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URL与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比较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骶髂关节上缘至第四腰椎(L4)椎体横突水平之间,结石长径1.0~2.0 cm。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F6.0/7.5输尿管镜内置3F输尿管导管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URL治疗的患者81例(URL组),采用F18通道行PCNL治疗的患者99例(PCNL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视野满意度、结石清除率、梗阻解除后肾盂压、围手术期脓毒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和输尿管支架取除后3个月随访的术侧肾脏积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14±15.67)min vs.(38.59±9.34)min, P=0.018]、住院时间[(8.65±2.21) d vs.(4.14±1.04)d, P=0.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视野满意度、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672、0.232);同URL组相比,PCNL组的梗阻解除即刻肾盂内压力较高( P=0.043)、术后发生脓毒血症概率较高( P=0.004);PCNL组的住院总费用高于URL组( P=0.032);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红蛋白( P=0.376、0.385)、血肌酐( P=0.486、0.347)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尿管支架取除3个月后PCNL组的输尿管狭窄发生率高于URL组( P=0.013)。 结论:逆行置管联合200 μm激光光纤行URL与F18通道PCNL在治疗骶髂关节上缘至L4椎体横突水平、长径1.0~2.0 cm的输尿管结石上,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同F18通道PCNL相比,F6.0/7.5输尿管镜内置3F输尿管导管行URL具有手术时间短、经济适用、创伤小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582例 胸痛—主动脉瘤周围占位—胸椎破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79岁,以双侧肋缘下持续疼痛起病、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提示胸主动脉瘤伴周围软组织密度占位。初步诊断为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壁间血肿可能,但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症状未改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提示主动脉瘤周围占位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炎症指标升高,患者进一步被诊断为血管炎可能;但加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治疗后,患者主动脉瘤周围占位却逐渐扩大、包绕胸椎。胸椎骨质破坏的发现带来新的线索,经过胸椎穿刺活检标本的病原学高通量测序,最终确诊患者为慢性Q热感染(累及主动脉瘤和胸椎)。多西环素联合羟氯喹治疗有效控制炎症,但未能逆转慢性Q热血管感染这一凶险疾病的不良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颈椎前凸体位在学龄前儿童颈部CT检查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连续采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颈部CT检查的1~5岁患儿125例,将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固定于CT头颅支架内,实验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颈部用自制海绵垫垫高,使患儿头颅后仰且肩部下垂,采用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128iCT进行数据采集,从工作站剂量报表获得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并计算患儿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 ED)和水当量直径剂量估算值(SSDE WD),测量患儿第3颈椎中部层面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软骨层面甲状腺区域的噪声值及信噪比,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依据颈部各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5分制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结果:试验组患儿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腺区噪声值均低于对照组( t=-6.93、-7.41, P<0.05)而信噪比均高于对照组( t=5.74、6.14, P<0.05);两组患儿颈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组(4.32±0.70)优于对照组(3.7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27, P<0.05);实验组患儿颌咽角度数和椎体显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 t=4.94、5.09, P<0.05);对照组患儿的CTDI VOL、 和 分别较实验组高22.1%、26.0%和27.1%( t=6.17、5.11、4.35, P<0.01)。 结论: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提高图像质量;采用 来表示患儿的辐射剂量更加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主动脉全弓替换及冷冻象鼻支架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行主动脉全弓替换及冷冻象鼻支架(frozen elephant trunk,FET)术后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111例行主动脉全弓替换及FET术的ATAA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11例(9.9%,11/111)术后发生脊髓损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截瘫。