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茱萸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四氯化碳(CCl 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于2019年8月,将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吴茱萸碱组。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2 ml/kg),模型组和吴茱萸碱组小鼠腹腔注射20%的CCl 4(2 ml/kg),每周2次,连续6周;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后,吴茱萸碱组小鼠每天灌胃吴茱萸碱18 mg/kg,连续4周。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水平,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吴茱萸碱对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血清中ALB、TP水平降低,肝指数和ALT、AST水平升高,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降低( 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粪便中乳酸菌属( Lactobacillus)、阿克曼氏菌( Akkermansia)、拟杆菌属( Bacteroides)丰度降低,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腔隙杆菌属( Lachnoclostridium)丰度升高( 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IL-6、IL-1β、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P<0.01)。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能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指数和血清中ALT、AST水平,提高ALB及TP水平( P<0.05),改善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上调肝纤维化小鼠肠道菌群Shannon和Simpson指数( P<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可提高乳酸菌属、阿克曼氏菌、拟杆菌属丰度,降低肠球菌属、腔隙杆菌属丰度( P<0.05);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碱可降低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IL-6、IL-1β及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P<0.05)。 结论:吴茱萸碱对肝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卫矛醇提取物对小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卫矛茎皮醇提取物(EAT)和卫矛翅翘醇提取物(EAW)抗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模型组、EAW低剂量组、EAW高剂量组、EAT低剂量组、EAT高剂量组,每组10只。从造模前3 d开始,EAT低、高剂量组和EAW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予EAT和EAW各2.0、8.0 g/kg(含生药量)灌胃,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均给予等体积纯净水灌胃,1次/d,直至开始造模后第30天,共灌胃33次。EAT低、高剂量组和EAW低、高剂量组,以及模型组小鼠均予5%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8 mL/kg腹腔注射,健康对照组小鼠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每周注射2次,至开始造模后第30天,共注射9次。检测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采用改良组织学炎症活动度(HAI)和Ishak系统评分评估小鼠肝组织的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MMP2、 ERK1/2的mRNA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Tukey检验、Dunn检验。 结果:EAW低、高剂量组和EAT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均低于模型组(0.06±0.01、0.05±0.01、0.05±0.01比0.0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5.12、7.70、7.11,均 P<0.01)。EAW低、高剂量组和EAT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组[(601.76±141.38)、(283.35±42.32)、(734.74±116.06)、(391.60±34.33) U/L比(982.45±96.04) U/L,(509.49±152.29)、(345.41±67.39)、(282.30±65.72)、(243.23±45.20) U/L比(766.01±114.49)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ALT =9.88、20.81、7.65、17.58, qAST =5.11、12.52、14.92、15.56;均 P<0.001)。EAW和EAT高剂量组小鼠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模型组[(6.81±0.49)、(7.08±1.78) μmol/L比(12.68±3.28)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6.31、6.01,均 P<0.01)。EAW低、高剂量组和EAT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29.26±5.42)、(24.28±4.75)、(9.05±1.74)、(8.01±1.24) ng/L比(53.21±10.05) ng/L],EAT低剂量组IL-6水平低于EAW低剂量组,EAT高剂量组IL-6水平低于EAW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12.20、14.73、22.48、22.11、10.28、7.96,均 P<0.001)。EAW低、高剂量组和EAT低、高剂量组胶原容积分数均低于模型组[(6.15±1.09)、(2.91±0.76)、(7.07±1.37)和(5.31±0.80)分比(12.36±1.96)分],EAW高剂量组低于EAW低剂量组和EAT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11.68、17.78、9.94、13.25,6.10、7.84、4.53;均 P<0.05)。