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太空资源助力解决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难题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碳青霉烯类药物是目前治疗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后屏障药物,但是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现象愈演愈烈,若无有效的应对措施,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将会迈向后抗生素时代。尽管目前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但解决其耐药难题的成效仍不容乐观。因而有必要将研究拓展至一些非常规环境,如太空环境。太空环境具有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高真空和弱磁场等特点,可使微生物的变异速率加大,变异类型也会更加多样化。一些在地面难以发生的现象,在空间特殊环境因素的诱导下可以出现放大效应。多项研究表明太空环境可影响细菌的耐药性,甚至可引起细菌耐药性逆转。当前我国的航天事业方兴未艾,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验平台,也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蛋白质类泛素修饰角度解读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机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从蛋白质类泛素化修饰角度解析亚低温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保护机制,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亚低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小鼠NSCs,分为对照组、缺氧组、亚低温组、缺氧+亚低温组并予相应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2/3(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2/3,SUMO2/3)、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α,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 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 α,PGC-1α)和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的蛋白水平;比较NSCs克隆球直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N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NSCs中SUMO2/3、HIF-1α和PGC-1α的蛋白水平分别升高至1.33、2.26和2.40倍,亚低温组NSCs中SUMO2/3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1.52倍和6.3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缺氧组相比,缺氧+亚低温组NSCs中SUMO2/3、HIF-1α、PGC-1α和Oct4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1.44、1.40、3.30和1.5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组、亚低温组、缺氧+亚低温组细胞克隆球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缺氧+亚低温组细胞克隆球直径明显小于缺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亚低温组与对照组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亚低温组LDH水平明显低于缺氧组( P<0.05)。亚低温组细胞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缺氧+亚低温组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缺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和亚低温组巢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明显下降( P<0.05);与缺氧组和亚低温组相比,缺氧+亚低温组巢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强,同时NSE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 P<0.05)。 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强化蛋白质的SUMO化修饰方式增加NSCs对缺氧的耐受,进一步为亚低温治疗HIE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新生儿亚低温治疗期间肠道超声指导早期肠内喂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亚低温治疗期间在肠道超声指导下早期肠内喂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进行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实施肠道超声指导喂养分为观察组(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入院)和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入院)。观察组亚低温期间行肠道超声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结果开始肠内喂养[20 ml/(kg·d)],复温后逐渐增加至全肠道喂养;对照组亚低温期间仅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 ml/次,3 h 1次],复温后开奶,逐渐增加至全肠道喂养,未行肠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儿肠内喂养开始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7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肠内喂养开始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36.0(33.5,39.0)h比77.0(74.0,79.3)h,6.0(5.5,6.5)d比8.0(7.0,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晚发型败血症发生。 结论: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期间早期肠内喂养安全可行,有利于尽快达到全肠道喂养,肠道超声对喂养计划的实施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脂肪变性供肝保存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为缓解供肝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肝,如脂肪变性供肝。脂肪供肝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供肝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氧合、低温携氧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供肝保存效果,提升供肝质量以及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肾动脉低温灌注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索肾动脉低温灌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64.64±13.56)岁,体质量指数(23.93±3.87)kg/。中位R.E.N.A.L.评分中位值8(7,9)分,患肾肾小球滤过率(64.40±25.52)ml/min。所有患者均行肾动脉低温灌注,利用导管将4℃乳酸钠林格液注入患肾,在术中使其维持低温状态,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记录术中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肾功能、泌尿系CT检查等。结果: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为(34.09±2.84)min,患者术中体温为(36.10±0.44)℃,手术时间为(126.73±47.08)min,术中出血量为(81.82±53.07)ml。