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P-2和IGFBP7对DCD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收治的DCD肾移植患者。纳入标准:①数据资料完整;②术后早期未发生影响移植肾功能的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数据资料不完整;②患者不能或不愿配合研究;③术后早期发生影响移植肾功能的严重并发症。用ELASE法定量检测患者肾移植术后6、12、24、48、72 h以及术后7 d的血清TIMP-2和IGFBP7水平,监测同期及术后21 d血肌酐值。根据DGF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时间点TIMP-2和IGFBP7测量值以及二者乘积(TIMP-2×IGFBP7)对肾移植术后发生DGF的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IMP-2和IGFBP7对DGF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DGF组7例(21.2%),非DGF组26例(78.8%),两组的性别(男/女:3/4例与10/16例)、年龄[48(34~56)岁与45(23~61)岁]、供体肾小球滤过率[98.5(15.8~132.5)ml/(min·1.73m 2)与79.1(60.6~102.5)ml/(min·1.73m 2)]、术前肌酐[1 114.0(731.4~1 293.0)μmol/L与858.4(657.6~1 051.9)μmol/L]、术前尿素氮[15.0(13.2~19.6)mmol/L与17.3(13.6~20.9)mmol/L]、术前白蛋白[43.5(38.5~45.3)mmol/L与41.2(37.5~46.1)mmol/L]、透析方式(血透/腹透:3/4例与9/17例)、术中热缺血时间[6(5~7)min与5(4~6)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DGF组血清IGFBP7、TIMP-2×IGFBP7值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非DGF组( F=15.753, P=0.040; F=13.000, P=0.024),而两组间血清TIMP-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157, P=0.075)。对DGF的诊断价值,血清IGFBP7在术后48 h的AUC为0.863(95% CI 0.696~1.000, P=0.004),以5.97 ng/ml为界值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0.8%;TIMP-2×IGFBP7在术后48 h的AUC为0.819(95% CI 0.641~0.996, P=0.011),以62.06(ng/ml) 2为界值时,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0.8%;两者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GF组术后7 d血清IGFBP7与肌酐动态变化曲线存在差异,且术后7 d血清IGFBP7与术后21 d肌酐值成正相关( r=0.808, P<0.05)。 结论:血清IGFBP7和TIMP-2×IGFBP7能够较准确、敏感地早期预测DCD供肾术后DGF的发生,预测价值随时间变化,以术后48 h和术后7 d最有价值。血清TIMP-2无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移植术后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肾移植术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评价指标价值及其预测肾移植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68例,按肾移植术后DGF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61例)和DGF组(7例)。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3、5、7、9、14、21、28天采血,放免方法检测血清EPO水平。术后常规检测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等指标。结果:DGF组和正常组之间,每一项观察时间点的EPO水平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均明显高于DGF组( P<0.05)。肾移植术后正常组的贫血好转的时间、程度和速度明显优于DGF组。EPO水平与贫血不呈平行关系,血红蛋白的升高,明显滞后于EPO的恢复。 结论:EPO在肾移植术后变化较大,并且检测结果与发生DGF的时间相对应,与正常恢复患者间有明显差异。提示EPO有可能成为诊断DGF的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毒蕈中毒供者供肾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报道1名毒蕈中毒脑死亡儿童供者供肾移植,探讨毒蕈中毒脑死亡者能否成为潜在器官捐献者及其捐献器官的评估办法。方法:对毒蕈中毒潜在供者进行严格的临床病程观察、实验室及病理学评估。结果:供者病变符合中毒性肝炎,器官获取时肾脏大体形态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评估大致正常,2只肾脏分配给2例成人受者,肝脏弃用。经随访6个月,1例受者术后顺利恢复,另1例受者经过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后逐渐康复。结论:当各项实验室生化指标正常、病理学检查未见禁忌,并且有充足的时间判断毒蕈中毒类型、观察各器官的损伤发展趋势以及等待毒素清除的情况下,毒蕈中毒脑死亡者有可能成为器官捐献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高龄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外科中心行肝移植患者共346例临床数据,筛选后分为供者年龄60~70岁的高龄组30例及供者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体组60例。受者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预后指标为: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及住院病死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 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 结果:高龄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44.33±72.44) min、56.0(30~170) min、1 922.1(400~9 000) mL,非高龄组分别为(460.88±91.32) min、58.45(35~140) min、1 885.8(400~12 000)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指标中,高龄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9(2~21) d、20.4(3~40) d、10%,非高龄组分别为5.3(1~32) d、22.1(3~61) d、1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PNF,但高龄组术后DGF发病率为13.33%(4/30),非高龄组为1.67%(1/6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格的供体术前评估及准确的受体选择下,60~70岁高龄供体用于肝移植,可取得与非高龄供体相似的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往往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往往需要在移植前或移植中加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对受体免疫系统进行抑制性诱导治疗。抗体类免疫诱导剂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覆盖性免疫抑制治疗的常用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同时可延迟或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应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促进移植物功能恢复及受者长期存活。本文就抗体类免疫诱导剂在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供肾双肾移植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供肾双肾移植(DK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3例成人供肾DKT手术供受者的病例资料。13例供者年龄(53.5±12.4)岁,体质量指数(BMI)(24.3±2.8)kg/m 2,3例有糖尿病史,8例有高血压病史。13例中,11例符合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UNOS)双肾移植标准,6例符合Remuzzi评分双肾移植标准,入院时和获取供肾前血清肌酐(SCr)分别为(132.9±54.1)μmol/L和(228.7±112.4)μmol/L。13例受者年龄(39.3±8.9)岁,BMI(20.2±2.4)kg/m 2。