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脑降温对脊柱外科内固定术老年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脑降温对老年脊柱外科内固定患者术后血脑屏障功能及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外科内固定术的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脑降温组(SBC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液体加温联合体表加温毯,保持加温直至手术结束,SBC组患者使用设定温度为4 ℃的电子冰帽进行选择性脑降温.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 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150 min(T5)、术毕(T6)和出麻醉恢复室(PACU)(T7)时记录患者鼻咽温、肛温,于T6时从患者肘正中静脉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样,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鉴定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细胞;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S100β蛋白浓度;手术后第1~3天同时采用3分钟谵妄诊断量表和谵妄评估量表-98修订版量表(DRS-R-98)评估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文化程度比例、高血压病史率、心脏病史率、糖尿病史率、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Ⅲ级率、术中低血压、手术持续时间、输液量、失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经x2/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T6时静脉血BMECs计数、POD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所需时间、热舒适度评分、PA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恢复质量量表评分、PACU寒颤率、术后躁动率、术后发热率比较,经t/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7时肛温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肛温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d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清CRP、S100β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DRS-R-98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DRS-R-9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DRS-R-98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C组POD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性脑降温能安全降低行脊柱外科内固定老年患者术中脑局部温度,维持患者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降低患者POD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下联合保温对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及复苏影响的研究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3种加温方式对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复苏各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下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身下组48例、身上组48例及联合组49例),分别使用身下型加温毯、身上型加温毯、联合身上身下型加温毯,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时、手术开始时及开始后每30分钟、手术结束时各时间点的鼻咽体温,比较3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患者温度舒适感、寒战躁动次数、寒战评分及术后复苏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手术期间患者体温波动呈现"两降两升"过程,体温下降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及开胸转开腹时出现。联合组体温下降幅度低,上升速度快,从麻醉诱导开始后各时间点平均体温高于身上组及身下组(均 P<0.05),低体温发生率为4.08%(2/49),低于身上组的22.92%(11/48)及身下组的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7.397, P=0.025)。身下组在麻醉诱导时及手术结束时平均体温分别为(36.52±0.18)、(36.31±0.35)℃,高于身上组(36.44±0.15)、(36.13±0.32)℃( t值为2.393,3.723, P<0.05)。联合组温度舒适感得分为(7.81±0.52)分,高于另两组( F值为19.962, P<0.01),复苏期寒战次数、躁动次数、寒战评分低于其他2组( F值为8.186、6.705、4.051,均 P<0.05),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分别为(15.90±2.97)、(31.47±4.42)min,均低于另两组( F值为69.094、114.549,均 P<0.01)。 结论:在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中联合加温可快速实现患者体温上升,以抵消患者术中体温下降阶段的热量丢失,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体温平稳,减少了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和躁动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温度舒适感,缩短了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复苏,从而减少术后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52例(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中后各时间点的体温、血压和心率及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和热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时间点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体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ll time,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对照组护理后APTT、TT水平较护理前明显升高、FIB水平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护理后各时间点MAP和HR值均高于护理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理后非常舒适以及舒适的占比高于对照组,且总舒适度(96.15%)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能降低其术中低体温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且可改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以及热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频宣教配合舒适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疗效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视频宣教配合舒适护理对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并行雾化吸入治疗患儿12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研究组视频动画宣教及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情况及依从性,记录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雾化吸入动作不规范、吸入时间延长及残余药量过多等情况发生率(13.33%、8.33%、8.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23.33%、21.67%),雾化吸入正确率及依从性优良率(83.33%、86.67%)远优于对照组(53.33%、56.67%),且患儿咳嗽、发热等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8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为支气管肺炎并行雾化吸入治疗患儿提供视频动画教育可有效规范患儿雾化吸入行为,确保雾化吸入正确性,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生理、心理舒适度,调动患儿主观配合度,有利于患儿病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骨肿瘤术后下肢不等长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过去十年,儿童骨肿瘤领域下肢延长技术研究进展显著,以ilizarov牵张成骨为核心,通过个体化调整牵拉速度促进新生骨生成。