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温对毛乌素沙地黑沙蒿和赖草凋落叶混合分解的调控具有时间依赖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气候变暖通过改变植物凋落物产量、质量以及分解者组成和活动来影响分解过程,从而调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暖对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开顶式增温箱和分解袋法,分析毛乌素沙地黑沙蒿和赖草混合凋落物在450 d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和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凋落叶对增温的响应存在种间差异,增温促进了赖草凋落叶的质量损失和N、P释放,抑制了黑沙蒿凋落叶的质量损失、P释放,但促进了 N释放.黑沙蒿和赖草凋落叶混合会抑制分解,增温加强了混合分解的拮抗效应,使混合凋落叶总质量损失减少9%,N和P释放量分别减少4.9%和12.6%.增温处理下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和P释放的拮抗效应随时间逐渐加强,分解150 d时N释放从协同变为拮抗效应.黑沙蒿和赖草凋落叶混合分解产生的非加性效应受温度和时间共同调控,未来的混合凋落物分解研究应该考虑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植物有效吸附和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同时也遭受着由颗粒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探明植物与大气颗粒物的互作效应是深入理解生态平衡、微环境气候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目前系统阐述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及响应机制的综述性文献较少.基于此,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大气颗粒物的成因和组成,以及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方式和影响因素,并阐述了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表型特征、生理特性和分子机制.最后,针对现存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1)选择适应能力强、滞尘量大的植物物种,综合考虑植物群落结构、街道形态、栽种空间等因素,提出普适性强的绿化滞尘方案;2)未来应该将研究范围从城市延伸到农牧区的多种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系统分析不同植物配置群落的综合滞尘能力;3)应将植物滞尘量与其自身抗性有效结合,探索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生理、分子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4)利用原位标记检测技术从细胞水平上灵敏地示踪、量化大气颗粒物在植物有机体内的动态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兴安落叶松叶片解剖结构对气候暖化的响应及种源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树木叶片解剖结构对气候暖化的响应有助于深入认识树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本文采用同质园互置试验模拟气候暖化,研究了兴安落叶松11个种源叶解剖结构对气候暖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暖化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叶片厚度、上表皮叶肉厚度、下表皮叶肉厚度、内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转输组织厚度和叶肉厚度比例均显著增大,上表皮厚度和表皮厚度比例均显著减小.叶肉厚度与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厚度、上表皮叶肉厚度、下表皮叶肉厚度、内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转输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叶肉厚度比例和表皮厚度比例对暖化处理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种源差异,叶片厚度、上表皮叶肉厚度、下表皮叶肉厚度、转输组织厚度和叶肉厚度比例的暖化效应随种子来源地干旱指数的增大而减小,而上表皮厚度和表皮厚度比例的暖化效应随种子来源地干旱指数的增大而增大.暖化处理增大了收益型组织(叶肉)的厚度及其比例,减小了防御型组织(表皮)的厚度及比例,并且这种改变因种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兴安落叶松可以通过调整叶片解剖结构适应气候暖化,来自于干旱指数较大地点的种源调整能力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甘肃省肃北、肃南县鼠疫疫源地气象因素对鼠疫流行影响的非线性效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甘肃省肃北、肃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气象因素对鼠疫流行的影响。方法:收集1973 - 2016年肃北、肃南2个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年及领先1、2、3年(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2、3个年份)的气象因素(年均降雨量、气温、相对湿度)资料(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采用R2.3.2软件,以年鼠疫检菌阳性率为因变量,气象因素为自变量建立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采用非线性效应关系定量研究气象因素对鼠疫的影响。结果:2006 - 2016年与1974 - 1983年相比,年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的平均值肃北县分别上升了0.99 ℃、3.55%RH、12.16 mm;肃南县分别上升了1.00 ℃、2.01%RH、14.60 mm。1973 - 2016年共发生11起人间鼠疫,发病12例,死亡7例。肃北县鼠疫疫源地内领先3年年均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mm,动物鼠疫发生增加0.40%;领先2年年均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RH,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1.66%。肃南县鼠疫疫源地内领先1年年均降雨量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mm,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32%;领先3年年均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RH,动物鼠疫发生增加11.96%。另外,肃北、肃南县领先2年年均气温在一定范围内每升高1.00 ℃,动物鼠疫发生分别增加73.17%、70.18%。结论:甘肃省肃北、肃南县鼠疫的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一定范围内的年均气温上升对鼠疫的流行不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存在滞后效应。另外,同一疫源地内不同类型气候对动物鼠疫流行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惠州市气温与湿疹门诊人次关联的时间序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惠州市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从惠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湿疹门诊数据,同期气象因素(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源自广东省气候中心的86个气象站点。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环境温度暴露对湿疹的滞后效应,采用自然平滑样条函数控制湿度的非线性混杂。结果:惠州市皮肤病防治所4年内共报告湿疹门诊254 053人次,日均就诊173.89人次。日均气温与湿疹日就诊人次呈“U”型关联。低温段温度每降低1 ℃,湿疹发病风险上升2.20%(1.19%~3.21%),高温段温度每升高1 ℃,湿疹发病风险上升2.35%(1.24%~3.5%)。全人群中有1.60%(0.44%~2.68%)的湿疹门诊次归因于低温天气,即归因人次为4 065(1 128~6 798);6.33%(1.40%~10.87%)的湿疹门诊人次归因于高温天气,即归因人次为16 082(3 557~27 616)。结论:高温和低温暴露均与湿疹就诊风险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护士转型冲击在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新护士转型冲击、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的现状及三者的关系,探讨新护士转型冲击在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0—12月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和精神气候简易量表,对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1名新毕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护士留职意愿总均分为(20.65 ± 4.30)分,精神气候得分为(63.20 ± 19.28)分,转型冲击得分为(82.92 ± 22.33)分。