无尿漏、低体温、发热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患肾肾小球滤过率(59.06±25.67)ml/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36)。 结论:肾动脉低温灌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可使患者耐受更长的热缺血时间,较好地保留肾功能,并发症少,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中度低温和正常体温对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启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成为一种日趋常用的措施,其中也包括常规治疗无效的心跳骤停患者。需要VA-ECMO支持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具有最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尽管低温目前未被证实能够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死亡率,但中度低温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害影响,在心跳骤停和心源性休克患者中耐受性良好。鉴于目前尚无阐述这一问题的结果数据,因此,体外生命支持组织目前建议这些患者维持正常体温。尽管目前缺乏比较单独标准治疗与标准治疗联合ECMO的随机临床研究,但在全球范围内采用ECMO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的应用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确定最优的治疗方法,故设计此HYPO-ECMO研究,旨在验证对于接受VA-ECMO支持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与严格控制正常体温(36 ℃~37 ℃)相比,早期应用中度低温(33 ℃~34 ℃)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特定低温环境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的保暖性能测评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通过测评特定低温环境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的保暖性能,为其后续研制和脱险人员水面待援时间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5名受试者穿着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置于水温(-1.0±1.0)℃,气温(-2.0±1.0)℃,风速(9.0±0.2)m/s的低温环境,观察其核心体温、平均体表温度及心率变化,记录其主观感受和耐受时间。结果:5名受试者的核心体温、平均体表温度、心率均在正常范围;耐受时间均超过6 h,最长为6.5 h。结论:新型快速上浮脱险服在特定低温环境下的保暖性能可维持6 h以上,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点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点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现状。方法:基于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中参与调查的4 513家医院提供的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及耐药监测能力数据信息,选取2021年新入网医院(3 096家)和2021年前已加入CARSS的原国网医院(1 417家)中同样规模床位数的1 051家和513家,对其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空间、仪器设备配置及检测方法、微生物检验、培养及药敏试验开展和质量控制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2021年CARSS新入网同等规模床位的二、三级医院微生物实验室面积分别为(50.4±40.6)和(91.1±60.3)m 2,原国网医院分别为(56.9±44.8)和(122.7±87.5)m 2;新入网医院每百张床位人员配备数分别为3(3,5)人和4(3,6)人,原国网医院分别为3(2,4)人和5(4,7)人。仪器设备配置方面,原国网医院的质谱仪、CO 2培养箱、低温冰箱的配备率分别为33.1%(170/513)、89.1%(457/513)和75.4%(387/513),高于新入网医院[分别为4.8%(50/1 051)、65.4%(687/1 051)和51.4%(540/1 051), P均<0.001];在室间质评参评率和室内质控开展率上,原国网医院分别为78.4%(402/513)和93.8%(481/513),均高于新入网医院的19.2%(202/1 051)和61.4%(645/1 051)( P<0.001)。 结论: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检测能力、质量控制等环节均显示已参与CARSS监测工作的原国网医院各方面均优于新入网医院,参加监测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推动下,不断改进实验室能力,促进微生物检验学科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应用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技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应用自体心包主动脉窦成形技术治疗累及窦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北京阜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间,12例急性A型夹层累及窦部的患者,应用自体心包窦部成形技术行窦部重建。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1±13.0)岁。近期疗效评价包括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主动脉窦的变化情况;主动脉瓣的反流情况。结果:无术后死亡,体外循环时间(256.4±60.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95.0±52.5)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平均(19.9±3.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9.1±72.1)h,ICU时间(143.6±81.7)h;术后住院时间(12.8±4.1)天。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10~21个月)。窦部直径术前(36.7±5.8) mm,术后出院前(35.8±5.1)mm,随访中(35.7±5.9)mm,3个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主动脉瓣大量反流2例、中量反流1例、少中量反流3例、少量反流1例、微量反流1例;术后出院前少量反流2例、微量反流2例;随访中少量反流3例、微量反流1例。 结论:自体心包窦成形技术治疗累及窦部的夹层安全、有效,可减少近端吻合出血,增加耐久性,维持窦部的舒缩功能,近期结果满意,远期需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焦虑对雌性成年斑马鱼热耐受和游泳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秒前
为研究焦虑对鱼类热耐受和游泳能力的影响,以雌性成年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将实验鱼随机分为焦虑组和对照组,焦虑组通过2周慢性不可预测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stress,UCS)处理建立焦虑斑马鱼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测定两组实验鱼的焦虑行为相关指标、全身皮质醇及雌二醇水平,热耐受[临界高温(CTmax)、临界低温(CTmin)、致死高温(LTmax)和致死低温(LTmin)]及游泳能力(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Ucat).结果显示:焦虑组实验鱼的焦虑水平、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焦虑组实验鱼的CTmi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Tmin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实验鱼的CTmax、LTmax和Uca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2周UCS处理能建立焦虑斑马鱼模型,焦虑引起的雌性成年斑马鱼雌激素分泌减少可能对斑马鱼后期的繁殖产生消极影响;另外,焦虑降低了斑马鱼的低温耐受能力,可能与皮质醇水平升高和焦虑导致的体质下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