外固定装置(如Ilizarov环形架和单边支架)虽操作便捷,但疗程长、并发症多,而优化固定方法和药物辅助再生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特定情况(如骨缺损<5 cm),骨骺生长调节技术可提供治疗选项。可延长假体,尤其是针对大段骨缺损,其微创和无创设计减少了并发症,但仍需改进材料、结构以应对感染和机械故障。髓内延长钉(如Precice钉)表现出高舒适度和低感染风险,但并发症管理不可忽视。目前治疗策略强调个性化,通过改进材料和固定技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未来国产化骨延长技术的发展与成本降低是研究与实践的关键,旨在提升儿童骨肿瘤手术后下肢不等长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预防措施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预防的最佳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髋膝关节置换术低体温预防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出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6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核心温度方面,充气升温装置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59,95% CI0.27~0.92, P=0.0004];次要结局指标术后寒战方面充气升温系统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 OR值为0.28,95% CI0.14~0.58, P=0.0006);热舒适度方面,充气升温系统效果并不显著(SMD为0.21,95% CI-0.56~0.98, P=0.59)。 结论:充气升温系统与非充气升温措施比较,能够有效维持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核心温度,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但在改善患者热舒适度方面并不明显,但由于研究数量及其统计学异质性,还需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早期矫治儿童错 畸形的临床思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儿童错 畸形的早期矫治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目前正畸临床的新兴热点,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精确移动牙齿,而错 畸形早期矫治常涉及肌功能调整、颌骨矫形治疗、乳恒牙替换等诸多问题。因此,选择无托槽隐形技术开展早期矫治,必须严格控制适应证,避免盲目应用,并且在方案设计及临床监控方面仔细斟酌,扬长避短,才能为广大儿童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维打印聚醚醚酮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采用三维打印聚醚醚酮(PEEK)修补颅骨缺损的植入方式为原位嵌入,与其他修补材料比较,能更准确地适应颅骨缺损、外表更美观、患者舒适度更高,且因其具备不导电和隔热等优点,在颅骨缺损成形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45例采用PEEK修补颅骨的患者与101例采用钛网修补颅骨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EEK修补的患者年龄更小;术后皮下积液、修补材料外露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塑形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体位固定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5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8.0±8.2)岁。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膜个性化定位方式;对照组采用标准化头枕结合头颈肩热塑膜常规定位方式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1次采用MV级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进行摆位验证,对2组头颈部肿瘤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50例患者完成了258次EPID验证,其中观察组验证101次,对照组验证157次。以靶区为感兴趣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57±1.805)、(0.569±1.611)、(0.020±2.946) mm,小于对照组的(-0.599±2.531)、(0.637±2.239)、(0.780±1.957)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5, P=0.016; t=2.289, P=0.023)。以头部中心为ROI,观察组患者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7±1.898)、(0.594±2.089)、(0.891±1.944) mm,小于对照组的(0.975±1.950)、(0.917±2.245)、(1.070±1.912) mm,且2组在腹背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20, P<0.001)。以颈部中心为ROI,观察组在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10±2.278)、(0.554±2.095)、(-0.574±2.321) mm,小于对照组的(1.217±2.663)、(0.637±2.397)、(-0.764±2.600) mm,且2组在腹背和左右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7, P<0.001; t=3.431, P=0.001)。 结论:塑形垫结合热塑膜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体位固定,可明显提高摆位精确度和患者的舒适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9至2021年8类公共场所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不同类别公共场所热环境以及从业人员的热舒适度,为微小气候的标准制定和卫生监督要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无锡市8大类公共场所共50家(178家次),包括宾馆(酒店)、游泳场(馆)、沐浴场所、商场(超市)、理发店、美容店、候车室、健身房。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测定各类场所温度、风速等微小气候指标,结合场所从业人员工作着装和体力活动情况。应用Fanger热舒适方程和CBE热舒适计算工具,按照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55-2020标准,评价预期平均评价指标(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PD)和标准有效温度(SET)等热舒适指标,并分析季节、调温状态等因素对热舒适度的修饰效应。比较GB 37488-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与ASHRAE 55-2020对热环境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情况。结果:宾馆、理发场所工作人员和健身房前台工作人员热感觉适中,而游泳场所救生员、沐浴场所保洁人员和健身房教练等夏冬季热感觉均为稍暖。候车室保洁和工作人员、商场工作人员在夏季热感觉稍暖,冬季热感觉适中;沐浴场所服务人员在冬季感觉稍暖,美容场所工作人员在冬季感觉稍凉。夏季宾馆保洁人员和商场工作人员的热舒适符合度均低于冬季(χ 2=7.01、7.22, P=0.008、0.007)。空调关闭状态下商场工作人员的热舒适符合度高于空调开启状态(χ 2=7.01, P=0.008)。不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等级宾馆前台工作人员SE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0, P=0.024)。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前台工作人员的PPD值、SET值,以及宾馆保洁人员的PPD值均低于三星级以下宾馆( P<0.05);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前台工作人员和保洁人员的热舒适符合度均高于三星级以下宾馆(χ 2=8.33、8.09, P=0.016、0.018)。两项标准评价各类场所热环境的一致性在候车室工作人员(100.0%,1/1)中最高,而健身房前台(0%,0/2)和候车室保洁人员(0%,0/1)中最低。 结论:各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在不同季节、空调调温状态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等级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热不舒适情况,而微小气候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人体的热舒适度情况。应加强对微小气候的卫生监督,多方面评估卫生标准限值的适用性,提高职业人群的热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