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年期潮热非激素药物疗法的研发成败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本文深入分析了去甲文拉法辛缓释片、艾司米氮平片和甲磺酸帕罗西汀胶囊3种非激素药物治疗更年期潮热的临床研发历程.去甲文拉法辛缓释片和艾司米氮平片均由于疗效不足和存在安全性问题,被监管机构以获益风险平衡欠佳为理由拒绝批准.相比之下,甲磺酸帕罗西汀胶囊通过设置安慰剂导入期、更保守的样本量估计和预先规定对2项Ⅲ期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药物研发失败的风险,不仅展示了对潮热频率和潮热程度的疗效,也通过多个Ⅱ期试验探索到耐受性最佳的剂量,最终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非激素药物在更年期潮热治疗的研发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药物安全性特征与在精神科疾病患者不同、药物疗效偏弱、临床前药效模型与临床症状缓解的关联度弱,以及剂量探索试验需要较大样本量等.以上案例分析为后续类似适应证的药物研发提供了优化试验设计、降低研发风险的策略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生育功能术后应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不同反加疗法的效果及对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应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不同反加疗法的临床疗效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按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3组(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戊酸雌二醇组、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替勃龙组),每组36例。3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采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戊酸雌二醇组采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戊酸雌二醇反加疗法,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替勃龙组采用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替勃龙反加疗法。比较3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更年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VAS评分分别为(6.77±2.15)、(6.86±1.97)、(6.73±2.06)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分别为(8.15±1.36)、(8.22±1.29)、(8.19±1.31)分;FSH分别为(5.22±1.21)、(5.18±1.19)、(5.26±1.23) U/L;LH分别为(6.89±1.64)、(7.12±1.57) U/L、(7.04±1.61) U/L;雌二醇分别为(152.64±23.57)、(161.65±20.48)、(158.49±19.37) pmol/L;TNF-α分别为(41.25±6.49)、(38.62±7.41)、(38.18±7.35) mg/L,IL-6分别为(127.64±16.35)ng/L、(126.73±15.84) ng/L、(128.23±15.91) ng/L;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71±0.63)、(1.82±0.59)、(1.74±0.55)分,改良Kupperman评分分别为(17.33±3.67)、(12.41±3.35)、(14.45±3.18)分;FSH分别为(1.62±0.39)、(1.74±0.43)、(1.78±0.45) U/L,LH分别为(1.96±0.59)、(2.11±0.48)、(2.07±0.52) U/L,雌二醇分别为(36.42±7.51)、(53.62±10.44)、(51.27±9.69) pmol/L;TNF-α分别为(13.36±3.17)、(12.45±2.96)、(12.62±3.04) mg/L,IL-6分别为(22.42±4.18)、(23.79±3.17)、(23.21±3.05) ng/L,治疗后仅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t值分别为14.07、7.00、10.92, P均<0.001);其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VAS评分: t值分别为13.55、14.70、14.04, P均<0.001; FSH: t值分别为16.99、16.31、15.94, P均<0.001;LH: t值分别为16.97、18.31、17.63, P均<0.001;雌二醇: t值分别为28.19、28.20、29.70, P均<0.001)。治疗后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戊酸雌二醇组和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替勃龙组改良Kupperman评分显著低于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 P均<0.05)。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戊酸雌二醇组和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替勃龙组雌激素显著高于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 P<0.05)。潮热盗汗发生率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戊酸雌二醇组为5.56%(2/36)、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替勃龙组为8.33%(3/36),显著低于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66.67%(24/36),χ 2=43.653, P<0.001。 结论:术后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戊酸雌二醇或替勃龙反加疗法能够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炎症反应,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在不同内分泌治疗用药时间的类更年期症状及生命质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在不同内分泌治疗时间的类更年期症状和生命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1—2017年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67例HR+乳腺癌患者,按内分泌治疗时间分为<12个月组、12~36个月组、>36个月组。应用改良Kupperman量表和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测量类更年期症状和生命质量。采用方差分析及 χ2检验比较不同用药时间及用药类型患者的类更年期症状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用药时间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差异和类更年期症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结果:167例乳腺癌患者的类更年期症状得分为(14.5±7.6)分,现患率为87.4%(146/167),以失眠率最高(73.7%, 123/167)。除失眠易激动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使用者以潮热症状最多(64.8%,79/122),芳香化酶抑制剂使用者以骨关节痛症状最多(62.2%,28/45)。患者的FACT-B总得分为(104.5±15.5)分,达标率高达89.8%(150/167),但各维度状况参差不齐,以社会家庭及功能维度达标率最低,分别为73.0%(122/167)和50.9%(85/167)。<12个月组、12~36个月组和>36个月组患者的Kupperman总分分别为(15.0±1.3)分、(14.0±6.9)分和(14.5±7.4)分;FACT-B总得分分别为(102.7±17.8)分、(105.0±12.9)分和(105.6±16.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服用SERM类药物期间类更年期症状对生命质量存在负向影响,<12个月组、12~36个月组和>36个月组患者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7、-0.30和-0.50,影响程度在12~36个月组中最小。 结论:HR+乳腺癌患者回归社会、家庭和功能恢复情况较差,应重点关注。类更年期症状在内分泌治疗期间普遍存在,应积极处理以改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升麻属植物的本草考证及药用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毛茛科升麻属植物全球约有18种,多为药用,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我国有8种,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该属植物在国内外均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我国常用于清热解毒、疏风透疹、活血止痛,而在欧美国家主用于缓解妇女围绝经期因体内激素失衡而导致的潮热、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综合征.本文对升麻属植物的本草考证以及其药用物质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升麻药用植物的临床药用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特点及绝经激素治疗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目的 调查更年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及对绝经激素治疗(MHT)的认知状况.