所有受者均接受ABO血型相合的肾移植,2例双肾分别放置于双侧髂窝。12例移植肾开放血运后颜色鲜红、充盈迅速,输尿管立即可见尿液流出,1例双肾颜色偏暗,血管搏动弱。记录受者围手术期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从手术当天至SCr自然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AR)、输尿管并发症、手术切口并发症情况,以及受者末次随访时的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和移植物结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受者结局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13例受者中,10例出院时SCr降至正常范围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13.8±13.0)d;3例出院时SCr分别为300.0、149.0、152.5 μmol/L。4例发生DGF,4例发生AR;并发症分别为输尿管狭窄1例,尿瘘1例,术后切口裂开1例,分别予抗排斥、置入双J管、持续导尿维持膀胱空虚治疗和切口二次缝合,出院前均治愈。术后中位随访28(15.5,31.0)个月,10例移植物功能良好,2例出现移植肾功能不全,1例移植肾失功。除移植肾失功患者外,末次随访时SCr(144.2±101.3)μmol/L,eGFR(52.9±21.2)ml/min;4例末次随访尿蛋白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者的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入院时SCr均与DGF和移植肾功能损伤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成人供肾DKT的近期和中期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 844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并发PTLD的1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受者性别、年龄、血肌酐、药物浓度、糖尿病、肾移植术后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使用等相关资料。13例PTLD受者中,男11例,女2例,确诊时年龄为55岁(31~78岁)。结果:PTLD病变位置分布在肺部1例,胃肠道8例,区域淋巴结2例,皮肤1例,颅内1例,均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距肾移植手术中位时间为86个月(12~204个月)。76.9%受者病理组织EB病毒检测呈阳性。确诊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减量为主的综合治疗,无法耐受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化学药物治疗的受者切换为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R2)方案,2例受者肺部感染死亡,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1例,总有效率91.6%。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是综合治疗的核心,根据受者耐受性选择合理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案,R2方案为无法耐受一线R-CHOP方案的受者更多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LifePort灌注参数联合灌注液生物标志物预测移植肾功能延迟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LifePort灌注参数联合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对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随访3个月内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20例)和非DGF组(93例),对比两组应用LifePort进行灌注维护的参数指标、灌注液生物标志物浓度等指标,对DGF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肾移植受者中DGF发生率为17.7% (20/113)。在以DGF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末阻力[OR 1.879,95%置信区间(CI)1.145~3.56]和灌注液标志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OR 1.62,95% CI 1.23~2.46)分别是DGF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GST联合终末阻力预测DGF[曲线下面积(AUC)=0.888,95%CI 0.842~0.933]与单独应用终末阻力(AUC=0.756,95% CI 0.693~0.818)或GST预测DGF(AUC=0.729,95%CI 0.591-0.806),预测准确性提高( P=0.023);在以肾功能恢复时间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LifePort灌注参数及灌注液标志物均未表现出显著的预测效能。 结论:联合应用LifePort灌注参数或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可提高对DGF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肾移植11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儿童受者肾移植疗效的总结,探讨安全有效扩大供肾来源与提高儿童肾移植成功率的举措。方法:2002年9月至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儿童肾移植(受者年龄<18岁)111例,根据成人供肾41例及儿童供肾70例分为两个大组,前者又分为亲属活体供肾19例及器官捐献供肾22例两个亚组,后者分为单侧供肾移植48例及双侧供肾移植22例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移植预后。结果:成人供肾组受者年龄为(15.6±1.9)岁,亲属活体供肾组术后发生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0例,器官捐献供肾组6例(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22~181个月,移植肾1、5年存活率在亲属活体供肾组和器官捐献供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100%比94.1%;5年:93.8%比94.1%)。儿童供肾组的供者年龄在单侧供肾组和双侧供肾组分别为6(0.6,60.0)个月和0.5(0.1,2.0)个月( P<0.05),受者年龄分别为(9.5±5.3)岁和(11.5±1.8)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包括<1岁的婴儿受者肾移植7例。单侧供肾移植组3例(6.3%)发生血栓,双侧供肾移植组5例(22.7%)发生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6)。随访4~54个月,移植肾1、2年存活率在单侧供肾组为85%和80%,在双侧供肾组为75%和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血栓形成外,导致儿童移植肾功能丧失的其他原因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和原发病复发等。儿童移植受者1年存活率在单侧供肾组为98%,双侧供肾组为95%。 结论:成人供肾给大龄患儿可获得满意疗效,儿童供肾给儿童受者的移植肾存活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对新生儿供肾,应在充分评估风险后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11例诊治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告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株流行期间,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1例肾移植术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受者的诊疗过程。经停用免疫抑制剂并使用免疫替补治疗、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及治疗混合感染等处理,10例受者康复出院,1例危重症受者治疗80 d后死于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所有受者在治疗全过程未见炎性细胞因子过度分泌,停止口服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未发生排斥反应,延迟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感染SARS-CoV-2 7 d以上)仍然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并同步观察到免疫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