EAW和EAT高剂量组的HAI和Ishak系统评分均低于模型组[6.0分(5.5分,7.5分)、7.0分(6.0分,7.5分)比13.0分(12.0分,13.0分),1.0分(1.0分,2.0分)、2.0分(1.0分,2.0分)比4.0分(3.0分,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HAI=3.38、3.23, Zlshak=3.22、3.03;均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AW低剂量组、EAW高剂量组、EAT高剂量组、EAT低剂量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表达水平分别为4.76±0.36、2.75±0.29、3.72±0.34、5.20±0.79、5.98±0.52,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EAW低剂量组、EAW高剂量组、EAT低剂量组、EAT高剂量组α-SMA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11、0.67±0.07、0.22±0.01、0.78±0.08、0.68±0.07,2种检测方法均提示EAW低、高剂量组和EAT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EAW高剂量组的α-SMA表达水平均低于EAW低剂量组和EAT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免疫组织化学=6.06、15.95、11.18、9.92、12.10、4.79, q蛋白质印迹法=7.29、18.34、6.84、11.05、13.97、11.49,均 P<0.05)。EAW低、高剂量组和EAT低、高剂量组,以及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MMP2、ERK1/2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8±0.04、0.16±0.04、0.28±0.02、0.21±0.02、0.84±0.02,0.80±0.02、0.57±0.08、0.83±0.03、0.69±0.02、0.91±0.04,18.74±1.90、10.73±1.24、24.99±1.84、7.19±0.48、24.68±1.18,29.44±4.47、11.96±0.53、24.75±4.04、5.30±0.36、35.76±0.85,EAW低、高剂量组和EAT低、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MMP2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EAW、EAT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ERK1/2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EAW高剂量组ERK1/2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EAT高剂量组,EAW、EAT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 MMP2和 ERK1/2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EAW高剂量组的 MMP2和 ERK1/2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EAW低剂量组,EAT高剂量组 MMP2和 ERK1/2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EAT低剂量、EAW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22.15、22.96、18.87、21.31,13.42、8.53,4.90,18.57、23.29、16.49、21.11,10.66、12.12,23.70、15.38、13.48、16.73,均 P<0.05)。 结论:EAT和EAW均可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和肝纤维化,可能与抑制ERK1/2、IL-6等表达而影响Ras/ERK-MMP2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OX4调控神经细胞增殖在神经管缺损发生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4,NOX4)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对小鼠神经管缺损(neural tube defects,NTDs)形成的作用。方法:选用体重18~20 g的健康C57BL/6J小鼠,雌鼠30只,雄鼠15只,雌雄小鼠按2∶1比例于晚上合笼、过夜,次日清晨观察小鼠阴道栓,有明显阴道栓确认已交配,当日记为孕0.5 d(E0.5)。选取明确受孕的1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小鼠NTDs组(9只)和对照组(9只)。孕8.5 d(E8.5)时,将小鼠NTDs组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d acid,ATRA)按70 mg/kg的浓度灌胃处理,对照组采用橄榄油灌胃处理。在孕9.5 d(E9.5)收集胎鼠。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神经管发育情况并拍照记录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神经管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X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神经管的表达情况。构建NOX4过表达质粒(oe-NOX4)和对照(NC)以及NOX4沉默质粒(sh-NOX4 2 #、sh-NOX4 3 #)和对照(sh-NC),分别转染至C17.2细胞系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OX4及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情况;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转染质粒24 h、48 h、72 h、96 h后细胞生长情况,进一步明确NOX4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结果:体式显微镜下观察E9.5胎鼠神经管发育情况,NTDs组存在明显神经管畸形。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显示NTDs组存在明显的神经管闭合不全,对照组神经管发育正常,且NTDs组神经管中NOX4表达略高于对照组,而PC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TDs组胚胎中NOX4表达(6.24±2.70)高于对照组(1.00±0.51),PCNA的表达(0.75±0.09)低于对照组(1.00±0.1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转染NOX4过表达质粒(oe-NOX4)和沉默质粒(sh-NOX4 2 #、sh-NOX4 3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OX4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转染oe-NOX4质粒后,NOX4的表达(1.26±0.13)显著高于转染NC组(1.00±0.02),而转染oe-NOX4质粒后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0.71±0.10)较NC组(1.00±0.1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反,转染sh-NOX4 2 #、sh-NOX4 3 #质粒后,NOX4的表达为(0.85±0.06)、(0.71±0.06),显著低于转染sh-NC质粒组(1.00±0.04),PCNA的表达(1.61±0.17)、(1.43±0.17)较sh-NC组(1.00±0.17)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利用CCK8实验探究NOX4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提示,过表达NOX4,24 h后与NC组相比,吸光度为(0.48±0.01)比(0.48±0.02),48 h为(0.82±0.04)比(1.12±0.03),72 h为(1.07±0.10)比(2.10±0.10),96 