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风散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味治疗急性脑梗死(ACI)(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 ACI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49例.对照组根据ACI诊治指南采取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消风散加味内服.两组均予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脑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疗程完成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1周与2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同时治疗组于治疗后同时点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疗程完成后,两组病例脑血管储备功能(CVR)显著增加,血流灌注指数(PI)显著降低,同时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疗程完成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增加,同时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 消风散加味治疗ACI(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改善脑血流灌注和血管内皮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督导下间歇性高强度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适能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督导下间歇性高强度有氧训练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适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干预组(24例)和不进行任何干预的对照组(23例)。高强度运动训练的干预组所有运动训练均在督导下进行,训练隔日1次,持续10周,每次有氧训练40 min,运动负荷为30 s高强度运动(静息摄氧量+80%储备摄氧量),后30 s低强度运动(静息摄氧量+50%储备摄氧量),并循环往复。干预前后采用心肺运动试验、生物阻抗法、稳态模型法评估体适能、身体成分和胰岛素敏感性(HOMA-2 IS)。 结果:10周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峰值摄氧量[(23.60±4.10)ml·kg -1·min -1比(21.02±4.61)ml·kg -1·min -1, P<0.05]、无氧阈点摄氧量[(14.05±1.64)ml·kg -1·min -1比(12.05±2.26)ml·kg -1·min -1, P<0.01]、无氧阈点氧脉搏[(10.66±2.55)ml/min比(9.30±1.86)ml/min, P<0.05]均提高;Ln(100·HOMA-2 IS)[4.55±0.4比4.2±0.5( P<0.01)]亦改善,而身体成分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后,47例患者基线水平的峰值摄氧量和Ln(100·HOMA-2 IS)呈线性相关( r=0.376, P<0.05);但校正体质指数变化后,峰值摄氧量的变化和Ln(100·HOMA-2 IS)变化无线性相关( r= 0.05, P>0.05)。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10周间歇性高强度运动训练可提高体适能。体适能的提高不仅源自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也与受试者心脏功能的改善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矫正术后心肺运动功能评估的初步实践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包括最大摄氧量(VO 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 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 2/kg@AT)、最大氧脉搏(O 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 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ET参数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CPET参数间相互关系进行识别。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CHD术后患儿,年龄(9.4±3.1)岁(范围6.2~16.0岁),男性84例(61.8%)。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CPET检查,无严重循环异常。与单心室矫正组比较,双心室矫正组患儿的VO 2/kg max[(32.6±6.9)ml·kg -1·min -1比(23.5±5.9)ml·kg -1·min -1, P<0.001],O 2/HR max[(7.24±2.93)ml/次比(6.35±2.17)ml/次, P=0.030],HRR at 1 min[(32.5±13.9)次/min比(26.3±12.5)次/min, P=0.036],OUES/kg(36.9±8.8比29.7±11.8, P=0.001)更高,VE/VCO 2 slope(29.1±5.20比35.1±8.0, P<0.001),EOV发生率[32.0%(24/75)比57.4%(31/61), P=0.027]更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简单CHD亚组比较,复杂CHD亚组的VE/VCO 2 slope、EOV发生率更高,VO 2/kg max、O 2/HR max、HRR at 1 min、OUES/kg更低( P均<0.05)。双心室矫正术后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参数较正常参考值差。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O 2/kg@AT和VO 2/kg max( r=0.86, P<0.001)、VO 2/kg max和OUES/kg( r=0.63, P<0.001)、HRR和CI( r=0.91, P<0.001)、VE/VCO 2 slope和PetCO 2 max呈强相关( r=1.00, P<0.001)。 结论:单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心肺功能弱于双心室矫正术后者,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正常儿童。