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伯寿临证运用防风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总结薛伯寿教授临证运用防风的经验,认为防风一则疏风解表、发散透达,可治疗表气郁闭而里热较重之外感热病早期,常用消毒犀角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银翘散、升降散、栀子豉汤加减;二则祛风胜湿、止痒消疮,可治疗风邪袭表之过敏性皮肤病,常用自拟薛氏过敏煎加减;三则散肝舒脾、升阳止泻,可治疗肝郁脾虚之泄泻,常用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减;四则能行周身、通利五脏,可治疗气虚血瘀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斑秃甚或普秃、慢性鼻病等疾病,常用黄芪赤风汤(《医林改错》)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血同调、升清降浊”辨治双心疾病的思路与验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可从中医“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认识双心疾病,把握“气血失和、清浊不分”的核心病机,传承并创新蒲辅周先生“畅气血、重升降”学术思想,以及国医大师薛伯寿“和合思想”,从双心失调本质出发,以“气血同调、升清降浊”为核心治法。其中,气血同调应虚实异治,若以虚为主,需体用联合以调补气血,常用双和散;以实为主,需动静结合以通顺血脉,常用黄芪赤风汤、越鞠丸。升清降浊应斡旋气机、补泻合宜,常用升降散调气开郁,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枳术汤、枳术丸泄浊逐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缺血性卒中(IS)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1月-2020年7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220例IS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卒中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改良Rankin量表分级、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1.87、4.66、12.06, P<0.01),Barthel指数、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4.13、5.80, 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可有效改善IS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有利于患者的转归及生命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心受气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属于复合病证,根据其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脏痹-心痹".心痹为痹证日久缠绵不愈,复感风、寒、湿邪,向内传入于心所致.该文基于"心受气于脾"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与治疗.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的病因为脾气不足,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气侵入机体,瘀血顽痰阻滞发为心痹.其病机为脾气不足,营卫虚弱;脾阳不足,痰浊内生;脾失健运,痰瘀互结.现代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失调、血脂异常以及血凝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脏病变关系密切,这与中医病机一致.在治疗时选用补益卫阳,和营通痹;温阳散寒,化痰逐饮;益气活血,健脾祛痰之法,代表方剂分别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苓桂术甘汤、赤茯苓汤.该文提出"心受气于脾"理论,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提供思路与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王自敏教授分期分型辨治IgA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分期分型辨治IgA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病案,总结探讨王老治疗IgA肾病的经验,并附医案一则.[结果]王老认为,IgA肾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脾、肺密切相关,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者合而为病,并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湿、热、瘀、虚",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急性发作期分为风热袭肺型、心火亢盛型、湿浊犯脾型和下焦湿热型,慢性持续期分为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亏虚型以及瘀毒阻络型.王老针对不同证型,分别给予银翘散、导赤散、小蓟饮子、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黄芪地黄汤、六君子汤合右归丸、自拟黄槐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治疗.王老指出,本病治疗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治则,主张中西医结合,并善用药对精准治疗.所附医案首诊时辨为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清热凉血,予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后随证加减,疗效甚佳.[结论]王老分期分型治疗IgA肾病经验丰富,提出本病核心病机为"湿、热、瘀、虚",对治疗本病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由"大气一转"思悟《金匮要略》杂病治疗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2/3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气虚血瘀证)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观察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气虚血瘀证)复位后残余头晕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脑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峰值)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VSI、SAS、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而BBS评分则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VSI、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方面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LVA、RVA的血流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赤风汤加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气虚血瘀证)复位后残余头晕可显著缓解头晕症状,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脑血流速度及血液黏稠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张喜奎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水肿一病,多由火气衰微,三焦阳气不化,水道不通所致,而肾性水肿以阴阳失衡为本,水湿、痰饮、热毒、溺浊、瘀血等实邪贯穿疾病始终.张喜奎教授善从六经辨治该病.风束太阳,表气郁闭证,治以解表通阳,利水消肿,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风束太阳,湿阻膀胱证,治以通阳化气,利水消肿,予五苓散去桂枝合八正散加减.邪阻少阳,三焦不利证,治以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方拟柴苓汤加减.太阴脾虚,气虚水停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行气利水,阳虚者可拟实脾饮加减,气虚者可拟参苓白术散加黄芪治疗.少阴寒化,命门火衰证,治以温阳益火,利水消肿,方拟真武汤加减.少阴热化,阴虚水结证,治以滋阴降火,利水消肿,方拟猪苓汤或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减.扶阳不忘护阴,久病不忘化瘀,利湿贯穿始终.临证根据患者正虚与邪实的程度,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多汗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围绝经期潮热多汗症患者以20:20分为治疗组(服用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和对照组(服用克龄蒙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Kupperman评分量表对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更年期潮热多汗等症状进行评分和比较,采用生活质量评价简表(SF-36)对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总有效率90% VS 70%,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和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Kupperman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SF-36表评分分差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结论: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潮热多汗症疗效显著,和西药组比较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胶囊和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当归15 g,三七粉(冲服)2 g,桃仁15 g,红花10 g,炙黄芪60~ 150 g,川芎8 g,赤芍15 g,地龙8 g]治疗,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补气祛瘀、通络活血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