h为(2.53±0.20)比(3.01±0.43),细胞增殖能力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sh-NC相比,当转染sh-NOX4 2 #、sh-NOX4 3 #,24 h吸光度分别为(0.32±0.02)、(0.31±0.02)、(0.30±0.01),48 h为(0.77±0.02)、(0.64±0.04)、(0.37±0.04),72 h为(1.94±0.05)、( 1.69±0.03)、(1.24±0.08),96 h为(2.33±0.11)、( 2.11±0.05)、(2.01±0.01),细胞增殖能力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TDs中异常高表达的NOX4能够通过降低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导致小鼠神经管闭合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沙利度胺对大鼠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及其脊髓背角核因子-κB通路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大鼠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及其脊髓背角核因子-κB(NF-κB)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0~200 g,4~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2只。紫杉醇模型组(P组):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隔日1次注射,共注射4次,注射持续7 d;沙利度胺(Thalidomide)组(T组):每天口服Thalidomide 100 mg/kg,隔日1次,连续4次;紫杉醇+Thalidomide(P+T)组: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每天口服Thalidomide 100 mg/kg,隔日1次,连续4次。空白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口服等量橄榄油。4组大鼠于给药前1 d (T1),给药后第7天(T2),第14天(T3)测机械缩足阈值(MWT)。于腹腔给药第14天MWT测完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快速取出脊髓背角,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将脊髓背角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重复测量设计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C组(14.8±1.6)比较,P组、P+T组大鼠MWT在T2(P组:5.2±0.8;P+T组:9.8±0.8, t=3.345、6.753, P<0.05)及T3 (P组:2.7±0.6;P+T组:9.7±0.7)时点均显著降低( t=5.642、7.865, P<0.05),与P组比较,T2,T3时点T组(T2:14.9±1.1;T3:15.2±1.2, t=6.483、8.964, P<0.05),P+T组大鼠MWT升高( t=3.483、5.236, P<0.05);与C组比较,P组脊髓背角NF-κBp65 (0.77±0.08)、cleaved Caspase-3 (0.88±0.11)、TNF-α (152.97±4.78) ng/L和IL-1β (83.64±3.49) ng/L均表达上调( t=15.694、6.875、10.877、7.964, P<0.05),P+T组的NF-κBp65 (0.44±0.07)、TNF-α(81.79±3.89) ng/L和IL-1β(39.76±3.31) ng/L表达也显著上调( t=6.483、12.567、5.674, P<0.05);与P组比较,T组及P+T组脊髓背角NF-κBp65 (T组:0.33±0.06;P+T组:0.44±0.07, t=9.587、10.566, P<0.05)、cleaved Caspase-3(T组:0.49±0.07;P+T组:0.51±0.09, t=9.443、7.568, P<0.05)、TNF-α(T组:(66.49±1.78) ng/L,P+T组;(81.79±3.89) ng/L, t=14.573、9.861, P<0.05)和IL-1β(T组:(24.83±2.38) ng/L;P+T组:(39.76±3.31) ng/L, t=19.313、15.465, P<0.05)表达却显著下调。 结论:沙利度胺可通过下调NF-κB及下游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减少cleaved Caspase-3生成,预防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73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Rab11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73(CDKI-73)在肝纤维化中的治疗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将人LX2细胞分成4组:阴性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组、CDKI-73组和TGF-β+CDKI-73组。取15只5周龄雌性C57小鼠,体重(18.04±0.62)g,分成3组,每组5只: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CDKI-73空载体灌胃)、四氯化碳(CCl 4)组(腹腔注射CCl 4+CDKI-73空载体灌胃)和CCl 4+CDKI-73组(腹腔注射CCl 4+CDKI-73灌胃)。另取15只5周龄雌性C57小鼠,体重(18.06±0.34)g,分成3组,每组5只:假手术(Sham)组、胆管结扎组(打开腹腔寻找到胆总管并结扎+ CDKI-73空载体灌胃)和胆管结扎+CDKI-73组(打开腹腔寻找到胆总管结扎+CDKI-73灌胃)。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KI-73对LX2细胞以及小鼠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或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差异;Masson及天狼星红检测CDKI-73处理组及对照组小鼠肝纤维化的不同程度;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处理组小鼠肝脏α-SMA的表达差异。 结果:CCl 4组小鼠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的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均增加( q=38.47、24.99、36.79),而CCl 4+CDKI-73组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的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CCl 4组的各指标均下降( q=24.72、14.87、2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胆管结扎组天狼星红、Masson染色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Sham组均增加( q=28.23、41.01、44.16),而胆管结扎+CDKI-73组天狼星红、Masson染色胶原生成和免疫组化α-SMA表达相较于胆管结扎组的各指标均下降( q=22.88、34.31和3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TGF-β组α-SMA和F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TGF-β+CDKI-73组(α-SMA:3.71±0.34比1.28±0.31;FN:3.21±0.39比0.83±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TGF-β组α-SMA和FN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TGF-β+CDKI-73组的各对应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CDKI-73组TGF-β受体Ⅱ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阴性对照组(4.68±0.63比1.0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TGF-β+CDKI-73组磷酸化SMAD2的相对表达量低于TGF-β组(1.67±0.24比3.99±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0.5 μmol/L CDKI-73即可抑制LX2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随着CDKI-73浓度的增加,抑制能力也越强。 