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振宇从"气形神"三调论治胸闷气短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基于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理论,分析张振宇教授运用推拿手法调气、调形、调神,达到宽胸理气、整筋理复、养心通络,改善肺通气功能,治疗胸闷气短的诊疗思路.张教授认为疾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筋肉紧张,胸气郁滞,主张运用柔筋舒筋手法松解斜角肌、膈肌、肋间肌等主要呼吸肌以调气;中期主要表现为结构紊乱,胸阳痹阻,此时适当纠正胸廓小关节紊乱以调形;后期形病神伤,胸气逆乱,可点按颈胸部腧穴通经活络以调神,为胸闷气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石学敏院士从肝脾论治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气海”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经典思想,也是石学敏院士从肝脾论治高血压病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石学敏院士指出,肝脾失调、气血不和、内邪丛生而引起的气海失司,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根本病机.临证当以“活血散风、疏肝健脾”,从肝脾调节气海功能而治疗本病.精准、简便的针刺取穴及量化、明确的针刺手法是其临床操作的特点.临床实践证明,此针法即刻及远期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弓气归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引气归元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每晚口服1~2片艾司唑仑,试验组予引气归元针法治疗,选择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百会等穴,每周3次,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I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4%(35/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气归元针法改善睡眠效果与艾司唑仑相当,且具有避免催眠药物应用及改善日间功能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黄帝内经》气机理论浅析杨骏教授针药并治慢性泄泻临床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6
杨骏教授认为慢性泄泻病位在“肠”,病机关键为脾胃失司以致气机失调.综合针、灸、药、罐多种治疗手段,特用天枢通调脾胃,侠白宣肺滞肠,印堂、水沟、承浆、气海、关元、中脘通行任督;艾灸腹部调整气血、疏通经脉;神阙定罐固摄元气;四君子汤加减方“补后天以资先天”,共奏行气调气止泻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元御论治中风对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主穴选择之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黄元御诊治疾病的核心思想乃“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认为疾病的发生乃因中土轴轮受损、四象升降失司所致.中风发病的总病机为中气衰败、土湿阳衰,治则为补气健中、温阳散寒.温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巧妙结合,集艾灸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同针刺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等作用于一体,对寒性病证的治疗较单纯针刺尤具增效作用.将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风市、合谷、太冲作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主穴,可达助阳暖土、补气活血、祛风疏肝之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浅析开宣膻中法治疗郁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介绍了从膻中论治郁证经验.郁证与膻中失宣有关."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主司情志喜乐,若膻中气海亏虚,或膻中容邪,皆可致喜乐调节失职,而易出现心情抑郁、消极悲观,或躁扰易怒等多种情绪失常之症.对于膻中气虚所致无力宣达者,可通过培补后天之本,使谷气生而气海盛;对于实邪所致膻中郁堵不通者,据邪热、痰饮、湿浊、瘀血等不同,亦应分别采取清宣郁热、化痰蠲饮(清化热痰、温化寒痰)、祛湿泻浊、活血祛瘀等法,开宣膻中,调畅气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石学敏"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于慢性病高血压病,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认为其为气血脉系统失调所致,关键病机为气海失司.针刺治疗应予"活血散风"法,其中针刺主穴"人迎"以调气海,辅以"合谷、太冲"疏肝健脾、活血散风,"曲池、足三里"调和气血、调气降逆.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石学敏院士治疗高血压病捻转补泻手法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阐述石学敏院士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捻转补泻手法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石学敏院士提出的捻转补泻手法第一、第二定义的理论依据.认为气海失司、肝脾失和是高血压病的病因,提出"活血散风,疏肝健脾"治疗原则,取穴以人迎为主穴,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为辅穴,采用捻转补泻手法.明确实现捻转补泻手法的四大要素,即作用力的方向、作用力的大小、捻转手法操作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有效推进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规范化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气海"理论探讨国医大师石学敏针刺人迎穴降压的临证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5
探讨国医大师石学敏"气海理论"的内涵、针刺人迎穴降压的机理及临证特点."气海理论"对人体营卫气血脉等重要体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释,从中医角度解释了现代医学中血压的形成、调节及维持的机理,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石学敏教授指出"气海失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根本病机,临证当以"司气海,调血压"为治疗原则,选取气海的"营运之输"人迎穴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本病.该疗法针刺手法量化标准明确,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正基于气机升降运动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医学将失眠归属于"不寐",认为其病机主要为阴阳不交、营卫不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张正教授从人体气机升降失和探索失眠的针药结合治疗方法,提出失眠的病机与针药结合治疗如下:(1)脾胃不运致中焦升降不利而致失眠:中药治疗当以运脾化湿为法,方选半夏秫米汤加减;针刺可选用扶正套穴(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中脘、天枢、气海).(2)肝失疏泄、胆火不降之左右升降失司而致失眠:中药治疗当以疏肝利胆为法,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针刺可选用降压套穴(双侧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照海、太冲).(3)心火上炎、肾水沉寒、水火不济之上下升降失交而致失眠:中药治疗当以交通心肾为法,热象明显者可用黄连阿胶汤加减,寒象明显者则用附子汤、四逆汤加减;针刺可选用补肾套穴(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中空),并配合心俞放血.张正教授基于气机升降运动从调理中焦、疏通左右、交通上下论治失眠,采用运脾化湿、疏肝利胆、交通心肾三法,针药结合以运轴行轮,使人体气机运动调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