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离体猪心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离体猪心的可行性,观察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的效果。方法:实验一:将6只离体猪心按照冷冻消融时间分为1 min组、3 min组和5 min组(各2只),均以100%功率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冷冻消融结束后测量超声图像、实体解剖的冰球大小及冷冻冰球融化后坏死区大小。实验二:将离体猪心分为冷冻消融组和射频消融组(各3只),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冷冻功率100%,射频功率40 W,均消融1 min后,观察比较两种消融方式完全坏死区及不完全坏死区的范围。结果:实验一:冷冻消融时间1 min组超声测量冰球短径为(8.00±0.84)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8.38±1.19)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8.35±0.83)mm;3 min组超声测量冰球短径为(19.4±0.28)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19.03±0.33)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19.16±0.25)mm;5 min组超声下测量冰球短径为(26.4±2.54)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26.01±0.24)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24.82±0.25)mm。对上述数据进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区组因素b(冷冻时间1 min、3 min、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05.884, P<0.001),进一步行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处理因素k(测量方式包括超声图像测量、实体解剖的冰球测量及冷冻冰球融化后坏死区测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470, P=0.635)。实验二:射频消融组不完全坏死带占射频消融区半径比例为0.64±0.01,冷冻消融组不完全坏死带占消融区域半径比例为0.26±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可以认为冷冻消融的不完全坏死区小于射频消融。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范围可控,消融区域超声图像评估较为准确,不完全坏死区小,在心脏消融方面可能有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氩氦刀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氩氦刀冷冻消融(CY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Ⅰ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39~85(63.6±10.1)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YA组(38例)和RFA组(5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疼痛情况、局部进展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YA组手术时间长于RFA组[(73.5±17.2)比(51.4±18.7)min, P<0.001],CYA 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RFA组[0.53±0.89)比(3.44±2.44)分, P<0.001)]。CYA组和RF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52个月。随访期间,CYA组和RFA组的局部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12/38)比25.0%(13/52), P=0.491]。两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5% CI:40.3~55.0)个月比44( 95%CI:37.2~54.1)个月, P=0.649];两组中位总生存期(OS)均未达到。两组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出血和胸腔积液,CYA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R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16/38)比28.8%(15/52), P=0.191],其中CYA组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RFA组[26.3%(10/38)比5.8%(3/52), P=0.006],气胸和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5/38)比13.5%(7/52)和15.8%(6/38)比9.6%(5/52),均 P>0.05]。 结论:CYA和RFA治疗Ⅰ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A术中疼痛相对较轻,但手术持续时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氩氦刀冷冻消融的2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评估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及全身骨扫描,并记录生化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血清tPSA、IPSS评分和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术后6个月的血清tPSA水平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2±0.013)ng/mL vs.(0.096±0.174)ng/mL, P<0.05];术后1年复查前列腺体积由术前(44.85±19.66)mL缩小至术后(19.90±11.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局部进展或转移,2例术后出现远期并发症,1例出现生化复发。 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局限前列腺癌疗效确切,且能缓解尿路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可选择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引导下氩氦刀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氩氦刀联合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17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63例和对照组54例,联合组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氩氦刀联合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实施氩氦刀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血常规指标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消融靶区体积及CT值改变;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和患者生存情况。 结果:联合组每例患者植入粒子(12.49±4.91)颗,X线曝射量为(123.16±42.75)Gy,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小板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t=3.154、3.586、2.233, P=0.027、0.019、0.034)。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肿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65、1.037, P=0.197、0.25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CEA、NSE、肿瘤体积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3个月: t=3.142、2.926、4.281,6个月 t=4.094、5.382、4.535,均 P<0.05)。治疗各监测时刻,肿瘤靶区CT值呈持续降低趋势(均 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血小板降低发生率47.6%(30/63)较对照组24.1%(13/54)显著增高( χ2=6.935, P=0.008),两组间术后发热、气胸、肌红蛋白尿、疼痛、出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肿瘤缓解率73.0%(46/63)高于对照组48.1%(26/54)。联合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1.81±4.31)个月、无复发时间为(20.48±5.76)个月,较对照组(18.93±5.94)个月、(16.93±7.14)个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Log Rank χ2=8.229、9.656, P=0.004、0.002)。 结论:氩氦刀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控制NSCLC局部进展,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冷冻消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分析冷冻消融联合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肝功能及AFP变化、随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总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156、4.348,P值分别为0.042、0.037).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且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F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Ⅲ~Ⅳ级(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中位时间(21.32个月 vs 15.31个月)、总体生存中位时间(28.36个月 vs 20.75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689、5.030,P值分别为0.030、0.025).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可有效提升近期疗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构建原发性肝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残癌风险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探讨基于T淋巴细胞亚群构建原发性肝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后残癌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8 月至2023 年8 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医院收治的80 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3 个月CT或MRI检查是否出现残留癌组织,将患者分为残癌组(35 例)和非残癌组(45 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及术后残癌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Calibration曲线评价模型的校准能力;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残癌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非残癌组;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小、CD8+水平高于非残癌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小、CD3+、CD4+、CD8+、CD4+/CD8+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Calibration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538,df=7,P= 0.964;ROC曲线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的 AUC为0.873(95%CI:0.815~0.942),灵敏度为 90.48%,特异度为 75.18%;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 0.824.结论 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大小、T淋巴细胞亚群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发生残癌风险的危险因素,且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区分度、精准度,临床可以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残留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冷冻消融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4/5/11
冷冻消融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抗肿瘤机制、组织病理变化已较明确,且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冷冻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肿瘤治疗手段.以往一直受冷媒和冷冻设备的限制,制约了其疗效和临床应用.随着以氩氦刀为代表的新一代冷冻消融设备的出现,在制冷效率、消融范围、精准测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肿瘤冷冻消融技术的推广.该共识系统性地总结了冷冻消融技术的机制、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冷冻治疗的适应证、临床治疗流程、不良反应及处理、冷冻联合治疗等,旨在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冷冻消融治疗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不同消融方式联合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不同消融方式联合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 98 例 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 46 例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照组 52 例采用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肿瘤相关指标、肺功能、免疫功能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肿瘤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肿瘤相关指标均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值、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显著均低于术前(均P<0.05);但组间术后FVC值和FEV1 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簇分化抗原 4+(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 1 个月,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消融技术联合靶向治疗NSCLC的疗效一致,但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 NSCLC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免疫功能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肿瘤冷冻消融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冷冻消融术是一种肿瘤微创治疗手段.该技术借助冷媒(例如氮气和氦气)进行反复冻融循环,通过冰晶损伤、微循环损伤、细胞凋亡和免疫效应等机理,对肿瘤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以其侵入性小、靶向性高、能实现术中可视化监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类型肿瘤的治疗中,然而冷冻消融技术还面临着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冷冻边界难以控制等诸多难题.综述冷冻消融的作用机理、技术特点、应用现状、主要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讨论如何通过优化冻融方案、联合免疫疗法等来改善冷冻消融并发症,并对实现大尺寸肿瘤的完全消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评估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经病理明确诊断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Ⅳ期NSCLC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氩氦刀组29例和标准治疗组25例.化疗4个周期(3周为一个化疗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化疗4个周期后,氩氦刀组患者的ORR为75.86%,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氩氦刀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3.61个月,明显长于标准治疗组的9.7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氦刀组患者1年、2 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76%、62.07%、13.79%,略高于标准治疗组的76.00%、56.00%、8.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氩氦刀消融联合PD1抑制剂+化疗用于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