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园城市理念下建成区复合生态廊道识别与空间规划引导: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公园城市理念为建成区多元要素的复合利用提供了新模式,其中,生态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建成区各生态空间之间信息流动和物质交流的主要职能.本研究以兴趣点数据为数据源,在ArcGIS 10.2平台上识别沈阳市的生态(混合)空间并将其作为源地,再利用最小阻力模型和引力模型在阻力面上识别高阻力、中阻力和低阻力潜在生态廊道,最后根据潜在廊道分布特征提出空间规划引导策略.结果表明:2017-2022年间,研究区生态(混合)空间数量显著增加,生态阻力面呈向外扩张趋势且核心区阻力持续累积,高阻力和中阻力潜在廊道各增加1条,低阻力潜在廊道增加9条,但存在廊道网络结构单一、生态孤岛现象加剧以及阻力不断累积的问题.从公园城市理念出发,针对潜在廊道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强化复合空间廊道支撑体系的空间规划引导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6-2022年沈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水质变化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沈阳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2016-2022年对沈阳市9个涉农区县1 910个监测点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检测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采集水样3 820份,水样总体合格率为85.73%(3 275/3 820).2016-2022年水样合格率从67.46%提升至93.98%.不同年度、不同水期、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消毒方式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未达标指标为浑浊度(4.06%)、锰(3.82%)、总大肠菌群(2.88%)、肉眼可见物(1.44%)、硝酸盐(1.41%)、菌落总数(1.31%)、铁(1.15%)和色度(1.10%).结论 沈阳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逐年增高,需重点关注硝酸盐、氟化物、铁、锰、氨氮、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不合格指标,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引起重视,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EB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LIAISON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26 714例患儿血清中抗EBV衣壳抗原IgM(VCA-IgM)抗体、抗衣壳抗原IgG (VCA-IgG)抗体、抗核抗原IgG(EBNA-IgG)抗体及抗早期抗原IgG(EA-IgG)抗体。根据VCA-IgM、VCA-IgG及EBNA-IgG 3项主要抗体的检测结果判断EBV感染状态;对其中VCA-IgM单独阳性的患儿,4~6周后复查EBV抗体。结果:26 714例患儿中VCA-IgM抗体阳性2 963例(11.09%),VCA-IgG抗体阳性15 349例(57.46%),EBNA-IgG抗体阳性14 263例(53.39%)及EA-IgG抗体阳性731例(2.74%)。15 149例男童VCA-IgM、VCA-IgG、EBNA-IgG及E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 663/15 149例)、57.73%(8 745/15 149例)、53.49%(8 103/15 149例)及2.57%(389/15 149例),11 565例女童上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24%(1 300/11 565例)、57.10%(6 604/11 565例)、53.26%(6 160/11 565例)及2.96%(342/11 565例),不同性别患儿在4项抗体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CA-IgG及EGNA-IgG抗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 χ2=4 057.744、4 776.285,均 P<0.05),至14岁时,患儿VCA-IgG及EBNA-IgG的阳性率分别达到87.98%(1 317/1 497例)及88.78%(1 329/1 497例);三抗体联合检测显示,在VCA-IgM阳性的急性感染患儿中,以典型原发感染状态[36.38%(1 078/2 963例)]及原发感染恢复期或再激活状态[43.81%(1 298/2 963例)]为主;而VCA-IgG及EBNA-IgG双阳性的抗体组合模式占既往感染患儿的95.09%(12 777/13 437例)。在198例VCA-IgM单独阳性患儿中,有133例(67.17%)在复查时未发生血清IgG阳转。在所有就诊患儿中,无单独EA-IgG阳性患儿,而既往感染的患儿中3.19%(428/13 437例) EA-IgG阳性。 结论:EBV 4项抗体阳性率在男女患儿中无差异,其既往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体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和可靠的信息;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EA-IgG是诊断EBV既往感染再激活的一个重要血清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延长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相关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比较住院天数、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细菌感染情况、发热持续时间、肝损害及心肌损害情况等指标。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4.0±6.8)天和(18.4±5.9)天;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16.0±4.5)天和(12.3±4.4)天,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糖尿病组在细菌感染率、重症率、肝损害率及心肌损害率方面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OVID-19患者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延长以及住院时间延长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患者感染性角膜溃疡诊疗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41岁,因左眼视物不清2年伴耳鸣1个月余,于2021年4月19日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08,矫正视力0.8;双眼眼压均为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眼瞳孔正圆,瞳孔直径约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视野检查示可见生理盲点,全视野范围内各部位光敏感度正常。