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北京市四种毒品消费水平的估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污水流行病学估算北京市四种毒品的消费水平。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采集北京市某大型污水处理厂初级污泥,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污泥中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和吗啡的浓度,通过污水流行病学方法估算四种毒品的消费量、流行率和消费人数。结果:416份污泥样品中,可待因检出率最高(82.93%, n=345),检出浓度 M( Q1, Q3)为0.40(0.22,0.8)ng·g -1;吗啡检出率最低(28.37%, n=118),检出浓度 M( Q1, Q3)为0.13(0.09,0.17)ng·g -1。四种毒品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消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季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冬季消费量较高( P值均<0.05),冬季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吗啡的消费量 M( Q1, Q3)分别为24.9(15.58,38.6)、9.39(4.57,26.72)、9.84(5.18,19.45)、5.67(3.57,13.77)μg·人 -1·d -1。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吗啡在夏、秋、冬三季的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 Z值分别为3.23、3.16、2.19、3.32, P值均<0.05)。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和吗啡流行率 M( Q1, Q3)分别为0.005 6%(0.003 4%,0.009 2%)、0.014 8%(0.009 6%,0.026 7%)、0.033 3%(0.021 0%,0.071 0%)和0.007 2%(0.003 8%,0.011 7%);消费人数 M( Q1, Q3)分别为918(549,1 511)、2 429(1 578,4 383)、5 451(3 444,11 642)和1 173(626,1 925)人。 结论:北京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可待因、美沙酮、氯胺酮和吗啡均被检出,且人群消费量具有季节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苏促进因子Rpf增效处理磺胺二甲嘧啶废水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微生物是降解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的主要驱动者,但在抗生素胁迫下易处于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而无法筛选得到;利用藤黄微球菌产生的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改善VBNC降解菌群的生长繁殖特性,提高废水的抗生素去除效果.方法:以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Rpf蛋白的复苏作用驯化SMZ废水处理系统内活性污泥中潜在的功能降解菌群.结果:当SMZ质量浓度为0.5mg/L时,投加Rpf蛋白后,SMZ的去除率提高了 9.38%;当SMZ质量浓度增加到20 mg/L时,SMZ的去除率提高了 17.1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Rpf蛋白的投加主要促进了与SMZ降解相关的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unclassified_f_Comamonadaceae、OLB8、Shinella和Rhodococcus等在系统内的富集,进而提高了 SMZ去除效果.结论:首次利用Rpf强化微生物降解SMZ废水,为Rpf应用于其他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污泥施用下团花与鹅掌藤鲜叶和凋落叶重金属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7/6
该研究通过单种鹅掌藤(Schiefflera arboricola)、单种团花(Neolamarckia cadamba)和混种团花与鹅掌藤的大根箱实验,跟踪分析表施2%(W/W)污泥后3个月(2020年9月、10月和11月)的鲜叶和凋落叶Cu、Zn、Cd和Hg含量以及凋落叶产量变化,分析鲜叶与凋落叶重金属含量关系以及凋落叶重金属回归量变化.结果表明:(1)污泥施用下团花鲜叶和凋落叶Cu含量均显著高于鹅掌藤,而Zn和Cd含量均显著低于鹅掌藤.(2)鹅掌藤鲜叶Zn含量在11月最低,而Hg含量在11月最高.(3)单种和混种团花鲜叶Zn、Cd和Hg含量在11月最高.(4)混种的团花凋落叶Hg含量随污泥施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而Cu、Zn和Cd含量变化不明显.(5)9月和11月鹅掌藤鲜叶Cd含量均与凋落叶Hg和Cd含量显著正相关.(6)鹅掌藤和团花凋落叶产量及Cu、Zn、Cd和Hg回归量分别在污泥施用1个月后(9月)和2个月后(10月)最高.综上所述,污泥施用时间对团花和鹅掌藤的鲜叶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而对凋落叶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小;鹅掌藤鲜叶Cd含量与凋落叶Cd和Hg含量存在正相关;鹅掌藤和团花分别在污泥施用1个月后(9月)和2个月后(10月)凋落叶重金属污染风险较高.该研究为污泥园林利用和凋落叶的合理处置提供了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拉萨市一起水源污染引起的校园细菌性痢疾暴发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了解拉萨市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的危险因素及事件性质,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2022年6月26日至7月1日拉萨市1所学校和1所幼儿园细菌性痢疾的疑似病例、可能病例和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教职工、患者,查看学校晨检记录及因病缺勤追踪记录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采取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疑餐次和饮生水因素,对患者粪便、肛拭子、留样食物等行核酸片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结果 两校共搜索到55例细菌性痢疾病例,罹患率为15.41%,其中学生53例,罹患率为16.71%;教职工2例,罹患率为7.5%;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走读生与住校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0%,17.09%)(x2=0.05,P>0.05),小学生罹患率高于幼儿园学生(19.83%,6.67%)(x2=7.13,P<0.05).病例对照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6月24-26日间饮用生水与发病有关联(OR=4.01,95%CI=1.75~9.19,P<0.05);两校共检出23份粪便志贺菌核酸阳性,食堂门前末梢水2份,井口周围污水管中的污泥2份.结论 此次事件是由管网水受污染引起的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学校应强化供水设施管理,有效预防介水传染病的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环境中毒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近年来国际禁毒形势日趋严峻,2021年UNODC年终报告显示十年来甲基苯丙胺、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贩运量持续上升,新精神活性物质(NPS)层出不穷,毒品及其前体、代谢物已成为一组新污染物,随着制造、贩运中的倾倒和吸毒者滥用广泛存在于水体、大气、污泥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危害人类和动物安全.