结论:CDKI-73在体内和体外均可通过抑制依赖Rab11的TGF-β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以及肝纤维化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onsecaea nubica感染引起重度着色芽生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65岁,主诉左小腿红斑及增殖性斑块伴痒30余年,加重半年。患者于1990年左右无明显诱因左外踝出现瘙痒,搔抓后形成红斑、丘疹,逐渐累及左小腿,部分皮损较肥厚,呈增殖性改变,且瘙痒加重,无关节痛及发热等不适,否认有足癣病史。1997年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部分增殖性皮损后,左小腿外侧形成溃疡。2007年至2016年多次在各地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真菌感染(具体不详)。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2次,疗程1年,效果不明显,遂遵医嘱改为盐酸特比萘芬250 mg/d疗程2年,自觉效果不佳,遂自行停药,未再治疗。2016年8月无明显诱因患者发现皮疹再次增多,并向大腿蔓延,遂就诊,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关节畸形及疼痛,无明显体重减轻,饮食睡眠及二便尚可。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既往无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传染性疾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梅毒螺旋体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检查均为阴性。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可见多发性黄豆至鸽蛋大小红斑、丘疹及增生性结节、斑块,小腿外侧部分斑块破溃,见较多黏性渗出物及黄褐色结痂,左踝及足背肿胀(图1A)。溃疡边缘行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中上可见密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细胞浸润(图1B),过碘酸希夫染色可见硬壳小体(图1C)。真菌直接镜检:取溃疡处脓液和黑色小点部位脓液涂片可见少量杆状细菌和少量真菌菌丝。组织液细菌培养:血平板37 ℃培养7 d有细菌生长,通过VITEK2 COMPAC型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摩尔摩根菌摩根亚种( Morgamella morganii subsp. morganii)。脓液真菌培养:沙氏培养基27 ℃培养4周见单个黑色菌落,表面凸起灰黑色菌落,背面呈深橄榄黑色,表面可见气生绒毛(图2A)。行小培养4周,显微镜下见大片枝孢型或喙枝孢型分支,分生孢子主要位于孢子梗顶端,以单细胞性紧密堆积成球状或排列成短链状(图2B)。药敏检测显示,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最小抑菌浓度值分别为128、128、256、4、512、256和256 μg/ml。分子生物学鉴定:提取真菌DNA送至北京华大基因公司进行序列测定,Genbank BLAST比对结果提示该菌株与 Fonsecaea nubica碱基序列一致性大于99%,该菌序列已上传至Genbank数据库并获得编号MW269556(https://www.ncbi.nlm.nih.gov/nuccore/MW269556),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使用MEGA7.0建立邻里连接,最终显示菌株的来源属 Fonsecaea nubic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36只SPF雄性大鼠应用腹腔内一次性注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每组9只。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每日分别给予20 mg/kg和100 mg/kg虾青素灌胃,糖尿病组同法给予等量橄榄油。另设对照组大鼠12只,同法给予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每2周测量大鼠血糖和体质量。24周后,过量水合氯醛麻醉法处死大鼠,眼球称质量标记。经胰蛋白酶消化制作视网膜毛细血管铺片,每张铺片任意选取5个视野计算周细胞与无细胞性毛细血管的数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凋亡蛋白家族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体质量均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血糖较糖尿病组降低,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 P<0.05)。高倍镜下,对照组毛细血管周细胞核小,呈圆形或三角形;糖尿病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局部扩张、狭窄,扭结成襻。低倍镜下,糖尿病组可见视网膜动静脉主干及分支迂曲,毛细血管网紊乱;高剂量虾青素组血管走向较迂曲,毛细血管局部扩张、狭窄程度有所减轻。各组周细胞计数分别为466.4±23.2、207.3±31.7、298.1±27.1和312.2±19.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420, P=0.047),其中低剂量虾青素组、高剂量虾青素组周细胞计数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无细胞毛细血管计数分别为5.2±2.3、32.9±12.7、14.5±9.1和16.5±3.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7.340, P=0.021),其中低剂量虾青素组、高剂量虾青素组无细胞性毛细血管数量少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组织中炎性因子呈微量表达;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神经节细胞层、丛状层及颗粒层中均呈强阳性表达;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炎性因子表达均较糖尿病组弱。