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微针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黄金微针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到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江苏省泗洪县顾医生皮肤美容诊所就诊的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58例,其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18~35 (20.42±3.16)岁,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在每次黄金微针射频治疗前先行瘢痕松解术,对照组直接行黄金微针射频治疗。每3个月治疗1次,共3次。在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患者误工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情况经两个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 Z=2.742, P=0.006),两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效果(平均秩34.74)优于对照组(平均秩23.88)。两组误工时间经 t检验,3次治疗后两组误工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黄金微针射频联合注射器瘢痕松解术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4-2015年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制定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江苏省地理、经济及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依据项目开展实施完成状况、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宫颈癌初筛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苏南六合、苏中启东、苏北泗洪3个项目点估计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对项目点2014-2015年宫颈癌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5年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平均检出率为35.23/10万,宫颈癌前病变平均检出率49.20/10万.宫颈癌检出率最高的是泗洪,为58.65/10万,最低的是六县,为18.72/10万,启东宫颈癌检出率为26.02/10万.结论 江苏省农村妇女宫颈癌平均检出率高于部分省市但低于高发省市,泗洪县的宫颈癌检出率较高,这可能与该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宫颈癌筛查工作推广较晚以及妇女健康意识较薄弱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东部晚新生代堆积中的刺山鼠化石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描述了安徽繁昌和江苏泗洪新发现的晚新生代堆积物中的刺山鼠科化石.化石共有两属3种,即产自安徽、江苏的中华新来鼠(新种)(Neocometes sinensis sp.nov.)和产自安徽的大新来鼠(新种)(N.magna sp.nov.)及猪尾鼠未定种(Typhlomys sp.).安徽繁昌的材料来自裂隙堆积,采样时未作分层处理,对单个化石属种很难进行准确的时代确定;但根据所采集化石的组分和上下层位保存的颜色与埋葬方式上的差异,推测Neocometes的时代为中新世,而Typhlomys可能较晚.Neocometes属的出现和典型中新世动物成员的存在,表明繁昌这一含古猿的裂隙堆积中含有大致与江苏泗洪动物群和山东山旺动物群相当、甚至可与泰国中新世动物群对比的啮齿动物组合.新种牙齿的形态特征显示,Neocometes属在亚洲经历了个体迅速增大,齿冠增高,齿脊增强,上臼齿外脊和下臼齿内脊逐渐发育的过程,与该属在欧洲的演化趋势有所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6年江苏省泗洪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泗洪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6年上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审核确定的泗洪县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泗洪县2011-2016年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1例,年均发病率为1.87/10万,2014年发病率最高(2.88/10万);南片15个乡镇发病总数38例,北片11个乡镇发病总数62例,二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6,P<0.01);疫情呈明显季节性,11至12月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61.98%;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5.14,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40~55岁人群,占48.7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9.26%.结论 泗洪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发病存在地区和人群差异,应切实加强重点地区灭鼠、重点人群预防接种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1-2015年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的实施进度,动态监测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改水等其他因素对病情的影响.方法 于2011-2015年,选择江苏省徐州沛县、连云港东海县、宿迁泗洪县3个氟中毒监测县,每个县抽取3个村共9个村做为监测村,采集水样并检测水氟值,按Dean法对全部8~12岁儿童的氟斑牙进行检查.结果 2011-2015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3.68%(194/576),29.43%(176/598),27.26%(190/697),24.26%(163/672),26.84%(222/827),呈下降趋势(x2=88.821,P<0.05).男童、女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7.51%(631/2 294)和29.18%(314/1 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85,P>0.05).8~12岁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28.57%(148/518),31.54%(211/669),27.91%(187/670),26.97%(192/712),25.84%(207/8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423,P>0.05).