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至2022年5月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结果:例1,女,62岁;例2,女,55岁。2例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细胞中至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地图样坏死,2例部分区域见小圆细胞及骨肉瘤成分,例2见软骨肉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表达bcl-2、CD34、Pan-TRK及STAT6,CD99细胞质弱阳性,SATB2骨母细胞阳性,SOX9及S-100蛋白软骨阳性。基因检测:例1经二代测序检测见NAB2-STAT6融合基因及TP53基因体系突变;例2检测到STAT6基因重排及TERT启动子突变。结论:MSFT伴有异源性骨肉瘤成分罕见,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肝脏叉头状转录因子O3高表达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O3(FOXO3)在小鼠肝脏糖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肝脏激活蛋白(LAP)启动子控制下且表达四环素调节的反式激活因子(tTA)的转基因小鼠(LAP-tTA小鼠)与雌性荧光素酶-tet操作元件(tetO)7-FOXO3的组成型活性等位基因小鼠[(tetO)7.FOXO3CA小鼠]杂交,获得FOXO3CA hep小鼠(tTA +/FOXO3CA +,肝脏FOXO3条件性高表达,7只)。以tTA -和(或)FOXO3CA -小鼠作为对照组(9只)。通过IVIS活体成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肝脏FOXO3表达情况,RT-qPCR检测相关糖异生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 G6pc)、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 Pepck)、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 Pdk4)]的mRNA水平。监测小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并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以及胰岛素耐量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胰腺胰岛增生、胰岛素以及胰高血糖素表达。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IVIS活体成像、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化证实FOXO3CA hep小鼠肝脏FOXO3高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肝细胞核内,FOXO3高表达导致肝细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肝细胞。与对照组相比,7周龄FOXO3CA hep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65.7±24.1)和(87.4±12.1)mg/dl, P<0.001],糖异生基因 G6pc、 Pepck、 Pdk4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均 P<0.001)。与对照组相比,9周龄FOXO3CA hep小鼠空腹血糖下降[分别为(55.6±6.1)和(82.8±17.2)mg/dl, P=0.001],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0.01±1.56)和(1.50±0.82)ng/ml, 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FOXO3CA hep小鼠较对照组胰岛细胞显著增生,胰岛细胞呈现胰岛素强阳性,胰岛素耐量实验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 结论:FOXO3持续高表达可促进肝脏糖异生相关基因的上调、血糖紊乱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增生及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调控DD3-ZD55条件增殖腺病毒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短发卡RNA联合化疗对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杀伤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DD3启动子、E1B55KD缺失双调控并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短发卡RNA(shRNA)的条件增殖腺病毒DD3-ZD55-SATB1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DTX)对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杀伤效果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LNcap细胞来源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将LNcap细胞分为4组进行干预,分别为联合组(DD3-ZD55-SATB1+DTX,5 MOI+1 ng/ml)、病毒治疗组(DD3-ZD55-SATB1,10 MOI)、多西他赛组(DTX,2 ng/ml)、磷酸盐缓液组(PBS)。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Hoechst-33258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ATB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aspase-3与Caspase-8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件比较。结果:CCK-8结果,联合组吸光度值为1.95±0.12、DD3-ZD55-SATB1组为2.33±0.03( t=5.43, P<0.01)、DTX组为2.68±0.09( t=8.42, P<0.01),PBS组为3.49±0.04( t=21.71, P<0.01),联合组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Transwell结果:联合组穿透小室膜的细胞数为49.25±6.24、DD3-ZD55-SATB1组为79.25±7.41( t=6.19, P<0.05)、DTX组为80.75±4.57( t=8.15, P<0.05),PBS组为118.75±5.38( t=16.88, P<0.01),联合组小室底膜细胞数较单一治疗组明显减小。Hoechst-33258显示:联合组凋亡率分别为(55.54±5.43)%,DD3-ZD55-SATB1组为(41.23±3.28)%( t=5.29, P<0.01),DTX组为(35.15±2.47)%( t=8.19, P<0.01),PBS组为(9.62±2.69)%( t=17.49, P<0.01),联合组与病毒或化疗药物单一治疗组比较,细胞凋亡更加明显。Western blot结果,以PBS组内的蛋白表达为标准计算为1.00,联合组、DD3-ZD55-SATB1组和DTX组内,SATB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04、0.63±0.05和0.79±0.04,联合组内SATB1表达较单一治疗组下调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6、10.38, P<0.01)。E-cadherin、Vimentin和MMP-2蛋白在联合组、DD3-ZD55-SATB1组和DTX组内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5±0.14、0.48±0.07、0.45±0.04,1.83±0.12、0.69±0.07、0.65±0.05和1.60±0.06、0.79±0.04、0.76±0.05。