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融合术患者首次离床活动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调查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现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例腰椎融合术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首次离床活动情况等.结果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中32例(15.8%)进行了早期离床活动,首次离床活动时间为术后(44.0 士 4.2)h;术后24 h内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改变量、白蛋白改变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恐动症评分是腰椎融合术患者首次离床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首次离床活动比例较低,医护人员须重点关注其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腰椎融合术患者离床活动方案,改善患者活动现况,促进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抽样法选取2018年1—5月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自制调查表调查其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依据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分为早期下床活动组与未早期下床活动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居住地、婚姻状况、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疾病种类、携带监护仪、绷带拆除、疼痛、负性情绪、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等),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中,120例(54.55%)患者术后未执行早期下床活动,100例(45.45%)患者执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类型、携带监护仪、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类型、未拆绷带、留置尿管、肌力问题、引流管、头晕与呕吐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执行情况不理想,急诊手术、未拆绷带、留置尿管、存在肌力问题、有引流管、发生头晕与呕吐为影响患者开展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可针对危险因素予以合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预防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乳腺癌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以及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甲状腺科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8例,干预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随访1~9个月,比较2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和水肿等级。结果:术后1、3、9个月,干预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8.5%(5/59)、8.5%(5/59)、10.2%(6/59),低于对照组的31.0%(18/58)、36.2%(21/58)、43.1%(25/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425、13.041、16.289, P<0.05或0.01)。其中轻、中、重度淋巴水肿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350、12.078、17.422, P<0.05或0.01)。干预组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的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分别为(20.36 ± 1.80)、(20.03 ± 1.68)、(34.63 ± 3.52)、(15.86 ± 1.96)、(19.81 ± 1.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03 ± 1.36)、(17.10 ± 1.46)、(19.38 ± 1.51)、(10.91 ± 1.22)、(18.36 ± 1.21)分;术后3个月干预组分别为(23.56 ± 2.72)、(23.73 ± 2.20)、(39.93 ± 4.17)、(20.31 ± 3.04)、(26.37 ± 2.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90 ± 2.14)、(19.12 ± 2.63)、(25.79 ± 3.59)、(13.97 ± 2.67)、(21.02 ± 2.50)分;术后9个月干预组分别为(27.44 ± 2.01)、(25.80 ± 1.85)、(40.88 ± 3.72)、(21.02 ± 2.78)、(27.02 ± 2.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93 ± 1.66)、(20.67 ± 1.46)、(19.38 ± 2.29)、(16.33 ± 2.65)、(22.29 ± 2.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8.691~34.383, P<0.05)。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延缓淋巴水肿的进展,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促进患肢的康复,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肢高电压电烧伤重建:1家儿童烧伤医院的13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罕见但极具破坏性的烧伤类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压电烧伤通常会造成复杂的上肢损伤,其修复重建对于烧伤和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这种密集且多阶段的重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尤其困难。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功能是首要任务,该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该回顾性研究旨在总结1家儿童烧伤专科医院在13年间对37例严重高压电烧伤患儿进行上肢重建的经验教训。结果显示,遵循以下原则有助于促进患儿上肢的功能恢复:(1)在早期急救护理过程中频繁动态评估是否需要切开减张或截肢;(2)进行连续手术清创,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3)当深部肌肉与骨外露时,采用皮片或皮瓣(特别是腹股沟或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4)早期多学科干预,以预防和处理挛缩;(5)重建后的康复,着重于用最简单的技术,如激光治疗、局部组织转移和植皮修复慢性皮肤缺损;(6)需针对更深层次的组织挛缩或肌腱和周围神经缺陷进行复杂的重建;(7)当保肢可能性小须截肢时,要保留骺板、移植软组织覆盖残端,并进行长期假肢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超大面积脱套伤行反取皮植皮术感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左腿踝部至会阴部及左臀部全长皮肤脱套伤、右小腿脱套伤患者行反取皮植皮术,术后感染多次Ⅱ期补植术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对复杂超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创面靠近会阴部和肛门的患者,从术前抢救配合和手术准备,术后急性期容量管理,传统敷料包裹创面的感染预防、监测以及护理,术后康复期营养支持同时避免排便污染创面、协助及指导早期活动等方面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3月余,所有植皮成活、创面瘢痕愈合。结论:在保障生命和取皮植皮术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植皮成活,在病例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例血友病A型患者行二尖瓣成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1例血友病A型患者因外伤导致急性二尖瓣腱索断裂并发冠心病后行二尖瓣成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护理实践。方法:对患有A型血友病并且需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从抗凝护理、出血护理、低氧血症护理、多模式镇痛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等方面实施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和规范化、个体化的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3 d顺利出院。结论:针对此患者的个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抗凝方案与护理,保障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多种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减轻其住院期间因疾病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在胸部疾病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在胸部疾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1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围术期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应用以护士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6 h的咳痰率、术后24 h、48 h的离床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6 h咳痰率、术后24 h、48 h离床率、满意度的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以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模式使患者术后能达到无痛咳嗽、无痛活动、无痛睡眠,能够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护理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TKA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中药浴足、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1、3、7、14、45 d膝关节功能评分表(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术后1、3、7、14 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术后1、3、7 d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RO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TKA,能够促进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可调节式沙袋的个体化力量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可调节式沙袋的个体化力量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借鉴可调节式沙袋实施个体化力量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及出院时,试验组患者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基于可调节式沙袋实施个体化力量训练能够促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早期下床适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心境状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心境状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境状态及肢体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心境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乐观、面对、情感宣泄、寻求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姑息、逃避、宿命、依靠自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可优化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心境状态,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