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苏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基因家族成员PfFT3调控开花功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是严格的短日照植物.目前,对紫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量和脂肪酸积累等农艺性状,而对紫苏开花进程及花器官形成的研究较少,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FLOWERING LOUC T(FT)是目前公认的感知光周期的关键基因,在花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PfFT3是FT-like亚家族基因,其在植物开花调控的功能尚待揭示.本研究首先通过亚细胞定位证明PfFT3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I1303-PfFT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野生型Col-0和突变体fd-2、fd-3和ft-10拟南芥,以此分别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的过表达和回补转基因株系.结果分析表明,PfFT3的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拟南芥开花并且能够挽救突变体fd-2、fd-3和ft-10的晚花表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外源PfFT3基因的表达促进下游内源开花基因AtSOC1、AtAP1、AtFUL和AtLFY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 PfFT3在促进开花过程的积极作用,为深入研究PfPEBP基因的功能及紫苏短日照早花优良种质培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籽用美洲南瓜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籽用美洲南瓜突变体库,加快籽用美洲南瓜种质资源创新进程,对南瓜品种选育、品种改良以及遗传基础的拓宽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1.8%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籽用美洲南瓜ZHL4种子15 h,然后对M1和M2代群体单株进行表型变异观察,同时对M2群体变异株系ZHL4-33进行显微组织结构观察.[结果](1)M2群体中共筛选到242个突变植株,45种表型变异,变异类型涵盖了突变株的各个生长时期以及各植物器官,总的突变频率达到25.17%.(2)突变体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显著高于野生型,排列紧凑,维管形成层痕迹明显;突变体茎维管束多而密集,导管直径小于野生型,髓部发达,细胞间隙较小,细胞数目有所增加.[结论]初步构建了由425 个M2家系所组成的籽用美洲南瓜突变体库,为籽用美洲南瓜功能基因组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晕动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晕动病(MS)是指异常加速度刺激引起以植物神经反应为主的前庭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可以被多种因素诱发,是影响海军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本综述对晕动病发病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晕动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较大,主要与内耳前庭等部位的功能失调有关,其发生机制包括感官冲突学说、前庭器官过敏感学说、神经递质假说、血流动力改变学说等多种假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MLL基因重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llo-HSCT治疗50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11q23/MLL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接受allo-HSCT的50例伴11q23/MLL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受者,通过分析植入成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移植相关病死(TRM)率、累积复发率、无病存活(DFS)率、总存活(OS)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50例受者中除1例受者因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回输细胞后未植活外,其余49例受者顺利植活出仓,白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是15 d(9~18 d),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是13 d(8~33 d)。移植后28 d评估骨髓,49例受者均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3~79)个月。移植前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在移植后3年的OS率分别为(83.3±10.8)%、(30.9±8.2)%( P=0.002),DFS率分别为(83.3±10.8)%、(28.4±8.0)%( P=0.003)。 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11q23/ MLL重排AML的有效方法,移植前缓解的受者有更高的存活率,移植后复发仍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毒蕈中毒供者供肾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报道1名毒蕈中毒脑死亡儿童供者供肾移植,探讨毒蕈中毒脑死亡者能否成为潜在器官捐献者及其捐献器官的评估办法。方法:对毒蕈中毒潜在供者进行严格的临床病程观察、实验室及病理学评估。结果:供者病变符合中毒性肝炎,器官获取时肾脏大体形态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评估大致正常,2只肾脏分配给2例成人受者,肝脏弃用。经随访6个月,1例受者术后顺利恢复,另1例受者经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后逐渐康复。结论:当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禁忌,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毒蕈中毒类型、观察各器官的损伤发展趋势以及等待毒素清除的情况下,毒蕈中毒脑死亡者有可能成为器官捐献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科中心行肝移植患者共346例临床数据,筛选后分为供者年龄60~70岁的高龄组30例及供者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体组60例。受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预后指标为: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及住院病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 结果:高龄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44.33±72.44) min、56.0(30~170) min、1 922.1(400~9 000) mL,非高龄组分别为(460.88±91.32) min、58.45(35~140) min、1 885.8(400~12 000)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指标中,高龄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9(2~21) d、20.4(3~40) d、10%,非高龄组分别为5.3(1~32) d、22.1(3~61) d、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PNF,但高龄组术后DGF发病率为13.33%(4/30),非高龄组为1.67%(1/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格的供体术前评估及准确的受体选择下,60~70岁高龄供体用于肝移植,可取得与非高龄供体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往往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需要在移植前或移植中加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对受体免疫系统进行抑制性诱导治疗。抗体类免疫诱导剂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覆盖性免疫抑制治疗的常用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可延迟或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应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促进移植物功能恢复及受者长期存活。本文就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多个器官,发生率为30%~70% [1-2]。其中,眼部cGVHD的发生率为40%~60% [3-4],半数以上患者伴有视力下降,显著影响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 [5-6]。目前,眼部cGVHD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血液科与眼科医师的协同治疗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此共识,旨在规范眼部cGVHD的诊断治疗,达到早诊早治、控制症状、改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鼠供体骨髓来源MDSC通过CCL5趋化Treg至移植心脏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证实骨髓细胞(BM)来源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可以趋化外周调节性T细胞(Treg)聚集于小鼠移植心脏,并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方法:体外应用曲古霉素A(TSA)联合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C57BL/6供体小鼠BM分化为CD11b+Gr-1+MDSC,将C57BL/6小鼠心脏移植至BALB/c小鼠腹腔,心脏移植成功的小鼠分为四组(每组n=12),M组:经受体小鼠尾静脉注入5×10 6供鼠骨髓来源MDSC细胞;C组:经尾静脉注入同剂量生理盐水;M+T组:经尾静脉注入5×10 6供鼠MDSC细胞及口服TAK-778(100 mg/kg,每周3次);H组:同系小鼠心脏移植。移植术后7 d对移植心脏进行Treg荧光标记,Elisa检测心肌组织及外周CCL5含量,监测各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状况。 结果:TSA联合GM-CSF诱导的骨髓细胞经磁珠分选可获得纯度为93.8%的CD11b+Gr-1+MDSC,过继输入MDSC的小鼠移植心脏部位Treg数量为对照组4倍,过继输入MDSC后拮抗CCR5可明显抑制Treg向移植心脏迁徙( P=0.017),M组和M+T组在移植物和外周血浆中CCL5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组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其他组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 结论:供体小鼠骨髓来源MDSC可以在体内通过CCL5趋化Treg至移植器官,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照疗法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旨在对光照疗法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光照疗法是以白细胞分离为基础,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的一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国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数量迅速增加,移植后排斥反应成为影响受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光照疗法对于移植后排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