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中云南松林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沉降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开展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研究,可为理解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元素循环和养分限制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云南松林为对象,于2019年开始进行氮沉降模拟试验,设置对照(CK,0g N·m-2·a-1)、低氮(LN,10 g N·m-2·a-1)、中氮(MN,20 g N·m-2·a-1)、高氮(HN,25 gN·m-2·a-1)4个处理,于2022年9月采集土壤样品(分为0~5、5~10、10~20 cm 土层)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以及碳氮磷获取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土壤有机碳含量、C∶N和C∶P,降幅分别为6.9%~29.8%、7.6%~45.2%和6.5%~28.6%;促进了土壤全氮含量和N∶P,增幅分别为10.0%~45.0%和19.0%~46.0%;对土壤全磷含量则无显著影响;除土壤C∶N和C∶P外,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均在0~5cm 土层最高.MN和HN处理显著抑制了土壤MBN,降幅为11.0%~12.7%,氮沉降下土壤MBC和MBP及相关计量比无显著变化;0~5 cm 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土层.氮沉降显著抑制了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降幅为14.5%~16.2%和48.7%~66.3%);HN处理促进了 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幅68.0%),但抑制了土壤酶化学计量碳氮比和氮磷比(降幅95.4%和88.4%);LN和MN处理促进了 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幅68.3%~116.6%),但抑制了土壤酶化学计量碳磷比(降幅14.9%~29.4%);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微生物养分与矢量角度(表征微生物氮或磷限制)均呈显著负相关,而矢量长度(表征微生物碳限制)与矢量角度始终呈显著正相关,代表微生物碳限制与磷限制之间协同促进.氮沉降在缓解云南松林微生物氮限制的同时逐渐向磷限制转变,此外,研究区还受到微生物碳限制,且微生物碳和磷限制的关系呈正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常用缩略语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体重指数(BMI)血尿素氮(BUN)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脑脊液(CSF)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红细胞沉降率(ESR)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最低抑菌浓度(MIC)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聚合酶链反应(PCR)药效学(PD)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血小板(PLT)结核菌素试验(PPD)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总胆红素(TB)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白细胞(WB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应用离子吸收动力学方法比较鹿蕊地衣对不同氮素的吸收能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大气氮沉降增加影响着陆地植被群落结构与功能.非固氮型地衣主要依赖大气沉降的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因此,成为大气氮沉降的生物指示器,但地衣对这两种无机氮的吸收能力差异尚不清楚,这严重限制了利用地衣氮含量解译大气氮沉降水平的准确性.本研究以鹿蕊地衣为对象,在光照和避光条件下对鹿蕊地衣进行单独铵根(NH4+)或硝酸根(NO3-)添加以及NH4+和NO3-按不同比例混合添加处理,分析地衣氮吸收能力差异.结果表明:鹿蕊地衣对NH4+和NO3-的吸收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并呈Michaelis-Menten曲线特征.鹿蕊地衣偏好吸收NH4+,NH4+的亲和力和吸收效率均高于NO3-;随着NH4+与NO3-混合比例的增加,鹿蕊地衣吸收NO3-的速率和总量降低,但吸收NH4+的速率基本不受影响,这表明NH4+增加会抑制鹿蕊地衣对NO3-的吸收能力.避光显著降低鹿蕊地衣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和效率,但对鹿蕊地衣NH4+吸收能力的影响较小.本研究揭示了地衣具有喜NH4+和亲NH4+的氮吸收策略,因此,在利用地衣监测大气氮污染水平及评价大气氮沉降对地衣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时需要考虑大气无机氮沉降的主要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稻田是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大气CO2浓度升高(e[CO2])对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阐明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对稻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 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碳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活性、丰度、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梳理了 e[CO2]背景下不同微生物过程在稻田CH4减排中的作用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总体而言,不同e[CO2]平台类型、熏蒸年限、浓度梯度以及增加方式均对稻田CH4排放有着一定影响.e[CO2]促进了稻田CH4排放,但会随着CO2熏蒸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说明稻田CH4排放相关微生物对e[CO2]具有一定适应性;e[CO2]对稻田CH4排放的促进作用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骤增处理可能会高估稻田CH4排放.e[CO2]对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e[CO2]提高了产甲烷菌、甲烷好氧氧化菌和厌氧氧化菌活性及主要功能微生物丰度;e[CO2]使甲烷氧化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发生显著改变,但对产甲烷菌和甲烷厌氧氧化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影响不大.最后,本文对未来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1)可综合探究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产甲烷过程、甲烷好氧和厌氧氧化过程的影响,以更好地揭示气候变化对稻田CH4排放的机理;2)应在长期条件下探究e[CO2]对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将更为真实、准确;3)需进行多尺度(时间和空间)、多要素(CO2浓度、温度、大气氮沉降和水分管理措施)以及多方法(观测、数据与模型相结合)等综合研究,以有效降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稻田CH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过程对e[CO2]响应评估的不确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湿热蕴结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AGA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各48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痛风克颗粒(每次1袋,3次/d,口服)、中医外治法(1次/d)、移动性延续护理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积分、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与负性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情况,监测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试验组45例、对照组47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63.8%(30/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关节触痛度、关节肿胀度、关节活动受限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关节疼痛度、关节触痛度、关节肿胀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UA、ESR、CRP、PLR水平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UA、ESR、CRP、P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ESCA、GSES、SAS显著改善(P<0.05,P<0.01);对照组ESCA显著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ESCA、GSES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