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风通圣散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脱发症状、脾胃湿热症状、皮肤镜下毛发相关指标、脂质代谢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提高皮肤镜下每平方厘米毛发数、直立再生毛发数,降低皮肤镜下毳毛数、单一毛囊单位数和褐色毛周征数方面,以及在降低脱发、头皮瘙痒、头发油腻、头屑、新发不生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口干口苦、纳呆、便溏、身重乏力积分和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善(P>0.05).结论 防风通圣散加减方联合微针导入米诺地尔治疗脾胃湿热型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机械屏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小鼠肠道机械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15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5 只和模型组 10只.采取"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稀释液+冰水法"复制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0 只小鼠随机分为自愈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治疗组灌胃5.07 g/(kg·d)葛根芩连汤水煎液,正常组和自愈组给予等容积无菌水,连续灌胃4d后无菌提取各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段.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HE染色观察各组肠段形态;采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各组绒毛长度(villus height,VH)、隐窝深度(crypt depth,CD),计算VH与CD的比值(绒隐比,V/C)、杯状细胞数目和紧密连接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 value,AOD);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各肠段密封蛋白 1(Claudin 1)、闭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小鼠毛发有光泽,精神状态佳,饮水量、肛温和二便均正常;治疗组小鼠毛发洁白、精神状态良好、大便颗粒饱满、肛温恢复正常、泄泻症状消失;自愈组小鼠毛发暗淡、肛温高、大便含水量较多、挤压不成型.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肠黏膜结构部分受损,小肠腺出现萎缩,出现炎性症状.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肠黏膜结构较清晰,肠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细胞排列紧密,炎症情况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十二指肠CD升高(P<0.01),十二指肠V/C和杯状细胞数降低(P<0.05,P<0.01);治疗组十二指肠V/C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空肠、回肠VH和V/C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十二指肠CD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回肠V/C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肠段,与正常组相比,自愈组和治疗组Claudin 1、Occludin、ZO-1 AOD值降低(P<0.05,P<0.01);与自愈组相比,治疗组Claudin 1、Occludin、ZO-1 AOD值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自愈组空肠、回肠肠段Occludin AOD值明显降低(P<0.01).与自愈组比较,治疗组空肠肠段Claudin 1 AOD值升高(P<0.05),回肠肠段Occludin AOD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改善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炎症水平、促进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 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修复肠道机械屏障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毛发移植治疗头皮烧伤后瘢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毛发移植治疗烧伤后质硬、菲薄头皮扁平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收治的烧伤后质硬、菲薄头皮扁平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于下腹部或大腿外侧抽吸脂肪,静置15 min后注射于头皮瘢痕下,质硬、菲薄瘢痕区域约0.8 ml/cm 2,较厚柔软瘢痕区域0.2~0.4 ml/cm 2。脂肪移植3个月之后再于瘢痕秃发区行毛发移植,移植密度:质硬、菲薄瘢痕区域为25~35毛囊单位(FUs)/cm 2,较厚柔软瘢痕区域为30~40 FUs/cm 2。由2名第三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别在头皮脂肪移植术前和移植3个月后毛发移植前对所有患者头皮质硬、菲薄的瘢痕区域进行评分。VSS评分以 M( Q1, Q3)表示,术前和术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植发术中记录质硬、菲薄的瘢痕区域内植入毛发的密度,毛发移植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该部位成活头发的密度,计算出毛发成活率(成活毛发密度/植入毛发密度×100%)。