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慢性肾脏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并规律随访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患者基线MHR中位数分为两组:低水平MHR组(MHR≤0.347 8)和高水平MHR组(MHR>0.347 8)。规律随访3~42个月,肾脏不良预后事件定义为血肌酐翻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至少降为原来的1/2、新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肾脏或心血管事件原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法探讨与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寻找可能影响MHR与肾脏不良预后关系的因素。结果:共405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年龄为(49.77±14.82)岁,体重指数为(25.18±4.22)kg/m 2,女性占30.62%(124/405),吸烟者、饮酒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分别占39.51%(160/405)、35.06%(142/405)、73.33%(297/405)和38.27%(155/405)。与低水平MHR组( n=202)相比,高水平MHR组( n=203)CKD晚期人数、男性人数、患高血压人数较多(均 P<0.01),体重指数、白细胞、单核细胞、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血磷较高(均 P<0.05),而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GFR较低(均 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R水平与白细胞、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血磷呈正相关(均 P<0.01),与血红蛋白、eGFR呈负相关(均 P<0.01)。中位随访时间为8(4,16)个月,至随访终点,共113例(27.90%)患者发生肾脏不良预后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MHR组相比,高水平MHR组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 χ2=8.277, 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MHR是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HR=1.628,95% CI 1.050~2.523, P=0.029)。分层分析显示,不合并高血压时,MHR对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更为显著( HR=3.414,95% CI 1.091~10.686,交互作用 P=0.001)。 结论:MHR水平与CKD的严重程度及肾脏不良预后相关,高水平MHR可能是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征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次透析时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寻找改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7年4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医院新入血液透析、并规律透析3个月以上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共61例,观察截止至2018年7月1日,死亡者以死亡为观察终点,按照预后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通过Cox回归法分析高龄老年M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8个月,随访过程中有32例患者死亡(52.5%),死亡原因主要有感染13例(40.6%)和心脑血管疾病12例(37.5%);患者1年、2年、3年、4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4%(46/61)、54.1%(33/61)、37.7%(23/61)、22.9%(14/61)和16.4%(10/61);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其中80~84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7.5个月,85岁及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9个月。与生存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男性比例高[65.6%(21/32)比37.9%(11/29), χ2=4.678、 P= 0.031],血红蛋白[(85.4±13.0)比(95.0±17.6)g/L, t=2.867、 P= 0.019]和白蛋白[(30.3±5.0)比(34.6±4.8)g/L, t=3.039、 P= 0.001]水平更低。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生存率降低,85岁以下患者较85岁及以上患者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7.5个月比14.9个月,Log Rank P= 0.006);此外,进入血液透析前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生存率较未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更低(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比29.2个月,Log Rank P= 0.002);血白蛋白高组(≥33 g/L)的患者较血白蛋白低组(<33 g/L)生存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为29.2个月比18.9个月,Log Rank P= 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透析时的年龄( HR= 1.136、95% CI:1.005~1.285、 P= 0.041)、性别( HR= 0.409、95% CI:0.169~0.994、 P= 0.048)、血白蛋白水平( HR= 0.836、95% CI:0.772~0.906、 P< 0.001)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 HR= 6.161、95% CI:1.848~20.538、 P= 0.003)是高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高龄老年透析人群病情复杂,预后差;患者首次透析时的年龄、性别和血白蛋白水平和开始透析前是否接受CRRT治疗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微小残留病疗效标准部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关于微小残留病(MRD)疗效标准部分仍参照2016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和MRD评估共识。大量研究证实MM治疗后的MRD转阴与患者的长期无进展生存(PFS)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在临床试验中将MRD作为PFS的替代终点。