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sch-Nyhan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Lesch-Nyhan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严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和复杂性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例1,男,9岁,因泌尿系多发结石入院。入院前1年因双肾多发结石、膀胱结石于外院行经尿道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后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无水尿酸结石。术后1周复查膀胱充盈良好,未见残留结石。本次入院前1周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双肾多发结石并膀胱结石。既往发育落后,智力低下。足月剖宫产,无出生缺氧、窒息及抢救史。查体:清醒状态,任何刺激均无语言反应;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斜;竖头、独坐、站立等大运动丧失;躯干呈扭转性痉挛状态,四肢肌力2~3级,四肢呈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状态,四肢关节僵硬,双手呈握拳状,无不自主运动和肌束震颤;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阳性。血尿酸517μmol/L。例2,男,6岁,为例1胞弟。家属代诉例2患儿间断发热2年余,每次发热持续时间和体温表述不清,未予特殊治疗。体征和查体与例1类似。影像学检查提示双肾结石。血尿酸373μmol/L。为明确诊断,联合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研究所会诊并行基因检测。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例2和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检测,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例2和其父母进行突变位点检测验证。查找NCBI-Homologene数据库中人HPRT1基因的同源序列,并与其他物种进行对比,分析蛋白的保守性。利用在线网站PredictProtein(http://www.predactprotein)对HPRT1基因的二维结构进行预测。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例2的HPRT1基因存在1个新发突变(c.571T>G [p.Tyr191Asp]),该突变遗传自患儿母亲。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Lesch-Nyhan综合征。基因分析结果显示,191位置氨基酸Tyr和其前后氨基酸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191位置氨基酸参与蛋白的β折叠。对例2进行最低剂量的别嘌呤醇和儿童常规剂量的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并予低嘌呤饮食。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尿酸降至255μmol/L,泌尿系结石较前未见明显增多。结论: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HPRT1基因检测结果可诊断Lesch-Nyhan综合征。对于此类患者,最低剂量的别嘌呤醇和儿童常规剂量的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结合饮食治疗的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痛风患者碱化尿液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碱化尿液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未行碱化尿液及降尿酸药物治疗且处于缓解期的痛风患者90例,入院后均给予低嘌呤饮食(嘌呤摄入量<200 mg/d)。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碱化尿液药物组:碳酸氢钠组(服用碳酸氢钠1.0 g tid)、枸橼酸颗粒组(服用枸橼酸氢钾钠颗粒2.5 g tid)、对照组(仅继续低嘌呤饮食)。治疗第5天,留取清晨空腹尿液后,进食规定早餐,餐后服用碱化尿液药物,分别于服药后1 h、2 h、3 h、4 h留取尿液测定尿pH,比较不同碱化尿液组尿pH的变化。服药后2 h、3 h、4 h尿pH的均值以6.2为切点,将服用碱化尿液药物治疗的患者分为达标(尿pH均值≥6.2)和不达标(尿pH均值<6.2),比较影响尿pH值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碳酸氢钠组空腹尿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服用碳酸氢钠后2 h、3 h的尿pH值明显升高( P<0.05)。枸橼酸颗粒组空腹及服药后任意时间点的尿pH值均高于对照组及碳酸氢钠组( P<0.05或 P<0.01)。碳酸氢钠组和枸橼酸颗粒组服药后尿pH值达峰值的时间多在服药后4 h,其次为服药后2 h或3 h。碱化尿液达标和不达标者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 结论:不推荐空腹尿pH值单独作为碱化尿液疗效的判断指标,建议参考服药后2~4 h尿pH值;枸橼酸颗粒碱化尿液疗效优于碳酸氢钠;肥胖或超重是影响碱化尿液疗效的不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枸橼酸氢钾钠在大负荷肾尿酸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附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在大负荷肾尿酸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枸橼酸氢钾钠治疗的6例大负荷肾尿酸结石(长径>4c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3(42~66)岁,平均结石长径6.0(4.1~7.6)cm,腹部X线片(KUB)阴性,平均CT值475(418~535)HU,治疗前尿pH均≤5.5。6例血尿酸平均453.3(258.7~570.0)μmol/L,其中3例高于正常值,3例有痛风病史;2例有肾结石手术病史,结石成分回报为无水尿酸,其余4例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尿酸结石。