与PBS组比较,治疗组内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和MMP-2的表达下调,联合组内E-cadherin的上调与Vimentin和MMP-2的下调更为显著,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3.79、5.48, P<0.05; t=7.43、6.99、8.88, P<0.01)。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8±0.14、2.44±0.16,1.84±0.07、1.90±0.05和1.70±0.13、1.67±0.07。各治疗组内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较PBS组明显上调。联合组内Caspase-3和Caspase-8的上调更为显著,与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9、5.75, P<0.01; t=6.26、7.91, P<0.01)。 结论:DD3-ZD55-SATB1联合DTX在体外可有效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优于单独使用DD3-ZD55-SATB1或DTX,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进程和上调Caspase-8和Caspase-3诱导肿瘤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TLR9通路激活对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信号通路激活对肾小管细胞转录组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细胞融合度达80%时分为两组,分别加入1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对照组)和终浓度为5 μmol/L的TLR9激活剂胞嘧啶-鸟嘌呤寡脱氧核苷酸(CpG-ODN,CpG-ODN处理组)。提取细胞RNA后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使用差异基因分析软件DEGseq分析两组细胞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Goatools和KOBAS在线软件分析差异基因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应用Homer软件预测转录因子。结果:与PBS对照组相比,CpG-ODN处理后有584个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2个基因表达上调,482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最显著的基因本体(GO)为β-干扰素响应、病毒响应或防御等炎症反应相关条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富集系数最显著的信号通路包括2'-5'-寡腺苷酸合成酶活性、核糖核酸酶活性的调节、病毒生命周期的负调控、β-干扰素响应和对原生动物的防御反应等。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是差异基因启动子序列上富集最显著的转录因子;IRF3是TLR9下游表达差异最显著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21(TCF21)、锌指蛋白135(ZNF135)和阳性调节域4(PRDM4)等转录因子可能是TLR9信号通路的新候选靶标。结论:CpG-ODN激活TLR9信号通路,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能直接响应CpG-ODN的刺激并发生转录组学变化,为进一步探究TLR9信号通路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泌体miRNA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泌体是由各种细胞分泌的球形微囊泡(30-100nm),其内包含多种蛋白质、脂质、信使RNA(mRNA)和微小RNA(miRNA)等分子,外泌体可以将这些分子传递到邻近细胞和/或远距离输送到其他组织细胞而发挥作用。外泌体miRNA通过调节β-淀粉样蛋白(Aβ)和p-Tau蛋白的异常表达、与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启动炎性反应等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外泌体miRNA还可作为AD的潜在治疗靶点。外泌体作为良好的运载体,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综述总结了有关外泌体miRNA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为AD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文献。大量的证据表明外泌体miRNA表达紊乱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作为AD诊断的新型潜在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调控DD3-ZD55条件增殖腺病毒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短发卡RNA治疗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DD3启动子、E1B55KD缺失双调控并荷载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短发卡RNA(shRNA)的条件增殖腺病毒DD3-ZD55-SATB1对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BALB/c-nu雄性裸鼠(北京维通利华公司)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体积为100 mm 3系统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PBS组)、病毒对照组(DD3-ZD55组)、病毒治疗组(DD3-ZD55-SATB1组)。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时间-体积生长曲线。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的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件比较。 结果:成功构建裸鼠LNcap细胞移植瘤模型。病毒治疗组、病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瘤终体积分别为(844.48±91.04)、(1 098.93±60.45)、(1 679.83±125.56) mm 3,治疗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和病毒对照组的肿瘤组织中均可见较多的死细胞,细胞裂解成碎片,细胞核固缩碎裂,其正常的组织结构消失,但治疗组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量增多,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UNEL结果显示,病毒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切片荧光下均可见较多红色信号,提示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D3-ZD55-SATB1可以有效抑制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通过Caspase-8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核素 125I标记hTERT/PSA启动子双调控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治疗及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 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及双酶切连接技术构建 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 125I-病毒复合物)。