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氏评估模型在护理培训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柯氏评估模型已广泛应用于护理培训中,本文综述了柯氏评估模型的发展、内容,以及在护理培训中的应用,以期为完善护理培训方法,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CIPP及柯氏模型优化"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培训的行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以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context,input,process and product,CIPP)及柯氏模型为导向的"互联网+中医护理"岗前培训评估体系的行动研究是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培训效果。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2019至2020年211名"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为研究对象,组建行动小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收集的资料,行动小组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培训方案、"互联网+中医护理"编制要求、"互联网+中医护理"流程的案例优化方案和"互联网+中医护理"的评价模型。培训结束后通过成绩比较、发放自制调查问卷,比较护士知识技能和相关态度、对培训项目总的反应和感受,以及主管领导、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对护士工作表现的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为(85.16±6.22)分、案例考核成绩为(81.22±7.03)分,高于培训前理论成绩(61.23±12.90)分、案例考核成绩(59.54±14.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自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护士培训后理论知识技能、相关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培训过程中、培训结束时对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实施、培训保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培训后,主管领导、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对护士工作表现的评价在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工作过程、学习能力等方面均有改善,改善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行动研究是一种有效地持续改善护理培训的研究方法,基于CIPP及柯氏模型通过行动研究构建的"互联网+中医护理"护士优化方案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柯氏评估模型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眼科学见习教学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柯氏评估模型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方法和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ning, CBL)教学方法在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见习的广州医科大学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名学生随机分为PBL组和CBL组,每组60人,分别采用PBL和CBL教学方法,应用柯氏评估模型从4个层面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采用 χ2检验和 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反应层,2组学生对各方面评分均大于4分,总体满意。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PBL组和CBL组学生满意度分别为(4.23±0.54)分、(4.45±0.49)分;在建立工作信心方面PBL和CBL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分别为(4.36±0.32)分、(4.50±0.2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学习层,教学结束后PBL和CBL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85.59±6.63)分、(83.98±9.72)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91)。行为层,PBL组学生比CBL组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评为(8.88±1.92)分比(8.02±2.69)分,他评为(8.48±1.92)分比(7.60±2.62)分]、分析专业期刊文献能力[自评为(8.82±3.17)分比(7.58±3.33)分,他评为(8.41±2.39)分比(7.44±2.30)分]和科研思维能力[自评为(8.36±3.09)分比(7.21±2.29)分,他评为(8.11±2.71)分比(7.01±2.10)分]评分更高;PBL组学生比CBL组在培养学生病情评估能力[自评为(7.45±3.18)分比(8.72±2.26)分,他评为(7.04±2.16)分比(8.42±2.71)分]及规范动手能力[自评为(7.20±3.29)分比(8.32±2.44)分,他评为(7.07±2.20)分比(8.16±2.66)分]评分低,其差异均具体统计学意义(均 P<0.05)。成果层,PBL组和CBL组分别有4名和5名学生有意愿成为眼科医生并准备报考眼科学研究生( P=0.729)。 结论:应用柯氏评估模型发现PBL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思维能力,CBL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建立工作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段式教学联合柯氏模型评价在PICC专科护士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段式教学联合柯氏模型评价在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ICC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员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专科护士培训,研究组采用分段式教学。培训后采用柯氏模型对两组PICC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进行评估。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通过分段式教学培训,研究组PICC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对培训方案和授课内容满意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研究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及人文关怀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培训后,两组自我行为评估得分均提高,且研究组提高较为明显。研究组护士培训后回到医院临床工作中,专业认同感、PICC教学指导能力、待遇、护理服务质量、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度、科室效益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能在医院开展相应业务并带动PICC技术发展。 结论:通过分段式教学联合柯氏模型评价能有效满足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并进行全方位的效果评估,提高PICC专科护理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ADDIE模型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模型(ADDIE模型)实施消毒供应中心(CSSD)岗位培训,探讨其培训效果。方法:2021年1—8月按照ADDIE模型完成CSSD岗位培训课程的开发,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54名CSSD工作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培训后应用柯氏评价法从CSSD工作人员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岗位关键技术落实率等方面评估培训效果。结果:CSSD工作人员对基于ADDIE模型的岗位培训的满意度为(88.44±4.01)分,较传统培训的(79.72±4.90)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进行基于ADDIE模型的岗位培训后,CSSD工作人员理论考核成绩为(90.07±6.09)分,培训前得分为(81.30±7.