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头颅CT检查后诊断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行肿瘤次全切除术及放射治疗。术后6个月,患者因左眼视物不清伴分泌物增多及左耳胀痛2周,再次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指数20 cm;眼压19 mmHg,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中央可见4 mm×4 mm溃疡,荧光素钠染色阳性,前房可见积脓,眼后段结构窥不清(图1)。激光扫描角膜共焦显微镜示病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结膜囊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及真菌生长。角膜知觉检查显示左眼角膜知觉反射迟钝。耳鼻喉科医师会诊诊断为左中耳炎。临床诊断为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氧氟沙星眼膏(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1次/2 h点眼,头孢曲松钠3.0g 1次/d静脉滴注。治疗5 d后,患者眼部及耳部症状明显减轻,左眼角膜溃疡范围缩小至3 mm×3 mm(图3A、B),前房积脓消失。停用全身抗感染药物,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1次/2 h点眼并佩戴角膜绷带镜。持续治疗5 d后检查发现左眼角膜上皮缺损持续不愈,予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1:1约0.2 ml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行左眼角膜羊膜覆盖术。术中将羊膜覆盖全角膜,于角膜缘进行间断缝合。术后1 d,羊膜贴敷紧密,角膜缘无渗出及分泌物(图4A)。术后1周羊膜贴敷紧密、无溶解,拆除缝线(图4B)。术后2周羊膜仍覆盖角膜,未见溶解迹象(图4C)。术后1个月检查发现溃疡病灶愈合并呈片状云翳,球结膜中度充血,角膜缘上方可见一新发1.5 mm×1.5 mm角膜溃疡灶,前房下方积脓(图4D);压迫泪囊区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自下泪小点溢出,泪囊区皮肤无红肿和压痛;结膜囊分泌物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综合诊断为左眼泪囊炎、左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左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左中耳炎。给予全身头孢曲松钠3.0 g 1次/d静脉滴注,局部氧氟沙星眼膏、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1次/2 h点眼抗感染治疗,治疗5 d后行左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年角膜溃疡已形成角膜云翳(图5),泪道冲洗通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步法治疗严重急性期圆锥角膜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31岁,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1 d"于2020年5月9日至山东潍坊眼科医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0.8;眼压右眼8.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结膜充血(+),角膜中央及下方可见6 mm×7 mm大小的水肿区,水肿区前凸变薄近穿孔,前房深度适中,眼内窥不入,见图1A;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初步诊断为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期(右眼)。入院后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 (见图1B)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 (见图1C),二者均表现为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回声不连续;基质层局限性增厚;相应部位的基质层形成大小不等的垂直裂隙,与前房沟通,基质层厚度菲薄,未见明确穿孔。AS-OCT影像显示角膜上皮完整,上皮下积液。入院后给予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公司)滴右眼7次/d,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滴右眼2次/d(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加替沙星凝胶滴右眼每晚1次(沈阳兴齐公司)。综合分析患者眼部情况,入院1 d后局部麻醉下行"右眼角膜热塑成型"术,术后1 d见右眼下方角膜水肿区较前减轻,但仍见大片基质水肿区(见图2A);行AS-OCT检查示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回声不连续,基质层厚度减轻(见图2B)。术后5 d见右眼角膜基质水肿范围较术后1 d未见明显减轻,根据患者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及基质水肿的范围,行"右眼角膜基质水肿区缝合+前房注气术(无菌空气)",术后角膜水肿区密闭性良好(见图2C),后弹力层复位(见图2D)。术后6个月,右眼角膜下方形成大片状斑翳(见图3A),术后1年视力恢复至0.3,最佳矫正视力(BCVA)0.5,右眼角膜内皮镜示右眼内皮细胞局部计数约1 550个/mm 2。术后2年角膜内皮细胞局部计数约1 260个/mm 2(见图3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近视青少年单眼角膜塑形术后脉络膜厚度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并探讨脉络膜在延缓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26例(52眼),将配戴角膜塑形镜眼作为观察组,另一眼未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的眼轴长度和脉络膜厚度。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改变以及组间眼轴长度、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值。 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观察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增厚( P<0.05),对照组各位点脉络膜厚度均较前变薄( P<0.05)。2组之间戴镜前后各位点脉络膜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眼轴长度均较前增长( P<0.05),观察组眼轴长度增长量为(0.09±0.15)mm,对照组为(0.26±0.16)mm,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24, P<0.001)。 结论::对于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使脉络膜增厚,眼轴长度增长减缓,这可能是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旁肌的影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在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明确诊断为L 4,5节段并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年龄为(61.63±8.42)岁(范围44~82岁),身体质量指数(24.07±3.17)kg/m 2;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年龄(59.67±12.89)岁(范围31~80岁),身体质量指数(25.29±3.48)kg/m 2;健康对照组选取门诊体检健康成人30名,年龄(58.33±7.36)岁(范围52~83岁),身体质量指数(25.72±2.58)kg/m 2;三组均为男性。