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裂孔疝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确诊的HH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信息,完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判定及胃镜下表现分类,进行分析。结果:300例HH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完全相同(χ 2=88.140, 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58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51例)、痰湿质(45例)、阳虚质(27例)、阴虚质(21例)、平和质(17例)、血瘀质(17例)、特禀质(8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 2=129.753, P<0.05),其中肝胃郁热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对应;脾胃湿热证与痰湿质对应;脾胃虚寒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对应;气郁痰阻证与血瘀质、气郁质对应;气虚血瘀证与气虚质对应;胃镜下表现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 2=123.189, P<0.05),其中无食管炎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对应;反流性食管炎A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B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C级无明显对应关系,D级与阴虚质对应。 结论:HH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多见,且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有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扶阳理论辨治虚热证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虚热证多见于正气不足所致的热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若单纯以清热凉血之法治疗虚热证难有效验,临床运用扶阳理论治疗虚热诸疾常获佳效,并认为此类虚阳病证应在温扶正气的基础上,疏导气机,才可至"阴平阳秘"。并附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附子虎杖汤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荨麻疹验案三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误用"甘温除热"法治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甘温除热"是以性味甘温的药物为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虚血亏而导致的内伤热证及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须知"甘温除热"之法并非治疗外感疾病之常法,若不加辨证的拓宽该法的应用范围,将会带来误治,文章选取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诊疗过程中误用"甘温除热"法案例进行分析,期冀为医家进一步掌握中医辨证论治、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的精神实质,减少主观臆断、因循失治等错误,提供有益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9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证候要素.结果 证候要素分布:射频消融术前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血虚、气滞、阳虚、火热,术后1周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血虚、气滞、火热、阳虚,术后1个月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痰浊、火热.证候要素演变:术后1周血瘀证、火热证显著增多,术后1个月血瘀证、痰浊证、火热证较术后1周显著减少,痰浊证较术前显著减少.证候要素组合:术前及术后1个月以两证组合为主,其次为单证、三证组合;术后1周以两证组合为主,其次为三证组合、单证.聚类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均聚为阳虚-痰浊-气虚、气滞-血瘀、阴虚-火热-血虚三类,术后1周聚为血瘀-痰浊-阳虚-气虚、气滞、阴虚-火热-血虚三类.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具有明显的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气虚、阴虚贯穿始终,术后1周时血瘀、火热加重,术后1个月时痰浊明显改善;血瘀的病机变化最显著,术后1周瘀血易合并阳气亏虚、痰浊内生,术前及术后1个月气滞血瘀是其主要病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三焦理论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状态辨识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状态辨识.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3年6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代谢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四诊信息;采用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80例代谢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纳入54个中医症状,分层建立54个隐类,综合聚类分别得到3个新的隐类.Z1主要以脾气虚和脾虚湿困为特点,辨为中满态;Z2多以为中焦湿热证和火热证为特点,辨为内热态;Z3以肝肾不足证和肝阳上亢证为主要特点,辨为下焦失藏态.结论 代谢综合征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以脾胃病变为基础,中焦运化失司作为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下焦失藏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国医大师段富津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虚实夹杂证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显著,段教授认为其发病的病因在外多为感受风热毒邪或疫疠邪气,在内多为热毒亢盛、血亏无力、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病位在肾及膀胱,与肝、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实有虚,证多虚实夹杂.故治病切中病机,标本兼顾,灵活处方,善用对药,每获良效.总结分析验案3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痰热证与痰热伴气虚证的差异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以痰热是否伴有气虚要素为切入点,基于临床特征与代谢组学,探索缺血性中风病始发态痰热证与是否伴有气虚证的宏微观辨证依据.