转型冲击与精神气候、留职意愿均呈负相关( r=-0.451、-0.548, P<0.01),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 r=0.450, P<0.01),转型冲击在精神气候与留职意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 结论:工作环境精神气候可直接或通过新护士转型冲击间接影响留职意愿,管理者可通过改善科室精神气候,缓解新护士转型冲击,稳定护理队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至2021年8类公共场所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不同类别公共场所热环境以及从业人员的热舒适度,为微小气候的标准制定和卫生监督要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无锡市8大类公共场所共50家(178家次),包括宾馆(酒店)、游泳场(馆)、沐浴场所、商场(超市)、理发店、美容店、候车室、健身房。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测定各类场所温度、风速等微小气候指标,结合场所从业人员工作着装和体力活动情况。应用Fanger热舒适方程和CBE热舒适计算工具,按照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55-2020标准,评价预期平均评价指标(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PD)和标准有效温度(SET)等热舒适指标,并分析季节、调温状态等因素对热舒适度的修饰效应。比较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与ASHRAE 55-2020对热环境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情况。结果:宾馆、理发场所工作人员和健身房前台工作人员热感觉适中,而游泳场所救生员、沐浴场所保洁人员和健身房教练等夏冬季热感觉均为稍暖。候车室保洁和工作人员、商场工作人员在夏季热感觉稍暖,冬季热感觉适中;沐浴场所服务人员在冬季感觉稍暖,美容场所工作人员在冬季感觉稍凉。夏季宾馆保洁人员和商场工作人员的热舒适符合度均低于冬季(χ 2=7.01、7.22, P=0.008、0.007)。空调关闭状态下商场工作人员的热舒适符合度高于空调开启状态(χ 2=7.01, P=0.008)。不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等级宾馆前台工作人员SE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0, P=0.024)。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前台工作人员的PPD值、SET值,以及宾馆保洁人员的PPD值均低于三星级以下宾馆( P<0.05);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前台工作人员和保洁人员的热舒适符合度均高于三星级以下宾馆(χ 2=8.33、8.09, P=0.016、0.018)。两项标准评价各类场所热环境的一致性在候车室工作人员(100.0%,1/1)中最高,而健身房前台(0%,0/2)和候车室保洁人员(0%,0/1)中最低。 结论:各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在不同季节、空调调温状态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等级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热不舒适情况,而微小气候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人体的热舒适度情况。应加强对微小气候的卫生监督,多方面评估卫生标准限值的适用性,提高职业人群的热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的战略机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剧烈的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2年全球有1 260万人的死亡与可改变的环境因素有关;2030—2050年间每年气候变化导致的直接死亡为250 000人。世界各国通过签署《巴黎协定》,设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措施等,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中国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气候危机也是全球健康危机,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的战略机遇。碳达峰、碳中和与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的目标是和谐共生的,均致力于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中国卫生健康体系不仅应该努力减少自身的碳排放量,也要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整体战略贡献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气象因素与季节性流感活动度相关性及滞后效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北京市气象因素与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的关联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北京市2014—2019年5个流感季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对流感活动度及气象因素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流感活动水平与气象因素的关联。结果:2014—2019年北京市季节性流感活动度与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和日均风速均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日均气温在-14.3 ℃时累积风险最大, RR值为25.42(95% CI:11.84~54.57)。日均相对温度在8.0%时累积风险最大, RR值为36.61(95% CI:24.72~54.22)。日均风速在0.5 m/s时累积风险最大, RR值为3.24(95% CI:1.75~6.00)。 结论:低温、低相对湿度和风速较小的气候条件与北京市季节性流感活动度水平增强有关,能够增加流感的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质网应激和NOD样受体蛋白3在重症中暑小鼠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和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重症中暑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及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的保护效应。方法:30只雄性BALB /c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control)、重症中暑组(heat stroke,HS)和4-PBA预处理组(4-PBA+HS,4-PBA 120 mg/kg,腹腔注射)。Control组置于室温,HS组和4-PBA+HS组置于高温气候动物培养箱[温度(35.5±0.5) ℃,湿度(60.0±5.0)%],小鼠直肠温度达到42 ℃为重症中暑造模成功标准。中暑6 h后,采用比色法检测小肠匀浆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18 (IL-18),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病理,电镜下观察肠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NLRP3和活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如满足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如不满足方差齐性采用Welch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S组小肠匀浆MDA升高( t=14.243, P<0.01)而SOD下降( t=7.781, P<0.01),血清IL-1β和IL-18显著升高( t=12.664, P<0.01; t=16.240, P<0.01),小肠绒毛广泛破坏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内质网扩张及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小肠组织GRP78、CHOP、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 t=14.824, P<0.01; t=12.667, P<0.01; t=9.298, P<0.01, t=6.588, P=0.001)。与HS组相比,4-PBA预处理降低MDA( t=9.167, P<0.01)并升高SOD( t=6.077, P<0.01),降低血清IL-1β和IL-18( t=4.889, P=0.001; t=5.693, P<0.01),减轻小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的损伤,降低了GRP78、CHOP、NLRP3和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 t=9.080, P<0.01; t=7.152, P<0.01; t=4.249, P=0.005; t=3.650, P=0.011)。 结论:内质网应激和NLRP3参与重症中暑肠黏膜损伤,4-BPA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及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轻重症中暑肠黏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