选取所有患者L 3,4、L 4,5、L 5S 1节段椎间盘水平的轴位MRI,应用盛京医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深度学习自动分割测量系统测量被选取图像中多裂肌横截面积(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MM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rector spinaecross sectional area,ES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multifidus muscle fatty infiltration rate,MMFIR)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erector spinaefatty infiltration rate,ESFIR),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三组多裂肌、竖脊肌的影像学参数,再采用LSD- t检验对各节段椎旁肌影像学参数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三组的年龄( H=5.303, P>0.05)、身体质量指数( F=2.267, 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性别均为男性。多裂肌横截面积在L 3,4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增加189.11 mm 2( P=0.010);在L 4,5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205.52 mm 2( P=0.002),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减少184.14 mm 2( P=0.006);在L 5S 1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减少174.93 mm 2( P=0.018),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406.06 mm 2( P<0.00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231.13mm 2( P=0.002)。竖脊肌横截面积在L 4,5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398.70 mm 2( P=0.006);在L 5S 1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减少500.02 mm 2( P<0.00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455.37 mm 2( P<0.001)。退行性腰椎滑脱组L 3,4节段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4.96%( P=0.001),退行性腰椎滑脱组L 5S 1节段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减少5.41%( P=0.004),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L 5S 1节段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5.02%( P=0.008)。 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组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患者各节段椎旁肌横截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退行性腰椎滑脱组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较为明显,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患者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沈阳地区4 537例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和分析沈阳地区4 537例足月新生儿使用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检查系统(Ret-CamⅢ)行眼病筛查的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进行新生儿眼病筛查的足月新生儿4 537例的临床资料。所有足月新生儿均使用Ret-CamⅢ对眼前段及眼底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对筛查结果异常的患儿进行治疗和随诊,并对筛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 537例新生儿中,共3 276例(72.21%)足月新生儿初筛通过,1 261例(27.79%)初筛未通过,眼前段异常252例(5.55%),眼底异常1 700例(37.47%)。眼前段异常中最多见的为瞳孔残膜(76例,1.68%),最少见的是先天性白内障(3例,0.07%);眼底异常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720例,15.87%)、视网膜周边白色病灶(661例,14.57%)、类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91例,2.01%)、视网膜脱色素改变(88例,1.94%)及杯盘比大(73例,1.61%)。结论::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中大部分初筛通过,未通过的新生儿眼病以眼底异常为主,最常见的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沈阳市医养结合机构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沈阳市医养结合机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方法:采集沈阳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提供的2019年共273家提供养老服务机构的核定床位数、利用床位数、入住人次数等信息,以及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对28家不同类别医养结合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访谈,了解机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困难。对数据进行中位数、四分位数等描述性分析。结果:沈阳市人口重度老龄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7%。截至2019年年底,沈阳市共设养老床位约4.5万张,其中医养结合机构床位约4.3万张,利用床位2万余张,床位利用率仅为46.5%。结论:建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医养结合护理专业队伍,建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开展安宁疗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