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即刻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心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C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术后即刻康复训练更有利于促进PCI术后AMI患者的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替罗非班、尼可地尔联合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肌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行急诊直接PCI的STEMI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中冠脉内注射10 μg/kg的替罗非班及0.06 mg/kg的尼可地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50 μg肾上腺素冠脉内注射,然后两组以替罗非班0.1 μg/(kg·min)及尼可地尔2 mg/h分别静脉泵入,维续至术后36 h。比较两组PCI患者即刻冠脉血流情况、无复流、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峰值、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心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PCI即刻TIMI 3级血流、TMPG 3级的比例和术后2 h心电图的STR均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CK-MB峰值和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无复流比例均远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7~10 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LVEF,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出血事件、血小板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压增幅、心率加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在替罗非班和尼可地尔的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冠脉内给药,可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无复流及术中低血压发生,提高疗效,改善短期预后,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动态学习赋能心电图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疗效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快速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效果是临床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学习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分析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诊断明确且接受成功PCI术的ACS患者203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存在70%及以上狭窄,分为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 n=72)和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组( n=131)。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采用 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 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析计量资料。记录患者PCI术前、术后2 h ECG,利用动态学习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生成心电动力学图(cardiodynamicsgram,CDG)。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以术前为心肌缺血,术后为非缺血,利用10次10折交叉验证训练支持向量机生成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及CDG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支持向量机心肌缺血预测模型对心肌缺血的预测准确率73.61%、敏感度84.72%。患者CDG在PCI术后由散乱转变为规整,CDG指标显著降低( P<0.001):术后不合并≥70%狭窄组中90.28%(65例)患者,术后合并70%以上狭窄患者组中79.39%(104例)患者的术后CDG指标较术前降低。 结论:本研究利用动态学习获取的CDG可直观、较为有效评估PCI术前后的心肌缺血变化,这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对老年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老年患者107例,测定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和促炎与抗炎失衡标记物。结果显示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丙二醛、丙烯醛、肿瘤坏死因子-α、Toll样受体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3、对氧磷酶-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内皮祖细胞水平降低。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和促炎与抗炎失衡的标记物可能成为临床预测老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再发稳定性心绞痛和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CADILLAC和GRACE及TIMI评分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改良支架置入术后降低血管成形术后期并发症危险评分(CADILLAC)系统,比较改良CADILLAC、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危险评分(TIMI)3种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经急诊胸痛快速通道收治心内科住院的169例STEMI并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30 d内与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的因素,并参考CADILLAC评分设置,建立改良CADILLAC评分系统。分别计算患者入院后改良CADILLAC、GRACE及TIMI评分分值,并记录患者发病后30 d内因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病例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3种评分系统对STEMI患者行PCI术后30 d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69例STEMI患者PCI术后30 d内因CVD共死亡16例,实际病死率为9.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0.2 mV、心肌肌钙蛋白I(cTnI)增高、收缩压(SBP)<90 mmHg(1 mmHg≈0.133 kPa)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上述预测因素联合左室射血分数(LVEF)<0.40构建改良CADILLAC评分系统。死亡患者GRACE、TIMI及改良CADILLAC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GRACE评分(分):197.60±31.83比149.81±36.72,TIMI评分(分):11.21±2.13比7.27±1.97,改良CADILLAC评分(分):12.60±2.52比6.96±2.17,均 P<0.05〕。3种评分危险分层越高,患者PCI术后30 d内因CVD的病死率越高〔GRACE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41%(2/83)、9.61%(5/52)、26.47%(9/34),TIMI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12%(3/96)、12.82%(5/39)、23.53%(8/34),改良CADILLAC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19%(3/94)、7.69%(4/52)、39.13%(9/23),均 P<0.01〕。GRACE、TIMI及改良CADILLAC评分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3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95%可信区间(95% CI)为0.702~0.923〕、0.725(95% CI为0.666~0.812)和0.882(95% CI为0.732~0.936),均 P=0.000;其预测准确性的敏感度分别为81.59%、78.65%、89.26%,特异度分别为78.62%、57.12%、75.54%。 结论:GRACE和改良CADILLAC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死亡风险有预测价值,且改良CADILLAC评分预测更为准确;而TIMI评分对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VA-ECMO支持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AMICS)患者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的不同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5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VA-ECMO支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的AMICS患者79例,根据VA-ECMO应用时机,分为早期VA-ECMO组和晚期VA-ECMO组;另纳入同期符合VA-ECMO适应症但未接受VA-ECMO支持的AMICS患者64例为对照组,收集3组患者的人口学基线特征、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主要终点事件为1年内生存,次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及围手术期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及Cox回归模型评估AMICS患者院内及1年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患者1年内的生存结局。