由1名第三方整形外科主治医师评价植发区头皮瘢痕被遮盖的程度,包括完全被遮盖、基本被遮盖、部分被遮盖。患者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结果:共纳入57例烧伤后头皮瘢痕患者,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13~47岁;头皮瘢痕形成至就诊时间为8~41年;头皮瘢痕面积为17~120 cm 2,平均63.3 cm 2。57例患者脂肪注射量为13~75 ml,在1次脂肪移植术后3~8个月行毛发移植,移植毛发总量为510~3 120 FUs。脂肪移植术后VSS总分为4(3,4)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6,7)分( W=6.70, P<0.001),其中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均较术前降低( P<0.01)。毛发移植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质硬、菲薄瘢痕区域毛发成活率为68.2%(22.7 FUs/cm 2/33.3 FUs/cm 2)~89.7%(26.1 FUs/cm 2/29.1 FUs/cm 2),平均为81.3%;32例患者头皮瘢痕完全被遮盖,25例基本被遮盖;29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28例表示满意。 结论:在质硬、菲薄的头皮瘢痕下方先注射脂肪再行毛发移植,能获得较高的毛发成活率,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头皮瘢痕外观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毛囊单位提取移植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毛囊单位提取(FUE)移植术治疗瘢痕性毛发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性秃发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25±9)岁,秃发面积占整个头皮的1%~30%],对患者行FUE移植术治疗。治疗过程为术前设计、提取和制备毛囊单位、受区打孔、毛发种植。随访时计算毛发成活率、成活毛发密度,观察毛发生长情况及并发症,同时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无效4级标准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植发效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9~24个月随访,56例患者毛发成活率为(70±9)%,成活毛发密度为(35±8)根/cm 2。Ⅰ期术后疗效评定中,非常满意者34例(60.7%)、满意者16例(28.6%)、6例(10.7%)患者认为治疗有效但是不满意。不满意的6例患者和满意的16例患者进行了Ⅱ期移植手术,Ⅱ期术后疗效评定中,非常满意者19例(86.4%)、满意者3例(13.6%)。所有患者未进行Ⅲ期手术。移植毛发生长自然,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FUE移植术能有效地治疗并改善瘢痕性秃发,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供区不遗留瘢痕、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90Sr敷贴治疗头发部位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治疗对发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90Sr敷贴治疗头发部位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该疗法对瘤体处发量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男55例,女81例,年龄1~30个月)头发部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136处病灶),根据瘤体部位头发浓密度分为3组:A组[63例,年龄3(2,6)个月,男/女=27/36]瘤体处头发与周围头发一样浓密;B组[40例,年龄3(2,5)个月,男/女=17/23]瘤体处头发较周围稀少;C组[33例,年龄3(2,6)个月,男/女=11/22]瘤体处无头发生长。均采用 90Sr敷贴治疗,每疗程总吸收剂量为10~30 Gy,分8次完成。疗程结束后3~4个月评估3组疗效、不良反应,并根据治疗后瘤体处头发浓密度分为生长茂盛、生长良好、不生长3个等级。疗效不满意者行第2疗程治疗。组间比较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 χ 2检验。 结果:A组、B组和C组年龄( H=0.01)、性别构成( χ 2=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2个疗程总痊愈(病变完全消失,无功能障碍)率分别为88.9%(56/63)、95.0%(38/40)和93.9%(31/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4/63)、7.5%(3/40)和9.1%(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值:1.49、0.24,均 P>0.05)。治疗后3~4个月,A、B组患儿瘤体处头发均生长茂盛,C组28例患儿生长茂盛,5例患儿生长良好,无患儿出现不生长。 结论:90Sr敷贴治疗头发部位的小面积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疗效好,治疗后瘤体处发量基本恢复正常。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耳畸形患儿扩张法耳再造后强脉冲光脱毛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在扩张法耳再造过程的不同时期用于耳区脱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中心对小耳畸形患儿扩张法耳再造后不同治疗时期进行脱毛治疗131例,男61例、女70例,年龄6~10(7.6±1.8)岁,用德国Lumenis公司M22TM平台进行脱毛治疗和效果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不同扩张器容积患儿在扩张期接受相同治疗次数后,毛发密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3~19)比16(15~19)根/cm 2, P>0.05]。