脊髓损伤组与非脊髓损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停循环及FET长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9-L3椎体水平主动脉真腔远离脊柱侧( P<0.001)及起自真腔的节段动脉数<3( P<0.001)、左锁骨下动脉受累( P<0.05)及支架末端位于T8椎体及以下( P<0.05)与术后脊髓损伤有关,多因素 logistic分析显示T9-L3椎体水平主动脉真腔远离脊柱侧( P<0.001)及起自真腔的节段动脉数<3( P<0.001)、左锁骨下动脉受累( P<0.05)是术后脊髓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ATAAD术后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T9-L3椎体水平主动脉真腔远离脊柱侧及起自真腔的节段动脉数<3、左锁骨下动脉受累显著相关,及早识别术后脊髓损伤的高危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弓状韧带综合征CT血管成像检查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弓状韧带综合征(MALS)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6例MALS病人的临床影像资料;男30例,女26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19~78岁。病人均行CTA检查。观察指标:(1)CTA检查情况。(2)相关性分析。(3)手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统计腹腔干狭窄程度与腹腔干起始部和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距离、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最近距离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0.05。 结果:(1)CTA检查情况。①腹腔干狭窄程度:CTA横断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中,腹腔干闭塞2例,重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9例,轻度狭窄35例。CTA矢状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中,腹腔干闭塞2例,重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15例,轻度狭窄18例。②不同狭窄程度检查情况:以CTA矢状面检查结果为标准。2例腹腔干闭塞病人均未见动脉瘤、夹层及血管变异,均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代偿增粗迂曲。21例腹腔干重度狭窄病人中,2例可见动脉瘤,1例可见夹层,7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代偿增粗迂曲,8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吻合,8例可见血管变异。15例腹腔干中度狭窄病人中,2例可见动脉瘤,3例可见夹层,2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代偿增粗迂曲,4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吻合,7例可见血管变异。18例腹腔干轻度狭窄病人中,1例可见动脉瘤,2例可见夹层,7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吻合,6例可见血管变异。56例病人均未见肝、脾、胃等脏器缺血。③腹腔干发出位置:56例病人中,43例自第12节胸椎(T12)椎体下缘水平发出,2例自T12椎体中部发出,1例自T12椎体上部发出,7例自第1节腰椎(L1)椎体上部发出,1例自L1椎体中部发出,2例闭塞。(2)相关性分析。CTA矢状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腹腔干起始部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为(6.0±4.0)mm,腹腔干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病人的起始部距离分别为(6.2±2.8)mm、(8.1±4.4)mm、(5.3±3.2)mm。56例病人中,23例起始部距离<5 m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干狭窄程度与腹腔干起始部和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距离无关( r=-0.205, P>0.05)。CTA矢状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最近距离为(3.8±2.4)mm,腹腔干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病人的最近距离分别为(4.2±2.0)mm、(4.4±3.3)mm、(3.0±1.9)mm。56例病人中,45例最近距离<5 m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干狭窄程度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最近距离无关( r=-0.249, P>0.05)。(3)手术情况:56例病人中,2例有临床症状(腹部疼痛),54例无临床症状;4例行手术治疗,52例未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2例病人因腹部疼痛就诊,上腹部CTA检查结果示MALS,腹腔干呈重度狭窄,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腹腔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CTA检查结果示腹腔干未见明显狭窄。2例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因胰头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CTA检查结果示腹腔干重度狭窄,术中行动脉搭桥术,缓解术中、术后因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造成的肝脏缺血,避免MALS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CTA检查虚拟三维图像显示搭桥血管通畅。 结论:CTA矢状面检查结果可评估MALS病人腹腔干狭窄程度、与弓状韧带的关系以及发出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记忆合金椎体支架在猪椎骨内的植入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椎体支架在动物椎体内扩张支撑的初步结果,检验支架设计的可操作性.方法 将自行研制的记忆合金可扩张椎体支架植入猪椎体,可吸收骨材料填充入椎体支架空腔内.实验对同一猪选择两节椎体L1、L3间隔植入的对照方式.本次实验选用3头大白猪:1号猪(编号8420)、2号猪(编号8439)、3号猪(编号8424),分7、13、26周3个时间观察点作为终末结果观察节点.术后4周与实验预定结束时间点前1周采集X线片,实验结束后取标本的Micro-CT影像观测支架在猪椎体内的植入情况,对支架在椎体内的稳定性和支架扩张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支架在植入椎体内的操作过程中顺利,获得微创置入预期;支架植入椎体内如期扩张并且随即稳定卡在椎体空腔内.在本实验的观察过程中,2号猪(编号8439)术后出现犬坐,术后3 d恢复正常行走,但在第46 d发现死亡,检查后为睾丸疝,因与实验时间差距不大,其实验结果被列入观察,将2号猪(编号8439)与1号猪(编号8420)互换观察,1号猪(编号8420)与3号猪(编号8424)完成后两组实验观察.