显示不同程度左室壁增厚,8例患者接受CMR检查,7例表现为钆增强扫描延迟现象。行 99mTc-PYP核素心肌静息显像的8例患者中,3例心肌摄取2~3级,1例2级,均为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肌淀粉样变(ATTR)。随访时间1~3.5年,3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9例好转。 结论:C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UCG联合ECG可作为早期筛查手段,结合CMR、 99mTc-PYP心肌显像及心外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儿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儿童心源性晕厥临床上不罕见,因其猝死风险性高而被重点关注。儿童心源性晕厥分为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律失常两大类;在儿童晕厥的诊断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和病因诊断,首先完成心源性晕厥的排查;动态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不可或缺;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在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基因检测用于离子通道病和心肌病的明确诊断;心源性晕厥的治疗,针对具体疾病不同,采取不同的精准治疗措施。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快速、准确识别心源性晕厥的能力,以期改善此类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肌夹层血肿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为60岁男性。因胸痛入院,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未见冠状动脉明显狭窄,通过心脏彩色超声及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临床明确诊断为心肌夹层血肿,保守治疗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损伤的临床评估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系统紊乱的自身免疫病,可有自身抗体的异常升高,免疫复合物的大量沉积。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和免疫失衡状态,可直接导致心肌损伤。SLE心肌损伤具有潜在致命性,但由于其亚临床特性,在临床上很难识别,从而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阐述了SLE心肌损伤(主要是狼疮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在不同辅助检查中的特征,为临床评估与诊断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患者早期诊断率,达到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另外,本文结合狼疮心肌损伤可能的病理机制探讨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儿心肌炎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肌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其次是呼吸道病毒(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以及支原体、立克次体、弓形体等。心肌炎时由于心肌易感性增强,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其类型可能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有着提示作用。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来观察心脏电生理改变,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发现心肌内部结构和左室收缩功能的特异改变以协助诊断。对于心肌炎的治疗,除了一般治疗外,可根据病情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以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受体拮抗剂等。心肌炎的预后与心肌炎的类型、进展速度、心肌损伤的程度、心脏电生理的改变情况及心脏结构的改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磁共振T 2驰豫时间图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水肿定量检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 2驰豫时间图(T 2 mapping)技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水肿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在介入治疗后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20例(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患者图像资料,并对图像资料进行后处理,通过图像信息测算并记录梗死心肌及其对侧正常心肌的T 2值、水肿面积和微循环障碍区域,对梗死心肌及其对侧正常心肌T 2值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心脏核磁共振、心功能、血清学指标及心力衰竭相关产物。 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自身梗死心肌与正常心肌进行对照,远侧梗死心肌的T 2值为(90.14±6.51)ms,大于正常心肌区域的(60.71±5.15)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49, P<0.05)。观察组远侧梗死心肌微血管阻塞(MVO)数为17例,对照组为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45, 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88.5±16.2)mL]高于对照组[(72.4±1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51, P<0.05)。观察组射血分数为(54.1±11.2)%,低于对照组的(71.2±7.9)%( t=18.71, P<0.05);观察组T 2值为(69.4±6.4)ms,高于对照组的(55.2±11.4)ms( t=11.98, P<0.05)。观察组心肌延迟显像(LGE)血管梗阻程度为13%,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62, P<0.05)。T 2 mapping显示心肌梗死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但其特异度相对较低。 结论:定量T 2 mapping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水肿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通过T 2 mapping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病变范围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