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镇华教授辨证分型论治慢喉瘖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慢喉瘖是中医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具有一定的反复性、难治性.朱镇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认为慢喉瘖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将慢喉瘖主要分为气虚痰凝证、肺脾气虚证、阴虚肺热证,常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养阴清肺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治疗,运用从脾论治、以形补形、形神共养、内外结合的组方策略与治疗法则,辨证分型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脂边缘升高人群中医证候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究血脂边缘升高人群核心病机及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早期防治血脂异常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符合标准的 1 404 例血脂边缘升高人群,其中女性 720 例、男性 684 例,年龄分布在 28~65 岁.收集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中医症状、体征等信息,建立血脂异常水平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因子分析、系统聚类探究核心病机及证候特征.结果 中医症状、体征出现频次前 5 位依次是身热不扬、口干、尿清、口苦、肥胖;因子分析共提取 7 个公因子,分别是脾虚夹瘀证、湿热伤阴证、湿热困脾证、湿热蕴胃证、脾虚痰湿证、痰热伤阴证、胃热脾虚证;系统聚类共分 6 种中医证候、1 种状态,分别是痰湿中阻证、大肠湿热证、气阴两伤挟瘀证、阳气不足证、脾胃虚弱证、三焦湿热证和肥胖.结论 血脂边缘升高人群证候分布主要为痰湿中阻证、大肠湿热证、气阴两伤挟瘀证、阳气不足证、脾胃虚弱证、三焦湿热证,以及形体肥胖的状态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食管裂孔疝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HH)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中心确诊的HH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临床信息,完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判定及胃镜下表现分类,进行分析。结果:300例HH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完全相同(χ 2=88.140, 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58例)、气虚质(56例)、湿热质(51例)、痰湿质(45例)、阳虚质(27例)、阴虚质(21例)、平和质(17例)、血瘀质(17例)、特禀质(8例);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 2=129.753, P<0.05),其中肝胃郁热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对应;脾胃湿热证与痰湿质对应;脾胃虚寒证与阳虚质、气虚质对应;气郁痰阻证与血瘀质、气郁质对应;气虚血瘀证与气虚质对应;胃镜下表现与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属性关联(χ 2=123.189, P<0.05),其中无食管炎与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对应;反流性食管炎A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B级与湿热质、气郁质对应,C级无明显对应关系,D级与阴虚质对应。 结论:HH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多见,且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胃镜下表现有明显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高血压病伴失眠症中医证素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伴失眠症(HWI)患者中医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8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WI患者的四诊资料及中医证型相关信息,基于因子分析降维及系统聚类分析,归纳总结HW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潜在证型;采用爬山法(LTM-EAST)构建隐结构模型,综合聚类分析判断常见证型。结果:①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14个,累计贡献率为 63.254%。在频次≥70的36个症状变量中,半数以上的HWI患者具有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舌色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薄苔、腻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数脉、滑脉;② HWI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肝(52.09%)、心(33.43%)、脾(26.46%)、肾(23.68%);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湿(34.54%)、阴虚(29.25%)、热(火)(25.35%)、气滞(25.07%);③通过频数统计出10个证型、因子聚类得出9个证型、隐结构聚类推测出7个证型,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2次的证型共有7个,可认定为HWI常见证型。结论:HWI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病位证素主要在肝、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痰湿、阴虚、热(火)、气滞;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化火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中医实证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高海拔环境下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中医实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青海省中医院肺病科COPD合并CPHD急性加重期253例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中医辨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特征及所收集的所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痰饮阻肺证与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 OR=0.419,95% CI(0.219~0.802), P=0.009]、血清降钙素原(PCT)[ OR=8.132×10 -11,95% CI(1.632×10 -16~4.1×10 -5), P<0.001]、血红蛋白(Hb)[ OR=0.971,95% CI(0.952~0.989), P=0.002]、PaCO 2[ OR=0.914,95% CI(0.853~0.980), P=0.011]呈负相关;痰浊阻肺证与性别[ OR=0.427,95% CI(0.204~0.892), P=0.024]、Hb[ OR=0.960,95% CI(0.945~0.975), P<0.001]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OR=1.061,95% CI(1.006~1.118), P=0.028]呈正相关;痰热阻肺证与Hb[ OR=0.950,95% CI(0.927~0.974), P<0.001]、心功能分级[ OR=0.468,95% CI(0.248~0.881), P=0.019]呈负相关,与PCT[ OR=1.118×10 8,95% CI(1.466×10 4~8.523×10 11), P<0.001]、血浆D-2聚体(D-D)[ OR=2.283,95% CI(1.300~4.010), P=0.004]呈正相关;痰瘀阻肺证与心功能等级[ OR=0.309,95% CI(0.167~0.570), P<0.001]呈负相关,与Hb[ OR=1.060,95% CI(1.042~1.078), P<0.001]呈正相关;痰湿瘀热证与PCT[ OR=1.266×10 -13,95% CI(1.658×10 -21~0.100×10 -4), P<0.001]、SaO 2[ OR=0.934,95% CI(0.892~0.979), P=0.004]、LVEF[ OR=0.896,95% CI(0.826~0.971), P=0.008]、D-D[ OR=0.030,95% CI(0.002~0.508), P=0.015]呈负相关,与CRP[ OR=1.042,95% CI(1.018~1.067), P<0.001]、RBC[ OR=3.411,95% CI(1.684~6.910), P<0.001]、心功能分级[ OR=8.573,95% CI(2.410~30.504), P<0.001]、肺动脉压差[ OR=2.091,95% CI(1.243~3.516), P=0.005]呈正相关。 结论: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出现痰浊阻肺证候;PCT和D-D为痰热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Hb升高为痰瘀阻肺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为痰湿瘀热证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咽滴丸治疗4375例咽痛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估清咽滴丸对咽痛(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普通感冒以及慢性咽炎急性发作)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方法,纳入4375例咽痛患者,其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及普通感冒患者中医辨证为风热证,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患者中医辨证为痰火郁结证,在医生处方清咽滴丸后遵医嘱在安全范围内服药,治疗第1、3、7天进行随访,统计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缓解起效率、疾病痊愈率,应用分层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倾向性匹配分析法分析清咽滴丸临床用药特点及安全性.结果 清咽滴丸治疗7 d后,VAS与基线相比均降低(P<0.01).清咽滴丸治疗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普通感冒及慢性咽炎急性发作4组患者7 d总体疼痛缓解起效率为99.91%;治疗7 d的痊愈率分别为78.14%、73.78%、78.19%及57.78%,总体痊愈率为72.18%.风热证患者痊愈率为86.57%,有效率为99.57%;痰火郁结证患者痊愈率为69.15%,有效率为99.82%.分层分析显示,相同疾病各年龄层患者疾病痊愈率基本相近;日服药量在12丸以上、用药时长超过3 d且病程短的患者疗效佳.影响因素分析及倾向性匹配分析显示疾病痊愈率与病程、用药时长等有关,与是否合并用药无关.结论 清咽滴丸治疗咽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普通感冒总体疗效优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清咽滴丸治疗咽痛在各年龄段疗效相当,且每日服药12丸以上、坚持服药3 d以上、早期服药疗效更佳,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补脏化痰、宣肃肺气"分期辨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立足于临床实践,提出分期辨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方法.急性发作期以正虚不甚、痰热相搏为主要病机特点.痰热壅肺证,治以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甘石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外寒内热证,治以散寒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方用大青龙汤加减.之后逐渐进展成脏腑亏虚、痰饮内伏的缓解期病机状态.肺脾气虚证,治以健脾益肺,补气化痰,方用人参五味子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补脾肾,纳气化痰,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肺肾阴虚证,治以滋肾养肺,纳气生津,方用麦味地黄丸加减.附验案2则,以兹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牟允方老中医运用大黄治验急症医案5则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止血活血、逐瘀通经.牟允方老中医认为,大黄的使用属中医八法之"下"法,但绝非单纯通便之用,实为逐邪之举,泄热、浊、瘀、毒、痰之邪由肠腑魄门而去,临床运用得法,能救厄于顷刻.现选取脓毒症、骨折疼痛、胆石症、妊娠肠痈、外感发热等 5 则验案,分析其运用大黄的临床体会和经验,如内科——脓毒症取大黄凉血泄热之效;伤科——骨折取其行瘀活血止痛之功;外科——胆石症虽治胆,但借大黄攻下腑积、利湿退黄之用而取效;妇科——妊娠肠痈虽忌攻下峻烈,仍投大黄泻肠间湿热、祛肠中瘀血,可知"有故无损"法则;儿科——外感发热,风寒内湿夹滞,在散寒燥湿之时,少佐大黄泻下化积,使邪有出路,表里同解.师公认为临床上大黄适应证广泛,如急腹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狂犬病、破伤风、毒蛇咬伤等许多疑难杂症,但仍须遵辨证论治原则,紧抓"胃家实",即里实热证之病机,才能效如桴鼓,若为虚证则应忌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9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证候要素.结果 证候要素分布:射频消融术前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血虚、气滞、阳虚、火热,术后1周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痰浊、血虚、气滞、火热、阳虚,术后1个月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痰浊、火热.证候要素演变:术后1周血瘀证、火热证显著增多,术后1个月血瘀证、痰浊证、火热证较术后1周显著减少,痰浊证较术前显著减少.证候要素组合:术前及术后1个月以两证组合为主,其次为单证、三证组合;术后1周以两证组合为主,其次为三证组合、单证.聚类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中医证候要素组合均聚为阳虚-痰浊-气虚、气滞-血瘀、阴虚-火热-血虚三类,术后1周聚为血瘀-痰浊-阳虚-气虚、气滞、阴虚-火热-血虚三类.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具有明显的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气虚、阴虚贯穿始终,术后1周时血瘀、火热加重,术后1个月时痰浊明显改善;血瘀的病机变化最显著,术后1周瘀血易合并阳气亏虚、痰浊内生,术前及术后1个月气滞血瘀是其主要病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