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胁迫下芸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BR)缓解芸豆幼苗盐碱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为应用2,4-EBR缓解豆类植物盐碱胁迫提供依据.[方法]以盆栽'芸选2号'幼苗为材料,研究在100 mmol/L盐碱胁迫下,喷施0.1 mg/L 2,4-EBR和4.0 mg/L油菜素内酯抑制剂芸苔素唑(BRZ)对幼苗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盐碱胁迫下芸豆叶片卷缩枯萎,株高、叶面积、主根长、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P<0.05),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和胞间 CO2浓度(Ci)显著升高.喷施2,4-EBR处理能缓解盐碱胁迫造成的叶片枯萎和卷缩,植株生长状况逐渐转好,同时有效降低幼苗叶片REC、MDA和Ci,显著提高株高、叶面积、主根长、Pro、SS、Pn、Tr、Gs及SOD、POD、CAT和APX活性,但外源2,4-EBR诱导的这些芸豆抗盐碱效应在加入BRZ后受到逆转.[结论]外源2,4-EBR处理能够提高芸豆叶片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轻盐碱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及对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盐碱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设计及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基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基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基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基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往往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需要在移植前或移植中加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对受体免疫系统进行抑制性诱导治疗。抗体类免疫诱导剂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覆盖性免疫抑制治疗的常用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可延迟或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应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促进移植物功能恢复及受者长期存活。本文就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生物制剂治疗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仍是移植后并发症和非复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胃肠道急性GVHD预示着患者的不良结局。急性GVHD患者一线治疗推荐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但仍有大部分患者对激素无应答。鉴于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其作为难治性急性GVHD的二线治疗也备受关注。本文就生物制剂在胃肠道急性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黑番茄浓缩浆治疗BPH伴下尿路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BPH伴有LUTS患者。纳入标准:年龄≥50岁;初诊BPH,或停用治疗BPH药物1个月以上;最大尿流率(Q max)<15 ml/s;前列腺体积(PV)≥2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2分。排除标准:非BPH所致的下尿路梗阻、残余尿量(PVR)>250 ml;近3个月有急性尿潴留病史;直肠指检或经直肠B超发现前列腺结节、怀疑前列腺癌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 ng/ml;神经源性膀胱,既往有膀胱、前列腺、尿道手术史;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计算所需样本量共150例,上述3组分别为60、45、45例。试验组服用黑番茄浓缩浆(30 g/次,3次/日),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阳性对照组中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0.2 mg/次,1次/日);若患者PV>30 ml,服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5 mg/次,1次/日)。3组治疗3个月后评估IPSS、QOL、Q max、平均尿流率(Q ave)、PV、PVR、tPSA、fPSA、睾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50例,剔除不能规律服药及失访者,最终12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52例,安慰剂组36例,阳性对照组40例。试验组、安慰剂组、阳性对照组治疗前年龄[(63.21±8.61)岁与(62.36±6.32)岁与(63.94±7.78)岁]、体质量指数[(23.74±3.17)kg/m 2与(23.94±3.09)kg/m 2与(24.26±2.91)kg/m 2)、IPSS[(17.5±6.6)分与(15.4±5.8)分与(17.9±6.8)分]、QOL[4.0(3.0,4.0)分与4.0(3.0,4.5)分与4.0(3.0,5.0)分]、Q max[(8.60±3.04)ml/s与(9.13±2.92)ml/s与(9.58±3.26)ml/s]、Q ave[(4.39±1.69)ml/s与(4.66±1.76)ml/s与(4.88±1.60)ml/s]、PV[32.00(25.55,45.40)ml与30.00(24.45,38.35)ml与34.80(27.65,56.65)ml]、PVR[23.50(8.25,45.75)ml与5.50(0,47.75)ml与29.00(0,84.00)ml]、tPSA[1.53(0.89,3.00)ng/ml与1.23(0.69,1.98)ng/ml与2.23(0.90,4.15)ng/ml]、fPSA[0.37(0.28,0.76)ng/ml与0.37(0.22,0.52)ng/ml与0.54(0.30,0.97)ng/ml]和睾酮[(443.64±156.32)ng/dl与(493.97±176.16)ng/dl与(450.89±135.08)ng/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IPSS为(9.9±5.7)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8±5.24)ml/s,Q ave为(5.86±3.00)ml/s,tPSA为1.64(0.96,3.32)ng/ml,睾酮为(475.91±177.33)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PSS为(9.0±6.2)分,QOL为2.0(2.0,3.0)分,Q max为(11.73±4.50)ml/s,Q ave为(6.11±2.53)ml/s,tPSA为1.57(0.80,3.09) ng/ml,fPSA为0.37(0.24,0.63)ng/ml,睾酮为(526.11±126.88)ng/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IPSS、QOL、Q max、Q ave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IPSS、QOL、Q max、Q ave、PV、tPSA、fPSA、睾酮变化值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阳性对照组PV、tPSA和fPSA变化值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3/52,1例头痛,2例胃部不适),安慰剂组为5.56%(2/36,1例头痛,1例胃部不适),阳性对照组为10.00%(4/40,1例头晕,1例鼻塞,2例勃起功能障碍),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黑番茄浓缩浆对BPH伴有LUTS患者具有改善下尿路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植物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4年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甲磺酸贝舒地尔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2021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甲磺酸贝舒地尔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系统性治疗失败后的cGVHD成年患者和≥12岁的儿童患者。