因此,应用二代流式细胞仪、二代测序等方法检测MRD,对于MM患者预后预测、分层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新药治疗的出现以及各种检测方法自身存在的不足,MRD疗效评估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血液科医生高度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在腹腔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脓毒性休克经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后,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内,可导致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和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延长,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是脓毒性休克晚期阶段重要的液体管理措施,指通过限制液体输入、使用利尿剂和肾脏替代治疗等方法去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实现液体负平衡,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围绕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的提出、实施时机和终点、实施手段、与腹腔感染源控制的关系及其对器官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等方面,就液体治疗降阶梯策略在腹腔脓毒性休克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腹腔脓毒性休克晚期阶段的治疗提供指导,并探索新的治疗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雄激素替代对兔混合性干眼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雄激素替代对合并雄激素水平低下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兔干眼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月龄雄性青紫蓝兔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造模组及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及造模组利用电凝笔烧灼封闭2/3睑板腺开口,并切除双侧睾丸。造模28 d起治疗组在两侧眶周皮肤涂抹1%睾酮凝胶1 g/d,造模组及对照组涂抹凡士林,共治疗28 d。监测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染色及血清游离睾酮。实验终点取眼球及眼睑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测量结膜miRNA-744-5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量并检测睑脂脂肪酸成分。结果:造模28 d后兔出现典型干眼体征及雄激素缺乏。雄激素替代治疗28 d后,与造模组相比,治疗组泪液分泌[(14.7±5.2)比(10.3±3.6) mm, P=0.001]、TBUT[(15.0±4.2)比(10.2±3.6) s, P=0.003]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0(0,1)比2(1,4)分, P<0.001]均改善,穹窿杯状细胞数量增加[(27.2±7.6)比(10.7±4.8)个, P<0.001]。与造模组相比,治疗组结膜miRNA-744-5p(1.67±0.24比2.63±0.58, P<0.001)及IL-6[2.38(1.84,4.61)比4.82(3.99,6.36), P=0.022]的表达水平均降低,睑脂16∶1, Δ9脂肪酸[(10.31±1.00)%比(3.87±0.45)%, P<0.001]及 iso-18∶0脂肪酸[(7.09±0.93)%比(2.44±0.70)%, P<0.001]相对含量增加, iso-26∶0[(5.72±1.07)%比(8.02±0.65)%, P<0.001]相对含量降低。 结论:雄激素替代能够改善合并雄激素水平低下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兔干眼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及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可改善重症监护室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后的临床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估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后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Ⅲ v1.4)中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在AKI诊断24 h内行TTE分为TTE组和非TTE组(No-TTE组,未行TTE检查或首次TTE检查超过24 h),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AKI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SM匹配后,分析TTE对患者次要终点事件(第1、2、3天静脉输液量、尿量,28 d内无机械通气、血管加压药和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利尿剂使用,48 h内血肌酐下降幅度,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23 945例AKI患者中有3 365例(14.1%)在AKI诊断24 h内进行了TTE评估,两组患者按照1∶1匹配后最终各有3 361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匹配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衡性较好(标准均数差均<0.1)。PSM匹配前后,TTE组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率均明显低于No-TTE组(10.76%比13.04%, χ2=13.535, P<0.001;10.65%比18.80%, χ2=88.932, P<0.001)。以住院28 d全因病死作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TTE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在匹配前后均明显高于No-TTE组(Log-rank χ2=15.438, P<0.001和Log-rank χ2=75.36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前后TTE均是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 HR=0.80,95% CI 0.73~0.89, P<0.001; HR=0.58,95% CI 0.51~0.65, P<0.001);各亚组分析亦显示,匹配前后TTE均是患者住院28 d全因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SM匹配后,TTE组患者诊断AKI后第1天及第2天静脉输注量明显高于No-TTE组(均 P<0.01),第1天及第3天尿量也明显高于No-TTE组(均 P<0.01),28 d内无机械通气时间及无血管加压药时间均显著低于No-TTE组患者(均 P<0.01),使用利尿剂比例显著高于No-TTE组(54.1%比44.2%, χ2=65.609, P<0.001),48 h内血肌酐下降幅度也显著高于No-TTE组[36.6(23.0,97.2)μmol/L比30.1(14.2,61.9)μmol/L, Z=-9.549, P<0.001],ICU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No-TTE组[5.03(3.40,8.90)d比5.37(3.77,10.00)d, Z=-6.589, P<0.001],其他次要终点事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CU患者AKI发病后及时有效的TTE评估可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的临床预后和术后肾功能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的心脏移植临床预后和术后肾功能变化趋势,并总结相关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原位心脏移植受者(≥18岁)的临床资料,并采用CKD-EPI公式计算受者术前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发布的eGFR分类标准,将受者分为四组:M1组(术前eGFR≥90 ml/min/1.73 m 2),M2组(术前eGFR为60~89 ml/min/1.73 m 2),M3组(术前eGFR为45~59 ml/min/1.73 m 2),M4组(术前eGFR<45 ml/min/1.73 m 2)。