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感染病史及泌尿系梗阻。6例均予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以10g/d为起始剂量,按早餐后2.5g、午餐后2.5 g、晚餐后5.0 g分次服用,根据尿液pH值调整剂量,保持尿pH值6.5~7.0。治疗期间每2~3个月复查CT平扫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6例治疗2.5~8.0个月,无明显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结石负荷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平均长径缩短3.2(1.4~5.9)cm,其中2例结石基本消失。枸橼酸氢钾钠治疗后复查CT示,结石边缘由光滑变粗糙,结石表面及内部出现虫蚀样缺损及空洞,表现出明显的溶石现象。结论:枸橼酸氢钾钠对大负荷肾尿酸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临床考虑尿酸结石的非感染患者可尝试应用枸橼酸氢钾钠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枸橼酸氢钾钠对尿酸结石患者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枸橼酸氢钾钠溶石治疗对尿酸结石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40例尿酸结石(UAS)患者为UAS组,纳入同时期40例非结石(NS)健康对照者为NS组。对术后有多处残留或肾下盏难以清除的长径>6 mm的结石患者进行枸橼酸氢钾钠溶石治疗。对受试者进行血、尿生化检测,粪便16S核糖体RNA(rRNA)基因测序及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测定。利用SPSS 22.0、Mothur、R语言和Unparse软件对数据变量进行分析。结果:UAS组血肌酐[92.50(30.25) μmol/L比(73.38±16.95) μmol/L, Z=-3.759, P<0.01]、血尿酸[(505.25±104.96) μmol/L比(365.75±91.69) μmol/L, t=6.331, P<0.01]高于NS组,UAS组尿pH值[5.50(1.00)比6.00(0.50), Z=-4.194, P<0.01]低于NS组。UAS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的Ace指数[(181.25±57.38)比212.89(86.10), Z=-3.579, P<0.01]、Chao1指数(180.77±57.16比232.82±58.84, t=3.932, P<0.01)和Shannon指数(2.68±0.51比2.95±0.56, t=2.233, P<0.05)低于NS组。UAS组患者肠道中拟杆菌属菌[478.13(301.40)比300.06(204.28), Z=-2.365, P<0.05]和梭杆菌属[13.74(99.13)比0.42(4.43), Z=-4.344, P<0.01]丰度高于NS组,毛螺菌属[0.24(19.95)比9.89(25.19), Z=-2.732, P<0.01]、副萨特氏菌属[0.33(9.66)比3.77(17.53), Z=-2.142, P<0.05]和双歧杆菌属[0.43(1.17)比2.12(12.94), Z=-2.719, P<0.01]丰度低于NS组。15例UAS患者接受枸橼酸氢钾钠溶石治疗。治疗后患者血尿酸水平[(444.67±74.66) μmol/L比(520.67±101.23) μmol/L, t=2.340, P<0.05]、结石最长径[(4.27±1.16) mm比(9.87±3.52) mm, t=5.846, P<0.01]和结石平均CT值[(399.57±78.27)HU比(501.84±106.90)HU, t=2.990, P<0.01]低于治疗前,尿pH值[6.50(0.50)比5.00(0.50), Z=-4.608, P<0.01]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梭杆菌属丰度[3.98(53.76)比20.22(168.62), Z=-2.189, P<0.05]低于治疗前,Lachnoclostridium(48.91±22.41比26.63±18.30, t=-2.436, P<0.05)、副萨特氏菌属[(35.70±21.93)比0.16(16.91), Z=-2.087, P<0.05]丰度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粪便中丁酸水平高于治疗前(1 017.05±438.37比669.94±258.97, t=-2.156, P<0.05)。 结论:尿酸结石患者具有独特的肠道微生态特征,枸橼酸氢钾钠溶石治疗能调节该类患者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对肠道微生物及SCFAs的靶向调节有望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预防结石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金钱草及广金钱草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相关代谢产物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金钱草与广金钱草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具体机制与作用效果。方法:5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至体重180~200 g,使用乙二醇灌胃法建立SD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而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处理并进行对照,分别为健康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建模组,B组),金钱草低、中、高剂量组(C1、C2、C3组,共3组),广金钱草低、中、高剂量组(D1、D2、D3组,共3组),疗效对照组(枸橼酸氢钾钠组,E组),每组各6只。4周后收集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尿生化指标,并行Von Kossa染色检测肾草酸钙晶体,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草酸钙结晶沉积情况,利用测算照片中阳性面积百分比与相关血尿生化指标判断两者药效差异。