环境中的毒品检测数据可以客观、实时、准确和有效地反应当地毒品使用情况,掌握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监测毒情发展态势并合理评估毒品滥用趋势,通过综合全面的数据分析协助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目前污水监测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毒情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污水检验可以合理评估某地毒品消耗量,同时通过污水管网溯源技术可以有效缩小制毒窝点地域排查范围,做到精准打击.而大气和污泥以及土壤中的毒品检测在国外部分国家和城市已有开展,但并未作为一项长期监测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环境中的毒品进行长期监控,不仅有利于更新地区的毒情状况,而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毒品使用变化趋势并发现新的滥用毒品.对于未来更精准监控和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数据支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包含污水、大气、污泥在内的不同环境基质中,毒品等相关化合物检测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包括目前研究中相关化合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来源和存在形式、不同基质样品的制备以及在环境中的浓度分析,结合目前各类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对环境中毒品检测技术和毒情综合监测体系进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氯霉素降解菌Pseudoxanthomonas mexicana CC18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4/4/6
为挖掘降解氯霉素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从处理氯霉素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内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氯霉素降解菌CC1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CC18归属于墨西哥假黄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 mexicana).菌株CC18降解氯霉素的最佳条件:接种量4%、pH值为7、培养温度28 ℃,24 h后其对20 mg/L氯霉素的降解率为22.9%.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3.6%,pH值为7.6,温度为30 ℃时,24 h后菌株CC18对20 mg/L氯霉素的降解率为30.6%.研究发现,墨西哥假黄单胞菌具有降解氯霉素的能力,不仅丰富了氯霉素降解菌库,也为环境中氯霉素污染的微生物强化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生命周期与多准则决策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为提高农村污水工艺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研究构建了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估(LCSA)和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耦合模型,以人工湿地(CW)、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2O)、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生物接触氧化(BCO)为研究对象,在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条件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各系统在运行阶段贡献了绝大多数环境影响(超过85%)和经济成本(60%以上).CW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最优,但占地面积较大;MBR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最差,但其社会可持续性较好.A2O运行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能源,使其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表现不佳,而SBR和BCO各方面的可持续性较为均衡.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的MCDA结果表明:MBR、SBR和BCO在不同的偏好下各有优势,CW可持续性最优(0.59~0.70);然而,当占地面积的主观权重达到65%后,CW不再是最优方案.基于评价结果,使用者可以通过优化运行阶段消耗、根据排水去向灵活调整排放标准等方式提升污水处理工艺的可持续性,降低环境、经济和社会维度的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耐低温菌株Pseudomonas sp.W4筛选及其异养-好氧脱氮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4/3/23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耐低温脱氮菌株W4,评估了该菌株在5、15和25℃下的脱氮性能.结果表明,W4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能够在4~42℃、盐度(NaCl)为0~30 g·L-1与pH 6~9条件下生长.在5 ℃条件下,菌株W4能够在72 h内将初始浓度为76.0 mg·L-1的NH4+-N去除74.3%,相应的脱氮平均速率达0.78 mg·L-1·h-1.好氧条件下菌株在5 ℃时可去除42.4%的NO3--N(86.3 mg·L-1)或38.2%的NO2--N(82.2 mg·L-1);在15、25℃条件下菌株脱氮能力进一步提高,对NH4+-N的去除率超过95%,对NO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超过66%和69%.菌株W4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A-ND)代谢活性,在硝化过程中不出现N02--N的积累,在中低温条件下去除无机氮污染具有较好潜力.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低温脱氮微生物资源并可为HA-ND脱氮工艺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氮转化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水产养殖过程中氮元素超标易造成水质恶化,威胁水产动物的生长繁殖,亟需安全、高效的脱氮方法.从福建某水产养殖池底的污泥中筛选出一株氨氮降解菌,菌种鉴定后进行适应性驯化,并研究不同条件对菌株生长和氨氮降解的影响,随后又以亚硝态氮为唯一氮源检测菌株的好氧反硝化特性.菌株经 16S rRNA鉴定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命名为JN01;驯化后,菌株的生长、氨氮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初始NH4+-N浓度为 200 mg/L的氮去除率最高达 87.29%;影响菌株脱氮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NH4+-N浓度为 200 mg/L、丁二酸钠为碳源、碳氮比为 15∶1、pH 7.5、培养温度为 30℃时,菌株的氨氮降解率可以达到 92.78%.在亚硝态氮为唯一氮源的条件下,菌株JN01 也能进行好氧反硝化转化,NO2--N降解率为 82.30%.B.aryabhattai JN01 具有良好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特性,具备同时解决养殖废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不同碳源驯化活性污泥后其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对反硝化的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文章分别向东北某污水处理厂2个完全独立的生物反应器中投放乙酸钠和麦可碳 2000来驯化活性污泥,之后对污泥样品依次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后再进行 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以探究经过这两种不同碳源驯化后活性污泥的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以及其对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污水处理厂选择合适的碳源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