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体外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阳性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并体外验证其对PD-1阳性自然杀伤(NK)细胞抗AML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65例AML患者骨髓标本及32例AML患者外周血,同时留取24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肿瘤细胞PD-L1、外周血NK细胞PD-1表达水平,分析骨髓肿瘤细胞PD-L1与NK细胞PD-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细胞株THP-1(靶细胞)的PD-L1、NK细胞株NKL(效应细胞)的PD-1表达水平。经及未经PD-L1抑制剂梣酮(25 μmol/L)处理的THP-1细胞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与NKL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凋亡情况和NKL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AML患者骨髓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者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8.5%(25/65)比8.3%(2/24), P=0.029],AML患者外周血NK细胞PD-1阳性表达者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40.6%(13/32)比12.5%(3/24), P=0.035]。骨髓肿瘤细胞PD-L1阳性和阴性患者间及外周血NK细胞PD-1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性别、年龄、就诊时血象、原始细胞比例、危险度分层、染色体核型、有无基因突变(除外NPM1基因)、融合基因及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复发难治患者中骨髓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者比例高于初治患者[58.8%(10/17)比31.2%(15/48), P=0.045],复发难治患者与初治患者间外周血NK细胞PD-1阳性表达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5/13)比42.1%(8/19), P=0.837]。PD-L1阳性与阴性患者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6%(16/23)比74.3%(26/35), P>0.05];PD-1阳性与阴性患者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8/12)比70.6%(12/17), P>0.05]。PD-L1阳性与阴性患者CR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2/16)比19.2%(5/26), P>0.05];PD-1阳性与阴性患者CR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2/8)比16.7%(2/12), 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示,NKL细胞PD-1阳性率为(67±6)%,THP-1细胞PD-L1阳性率为(85±5)%。与NKL细胞共培养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HP-1细胞凋亡率和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增高,NKL细胞表面NKG2D表达升高,共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水平升高。 结论:AML患者骨髓肿瘤细胞PD-L1表达水平较高,外周血NK细胞PD-1表达水平亦较高,复发难治AML患者骨髓肿瘤细胞PD-L1表达水平高于初治患者。体外抑制THP-1细胞PD-L1表达可增强NKL细胞肿瘤杀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HP-1细胞PD-L1表达后上调了NKL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的表达以及促进了IFN-γ和TNF-α的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建立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其标准煎液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5批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及共有峰的指认,并建立煎液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检测方法,计算各成分的转移率.结果:15批标准煎液指纹图谱相似度>0.90,有22个共有峰,对照品比对出绿原酸、葛根素、芍药苷、甘草素、落新妇苷、黄藤苷、盐酸小檗碱、五味子醇甲、黄柏酮、梣酮10个成分,15批标准煎液中绿原酸、葛根素、落新妇苷、盐酸小檗碱、五味子醇甲的转移率分别为48.26%~63.80%、20.30%~31.50%、28.24%~39.11%、2.89%~5.60%、13.51%~21.85%.结论:采用指纹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模式,对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可初步拟定护肝解毒汤标准煎液的质量标准,为其后续新药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白鲜皮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白鲜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的干燥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白鲜皮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成分有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黄酮类等,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杀虫、抗肿瘤、保肝、改善心血管系统、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对白鲜皮及其有效部位和单体成分(包括白鲜皮水提物、白鲜皮醇提物、白鲜皮煎剂、白鲜碱、梣酮、黄柏酮、柠檬苦素等)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为进一步深入的药理机制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白鲜中梣酮标准样品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制备梣酮标准样品,确保梣酮及相关产品检测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溯源性.方法:以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梣酮单体.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薄层色谱(TLC)法和液质联用(LC-MS)技术对梣酮单体纯度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对梣酮单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参照GB/T 15000.3标准样品的工作导则要求考察其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结果:HPLC、TLC和LC-MS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单体纯度较高,在相关图谱中无明显杂质峰或斑点存在;经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分离单体化合物为梣酮;所制梣酮单体的均匀性良好,10瓶样品间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梣酮单体在0~4℃条件下贮藏24个月稳定性良好,稳定性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6%;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试验确定其标准值为99.75%,扩展不确定度为0.34%.结论:成功制备了符合GB/T 15000.3要求的梣酮标准样品,该样品可用于梣酮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的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紫堇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紫堇Corydalis edul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和MS、NMR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紫堇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亚甲二氧基二氢异香豆素(1)、oxohydrastinine(2)、6,7-dimethoyisoquinolin-1(2H)-one(3)、6,7-methylenedioxy-1(2H)-isoquinolinone(4)、(+)-丁香树脂素(5)、梣皮树脂醇(6)、红景天苷(7)、1-(2-羟基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淫羊藿次苷D2(9)、水杨苷(10)、淫羊藿次苷F2(11)、淫羊藿次苷B2(12)、烟酰胺(13)、邻苯二酚(14)和5-羟基-2-羟甲基吡啶(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5~12、14和15为首次从紫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和13为首次从紫堇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评价不同产地白鲜皮药材质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白鲜皮药材质量,为白鲜皮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10~500 nm检测,提取228 nm波长处的色谱图计算相似度,以白鲜碱峰为参照峰,计算相对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5批次白鲜皮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确定13个共有峰,指认出白鲜碱、黄柏酮、梣酮3个峰,聚类分成3类.结论:该方法为白鲜皮药材质量全面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对其质量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InertSustain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8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以对照指纹图谱对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白鲜皮15批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呈现了10个共有峰,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此外,从10个共有峰中指认出白鲜碱、黄柏酮、梣酮3个化学成分.结论:建立了白鲜皮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全面反映了三者的多组分情况,为白鲜皮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鲜根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白鲜根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白鲜根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采用UV,IR,NMR,MS和CD等波谱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kihadanin D(1)、黄柏酮(2)、kihadaninA(3)、kihadanin B (4)、kihadanin C (5)、柠檬苦素(6)、吴茱萸内酯醇(7)、梣酮(8)、furo[2,3-b] quinolin-4-ol(9)、前茵芋碱(10)、ifflaiamine(11)、白鲜醇(12)、柚皮素(13)、香叶木素(14)、汉黄芩素(15)、东莨菪素(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酮(18)和焦谷氨酸甲酯(1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化合物9为首次从植物界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14,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8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筛选,发现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6.22,21.72,31.06 μmol·L-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白鲜皮中5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白鲜皮中γ-崖椒碱、柠檬苦素、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分别于210和236 nm测定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γ-崖椒碱、柠檬苦素、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分别在2.5~200μg/mL(r=0.9999)、40~200 μg/mL(r=0.9998)、40~200 μg/mL(r=0.9990)、110~ 550 μg/mL(r=0.9997)和100~500 μg/mL(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98%、96.88%、96.71%、96.12%和95.79%,RSD分别为3.43%、2.99%、2.71%、2.79%和3.09%.结论:所建立的HPLC双波长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白鲜皮中γ-崖椒碱、柠檬苦素、白鲜碱、黄柏酮和榉酮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梣酮对LPS介导MH7A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梣酮对LPS介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MH7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梣酮低、中、高剂量组(10、20、50 μmol/L),各梣酮组预给药后LPS诱导MH7A细胞24h.然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试剂盒法检测LDH释放,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MMP1、MMP9、MMP13、p-JNK、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梣酮对MH7A细胞活性、LDH释放无明显影响(P>0.05).与LPS组比较,梣酮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显著降低MMPl、MMP9、MMP13、p-JNK、p-STAT3蛋白表达(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梣酮可抑制LPS介导MH7A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通过调控JNK、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