接受2次脱毛治疗后,扩张期患儿毛发密度低于非扩张期患儿[15(13~19)比17(15~21)根/cm 2, P<0.05]。扩张法患儿脱毛治疗次数与治疗效果高度相关[Kendall′ stat b=0.74(95% CI: 0.71~0.77), P<0.05]。发生3例毛囊炎、2例水疱,及时治疗后痊愈,均未造成扩张器暴露或软骨吸收。 结论:强脉冲光脱毛术可安全地用于扩张法外耳再造手术的不同治疗阶段。扩张器容积不影响脱毛效率。扩张期脱毛效率优于非扩张期。5次治疗可达到再造耳"无毛"或"少毛"的理想效果,3次治疗可达到次优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真皮内褥式减张缝合技术预防面部除皱术后脱发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能降低面部除皱手术伤口张力并辅助悬吊上提重定位后的皮肤达到减轻瘢痕、预防秃发、维持长期提升效果的方法。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33例要求面部除皱术女性患者,年龄36~61岁,平均46岁。在额部或颞部开放切口除皱术后,在切口前方发际线与皮肤交界处,用2-0可吸收缝线穿过皮内,之后用翻转缝针,从缝线于皮肤出入口两个点分别垂直穿过皮瓣全层;缝固在颞深筋膜或帽状腱膜打结固定,使切口主要锚着点闭合张力降低,并辅助悬吊皮瓣的作用。结果:3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际线周围皮肤因缝线牵拉产生轻度堆积外观,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随访3~18个月,除2例患者出现切口附近脱发,毛发密度降低外,31例患者均无明显切口瘢痕增生和秃发,无长时间皮肤皱褶堆积等并发症出现,面部年轻化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结论:皮内减张联合悬吊缝合技术使张力重新分布,明显减轻切口处的瘢痕增生和秃发。缝线起到了辅助悬吊的作用,增加面部组织上提的稳定度和持久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吡啶-2,4-二羧酸二乙酯联合白藜芦醇能稳定低氧诱导因子1α并改善女性的毛发密度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毛发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这个周期性的过程受到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精密调控,以保证毛囊持续更新,并直接影响毛发密度。为了开启新的生长期,晚期休止期毛囊被重新激活,这是通过源自隆突区和毛乳头干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随着年龄增长,累积的氧化应激对这些部位造成损伤,导致干细胞功能丧失,毛发密度逐渐下降。干细胞生态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低氧环境,本研究的干预策略是模拟干细胞生存必需的低氧环境,从而维持毛发生长周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一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毛发性胃石症,尤其是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极其罕见,现报告1例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患者的CT表现。患者因左中上腹持续性绞痛2 h入院治疗,CT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内见团块影,其内夹杂斑点状气体密度影,周围有液体和气体密度影,且形成独立的气-液平面。于全身麻醉下行胃穿孔修补和腹腔引流术,术后确诊为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KRT5基因突变致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斑点状色素沉着1家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女,10个月,以受压部位张力性水疱、皱褶部色素沉着9个月余就诊。患儿生后1个月于足缘、肘关节伸侧等受压部位出现张力性水疱,约黄豆大小,水疱可自行消退吸收,不留瘢痕;其后双侧腹股沟、臀部及腋窝渐出现片状色素沉着。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父母非近亲结婚。家系中3代有6例患者(图1)。先证者父亲,30岁,自幼年起背部、肘关节伸侧皮肤受压后出现水疱,愈后不留瘢痕,全身泛发斑点状色素沉着与色素减退,呈皮肤异色改变;随年龄增长,水疱表现减轻,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加重;无自觉症状,伴有甲损害。患儿体检:一般情况良好,骨骼发育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腹股沟(图2A)、臀部及腋窝可见弥漫性淡褐色斑片状色素沉着,间有斑点状色素减退,其他部位未见明显色素异常。右足拇趾见一破溃水疱,表面结痂(图2B)。患儿父亲体检示骨骼发育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部、胸背部及四肢可见弥漫淡褐色点状色素沉着,直径0.5 ~ 1.0 cm,背部(图2C)及四肢(图2D)形成广泛的不规则网状色素减退斑,双足散在分布已破溃绿豆大小水疱,可见甲板增厚、变黄,牙齿及毛发发育良好。实验室检查:先证者及其父亲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先证者父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筛查均为阴性,双足皮肤及趾甲真菌镜检阳性。先证者父亲背部皮损皮肤镜示淡褐色色素沉着斑与色素减退斑并存,且边界不规则,呈斑驳状。患儿父亲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可见色素颗粒增加或减少,真皮基本正常(图3A);免疫组化染色示细胞角蛋白5(cytokin 5,CK5)在表皮全层阳性表达(图3B),呈棕黄色,胞质着色,数量及分布与对照组(健康人包皮环切组织)无明显差异;黑素瘤抗原-A阳性黑素细胞在基底层分布不均,可见密度增高和降低区域,个别黑素细胞上移至棘层下部,胞质突起明显(图3C),而正常对照组基底层黑素瘤抗原-A阳性细胞与基底细胞之比约为1∶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