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中,复杂CHD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简单CHD患儿。CHD术后患儿接受CPET评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飞行人员模拟急进高原缺氧后脑血管反应性的超声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对模拟急进高原缺氧暴露初期脑血管血流参数进行监测,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性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21年参加飞行训练的64名健康志愿者,应用TCCD技术观察受检者快速进入模拟海拔4 500 m的低氧环境30 min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变化情况;并结合屏气试验,利用屏气指数(BHI)对受检者脑血管反应性(CVR)进行评估,将受检者分为≤30岁和>30岁两个年龄段,比较其缺氧后CVR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入缺氧环境初期,与之前相比,受检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降低,心率增快,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s、Vd、Vm)明显升高,BHI降低(均 P<0.01);缺氧后,与≤30岁受检者相比,>30岁者BHI变化率减低( P<0.05);屏气后,脑血流速度均明显上升,PI和RI明显降低(均 P<0.05)。 结论:脑血流对缺氧十分敏感,应用TCCD技术可以实时、精准评估快速缺氧环境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和脑血管储备能力,有助于为高原缺氧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及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成人体成分及糖脂代谢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成人体成分及糖脂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招募接受减重治疗的280例肥胖成人,依托自主研发的慢性病精准运动干预系统实施为期12周的中等强度(40%~60%储备心率)有氧运动干预,要求有效运动时间≥40 min/次,运动总时间≤100 min/d,有效运动时间≥200 min/周;运动频率≥4次/周,两次运动间隔≤48 h。研究过程中77例受试者由于疾病、运动损伤、工作原因等出组,最终203例纳入分析。根据周运动时长<300 min、300~400 min和>400 min将受试者分为短时组(97例)、中时组(63例)和长时组(43例),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指标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指标差异,分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肥胖成人体成分及糖脂代谢的干预效果。 结果:受试者干预后静息心率、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率、体脂肪量、肌肉量、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66.67±9.38)比(71.48±10.13)次/min、(86.02±13.13)比(90.16±13.93)kg、(30.33±3.08)比(31.80±3.27)kg/m 2、35.64%±7.19%比37.87%±7.21%、(30.78±8.14)比(34.30±8.73)kg、(52.06±10.30)比(52.74±10.61)kg、(100.82±38.63)比(119.53±43.08)cm 2、(270.14±74.19)比(305.24±77.12)cm 2、(12.33±6.92)比(17.86±14.23)mmol/L、3.08±2.22比4.52±4.09、(4.42±0.78)比(4.62±0.89)mmol/L、(1.46±0.82)比(1.71±1.11)mmol/L、(2.93±0.70)比(3.08±0.80)mmol/L](均 P<0.05)。长时组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率、体脂肪量的下降差值均显著高于中时组和短时组[(5.56±0.62)比(3.97±0.51)、(3.63±0.41)kg,(1.98±0.21)比(1.39±0.17)、(1.31±0.14)kg/m 2,3.38%±0.40%比2.27%±0.33%、1.69%±0.27%,(4.90±0.53)比(3.54±0.43)、(2.89±0.35)kg],空腹胰岛素下降差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值均显著高于短时组[(7.38±0.94)比(4.54±0.62)mmol/L、(0.07±0.02)比(0.01±0.02)mmol/L],内脏脂肪面积下降差值显著高于中时组[(28.45±4.53)比(12.55±3.67)cm 2](均 P<0.05)。 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作为肥胖成人体成分和糖脂代谢的干预手段,当运动时长>400 min/周时,其改善效果可能更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运动抗阻康复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运动抗阻康复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60例,常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运动抗阻康复干预。观察两组心肺运动功能、心功能、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肺最大摄氧量、最大运动负荷、储备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3.08±4.28)mL/min、(160.46±11.30)W、(35.95±5.08)次/min、(46.58±7.1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2.06±4.32)mL/min、(145.74±10.37)W、(29.68±4.52)次/min、(40.15±7.09)%( t=14.037、7.434、7.142、4.964,均 P<0.05);干预组射血分数(EF)为(38.73±5.