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岗位关键技术落实率均高于培训前,除灭菌岗,清洗岗、包装岗、发放岗、下收下送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事件发生频次为0。 结论:基于ADDIE模型的岗位培训可有效提升CSSD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促进其工作行为的正向改变,CSSD工作人员和医院对此培训认可度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DDIE模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化预防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模型(ADDIE模型)实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规范化预防护理培训,并评价培训效果。方法:2021年9月—2022年12月,成立专项培训组,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指导,依据ADDIE模型,结合文献研究和德尔菲专家函询,设计开发专项培训课程。2023年5月对来自全国16家三甲医院的20名血栓联络护士进行VTE规范化预防护理培训。培训后采用柯氏评价法从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知识技能水平、岗位关键技术落实情况、组织满意度方面评估培训效果。结果:血栓联络护士对基于ADDIE模型的VTE规范化预防护理培训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资的满意率达100%。培训后,血栓联络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总成绩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岗位关键技术落实情况方面,血栓联络护士回单位再培训其他人员的执行率为90%,共有516名护士接受培训;其中351名护士参与培训前后考核,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总成绩与培训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ADDIE模型的VTE规范化预防护理培训可有效提升护士的VTE预防综合能力水平,且护士对培训方案的认可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柯氏模型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柯氏模型为理论框架评价中华护理学会首届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4月抽取来自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参加中华护理学会2020年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25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调查问卷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方面评价培训效果。共发放问卷259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为65.3%。结果:反应层方面,25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对网络理论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93.83±8.20)分,对基地的总体满意度为(97.15±6.61)分。学习层方面,25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考试成绩为(82.90±6.42)分,操作考核成绩均>90分;16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对理论知识、专科技术与能力、沟通咨询与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自评得分分别为(8.17±1.23)、(8.39±1.15)、(8.82±1.18)、(6.36±1.99)、(7.91±1.60)分。行为层方面,36名(21.3%,36/169)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反映培训前后开展/承担的工作无变化。50%以上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开展的静脉治疗临床工作(如置管、维护、并发症处理等)、带教/培训、加入静脉治疗小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门诊/会诊工作方面无变化。结果层方面,169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职业认同均分为(4.36±0.51)分。结论:柯氏模型有效评估了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能够为培训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开展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项目能够提高临床护士的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提升岗位胜任力和职业认同感,但网络课程设计有待优化,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专科护士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道管理模拟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气道管理模拟训练使低年资医务人员掌握基础气道管理的知识,熟练运用各类气道处理工具,拥有正确处置困难气道的能力。方法:挑选资深医学模拟训练导师,组建气道管理模拟培训项目团队;开发气道管理模拟医学培训课程;通过视频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模拟教学形式,对219名学员进行基于模拟教学的气道管理培训;并通过柯氏评估模型对采集的描述性资料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成功开发"东方气道模拟训练"课程,交付完整课程包,包含双语版气道管理学员教材、气道管理模拟训练导师手册、标准化教学视频等。经过模拟训练,学员较好地掌握了气道管理技能,超过90.86%的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学员对课程整体满意度达97%以上,99%的学员表示培训帮助自己提升了临床处理的信心,98%的学员表示应该在医务人员中推广该培训。结论:气道模拟训练课程将气道技术训练、正确的临床决策及实境模拟三者合一,显著提升了低年资医护人员基础气道管理技能,增强了诊治患者的自信心,提高了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互联网+"分层级微格教学法在血液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下,分层级微格教学法在血液科护士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护士89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5人,利用互联网学习软件,按照护士分层级进行各层级微课教学法;依据柯氏评估模型,自行设计问卷,其信度和效度良好,培训前填写调查问卷,对传统教学进行评价,培训后填写调查问卷,对新型教学进行评价。结果:新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共有12组配对数据,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互联网+"分层级微格教学法优于传统型教学,适用于血液科护士培训教学改革,可以进行广泛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式为理论框架评价第一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2018年9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理论和操作考核、工作表现、核心能力、离职率等指标,采用自评和他评的形式评价62名新护士参加第1年规范化培训的效果。结果:反应层:新护士整体满意度得分(4.66 ± 0.47)分;学习层:理论考核成绩(95.32 ± 2.38)分,操作考核成绩(97.53 ± 1.07)分;行为层:工作表现得分为(97.12 ± 1.64)分;临床实践能力得分为(88.45 ± 9.75)分;结果层:新护士均无投诉和差错发生,离职率仅为1.6%(1/62)。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与工作表现均呈正相关( r值为0.424、0.399,均 P值为0.001)。理论考试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呈负相关( r值为-0.264, P值为0.038)。操作成绩与临床实践能力不相关( r值为0.147, P值为0.253)。 结论:柯氏四级评估模式有效验证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并为改进新护士培训方案和下一步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培训的结果层有待远期观察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