2023年8月,甲磺酸贝舒地尔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系统治疗应答不充分的≥12岁cGVHD患者。鉴于上市之初临床医生用药经验尚不丰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牵头制定了甲磺酸贝舒地尔治疗cGVHD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JAK1/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挽救治疗激素难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严重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为GVHD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许多受者发展成激素难治性GVHD。对于激素难治性GVHD尚无有效的标准治疗方案。研究发现酪氨酸激酶JAK1/JAK2抑制剂芦可替尼在激素难治性GVHD获得很好的疗效。现将芦可替尼治疗激素难治性GVHD的作用机制、疗效、对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的影响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罗莫司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依赖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依赖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耐药/依赖的cGVHD患者,给予西罗莫司联合环孢素A/他克莫司治疗。结果:①入组患者27例,男17例,女10例,中位年龄36(19~56)岁。急性髓系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慢性髓性白血病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淋巴瘤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HLA全相合同胞或亲缘供者移植14例,HLA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2例,HLA不全相合同胞或亲缘供者移植11例。②患者中位服药时间为1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1(12.9~46.1)个月。③随访6个月时,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2例,总反应率(ORR)为55.6%,6个月时无病生存率(PFS-6)、总生存率(OS-6)分别为88.9%(24/27)、100%。④随访12个月时,CR 5例,PR 11例,ORR为59.3%,PFS-12为62.9%(17/27),OS-12为100%。⑤亚组分析发现该方案对男供者的cGVHD更有效,对治疗口腔、皮肤、肝脏cGVHD疗效较好。⑥不良反应:新发高脂血症3例,血糖升高1例,腹胀/腹泻4例,口腔溃疡2例,血尿1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细菌感染3例,真菌感染3例,带状疱疹2例,均为1~2级,无新增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结论:西罗莫司联合CNI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依赖广泛型c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适合cGVHD的长期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临床胰岛移植的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胰岛移植在近20年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临床治疗的理想方案之一。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证实,胰岛移植在胰岛素脱离或减量、低血糖发作的防治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然而临床胰岛移植目前仍面临供体资源紧缺、胰岛移植物早期定植、存活困难和排斥反应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未来应在提高捐献胰腺数量及有效利用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异种胰岛移植和干细胞来源胰岛移植的临床探索,有效解决胰岛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不断研发新材料、新技术,优化胰岛移植部位,提高胰岛移植物定植与存活,并逐步摆脱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此外,应积极推进胰岛移植后移植物监测手段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保障胰岛移植后移植物的长期存活,让更多糖尿病患者从中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硬皮病样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24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硬皮病样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4—2019年间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及发展为硬皮病样皮肤GVHD的可能因素。结果:24例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3 ± 12)岁,HLA全相合20例,半相合4例,发病时间[ M( Q1, Q3)]为移植后18.5(8.0,30.9)个月。19例发病前已停用预防排异药或药物处于小剂量。15例表现为泛发性硬皮病样,1例为线状硬皮病样,5例硬斑病样,3例筋膜炎样。泛发性硬皮病样皮肤GVHD无雷诺征。13例伴有其他系统排异,8例合并关节活动受限,1例合并慢性皮肤溃疡并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11例外用糖皮质激素。对11例患者进行集中随访,其中明显好转3例,好转4例,加重2例,死亡2例。以同时段就诊的223例非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为对照,硬皮病样皮肤GVHD组HLA全相合患者比例(20/24,83.3%)高于非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47/223,21.1%),两组比较, P < 0.001。 结论:硬皮病样皮肤GVHD平均发病时间较晚,可模仿所有4种自发性硬皮病的表现,HLA全相合移植、过早停用或预防排异药减量过快可能是发展至硬皮病样皮肤GVHD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