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CR与MICS-CABG在低射血分数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杂交冠状动脉再血管化(HCR)与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CABG)在低射血分数非糖尿病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的5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0.40,且不合并糖尿病的HCR与MICS-CABG病例,其中36例接受了分站式HCR治疗(HCR组),17例接受了MICS-CABG多支血管旁路移植术(MICS组)。HCR组患者先行左侧肋间小切口左乳内动脉(LIMA)至左前降支(LAD)旁路移植术,1~4周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LAD以外的冠状动脉病变;MICS-CABG组患者经左侧肋间小切口行多支病变血管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MICS组SYNTAX评分显著高于HC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MICS组术后24 h肌钙蛋白I、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高于HC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患者死亡,LIMA-LAD移植血管均通畅;且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比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低射血分数的非糖尿病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HCR与MICS-CABG均为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早、中期疗效满意。如果LAD以外的血管病变适合PCI治疗,HCR应为首选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微创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效果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期杂交技术(staged-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Staged-HCR)与微创双侧胸廓内动脉(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BITA)全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70名患者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行左侧胸廓内动脉至冠状动脉前降支搭桥、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非前降支血管病变的Staged-HCR组患者40名;应用微创BITA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30名.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血液制品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两种微创方法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按计划接受微创搭桥治疗.在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Staged-HCR组(11.2±8.7)h,微创BITA组(18.3±9.1)h,P=0.013]、监护室停留时间[Staged-HCR组(26.29士4.05)h,微创BITA组(44.74±28.75)h,P=0.022]以及累计伤口引流量[Staged-HCR组(695.57±250.46) mL,微创BITA组(1103.26±547.44) mL,P=0.03]方面,Staged-HCR技术更有优势.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种方法均取得较高的移植血管通畅率,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论:Staged-HCR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一种微创方法,在治疗存在右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再血管化方面有优势;微创BITA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手术具备更优异的远期通畅率,且适用于不能耐受PCI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本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杂交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下端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杂交手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先行支架植入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余19例患者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行支架植入.采用胸骨下端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其余狭窄血管内植入药物涂层支架.结果 21患者手术后无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20例,随访期间无因血管事件再次入院,连续超声心动图结果无明显差别,冠状动脉心脏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AT)结果显示桥血管及支架均通畅.结论 杂交技术安全可靠,在冠心病治疗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残余SYNTAX评分在中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残余SYNTAX评分(rSS)可作为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也可作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量化工具.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大样本中国冠心病介入患者中rSS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度共10724例PCI患者,排除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及本次支架置入术为杂交手术的患者381例,最终纳入10343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分别计算基线SYNTAX评分(bSS)和rSS.rSS=0定义为完全血运重建,rSS≥1定义为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随访30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共有5050例(48.8%)患者达到完全血运重建(rSS=0).5293例不完全血运重建(rSS≥1)的患者中,1≤rSS≤4的患者有1908例(18.4%),4
9的患者有1608例(15.5%).rSS评分越高的患者合并的临床情况越多,冠状动脉病变越复杂.与完全血运重建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30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并且随着rSS评分增高,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亦增高.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rSS是所有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尤其是rSS>9的患者,30个月的临床终点事件率更高,预后更差.rSS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中国的PCI患者,rSS是一个很好的量化血运重建程度以及评估预后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状动脉杂交手术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冠状动脉杂交手术(HCR)是一种将外科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种不同的再血管化手段相结合的手术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然而,由于内外科治疗过程中所需的凝血状态不同,杂交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预防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术后出血之间的平衡.迄今为止,关于杂交手术先后顺序及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问题尚缺乏明确的指南文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杂交手术的普及.本文整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以上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希望为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合理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近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 34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OPCAB共完成41处远心端吻合,同期PCI植入冠脉支架46枚.术后即刻DSA造影示移植物及支架内无闭塞发生.患者术后恢复可,无心绞痛发作,无围术期死亡,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平均随访(36 ± 8)个月,患者无再发心绞痛,未再接受医疗干预.结论: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近期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11 年1 月至2015 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接受了分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 Propensity score)方法,与同期实施孤立OPCAB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相匹配,按1∶2比例选取60例患者,构成病例对照匹配样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期间情况(包括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控制出血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等). 结果 Hybrid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率均显著低于OPCAB组(均为P<0. 05).经过平均(22. 0 ± 8. 4)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患者的MACCE(6. 7%比11. 7% ) 、全因死亡(0比1. 7% )、心肌梗死(0比1. 7% )及靶血管再血管化(6. 7%比6. 7% )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 05),而Hybrid组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0比3. 3% ,P=0. 037). 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DM患者,分站式Hybri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 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R患者27例(HCR组)和行CABG患者34例(CABG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检查结果、术前SYNTAX评分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评分、手术资料、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和花费、术后院内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 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HCR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均明显小于CABG组(P<0.05),2组最终再血管化的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R组的24 h和48 h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带管时间、红细胞及血浆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CABG组(P<0.05).CABG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HCR组(P<0.05),2组均无院内死亡.所有患者术后最长随访1年,两组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分站式HCR有更好的围术期表现,以及不劣于CABG的花费及早期随访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站式杂交技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规范的一站式杂交技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完成复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再血管化,进一步明确一站式杂交技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复杂冠心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该院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后,接受标准一站式杂交技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住院期间,分别对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评估.并随访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手术全部按计划顺利完成,术后胸腔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同期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随访5年无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预后好,1例术后30 d恢复正常生活,全部患者术后1年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复杂冠心病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冠状动脉杂交技术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中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技术(HCR)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检索词:杂交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评价HCR和CABG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以及红细胞输注率)有无差异的指标;用均数差(median difference,MD)和95%CI作为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的指标.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 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7篇文献满足条件,总计8608例患者.行HCR的患者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比较,在死亡率[OR=0.77,95%CI(0.42,1.41),I2(0%),P=0.39]、心肌梗死发生率[OR=0.78,95%CI(0.40,1.52),I2(0%),P=0.47]、卒中发生率[OR=0.67,95%CI(0.34,1.33),I2(0%),P=0.26]、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74,95%CI(0.53,1.03),I2(0%),P=0.07]、目标血管再血管化率[OR=2.41,95%CI(0.91,6.38),I2(0%),P=0.08]以及新发的心房颤动发生率[OR=0.92,95%CI(0.70,1.22),I2(29%),P=0.56]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红细胞输注率[OR=-0.16,95%CI(-0.22,-0.09),I2(34%),P<0.01]方面有所降低;在机械通气时间[OR=-6.25,95%CI(-9.01,-5.32),I2(22%),P<0.01]、ICU时间[OR=-18.58,95%CI(-23.65,-13.52),I2(45%),P<0.01]、总住院时间[OR=-0.3,95%CI(-0.46,-0.15),I2(6%),P<0.01]方面,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 HCR安全可行,且较CABG具有一定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