支架植入猪椎体在影像观察中未见滑移、移出椎体.大体标本观察,支架均稳定在椎体内.支架在植入后4周与处死前1周的影像测量中高度略有变化,术后4周支架影像测量高度为(8.967±0.952)mm,处死前1周的支架影像测量高度为(9.532±0.70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记忆合金椎体支架具有良好的临床可操作性与椎体内植入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力学支撑和椎体内的可扩张性能;记忆合金可扩张椎体支架对于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是一项有前景的微创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椎体支架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系统评价椎体支架成形术(vertebral body stenting,VBS)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VBS和PKP治疗OVCF的对比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12月20日.试验组采用VBS治疗,对照组采用PKP治疗,且均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Stata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6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涉及70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53例、对照组3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WMD=9.02,95%CI(2.72,15.32),P=0.005],骨水泥填充量多于对照组[WMD=1.00,95%CI(0.34,1.65),P=0.003],术后伤椎后凸 Cobb 角、局部后凸 Cobb 角均小于对照组[WMD=-3.16,95%CI(-5.22,-1.10),P=0.003;WMD=-1.87,95%CI(-2.11,-1.64),P=0.000],术后 Beck 指数大于对照组[WMD=0.16,95%CI(0.11,0.20),P=0.000],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0.19,95%CI(-0.18,0.55),P=0.317;WMD=0.09,95%CI(-0.12,0.29),P=0.410;RR=0.96,95%CI(0.69,1.32),P=0.799;RR=0.39,95%CI(0.06,2.34),P=0.3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VBS手术时间长于PKP,骨水泥填充量多于PKP,在恢复和维持伤椎正常形态方面优于PKP,二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骨折,对病人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进展.在诊断方面,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尤为重要.虽然X线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但MRI具有更高的识别灵敏度,新型MRI技术有望提高OVCFs的诊断准确度.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和微创手术是常用的方法.除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传统微创技术外,基于支架类植入物的椎体成形术和机器人辅助椎体成形术等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增材制造技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增材制造技术由于其快速成型及其数字化、个性化等特点,为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其医疗器械产品在骨科、口腔、术前规划、颅颌面部等临床应用中快速发展.目的:简要介绍国内外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产品在临床应用领域中的商业化应用情况.方法:以"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临床应用,3D打印"为中文检索词,以"additive manufacturing(AM),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medical device,clinical application,3D printing"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及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数据库,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FDA网站.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2010年1月至2023年3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结果与结论:增材制造技术以原材料形态(液体基、固体基、粉末基)为分类方式,目前已有的增材制造工艺有熔融沉积成型技术、立体光固化成型技术、粉末床熔融技术、定向能量沉积技术、黏结剂喷射打印3D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分层实体制造技术等7种.已上市的增材制造产品有骨科产品、口腔科产品、术前规划导板/骨模型产品和颅颌面部产品,骨科产品有匹配式长段骨缺损修复体、椎间融合器、膝关节矫形器、椎体假体、胸腰椎融合匹配式假体系统、膝关节假体和髋关节假体;口腔科产品有增材制造用光固化临时冠桥树脂和BB Base 3D Printing Resin for Denture Base;术前规划导板/骨模型产品有骨模型、医用骨科手术导板、定制式牙科种植用导板、人体器官模型;颅颌面部产品有聚己内酯支架、患者专用颅骨植入物、OsteoFab患者专用面部设备、SpinFab VBR假体、TruMatch CMF钛合金3D打印假体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静态压力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静态压力构建稳定的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将40只12周龄大鼠随机分为静态压力组和针刺组,每组20只.静态压力组:在尾椎C4~7椎体上安装静态压力环形外固定支架,压缩的4根弹簧施加的压强均为10 kPa,维持8周.针刺组:采用16 G针头刺入尾椎C4/C5/C6/C7椎间盘,限制损伤深度5 mm、朝向椎间盘中心,损伤后留置10 s.分别于术后8周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Thompson椎间盘退变病理分级.结果 对2组大鼠尾椎共120个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级,统计结果显示静态压力组退变级别明显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态压力构建的椎间盘退变模型稳定可靠,较传统针刺模型具有优势,可为临床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