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纵隔畸胎瘤156例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6例纵隔畸胎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纵隔畸胎瘤。男74例,女82例;年龄17天至15岁9个月(平均年龄6岁3个月)。肿瘤位置:前纵隔129例,后纵隔22例(合并椎管内畸胎瘤10例),中纵隔(心包)2例,肺2例,食管1例。结果:临床表现:咳嗽发热79例,胸痛45例,胸闷气促40例,无症状10例,下肢无力或瘫痪4例,咯血2例,胸壁畸形2例,咳出异物1例,心脏杂音1例,腹痛1例。156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机器人手术3例(1.9%),胸腔镜手术65例(41.7%),胸腔镜中转开胸手术16例(10.3%),开胸手术72例(46.2%)。142例为成熟畸胎瘤,14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乳糜漏2例,膈膨升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1~121个月),1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结论:儿童纵隔畸胎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较为复杂,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MRI、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是儿童纵隔畸胎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并根据肿瘤临床特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本院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n=45)、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n=55).对照组给予PDCA循环模式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康复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管理、医患沟通、康复训练、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5/5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变相关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变相关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 110 例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腰椎退变相关型 IVCS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统计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合并疾病、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0 例患者中,有 34 例(30.91%)患者治疗失败,纳为无效组;其余 76 例(69.09%)治疗成功,纳为有效组.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血脂指标水平、凝血指标水平、合并疾病构成比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病程长于有效组,血栓密度、累及腘静脉构成比均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 2.754)、血栓密度(OR =2.402)、累及腘静脉(OR =1.896)是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退变相关型 IVCS患者有一定的无效风险,其中病程、血栓密度、累及腘静脉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布托啡诺与羟考酮用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羟考酮用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本院214例择期行URL治疗的患者,依据术中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布托啡诺组(A组,n=107)和羟考酮组(B组,n=107),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后3h、6h、12h、24 h,B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麻醉药物消耗量显著少于、恶心呕吐评分显著低于A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麻醉满意度为93.46%,高于A组的87.85% (P>0.05);B组麻醉过程总不良反应率为5.61%,明显低于A组的14.02% (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羟考酮用于URL麻醉,总体麻醉效果相当,但羟考酮麻醉用量相对较少,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比布托啡诺更适于URL椎管内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后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48例,B组为行后路全椎板切除融合术64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至2年.A组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为(64.8±12.0)%,B组为(60.3±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17.9±5.0)°,与术前[(18.2±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22.8±5.6)°,与术前[(19.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6.25% (3/48),B组为7.81%(5/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无一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B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0.9% (7/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融合术均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但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更有效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症状的发生,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更理想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8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合并脊椎滑脱者26例,合并腰椎骨折者10例,合并脊柱侧凸者12例,均予以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根据不同情况加用椎弓根器械行矫形、复位、固定及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综合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相关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术后VAS、ODI及症状评分结果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WHOQOL-BREF评分结果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腰椎间盘镜手术能有效减轻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疼痛症状,对改善其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积极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疼痛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疼痛的疗效.[方法]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入手术室时过床前是否应用FICB治疗与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入手术室时(T0)、腰硬联合麻醉前摆胸膝卧位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 (T4)、术后48 h(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0~6 h、术后6~12 h、术后12~24 h各时间段镇痛泵按压加药次数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R、MAP和SpO2各时间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VAS评分组间及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镇痛泵按压加药次数组间及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术后0~6 h、6~12 h、12~24 h各时间段镇痛泵按压加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在术后24~48 h时间段内两组镇痛泵按压加药次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7/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3%(16/30)(P <0.05).[结论]入手术室过床前即行 FICB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镇痛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过床、摆放椎管内麻醉穿刺体位时的疼痛,且效果可延续至术后将近24 h,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和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再次手术方式选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邻近间隙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方式选择及其决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突出19例首次和再手术术前病例资料.首次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PLF)13例,腰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6例,再次手术时选择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5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TLIF)14例,其中包括手术前动态位失稳4例,伴腰椎管狭窄10例,应用改良Macnab法 、术前及再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ODI功能评价 、VAS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5~38个月);再次术前腰椎ODI功能评价(56.21±2.74)%,术后下降为(19.65±2.48)%;VAS评分术前为(7.46±0.37)分,术后下降为(2.58±0.72)分(P<0.01);术中粘连较重出现硬脊膜破裂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神经损伤发生,优1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4.2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突出,若未合并椎管狭窄和失稳时,可以考虑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短期疗效确切,选择再次固定融合时要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股沟疝修补术全身麻醉对小儿呼吸功能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研究全身麻醉(GA)与椎管内麻醉(RA),对比腹股沟疝修补术小儿麻醉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分析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小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60周龄或矫正胎龄更小的婴幼儿随机分入试验组(G A)和对照组(RA).排除标准包括存在神经发育不良结局风险以及出生时胎龄小于26周的婴幼儿.在非盲状态下开展呼吸暂停分析,观察术后12h内出现的所有呼吸暂停事件.结果:试验组(RA)呼吸暂停发生率相对较低(11/268,6/269).在所有婴幼儿中,两组患儿早期呼吸暂停O R值为0.11(95%C I为0.065-0.735,P=0.029),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次,两组患者呼吸暂停重大干预措施(0~5d)的O R值为0.22(95%C I为0.173-0.741,P=0.006),两组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于0~12 h呼吸暂停和早期呼吸暂停的影响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手术时的年龄,手术时候的体重,胎龄小于37周,以及术前接受甲基黄嘌呤治疗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全身麻醉,胎龄小于37周,以及术前接受甲基黄嘌呤治疗对于呼吸暂停存在正相关作用.结论:对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所有早产婴幼儿进行心脏呼吸监测是必须的.RA可减少腹股沟疝修补术婴幼儿术后早期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对骨科全麻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骨科全麻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院骨科择期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麻醉诱导前,观察组静脉输注Dex 0.5μg/kg,随后0.2μg/(kg·h)麻醉维持;对照组诱导前以相同速率静脉输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和5 min(T3)、拔出气管导管后1 min(T4)和5 min(T5)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术后2、4、8、12、24和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1时HR、SBP、DBP均较T0时降低,T2、T3和T4时HR、SBP、DBP均较T1时升高,观察组T3、T4和T5时HR、SBP、DBP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2、4、8、12、24和48 h时,VAS评分、瑞芬太尼用量和24 h吗啡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动呛咳、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ex能够维持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