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5.72±5.18)%( t=3.119, 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分别为(116.84±20.68)g/m 2、(80.04±10.37)mL、(150.46±11.06)m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8.10±21.4)g/m 2、(88.10±10.63)mL、(162.64±11.36)mL( t=2.927、4.204、5.951,均 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中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58.54±4.62)分、(56.95±4.27)分、(55.72±3.84)分、(62.65±3.37)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6.74±4.95)分、(33.85±4.83)分、(30.73±3.17)分、(44.84±3.90)分( t=24.939、27.755、38.874、26.765,均 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心衰患者运动抗阻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年龄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功能与握力及四肢骨骼肌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线粒体氧化呼吸能力与年龄相关的肌力、肌肉量下降的相关性,探讨老年人肌少症诊断的可能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65例,提取受试者PBMCs,借助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检测仪(Seahorse XF24,美国)进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检测。使用手持式握力测力计测定握力,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测定四肢骨骼肌量(ASM),使用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评估年龄相关的外周血PBMCs的线粒体功能与握力及ASM的相关性。结果:在校正性别及体质指数(BMI)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握力和ASM与年龄呈负相关( r=-0.537、-0.390,均 P<0.001),PBMCs的线粒体基础呼吸、最大耗氧量、ATP的生成及呼吸储备与年龄也呈负相关( r=-0.558、-0.614、-0.526、-0.582,均 P<0.001),握力和ASM均与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包括基础呼吸、最大耗氧量、ATP生成、呼吸储备及质子漏呈明显正相关(握力: r=0.414、0.451、0.362、0.420、0.425, P=0.002、0.001、0.008、0.002、0.002;ASM: r=0.319、0.368、0.299、0.352、0.279, P=0.019、0.006、0.028、0.009、0.041)。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握力和ASM均与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包括基础呼吸、最大耗氧量、ATP生成、呼吸储备及质子漏,呈正相关(握力: β=0.503、0.548、0.452、0.519、0.532, t=3.248、3.604、2.774、3.301、3.350, P=0.002、0.001、0.008、0.002、0.002;ASM:β=0.302、0.355、0.289、0.346、0.271, t=2.427、2.856、2.263、2.716、2.091, P=0.019、0.006、0.028、0.009、0.041)。年龄与PBMCs中线粒体基础呼吸、最大耗氧量、ATP生成及呼吸储备均呈负相关( β=-0.581、-0.654、-0.558、-0.640, t=-4.285、-5.157、-3.938、-4.863,均 P<0.001),握力与ASM在回归分析中与PBMCs中线粒体基础呼吸、最大耗氧量、ATP生成及呼吸储备、质子漏均无明显相关(均 P>0.05)。 结论:年龄相关PBMCs的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可反映肌力和肌肉量的变化,其与握力、ASM结合可作为评估老年人肌少症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清醒俯卧位治疗用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普通型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清醒俯卧位(APP)用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普通型新冠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8日至2月20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医疗队支援天津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期间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普通型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且具有重症高危因素或不吸氧情况下活动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0.93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组后的前3 d是否完成每日12 h的APP,将患者分为APP组和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实验室检查、疾病进展情况(进展为重症)、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以及APP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分越高,耐受性越差)〕;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3 d、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SpO 2/吸入氧浓度(FiO 2)比值、ROX指数(ROXI)。 结果:研究期间,APP组及对照组分别纳入95例和102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新冠疫苗接种率、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组时IL-6、CRP、SpO 2/FiO 2比值和ROX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入组时相比,入组3 d时APP组SpO 2/FiO 2比值和ROXI均明显升高〔SpO 2/FiO 2比值:461.90 (457.10,466.70)比446.67(437.14,457.10),ROXI:25.40(23.33,25.93)比22.57(21.86,24.40),均 P<0.05〕,对照组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IL-6(ng/L):18.30(6.50,37.75)比7.40(5.10,11.15),CRP(mg/L):11.46(2.11,17.96)比4.11(1.72,9.05),均 P<0.05〕。