未改水监测村、改水水氟超标监测村、改水水氟合格监测村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6.58%(117/320),52.46% (192/366),23.70%(636/2 684),其中,改水水氟超标监测村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高于未改水监测村和改水水氟合格监测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6.694、31.469,均P<0.05);而改水水氟合格监测村与未改水监测村儿童的氟斑牙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31,P>0.05).结论 江苏省饮水型氟中毒总体病情逐步得到控制,改水后水氟超标对儿童氟斑牙影响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儿童总摄氟量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儿童的总摄氟量,探讨总摄氟量与不同途径氟摄入量的相关关系,为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江苏省泗洪县瓦庙村为调查点,该村236名在校2~6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检测儿童家庭的饮水、食物和空气的氟含量,计算每位儿童每天的总摄氟量,统计分析儿童总摄氟量与不同途径摄氟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瓦庙村儿童家庭手压井水氟含量(2.45±0.80) mg/L,煮沸水氟含量(1.87±0.79) mg/L,井水氟含量显著高于煮沸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8,P=0.000).每位儿童经食物的摄氟量为0.61 mg/d.按照总摄氟量的计算公式,该村每位儿童总摄氟量0.73 ~5.57(3.05±0.99) mg/d.饮水氟是儿童摄氟的主要来源,占80.06%,经Logistic Model进行曲线拟合后,饮水氟含量与总摄氟量的回归方程为y=4.88/(1 +8.51×e0.71x).结论 瓦庙村儿童的总摄氟量显著高于国家标准,饮水氟为儿童的主要摄氟来源,饮水降氟是该村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6的分离鉴定及抗病促生潜力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从江苏泗洪桃园发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桃树根腐病有拮抗效果且抗菌范围较广泛的芽胞杆菌菌株T-6,经形态学、Biolog生理生化、16S rDNA序列与特异性PCR分析鉴定后,确定该生防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抑菌物质酶活、促生性能测定试验表明,该菌株具备产蛋白酶、几丁质酶与溶磷、解磷和解钾的能力.盆栽试验中,T-6处理组番茄幼苗干重、根总长与叶绿素比CK组分别提高31.81%、50.79%、35.11%,防效可达54.69%.菌株T-6在生物防治桃树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次婴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爆发流行中病毒学和血清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1985年12月至1986年2月江苏省泗洪县爆发流行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12月份收住的例数占住院总例数的32%。发病最小年龄为28天,最大年龄为1岁半。6个月之内的占71.5%。从8份急性患儿的鼻咽洗液中分离出6株病毒,经鉴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8例采得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恢复期中和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升高8~64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植硅体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江苏泗洪顺山集遗址是淮河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本文对遗址三个不同文化时期连续剖面土壤堆积物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遗址先民早在距今8 500年左右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并一直延续到遗址三期(7 500 BP).植硅体组合分析结果表明,顺山集遗址所处时期的气候总体上较温暖湿润,但存在气候波动,从一期至三期大体上经历了温暖—偏凉—回暖的过程,可能对应了全新世高温期到来之前的气候转暖.从顺山集遗址水稻遗存的连续发现以及水稻驯化水平不断提高来看,气候变冷并未抑制当地稻作农业的发展,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了其发展与扩散.本文研究结果对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中东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20年江苏省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2020年江苏省伊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虫媒传染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5—10月,在江苏省南部常州市新北区和苏州市张家港市、中部南通市海安市和盐城市盐都区、北部徐州市睢宁县和宿迁市泗洪县各选取1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在6个监测点各选1处定点小型积水容器,每月上、下旬分别采用吸管采集伊蚊幼虫1次.所采集幼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至成蚊后进行种群鉴定.此外,在6个监测点各选择30户居民家庭,检查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幼虫孳生情况,并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计算幼虫密度.在常州市金坛区翠园新村周围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至子1代,采用成蚊接触筒强迫接触法测定雌性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残杀威等4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 2020年在江苏省6个监测点定点小型积水容器内共捕获伊蚊幼虫1165条,羽化后经鉴定均为白纹伊蚊,7月捕获伊蚊幼虫数量最多.在6个监测点累计调查1152户居民家庭,5—10月伊蚊幼虫平均BI值分别为9.58、13.20、13.71、13.20、12.18和5.58;常州市新北区伊蚊传播风险较高,其BI值高于睢宁县(H=23.667,P校正=0.001)和泗洪县(H=22.500,P校正=0.003).常州市金坛区翠园新村周围现场白纹伊蚊对马拉硫磷仍敏感,但对残杀威已产生抗药性,且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等级均为高度抗性.结论 2020年江苏省南部、中部、北部均存在白纹伊蚊,7月为其幼虫密度高峰.常州市金坛区翠园新村周围白纹伊蚊已对拟除虫菊酯类产生高度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