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SNK- q检验;结晶形成情况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的广金钱草相对金钱草能显著降低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血肌酐水平,应用金钱草后血肌酐水平为(86.70±11.49) μmol/L,应用广金钱草后血肌酐水平为(70.72±9.08) 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高剂量金钱草、广金钱草均能显著升高尿镁水平,降低血尿素水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给予高剂量金钱草( P<0.000 1)与高剂量广金钱草( P<0.000 1)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肾草酸钙晶体形成,保护大鼠肾脏,两者作用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给予金钱草与广金钱草均未能观察到显著升高尿pH值与显著降低尿钙、尿草酸、24 h尿量、血钙、血磷、血镁、血尿酸和肾草酸含量的效果。 结论:广金钱草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发生的功效优于金钱草,对肾功能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尿液碱化治疗的利与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痛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为特征的代谢性炎症疾病,当血清尿酸浓度(sUA)>420 μmol/L时,尿酸一钠(MSU)晶体可形成并沉积在关节和结缔组织,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除了尿酸盐浓度,pH值也是影响MSU沉积的影响因素之一,pH值降低促进MSU结晶,尿液碱化将pH提高至6.2~6.9,可增加尿酸盐溶解度,防止MSU沉积和尿酸结石形成。临床上常用的碱化药物有枸橼酸盐、碳酸氢盐、乙酰唑胺、氨丁三醇等,其中枸橼酸钾是临床最常用的碱剂。然而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需要谨慎。除了药物治疗,饮食干预成为治疗痛风安全和经济的方法,但长期疗效尚未确定。本文从药物治疗和饮食管理两个方面讨论了尿液碱化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应用中的利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的药物溶石治疗:单中心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的临床诊断依据及药物溶石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临床诊断并采用药物成功溶石治疗的3例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的血尿酸均>460 μmol/L,结石CT值均为500~700 Hu,腹部平片(腹部X片)极淡显影。其中2例因治疗前处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均经过B超、CT检查确诊为多囊肾,且根据单中心经验临床诊断为尿酸结石。3例患者均采用口服枸橼酸氢钾钠、别嘌呤醇及碳酸氢钠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法,并根据尿液pH值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治疗期间每隔2~3个月复查泌尿系CT平扫观察溶石效果。结果:3例患者治疗时间为3~8个月,其中1例在治疗3个月时复查CT提示双肾结石已消失(顺利溶解),其余2例分别在治疗后的第7、8个月顺利溶石。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为多囊肾合并尿酸结石的患者,药物溶石治疗的疗效较好,可考虑采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物理振动排石联合枸橼酸氢钾钠治疗无积水肾下盏小结石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无积水肾下盏小结石患者,分为药物组、振动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口服枸橼酸氢钾钠、物理振动排石术(EPVL)、EPVL联合枸橼酸氢钾钠治疗,枸橼酸氢钾钠剂量为10.0 mg/d(早、中为2.5 mg,晚为5.0 mg),EPVL持续振动排石共18 min,振动频率2 800次/min、振幅5 mm。视结石排出情况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2、4周后复查泌尿系CT、外周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并监测早晚体温和尿色变化,观察各组治疗1、2、4周的结石排出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3组结石总排出率为39.2%(47/120)。各组每周的排出率比较,振动组、联合组排出率均高于药物组( P<0.05);振动组与联合组比较,1、2周的结石排出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63, P=0.14),2周时联合组的4周结石排出率高于振动组( P=0.03)。15例(12.5%)发生并发症,其中振动组为15.0%(6/40),联合组为15.0%(6/40),药物组为7.5%(3/4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提示,EPVL可促进无积水肾下盏小结石的排出,EPVL联合枸橼酸氢钾钠可提高结石的排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溶质转运体4A4基因突变致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合并儿童青光眼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女性,5岁。2019年7月10日因双眼球逐渐变大且视力不佳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家属主诉患儿于2年前在当地医院眼科会诊时发现双眼不能追光,视力检查无法配合,双眼眼压43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球增大,大角膜,角膜混浊,前房深,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杯盘比0.8,视乳头苍白。