入组3 d时,APP组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6(ng/L):7.35(4.35,12.80)比18.30(6.50,37.75),CRP(mg/L):4.52(1.98,9.66)比11.46(2.11,17.96),均 P<0.05〕,而SpO 2/FiO 2比值和ROX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pO 2/FiO 2比值:461.90 (457.10,466.70)比446.67 (441.90,459.52),ROXI:25.40(23.33,25.93)比23.31(22.10,24.66),均 P<0.05〕。入组7 d时,两组患者的IL-6、CRP、SpO 2/FiO 2比值和ROX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进展为重症的病例。APP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0.0(8.0,12.0)d比11.0(9.0,13.0)d,12.0(10.0,14.0)d比14.0(12.0,16.0)d,均 P<0.05〕。患者APP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背痛,APP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17/95)比26.5%(27/102), P=0.149〕;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PP组〔分:2.5(2.0,4.0)比2.0(1.0,3.0), P=0.004〕。 结论:在有重症高危因素或氧储备能力下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早期APP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不能确定对预防病情进展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海拔地区患者气管插管无通气安全时限的比较:采用氧储备指数监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采用氧储备指数(ORI)监测,比较不同海拔地区患者气管插管无通气安全时限。方法:纳入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并需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其中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海拔2 200 m)长期居住在海拔1 500~3 000 m地区的患者30例为中海拔组,玉树州人民医院(玉树,海拔3 600 m)长期居住在海拔>3 000 m地区的世居藏族患者30例为高海拔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进行5 min预充氧,然后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于诱导前(T 0)、预充氧3 min(T 1)和预充氧5 min(T 2)时抽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同时记录ORI和SpO 2。记录开始气管插管至ORI降到0的时间和开始气管插管至SpO 2降到98%的时间。 结果:与中海拔组比较,高海拔组开始气管插管至ORI降到0的时间和开始气管插管至SpO 2降到98%的时间延长( P<0.05),各时点SpO 2、ORI和Pa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海拔地区患者气管插管无通气安全时限明显长于中海拔地区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离辐射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HSPCs)内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0 Gy组)、全身 60Co单次照射1.0 Gy组和4.5 Gy组,每组16只,照射后12、24 h检测HSPCs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膜电位、线粒体数量及线粒体压力等。c-Kit +细胞体外接受 60Co单次15 Gy照射,24 h后检测线粒体功能。 结果:建立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模型,发现小鼠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 t=12.41、18.31、16.48、14.16、19.08、20.25, P<0.05)、红细胞( t=4.81、6.62, P<0.05)及血小板( t=4.33、6.68, P<0.05)均明显减少,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 t=16.27、55.66、17.06、43.75, P<0.05),HSPCs数量降低( t=5.16、11.55, P<0.05),且呈现时间和剂量相关效应;1 Gy照射后,HSPCs中R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t=8.82、9.24, P<0.05)、线粒体数量减少,且在照射后24 h,HSPCs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基础代谢指数增强( t= 7.36、3.68、4.58、3.15、3.15, P<0.05)。4.5 Gy照射后可引起HSPCs中ROS上升( t=4.63、4.12, P<0.05),线粒体数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t=12.29、10.46, P<0.05),最大呼吸能力和呼吸储备能力降低( t= 7.81、5.78、6.70、5.83, P<0.05),12 h基础呼吸和氧化磷酸化ATP产能低( t=8.48、3.80, P<0.05),24 h质子泄漏高( t=6.57, P<0.05),耦合效率低( t=11.43, P<0.05)。c-Kit +细胞经15 Gy照射后24 h,ROS水平显著上升( t=11.30, 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t=34.92, P<0.05),最大呼吸和呼吸储备能力提高( t=4.25、3.44, P<0.05)。 结论:建立了HSPCs中系统评估线粒体功能方法,明确了电离辐射对HSPCs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揭示电离辐射致HSPCs线粒体损伤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