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关注哮喘患儿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准备情况,满足患儿与主要照护者的需求,帮助患儿顺利从医院过渡到家庭是目前临床护理实践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文对哮喘患儿医院—家庭过渡期准备度的相关理论模型、研究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以及提高过渡期准备度的建议等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我国哮喘患儿过渡期准备度的准确评估和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互联网+"联合多学科院外管理模式在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联合多学科院外管理模式在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腰椎内固定术的176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治患者纳为对照组,将2022年4—9月收治患者纳为观察组,两组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院外随访管理,观察组实施"互联网+"联合多学科院外管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腰背功能恢复状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和Macnab评分]、手术疗效评估(NaKa分级法)、护理满意度和再次入院率。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Macnab评分高于对照组,NaKa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88.64%(78/88)、67.05%(59/88),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32%(83/88)、78.41%(69/88),再次入院率分别为4.55%(4/88)、17.05%(15/88),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互联网+"联合多学科院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的腰背功能恢复效果,提高手术疗效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再次入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脑梗死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用药偏差和药物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21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出院后1个月,采用用药差异评估工具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收集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药物不良事件与用药偏差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8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有效回收率为95.0%。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用药偏差的发生率为48.8%(101/2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卒中严重程度、服药依从性、医嘱用药数量是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药物不良事件与用药偏差呈正相关( r=0.234, P<0.01)。 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发生率较高,高血压病、卒中严重程度、服药依从性、医嘱用药数量是用药偏差发生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基于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用药偏差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主导的服药偏差管理在医院-家庭过渡期癌痛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的服药偏差管理在医院-家庭过渡期癌痛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4—6月住院治疗的癌痛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12月住院治疗的癌痛患者8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的疼痛三阶梯规范化治疗和常规的院外维护,试验组患者接受护士主导的服药偏差管理模式,按照收集、查对、修正及沟通的"4C"流程进行服药偏差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偏差的累计发生率,采用汉化版服药信念问卷(BMQ)评估患者的服药信念。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2个月、出院3个月服药偏差发生率分别为3.75%(3/80)和7.50%(6/8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262、7.680; 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BMQ总均分(4.41±0.87)分,对照组为(2.25±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631, P<0.01)。 结论:护士主导的服药偏差管理可以降低医院-家庭过渡期癌痛患者服药偏差,提高患者的服药信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过渡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过渡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10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185例过渡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参与健康照护意向问卷、健康素养量表和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该人群参与健康照护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过渡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总分为(124.87 ± 16.31)分,健康素养总分为(33.70 ± 4.38)分,糖尿病自我管理总分为(35.11 ± 5.19)分。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程、糖尿病类型、家庭结构模式、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能力是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t值为- 1.99 ~ 2.66,均 P<0.05),其中健康素养能力和疾病管理能力与其呈正相关( r = 0.250、0.232,均 P<0.01)。 结论:过渡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处于中等水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核心家庭结构的过渡期儿童青少年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水平较高;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水平越高的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水平越高,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患者参与健康照护意向,促进该群体提高疾病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造口患儿主要照顾者过渡期居家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肠造口患儿照顾者过渡期居家护理期间的需求,为促进照顾者角色适应和提高患儿照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1年1—9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6名肠造口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深度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最终提炼出4类需求,生理需求包括程序性造口日常护理、预防与处理造口并发症、管理造口患儿生活起居、支持患儿康复;信息需求包括情境性造口护理问题评估与应对信息、造口护理产品相关信息、造口护理信息获取方式;情感精神需求包括应对造口护理压力,减轻病耻感、缓解社交压力,自主探索、积极适应;多元社会网络支持需求包括同伴支持、家庭支持、医护人员支持。结论:肠造口患儿照顾者需求多元、强烈,应为其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服务与支持,促进照顾者角色适应及患儿健康水平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参与药物相关医疗护理活动的体验,为后续提升过渡期药物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于2022年8月—9月以目的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出院1周后的16例老年多重用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访谈17次,访谈录音约493 min,转录文字约4.2万字,提炼出4个主题:在用药决策方面参与感不足、感知掌握出院用药信息困难(因出院时间仓促无法完全消化出院用药指导内容、对医务人员解释的出院用药信息充满困惑)、对出院药物清单存在困惑(对出院药物清单存在辨认困难、难以理解出院药物清单中的专业术语、无法从出院药物清单中获取完整和准确的用药信息)、出院用药困难而需家庭支持(独立管理出院用药存在负担、需依靠家庭支持帮助提高药物管理信心).结论 老年多重用药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所经历的药物相关医疗护理活动体验较差,应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以提高过渡期药物管理质量,从而保障患者过渡期间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炎症性肠病青少年向成人过渡期准备困境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青少年在向成人过渡期准备过程中的困境,为制订以患者为中心的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9月—12月选取在上海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5例炎症性肠病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①自我应对困难,包括难以适应就医环境转变、难以适应就医角色转变、难以应对负性情绪困扰、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特殊需求.②家庭支持受限,包括家庭经济负担重、家庭照护者过度参与、家庭韧性不足.③医疗支持不足,包括专业人员支持有限、信息共享受限.④社会支持缺乏,包括社会支持的适用性和可及性有限、社会认知和认同感不足.结论 炎症性肠病青少年在向成人过渡期准备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建议护理人员制订完善、个性化的过渡期准备计划,开展以向成人过渡为导向的家庭健康教育,完善医疗支持体系,进一步强化社会支持,提升青少年向成人过渡期准备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医院-家庭过渡期康复运动在改善肝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过渡期康复运动对肝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95例肝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6月46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49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院-家庭过渡期(12周)康复运动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当天与术后6周CD3+,CD4+,CD8+及IL-2测定值的升高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提前,而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周,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以及生理功能、睡眠质量、饮食摄入度三个维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术后实施医院-家庭过渡期康复运动干预,可以促进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的增殖,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康复进程,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阶段性需求满足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9家医院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入院至居家过渡期的阶段性需求满足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 2017年5月—2018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9家医院的1 20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及其1 200名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2周采用家庭照顾者需求调查表(FNQ)调查其需求满足变化情况.共发出问卷1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89份.结果? 1 089名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2周的总体需求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44±0.77)、(3.24±0.82)、(3.01±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阶段,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需求重要性较高的2个维度均是健康资讯支持和专业性支持;总体需求满足度最好的阶段是出院阶段;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2周需求未被满足较高的条目分别为"我希望我的想法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被医护人员考虑""我想要获得足够有利于自身的资源""我希望知道当患者烦躁不安或行为异常时该如何应对".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2周的总体需求重要性随着病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出院阶段的需求满足度较好,院后的需求满足度欠佳,医护人员应加强居家随访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