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年的临床预后。主要终点分析术前eGFR是否是受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次要终点包括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住院周期和肾功能的变化趋势等。 结果:共纳入276例受者,其中eGFR<60 ml/min/1.73 m 2的受者占24.6%。与eGFR≥90 ml/min/1.73 m 2相比,调整模型后的1年内死亡率风险比分别为1.78(M3组,95%CI为1.31~3.39)和2.74(M4组,95%CI为1.41~5.32),且M4组受者的死亡率风险比、CRRT使用率及住院周期风险也明显增加;移植前eGFR中位数为73 ml/min/1.73 m 2,术后3个月后降至61 ml/min/1.73 m 2,此后逐渐趋于稳定,各组eGFR的改变趋势基本相似。 结论:心脏移植术前的eGFR是受者术后短期存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移植术后3个月eGFR可能逐渐恶化,经过恰当处理,术后3个月后eGFR甚至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扁桃体切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IgA肾病患儿长期临床缓解和肾脏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伴有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史的IgA肾病(IgAN)患儿的长期临床疗效及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儿临床病理资料,入选者均用糖皮质激素长程疗法治疗。根据伴有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患儿是否接受扁桃体切除术分为扁桃体切除组和扁桃体未切除组。随访终点事件包括血肌酐较基线值翻倍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超过50%或进入终末期肾病或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肾脏生存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法分析扁桃体切除对IgAN患儿肾脏预后的影响。结果:共120例IgAN患儿被纳入本研究,其中扁桃体切除组40例,扁桃体未切除组8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7.5(57.3,132.0)个月。扁桃体切除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扁桃体未切除组(72.5%比45.0%, χ2=8.123, P=0.00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肾脏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 χ2=0.070, P=0.79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扁桃体切除不是IgAN患儿出现肾脏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HR=0.986,95% CI 0.499~1.948, P=0.967)。 结论:扁桃体切除的IgAN患儿临床缓解率高于扁桃体未切除患儿。扁桃体切除不是IgAN患儿出现肾脏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扁桃体切除不能延缓IgAN患儿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干预性研究中的替代终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干预性研究是儿科领域临床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干预性研究中研究终点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术界更为推荐的结局指标是有明确临床意义,能指示患者临床结局,反映患者感受、功能或生存情况的特征和变量的指标,如死亡、发病、再入院等,通常称之为硬终点。而由于干预性研究的前瞻性以及研究资源投入要求,尤其儿科研究如果希望收集到硬终点的信息,可能需要随访的时间较长,所以为了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多数研究者会选择那些可以间接反映临床结局的终点指标用于替代硬终点,又被称为替代终点。替代终点多为基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或其他科学依据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症监护老年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RDO)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提取MIMIC-Ⅳ v2.0数据库中老年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严重性评分、实验室检查、使用药物、医疗操作、终点事件信息。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分为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non-MDRO)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组(MDRO)。根据变量类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计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优势比及95%可信区间。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28 d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31 237例,其中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26 03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组5 205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率16.7%。培养标本种类中尿液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数量最多,病原微生物中肠杆菌属占比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P=0.006)、男性( P<0.001)、冠脉疾病( P<0.001)、脑部疾病( P=0.042)、血红蛋白( P<0.001)、白蛋白( P<0.001)、有创机械通气( P<0.001)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保护因素;糖尿病( 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P<0.001)、慢性肾病( P<0.001)、白细胞( P=0.001)、简化急性生理Ⅱ评分(SAPS Ⅱ)( P<0.001)、曾经使用抗生素( P<0.001)、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P<0.001)、糖皮质激素( P<0.001)、免疫抑制剂( P<0.001)、镇静药物( P<0.001)、肾脏替代治疗( P=0.015)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non-MDRO组28 d死亡率为16.3%,MDRO组28 d死亡率为1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非感染患者高,曾经使用抗生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镇静药物、肾脏替代治疗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