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名实再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对古代相关医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古代考据学研究成果、文艺作品以及观赏牡丹的栽培时间作为旁证,对牡丹名实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考辨。经研究得出,初唐以前,牡丹主要是紫金牛属植物的名称;古代药物名实之间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情况也十分常见,通过开展相关考证可以为中药学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知识史视野下黄芪性-效-用-忌的古今源流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 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主治和用药宜忌的文献记载情况.结果 黄芪味"甘或微甘",多为"微温或温"性,主入脾肺三焦及肾经.文献中有 47 条功效、83 条主治,主要可归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 3 个方面,用于治疗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痈疽久败疮,且均属衰弱性病证.但黄芪还有"补诸虚、益元气、退虚热、治风病、逐五脏间恶血、止血、止痛、补血、调经"等特殊功效,被广泛用于"小儿百病、虚喘、肾虚耳聋、癥瘕、肌热、消渴、骨蒸、中风发热、肠风、大风癞疾、妇人子脏风邪气、流产崩滞"等诸多病证,亟待进一步研究验证.黄芪的用药宜忌主要包括配伍宜忌 5 条和证候禁忌 17 条,值得甄别借鉴.结论 古代本草所载黄芪临床效用非常广泛,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以益于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医药全周期干预,故从传统本草学和现代中药学结合的视角,对其性-效-用-忌进行挖掘、考订、整理和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古产地白水、黑水、赤水、宜州新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合检索本草著作与历史地理文献,厘清黄芪古代产地解释的若干谬误.经文献检索分析表明:①黄芪古产地“白水”应该为今流经四川甘肃两省的白水江,而不是陕西白水县的白水河.②黄芪古产地“黑水”应该为今九寨沟县的黑河,而不是黑水县的黑水河.③黄芪古产地“赤水”是今甘肃陇西县城北成河的支流大河.④《新修本草》中黄芪产地“宜州”是正确的,具体位置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而不应该被曲解为“直州”或“茂州”.⑤黄芪“陕西州郡多有之”,主要是指唐、宋时期的“原州”“华原”“宜州”“宁州”“泾州”等地.因宋、明两代今甘肃之地属“陕西州郡”范围,如果再加上南北朝时的“陇西洮阳”“宕昌黑水”“陇西襄武”以及“白水”“赤水”,可以说黄芪古产地绝大部分在今甘肃境内.经考证得出,黄芪古产地白水为今白水江;黑水为今九寨沟县黑河;赤水为今陇西县城北咸河支流大河;宜州无误,在今陕西铜川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天麻本草再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结合历代本草文献,本文从天麻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等方面对其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并且对其记载的由来加以推测.从古代本草来看,天麻的别名较多,且存有同名异物的情况;古今形态描述稍有差异,只是对天麻形态描述不同和生态学特性不了解而产生误解;而药用部位在宋朝时产生较大分歧;采收时间记载与现在相比过早;加工炮制过程在前人的记载基础上简化很多;品质评价在古人基础上有所扩展,更为详细.笔者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以期为正确评估天麻的品质提供参考和扩大该药材的临床应用,并为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本草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狼毒品种的本草再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查阅本草文献和相关中医文献,从植物形态描述、药图、产地、药用历史等方面对中药狼毒进行了考证.认为《本草图经》中文字描述的狼毒同药图绘制的石州狼毒为两个不同品种;从西汉到唐代,甘肃大戟为药用狼毒的基原;从宋代开始,瑞香狼毒作为本草记载的主流品种,但甘肃大戟作为狼毒在医疗实践中一直存在.而狼毒大戟在近代前的本草文献中没有作为药用狼毒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半夏原植物性状、功效、禁忌、毒性以及炮制工艺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半夏鉴定、功效、毒性以及炮制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雷公炮炙论》《本草蒙筌》《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古籍,对半夏原植物性状、功效、禁忌、毒性以及炮制工艺进行考证.结果与结论:《唐本草》《图经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对半夏的原植物性状均有较为详细的描述,且与现今所用半夏的性状相同;《黄帝内经》《药性论》《本草蒙筌》等古籍记载了半夏祛痰、除呕、利水、通便、燥湿止带、开郁、散结等多种功效,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健脾、利水、通便等不少功效现在都不再使用;《雷公炮炙论》《本草蒙筌》《本草经集注》《本草新编》等古籍中记载了半夏刺激性毒性、妊娠毒性、肝肾毒性.目前对半夏刺激性毒性以及妊娠毒性的研究较多,也较为完善,但对肝肾毒性的物质基础及毒理机制研究较少.《本草拾遗》《本草蒙筌》《本草从新》等古籍中记载了半夏矾制、姜制、蜜制、醋制、制曲等多种炮制方法,然而目前常用的只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3种炮制品,且炮制流程也被简化.通过对半夏的用药历史与现代应用进行对比考察发现,半夏在功效、毒性以及炮制方面有较大古今差异,对其现代较少应用的功效及炮制方法,有待后期研究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方法与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探讨了经典名方中中药基原的考证方法.对于经典名方中药物基原的考证首先要获得研究所需文献,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文献和选择文献3个关键步骤来完成.其次是对文献进行分析考证,通过文献中原植物的形态描述、药图、实物考古发现、实地调研、药物的产地分布等14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横向对比法,众向分析法进行综合考证以判断中药的基原.同时,与单纯的本草考证不同,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一点要注意方剂的时代性和校正医书局整理后所改写的方剂中的药物考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术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解决白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问题, 研究白术道地产区的变迁, 辨别白术品种, 评价白术质量优劣, 优选优质白术药材.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 再结合现代研究资料.结果 白术众多别称是古时人们信息交流不通畅而导致的结果.白术名称的多样导致白术产地众多, 但以浙江地区为道地产区.白术植物基原明清以前比较混乱, 明清时期大致确定下来.由于白术种植地区分布广阔, 导致白术品质差异明显, 以道地产白术品质为最佳.结论 本研究对白术名称演变、产地变迁、植物基原、品种优劣等进行本草考证,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术资源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道地药材“邓菊”之本草考证及南阳菊花的品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证南阳菊花的本草源流,溯源其盛衰史,再通过现代分析方法对现今南阳菊花进行品质评价,阐明南阳地产菊花之优势.方法:通过考证《中华医典》及相关古文献对南阳菊花的记载,阐明南阳古代菊花的源流、应用,自古文献中揭示南阳菊花与其他菊花品种的亲缘关系;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对14批菊花中的包含2015年版《中国药典》指标在内的8种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依据结果进行综合加权评分分析;另建立14批菊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聚类分析,以期综合评价现今南阳菊花质量,并从化学成分层面阐明南阳菊花与其他产地菊花的亲缘关系.结果:本草考证显示南阳菊花自汉朝以后流传各地,后世众多药用菊花均受南阳菊花之影响;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聚类分析也进一步证实南阳菊花与多种菊花在化学层面上存在亲缘关系;2015年版《中国药典》指标检测及综合评分分析结果则显示南阳菊花品质较好,非常适宜药用.结论:南阳从古至今皆为菊花优质产区,南阳菊花非常适宜药用,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茜草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按照时间顺序,从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对历代本草典籍有关中药茜草的记载进行考证研究,结果发现茜草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正品与伪品混淆使用现象.故笔者将本草考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明确了茜草正品与伪品的异同之处,考订出传统药用正品和伪品,保证茜草用药安全有效.依托古籍,对茜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再研究,扩展了茜草新的药用部位及药理作用,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