低剂量虾青素组、高剂量虾青素组IL-6、TNF-α和caspase-3的吸光度( A)值较糖尿病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IL-6、TNF-α和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23、0.91±0.34和1.07±0.15,高剂量虾青素组分别为0.81±0.31、0.85±0.39和0.95±0.11,较糖尿病组的1.63±0.47、1.57±0.53和1.51±0.32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IL-6、TNF-α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33、0.51±0.14和0.60±0.13,高剂量虾青素组分别为0.69±0.22、0.49±0.15和0.57±0.22,均低于糖尿病组的1.43±0.51、0.79±0.23和1.15±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虾青素可抑制视网膜组织内炎性因子及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糖尿病大鼠的周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毛细血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铁死亡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减轻肝硬化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铁死亡是否参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减轻肝硬化的过程。方法:2021年6月至12月,选取10只SD大鼠(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腹腔注射橄榄油12周作为对照组,另30只SD大鼠腹腔注射含40%四氯化碳(CCl 4)的橄榄油混合液8周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BMMSCs组及小檗碱组( n=10),分别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BMMSCs及小檗碱灌胃处理4周,干预结束后检测肝脏功能,苏木精-伊红(HE)及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肝脏组织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4a1)、透明质酸酶1(Hyal1)mRNA,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Fe 2+含量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采用符合标准的BMMSCs,并成功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BMMSCs组Ishak评分及分期均低于模型组[评分:(4.00±1.00)比 (11.33±2.08)分、分期:(2.33±0.58)比 (5.67±0.58), t=-5.500、-7.071, P<0.05],肝功能较模型组显著改善[ALT:(44.07±0.60) U/L比 (897.47±14.25) U/L、AST:(65.83±1.39) U/L比 (2 158.73±36.85) U/L、ALB:(39.13±1.29) g/L比 (29.47±1.62) g/L, t=-103.610、-98.309、8.096, P<0.05]。铁死亡相关结果显示,BMMSCs组较模型组ACSL4、FTH1蛋白表达均升高[ACSL4:(1.17±0.14)比 (0.49±0.12)、FTH1:(0.94±0.07)比 (0.38±0.07), t=6.458、9.667, P<0.05],但GPX4蛋白表达升高[(0.75±0.06)比 (0.41±0.09), t=5.253, P<0.05],mRNA水平与蛋白表达呈现一致;BMMSCs组较模型组MDA及Fe 2+的生成均增加[MDA:(0.41±0.03) μmol/mg比 (0.21±0.03) μmol/mg、Fe 2+:(5.84±0.26) nmol/mg比 (2.64±0.14) nmol/mg, t=8.464、18.700, P<0.05],GSH的生成减少[(102.08±1.30) μg/ml比 (220.11±1.68) μg/ml, t=-96.16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铁死亡指标表达上小檗碱组与BMMSCs组相似。 结论:铁死亡参与了BMMSCs改善大鼠肝硬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BMMSCs破坏过氧化与抗过氧化平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良性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的制备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切除睾丸,每只每天皮下注射含有橄榄油的丙酸睾酮(4mg/kg)和β-雌二醇-(3-苯甲酸)(0.04mg/kg)的混合激素;假手术组仅游离睾丸,每日皮下注射等量的橄榄油。根据每天动物体重变化来调整给药剂量,连续注射4 w后,测定前列腺湿重,体积并计算前列腺湿重指数,体积指数,通过HE染色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前列腺组织形态的改变。结果:模型组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湿重指数以及前列腺体积、前列腺体积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 P<0.01)。通过HE染色观察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前列腺有增生的表现。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模型组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PCNA蛋白表达均比假手术组丰富。 结论:利用睾丸切除结合雌/雄混合激素注射的方法能成功制备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灰树花菌丝体不同培养时期代谢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了解不同生长时期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通路,该研究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培养 10、20、30 d的灰树花菌丝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 42 类 584 种代谢物被鉴定出,其中 159 种、47 种和 165 种代谢物在对照组(10 d vs 20 d、20 d vs 30 d、10 d vs 30 d)中表现出不同的积累模式,不同培养时间的代谢物成分差异显著.(2)培养 10d产生较多与促进菌丝体生长和氧化供能有关的物质,培养 20d 产生或积累了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生代谢物,如橄榄苦甙、甘胆酸、N-甲基酪胺、Alprazolam,培养 30d菌丝体中含有多种与产生香气有关的物质.(3)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10 d vs 20 d比较组、20 dvs30d比较组和 10 dvs30 d比较组分别富集到 163 条、81 条、137 条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在菌丝体不同培养时间中的影响最大.该研究初步探索了灰树花菌丝体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并发现不同培养时间灰树花菌丝体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差异,以及菌丝体中部分成分含量与培养时间有关,对灰树花菌丝体的质量控制和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