方法 纳入 2020 年 9 月—2021 年 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发病 72h以内)患者63 例.依据《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各证候要素诊断成立的标准,将符合"痰湿+内火"且不伴有气虚要素的26 例患者作为痰热组,将符合"痰湿+内火+气虚"要素的37例患者作为痰热+气虚组,比较2 组患者临床特征,同时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及相应统计学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结果 2 组患者基础疾病、病因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远期预后、血常规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发病诱因、劳累诱因、颅内血管闭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热+气虚组患者具有诱发因素比例明显高于痰热组,以发病前存在劳累的诱因多见,且在影像方面更多地表现为颅内血管闭塞;在代谢组学方面,2 组血清共筛选出 9 种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产物,分别为LysoPC(20∶5/0∶0)、LysoPC(18∶3/0∶0)、LysoPC(18∶1/0∶0)、LysoPC(18∶0/0∶0)、Choline、LysoPC(18∶2/0∶0)、2-Methyl-1,3-cyclohexadiene、Glycine、2-Keto-butyric acid.结论 缺血性中风病痰热伴气虚证往往具有发病前劳累的诱因,且颅内血管多具有闭塞的基础情况,其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等通路.将临床特征及生物学指标串联应用,可为中医证候要素诊断的辨证及机制探索提供宏微观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G2、A2/3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胰岛素抵抗(IR)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候特征的依存性,探寻DKD(G2,A2/3期)患者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98例DKD(G2,A2/3期)患者,观察其一般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出现频率和证型分布特征,并检测其IR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空腹C肽(FCP)以及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IR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98例DKD(G2,A2/3期)患者中,本证包括脾肾气虚证64例、气阴两虚证20例、阴虚燥热证8例、阴阳两虚证6例;标证包含血瘀证42例、痰瘀证10例、湿热证5例、寒湿证1例;复合证型58例,其中脾肾气虚兼血瘀证共28例.与非脾肾气虚证患者相比,脾肾气虚证患者的TG和FIN、FCP、HOMA-IR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医症状(小便频数或清长、疲乏、纳呆、腰膝酸软)与FBG、FIN升高无相关性(P<0.05).而具有疲乏症状者FCP升高的概率是没有该症状者的7.661倍(P<0.05).具有疲乏、小便频数或清长症状者HOMA-IR升高的概率分别是没有该症状者的10.787、5.911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D(G2,A2/3期)患者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是脾肾气虚,其临床特点是IR相关指标的不同程度升高;其IR相关指标的异常升高与主要中医证候特征有依存性,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证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由"大气一转"思悟《金匮要略》杂病治疗思想
编辑人员丨2024/2/3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糖尿病肾脏病Ⅲ期和Ⅳ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为DKD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对157例DKDⅢ期和Ⅳ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本虚证与标实证的证型分布规律;检测患者24h尿蛋白(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中医证型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DKD不同分期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DKD Ⅲ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58.57%(41/70)]、气阴两虚证[28.57%(20/70)]、阴阳两虚证[10.00%(7/70)]、脾肾气虚证[2.86%(2/70)];DKDⅣ期患者本虚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燥热证[40.23%(35/87)]、气阴两虚证[29.89%(26/87)]、脾肾气虚证[18.39%(16/87)]、阴阳两虚证[11.49%(10/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本虚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的来说均表现出随着疾病进展,DKD患者阴虚燥热证减少,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增加的趋势.(2)DKD不同分期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DKD Ⅲ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54.29%(38/70)]、痰瘀证[27.14%(19/70)]、血瘀证[10.00%(7/70)]、寒湿证[8.57%(6/70)];DKD Ⅳ期患者标实证证型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44.83%(39/87)]、痰瘀证[35.63%(31/87)]、寒湿证[14.94%(13/87)]、血瘀证[4.60%(4/87)].DKD不同分期患者的标实证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DKD脾肾气虚证患者的Scr、UREA水平均明显高于阴虚燥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寒湿证患者的Scr、24hUTP水平均明显高于湿热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 Ⅲ期和Ⅳ期患者均以阴虚燥热证为主,并随着疾病进展表现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的发展规律;湿邪和瘀血是DKD的主要致病因素;Scr、UREA、24hUTP与DKD中医证型有关,可用来指导DKD的中医辨证分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