方法 选择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绝经相关症状的619例更年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绝经相关症状的特点,探讨更年期女性对MHT的认知状况及疗效.结果 371例围绝经期女性中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疲乏(69.81%)、失眠(66.85%)、潮热出汗(58.22%),248例绝经后女性中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率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潮热出汗(64.11%)、骨关节痛(60.89%)、疲乏(56.85%).绝经后女性的失眠、疲乏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女性(P<0.01),而骨关节痛、泌尿系感染、阴道干涩性交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女性(P<0.01).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Kupperma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评分程度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女性轻度占比最高,绝经后女性中度占比最高.绝经后女性的不同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绝经方式之间Kupperman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越早、绝经年限越短Kupperman评分越高;手术绝经者Kupperman评分显著高于自然绝经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4岁、退休或无业、配偶疾病或去世、性生活不正常、文化程度高是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家庭收入高、>3次/周的运动是绝经相关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更年期女性对MHT 了解途径占比最高为网络(39.92%),对MHT的担忧占比最高为肿瘤(33.67%).465例(89.77%)无MHT禁忌证的更年期女性,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P<0.05).结论 更年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显著,年龄越早、绝经年限越短及手术绝经者症状更为严重,应关注绝经对更年期女性健康的影响并增加专业医师指导,提高MHT使用率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香芍颗粒治疗阴虚肝旺型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编辑人员丨2024/2/3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LS)是指女性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水平骤降或波动而引起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临床上常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阵汗、烦躁易怒、心悸失眠、面浮肢肿等,并伴有精神、神经异常症状,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若久病不愈则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常被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其中纯天然植物加工而成的香芍颗粒疗效显著,具有临床研究和应用的价值.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中西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香芍颗粒的方药组成、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及香芍颗粒对阴虚肝旺型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以期为后续研究香芍颗粒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绝经激素治疗中医患共同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编辑人员丨2023/9/16背景 绝经激素治疗(MHT)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但其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做出符合女性需求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但目前对MHT中的医患共同决策(SDM)质量的调查有待补充.目的 分析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的SDM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对更年期群体更优质的临床照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月抽取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一般人口资料、治疗相关信息及SDM质量调查.采用中文版共同决策问卷患者版(SDM-Q-9)评估患者的SDM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平均分为89.75分.有子女,MHT效果主观感受非常好,有潮热多汗、失眠、情绪波动症状,医生建议使用MHT的患者SDM质量得分更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子女(β=0.26,P=0.005)、潮热多汗(β=0.19,P=0.044)、失眠(β=0.23,P=0.017)、医生建议使用(β=0.21,P=0.025)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SDM质量23.7%的变异.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较好,有子女、潮热多汗、失眠、医生建议使用是更年期综合征患者MHT中SDM质量的影响因素,医生应更主动将患者纳入SDM中,使患者意识到自己是第一健康负责人,与医生共同做出符合患者需求与价值观的SD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褪黑素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编辑人员丨2023/9/16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更年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症候群,常见症状有潮热、阴道干涩、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等,通常伴随着疲劳、焦虑、易怒、抑郁和睡眠质量下降等[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800例女性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 调查分析女性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查就诊的绝经后更年期妇女8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不同年龄妇女症状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800例更年期妇女年龄46 ~65岁,其中年龄40~ 50岁322例(40.25%),51~60岁378例(47.25%),60岁以上100例(12.50%).60岁以上妇女潮热、多汗、失眠、腰痛、心悸、易怒、压抑和蚁行感症状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减轻;潮热、多汗和失眠症状多在51~60岁妇女中出现;阴道痛、尿失禁和骨关节疼痛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结论 此次调查对象更年期症状的发病率较高,通常临床表现为潮热、多汗、失眠及情绪波动较大,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痛、尿失禁以及骨关节疼痛,部分症状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应加强更年期知识和护理保健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多汗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研究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围绝经期潮热多汗症患者以20:20分为治疗组(服用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服用克龄蒙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Kupperman评分量表对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更年期潮热多汗等症状进行评分和比较,采用生活质量评价简表(SF-36)对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总有效率90% VS 70%,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SF-36表评分分差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结论: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多汗症疗效显著,和西药组比较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