通过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流式细胞实验以及Caspase-3的免疫印迹实验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检测 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小鼠前列腺癌细胞株RM-1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的白介素2(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的分泌水平,探究 125I-病毒复合物对瘤组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探究 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组织及癌细胞中CD24、CD44以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表达的调节,同时检测瘤组织中CD3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CD4+、CD8+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125I-病毒复合物体内、体外均可显著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显著高于 125I组和病毒复合物组。同时IL-2( t=-183.30、-38.20, P<0.05)、IL-10( t=113.80、92.71, P<0.05)、TNF-α( t=-73.20、-73.91, P<0.05)、IFN-γ( t=-65.37、-139.70, P<0.05)在体内体外含量均升高。 125I-病毒复合物可降低癌细胞及癌组织中CD24、CD44以及PSCA表达,减小癌组织重量( t=8.55, P<0.05),抑制癌组织血管生成,同时调节肿瘤组织中免疫反应。 结论:125I-病毒复合物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可显著杀伤癌细胞,减少癌组织重量和血管生成,同时改善肿瘤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肿瘤起源二元论与生命密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肿瘤起源二元论与生命密码是基于胚胎发育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人类肿瘤发生的全新理论。从发育生物学角度看,生命延续和启动是一个生命周期,该周期受生殖细胞大小调控。生命延续的必要前提是具备人体最大的细胞——卵细胞,而新生命启动的必要环节是受精卵经历由大变小的卵裂过程进而产生相对小体积的胚胎干细胞,然后进行不同胚层的分化与增殖而诞生新生命。从病理学的角度看,百年来病理学家观察到的肿瘤可归结为两大表型: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或分化差型)。前者起源于正常生命周期,受精卵卵裂致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中分化受阻将产生相应的分化型肿瘤;而后者起源于体细胞在压力因素下形成的老化巨细胞。肿瘤像一个“怪胎”,理论上起源于老化巨细胞的“怪胎”和正常胚胎发生早期过程相似,需经历细胞增大再变小的“卵裂”过程。巨细胞的核内复制和分裂过程与卵裂酷似,但其以出芽、裂解、大爆炸的方式产生的细胞无法像受精卵或胚胎那样正常分化,而是形成未分化肿瘤。细胞大小的变化伴随核质比及倍体的变化,像密码一样,在卵裂或无丝分裂过程中决定了新生命的诞生与肿瘤的发生。肿瘤起源二元论与生命密码阐述了分化型肿瘤与未分化肿瘤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生命周期的关系,首次将人类肿瘤起源和生命周期统一起来。本文在此概括性介绍该理论,为肿瘤研究乃至治疗提供全新思路和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Nrf2信号通路在白内障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白内障是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为晶状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大量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受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调控,Nrf2氧化防御系统是机体抗氧化损伤的主要防御系统之一。Nrf2信号通路的活性受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调控,Keap1介导Nrf2蛋白降解使其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依赖Keap1的调控方式。不少研究提示Nrf2信号通路还受其他方式调控——非依赖Keap1的调控方式,例如Nrf2的磷酸化、乙酰化等蛋白修饰(PKC、PI3K/Akt、JNK和P300/CBP)以及表观遗传(启动子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微小RNA-144、-28和-34)。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减少在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许多化合物,如桑色素、金丝桃苷、萝卜硫素、金樱子提取物、丁苯酞和乙酰左旋肉碱被证实可以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其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达到抑制、减轻白内障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Nrf2信号通路以及Nrf2激活剂与白内障的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白内障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小核仁RNA宿主基因4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及潜在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旨在探讨小核仁RNA宿主基因4(SNHG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预后价值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UALCAN数据库分析SNHG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NHG4与胃癌预后的关系;StarBase、Targetscan、microT-CDS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SNHG4-miRNA-mRNA调控网络;DAVID数据库对SNHG4相关miRNA的靶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分析。结果:SNHG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8.882E-16)。生存分析发现SNHG4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组( P=8.900E-05)。通过RNA调控网络的构建,发现在胃癌中hsa-let-7a-5p( P=1.02E-03)、hsa-miR-152-3p( P=4.51E-06)、hsa-miR-204-5p( P=6.68E-04)和hsa-miR-363-3p( P=8.06E-03)可作为SNHG4的结合位点。SNHG4作用于这4种miRNA进一步调控250个靶基因。对靶基因的GO注释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基因在蛋白质磷酸化的调节、转录负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转录等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且通过阻断或激活Wnt等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 结论:SNHG4可作为胃癌潜在的诊断性肿瘤标志物,判断胃癌预后情况,通过构建SNHG4-miRNA-mRNA调控网络,从分子水平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为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提供明确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