风克颗粒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AGA疗效显著,可降低UA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具有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折患者血清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该院进行骨关节置换术的骨折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未感染组(n=17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GAL、钙卫蛋白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比例、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而白蛋白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组血清NGAL、钙卫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GAL、钙卫蛋白、ESR、合并糖尿病是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血清白蛋白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NGAL、钙卫蛋白、二者联合诊断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13、0.934,二者联合优于血清NGAL、钙卫蛋白各自单独诊断(Z=2.720、2.357,P=0.007、0.018).结论 血清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对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具有较优的诊断效能,对临床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0d是否再入院,分为未入院组269例和入院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对30 d再入院的评估价值,以决策曲线分析法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预测30 d再入院的实用价值.结果 入院组长期氧疗占比、CAT评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未入院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PaO2、GNRI显著低于未入院组(均P<0.05)o GNRI按四分位数分组,Q4 组、Q3 组、Q2 组、Q1 组再入院率分别为 4.94%(4/81)、6.17%(5/81)、23.46%(19/81)、33.33%(2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氧疗、FEV1%pred、CAT评分、GNRI为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长期氧疗、CAT评分和FEV1%pred混杂因素前后,GNRI Q3、Q4者再入院风险显著降低(均P<0.05),且OR值呈降低趋势(P<0.05).GNRI单独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AUC为0.819(95%CI:0.773~0.860),校正混杂因素后AUC为0.858(95%CI:0.815~0.894),校正前后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GNRI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风险的净获益率为0.04~0.61,校正混杂因素后为0.05~0.70.结论 GNRI为AE-COPD 患者3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表现为背部溃疡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诊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23 岁,颜面躯干四肢红斑丘疹 5 年,背部溃疡 1 个月.皮肤科检查:面部可见萎缩性瘢痕,躯干四肢可见散在红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背部散在溃疡,溃疡面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1∶160,24 h尿蛋白 1.632 g,红细胞沉降率(ESR)50 mm/h;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部分细胞内水肿,真皮内胶原纤维增生,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基底膜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 呈线状沉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逐渐减量后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腔积液红细胞沉降率、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27对结核性胸膜炎预后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分析胸腔积液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R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无锡五院收治的18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46)和预后不良组(n=38).收集并记录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对可能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对不良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组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胸腔积液细胞数、胸腔积液蛋白总量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以及胸腔积液细胞数、胸腔积液蛋白总量进入回归模型(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水平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852、0.892(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ESR、TGF-β1、IL-27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预后,从而为患者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淋巴细胞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严重感染的关系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SLE患者继发感染和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探究淋巴细胞亚群与SLE继发严重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SLE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LE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临床数据的差异;比较SLE患者感染组、非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使用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比较SLE患者严重感染组、非严重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再采用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即ROC曲线),分析其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临界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 382 名SLE患者,发生感染的患者有 94 名,感染发生率为 24.6%.其中,严重感染为 4.5%.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占 43.7%;其次是上呼吸道,占 13.6%.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占 64.9%;其次是病毒,占 12.8%.与非感染组相比,SLE患者感染组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B细胞和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SLE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C反应蛋白(P=0.012)、白蛋白(P=0.005)以及激素用量(P=0.026).与SLE患者非严重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严重感染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K细胞(P=0.039,P<0.05)和红细胞沉降率(P=0.037,P<0.05)是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NK细胞诊断SLE继发严重感染临界值为 18 个/μL,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3.2%和 77.8%.结论 从SLE病例数据分析,SLE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白蛋白的减少、激素用量增加和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外周血NK细胞减少是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对SLE患者继发严重感染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