患儿出生后身体发育落后,生长迟缓,语言和智力发育迟缓。患儿3岁时因食欲差和腹泻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生癫痫,伴高热惊厥,共济失调,肌张力高,颈部僵硬,代谢性脑病发作。现经眼部检查,发现右眼眼压54 mmHg,左眼眼压45 mmHg,视力检查配合不佳,双眼不能追光注视。双眼球扩大,角膜水平直径13 mm,角膜半透明状灰白混浊。见图1A和图1B。前房深,晶状体灰白混浊。眼底照相显示视杯呈同心圆状增大,杯盘比为0.9,视盘盘沿4个象限弥漫性丢失,盘沿变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弥漫性缺损。见图1C和图1D。右眼眼轴26.5 mm,左眼眼轴25.3 mm。患儿身材矮小,身高89 cm,体质量13 kg较轻,身体虚弱,不能单独站立和行走。经血气检查,提示低钾高氯血症,血清碳酸氢盐水平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持续低。血清肌酐水平为71 μmol/L,略高;尿液pH值为5.5。肾功能异常,尿液pH值降低。影像学检查提示肾脏大小正常,心脏卵圆孔未闭,心律失常,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型),双侧基底节对称钙化。临床诊断为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高氯性酸中毒,代谢性脑病,儿童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角膜变性。疑似遗传性疾病,故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遗传病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溶质转运体(solute carriers,SLC)4A4基因检测到两个杂合病理性变异。该患儿SLC4A4基因有两个突变。其一,是外显子Exon 1中的c.145C>T,p(Arg49*),4q13 NM_003759.3,该变异为无义突变,读码框第49位密码子由编码Arg变异为终止信号,引起基因表达产物被截短,目前该变异尚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其频率为零。该变异分类为病理性变异。为明确c.145C>T(p.Arg49*)变异来源,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该突变遗传来自其父亲。其二,是内含子Intron 10中的c.1499+1G>A,p.未知,4q13 NM_003759.3,该变异发生在关键的剪接信号处,可严重紊乱基因表达产物。经基于密度干扰信息空间聚类生物信息学分析(v11),结果显示该变异可引起剪接位点改变,目前该变异尚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其频率为零。该变异分类为病理性变异。Sanger测序表明此突变遗传来自其母亲。此外,SLC4A4基因有两个杂合病理性的变异。SLC4A4基因与伴眼疾的近端RTA(MIM604278)(prox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相关,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排除先天性青光眼遗传病的诊断。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修正诊断为遗传性pRTA,伴继发性儿童青光眼、白内障、角膜变性及SLC4A4基因突变型。经专家组讨论,给予患儿苯妥英钠(江苏悦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 mg/kg,2次/d;氯噻嗪(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 mg/kg,2次/d;碳酸氢钠(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2 g/d,3次/d;枸橼酸钾(陕西恒玖源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1 mEq/kg,2次/d,限钙饮食;使用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比利时辉瑞制药公司生产)、β受体阻滞剂卡替洛尔滴眼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及碳酸酐酶抑制剂布林佐胺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医药公司生产)的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乙酰唑胺(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使用3 d;患儿时有癫痫发作,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坚持药物控制眼压。患儿于2022年9月25日复查,右眼眼压18 mmHg,左眼眼压20 mmHg,眼底照相显示双眼视盘盘沿上下方及鼻颞侧略呈同心圆样扩大。见图1E和图1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婴幼儿肾小管酸中毒一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儿童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婴幼儿RTA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83 d,因反复发热2月余,呕吐、精神差4 d入院.病初就诊外院,查尿白细胞及痰血培养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按支气管肺炎、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脓毒症治疗,发热无好转,入我院.查体发现发育迟缓,多次实验室检查示:代谢性酸中毒、高氯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尿pH持续>5.5且尿白细胞阳性,遂诊断为远端RTA、泌尿系感染、高钙血症,予碳酸氢钠片、枸橼酸钾、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治疗5 d后体温恢复正常,复查尿常规正常,酸中毒及低钾血症纠正.结论 婴幼儿RTA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于发热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低钾血症表现的患儿应考虑到RTA的可能,及时行血气分析、尿液分析、氯化铵负荷试验有助于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