结果:共纳入143例AMICS患者,最终136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其中早期VA-ECMO组42例,晚期VA-ECMO组34例,无VA-ECMO组60例。与晚期VA-ECMO组相比,早期VA-ECMO组患者VA-ECMO后PPCI的比例更高,入院门至导丝通过(door to balloon time, D-to-B)的时间更长、VA-ECMO的支持时间更短、撤机成功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均 P<0.05)。与早期VA-ECMO组相比,无VA-ECMO支持组围术期、院内及1年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均 P<0.05)。早期VA-ECMO组与晚期VA-ECMO组围手术期及院内病死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晚期VA-ECMO组1年病死率明显较高( P<0.05);晚期VA-ECMO组和无VA-ECMO组相比,围手术期、院内及1年病死率虽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校正干扰因素后,早期VA-ECMO仍是院内( OR=0.244, P=0.015)及1年( HR=0.308, P=0.001)死亡的保护因素;Kaplan-Merier生存曲线显示较晚期VA-ECMO及无VA-ECMO组,早期VA-ECMO组1年内生存率最高。 结论:与晚期应用VA-ECMO支持PPCI相比,早期VA-ECMO可使AMICS患者获益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b/SCr比值联合血尿酸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比值(Hb/SCr)联合血尿酸(SU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院内死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行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病史、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常规、SUA等指标。主要复合终点定义为院内死亡,包括PCI期间及术后住院15 d内院内全因死亡。单因素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相关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相关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别检验模型及相关因素的拟合优度、预测效果。结果:最终纳入1 976例患者,院内死亡92例,存活1 884例。死亡组SUA高于存活组(μmol/L:476.88±132.04比354.87±105.31, P<0.01),Hb/SCr比值明显低于存活组(13.84±5.48比19.20±5.74,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UA与Hb/SCr比值呈直线负相关( r=-0.502, P<0.01)。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最终纳入年龄〔优势比( OR)=0.916〕、Hb/SCr比值( OR=0.182)、白细胞计数(WBC, OR=2.733)、C-反应蛋白(CRP, OR=3.611)、SUA( OR=4.667)、血糖(Glu, OR=2.726)、同型半胱氨酸(Hcy, OR=2.688)7个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均 P<0.05)。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效果,结果显示 P=0.447,该模型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95%可信区间(95% CI)为0.712~0.816, P=0.001〕,当截断值为0.565 8时,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70.2%,约登指数为0.410。用Hb/SCr比值+ SUA、SUA、Hb/SCr比值、Hb、SCr预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院内死亡时,Hb/SCr比值+ SUA的AUC最大,为0.810;最佳截断值为-0.847时,敏感度为77.7%,特异度为74.5%,约登指数为0.522。 结论:年龄、SUA、Hb/SCr比值、WBC、CRP、Glu、Hcy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入院时Hb/SCr比值越低、SUA越高,AMI患者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风险越高;Hb/SCr比值联合SUA较单一指标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更高,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蒙特卡罗方法评估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患者器官剂量的转换系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剂量面积乘积(DAP)致相关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从而为评估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患者的器官剂量提供便利。方法:使用Geant4蒙特卡罗软件构建人体和辐射场模型,模拟计算并得到器官吸收剂量转换系数。结果:在冠状动脉造影(CAG)中,肺、骨髓、肝脏、心脏的转换系数,男性分别为(0.283 ± 0.068)、(0.169± 0.049)、(0.110 ± 0.077)、(0.080 ± 0.032)mGy/(Gy·cm 2),女性分别为(0.376 ± 0.121)、(0.192 ± 0.056)、(0.153 ± 0.105)、(0.102 ± 0.033)mGy/(Gy·cm 2),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对应器官的转换系数相近。不同介入术的D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012, P<0.05)。性别组间的DA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在同一性别组内与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介入治疗的相关性较小,但同一术组中女性的剂量转换系数通常高于男性。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的剂量面积乘积(DAP)致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可为临床上快速估算患者器官剂量提供便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Lp(a)联合Gensini评分对ACS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联合Gensini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短期(28天)内预测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其是否可作为MACE的预测指标.方法 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于长春市中心医院行PCI的115例ACS患者,按术后28天内MACE发生与否分为MACE组(n=23)与非MACE组(n=88).通过Spearman相关及逻辑回归分析评估风险因素与MACE的关系,ROC曲线分别评估Lp(a)、Gensini评分及两者联合的预测能力.结果 共随访115例患者,4人失访,111人按术后28天内MACE发生与否分为MACE组(n=23)与非 MACE组(n=88).MACE组Gensini评分、血清Lp(a)浓度均高于非 MACE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Lp(a)均为影响ACS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风险因素且呈正相关.Gensini评分、Lp(a)对ACS患者行PCI术后短期预后的最佳阈值为293.95、74.00,两者独立及相互联合的AUC值为0.78、0.71、0.84.结论 Lp(a)、Gensini评分是ACS患者PCI术后28天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且可作为MACE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对PCI短期预后的预测准确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小板形态参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血小板形态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收治的ACS患者123例(ACS组)和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根据Gensini评分将ACS患者分为轻度冠脉病变组(38例)、中度冠脉病变组(49例)、重度冠脉病变组(36例),统计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1年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形态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通过Spearman相关法分析ACS患者血小板形态参数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形态参数对ACS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MPV、PDW、P-LCR升高(P均<0.05).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病变组MPV、PDW、P-LCR依次升高(P均<0.05).ACS患者MPV、PDW、P-LC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778、0.800、0.761,P均<0.05).随访1年,123例ACS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9.27%(36/123).Killip分级≥Ⅱ级、Gensini评分增加和MPV、PDW、P-LCR升高为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MPV、PDW、P-LCR联合评估ACS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大于MPV、PDW、P-LCR单独评估的0.771、0.765、0.777(P均<0.05).结论 ACS患者MPV、PDW、P-LCR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MPV、PDW、P-LCR联合检测对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