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本草纲目》探讨古代医家用水思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以《本草纲目·水部》为主,从源出、地域、态势、时令、五性、五味等方面,阐述了医家临证取水所形成的各种思路.从内治、外治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梳理《本草纲目》中临证用水的经验,一是将水的内治特色归纳为调理虚实宜用千里水、东流水、甘澜水等,清热解毒用性甘寒的腊雪、井华水、半天河水等,通调水道可采用顺流水、逆流水、洄澜水等;二是从洗、泡、敷、淋、熨等方面,总结了外治方面的主要方法;三是梳理了预防保健方面的各种认识.注重水在临证中的功用,有益于当下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5-2018年济南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氟化物含量时空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济南市农村饮用水氟化物含量时空特征。方法:2015-2018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济南市7个涉农区(县)所有乡镇(街道)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对水氟进行时间,地区,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章丘区、济阳区、商河县、历城区、长清区)与非流行区(平阴县、天桥区),水期类型(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类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源类型(浅井水、深井水、江河水及水库水)的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8年共采集水样1 638份,水氟中位数为0.400 mg/L,范围为0.002 ~ 2.700 mg/L,不同年份水氟(0.400、0.430、0.490、0.360 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33.907, P < 0.01)。水氟总超标率为5.49%(90/1 638),有3个区存在水氟超标情况,分别为济阳区[26.11%(59/226)]、章丘区[6.12%(30/490)]、历城区[0.53%(1/188)]。流行区(1 398份)水氟中位数为0.420 mg/L,非流行区(240份)为0.320 mg/L,流行区水氟明显高于非流行区( Z =-6.490, P < 0.01);流行区水氟超标率为6.44%(90/1 398),非流行区无水氟超标情况。枯水期(819份)、丰水期(819份)水氟中位数均为0.400 mg/L。出厂水(392份)水氟中位数为0.320 mg/L,末梢水(1 246份)为0.450 mg/L,末梢水水氟高于出厂水( Z =-6.881, P < 0.01)。浅井水、深井水水氟超标率分别为31.76%(47/148)、3.82%(43/1 126),江河水及水库水无水氟超标情况。 结论:济南市农村饮用水氟化物存在超标现象,水氟超标主要集中在济阳区。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区水氟高于非流行区,末梢水水氟高于出厂水,以浅井水和深井水为水源的饮用水存在水氟超标情况,应持续开展居民饮用水氟化物含量的普查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城市对海口市南渡江的微生物群落及其毒力因子与抗生素耐药基因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河流流经海口市前后河水中细菌菌群结构、抗生素耐药基因组和病原菌毒力基因组的变化,及其传播扩散模式。方法:从流经海口市前的南渡江上游至南渡江入海口划分前、中、后段3个研究区域,每个区域选择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平行采集6份样本并混合为1份,每份3 L。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和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获得相关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前、中、后3段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信息。运用主坐标分析、普氏分析和曼特尔检测等方法分析样本间菌群分布差异以及传播模式相关性。结果:随着河水流经海口市,微生物的α多样性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变形菌门在前、中、后段的细菌群落中均占据主导地位,中、后段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前段。抗生素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多样性和丰度在前段均处于较低水平,流经海口市后,均明显升高。同时,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水平传播在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扩散中发挥较大作用。结论:城市化对河流中的微生物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产生显著影响。在海口市南渡江,河流流经城市受纳了人群排出的抗生素耐药菌和病原相关细菌,同时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在细菌中的富集,显示了城市人群排出的抗生素耐药菌和病原菌对环境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威胁。流经城市前后微生物组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组的比较,也可成为有价值的抗生素耐药扩散监测预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起食用被污染田螺引起的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处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一起因食用被污染田螺引起的霍乱疫情进行流调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为霍乱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广州市白云区医疗机构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辖区内腹泻病例搜索,对霍乱疫情涉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物和可能污染环境样本并开展溯源排查。结果:本次疫情病原体为非产毒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涉及确诊病例1例,病例表现为腹泻、稀水样便。现场流调推测可疑饮食史为外带田螺,应急监测采样102份(密接人群肛拭子13份,水产品29份,外环境46份,污水3份,江河水样本11份),其中阳性11份(污水3份,田螺3份,田螺售卖档口外环境涂抹5份),结果均为非产毒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结论:本起疫情为霍乱弧菌O1群引起的散发疫情,经流调溯源确定传染源为被污染田螺,传播途径为田螺未加工熟透,经食用后引起发病。本次处置提示对霍乱的高效监测能及时发现并有效阻断霍乱疫情的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年宁夏五县区生活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解宁夏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原州区和盐池县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含量.于2020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共采集水样78份,检测其游离余氯,三卤甲烷、卤乙酸及三氯乙醛8种消毒副产物及游离余氯的浓度,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液氯作为消毒剂的县(区)游离余氯的合格率高于以次氯酸钠为消毒剂的县(区),以黄河水为水源的水样中三卤甲烷高于深井和水库水,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水样卤乙酸高于深井和黄河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合格指标为游离余氯、三氯乙醛和三氯乙酸,提示供水管网工作人员应根据所用消毒剂的特点结合消毒设施确定消毒剂投加量,不同水源水处理工艺要有差异,提升消毒剂余量和消毒副产物合格率,确保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梁滩河治理工程净化效果及其增温潜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明确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为生物生态工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以梁滩河治理工程为对象,在分析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上,采用顶空法和静态箱法探究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规律.结果 组合工艺对氨氮(NH4+-N)去除率常年稳定在90%以上,出水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对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良好,基本达到V类标准.组合工艺排放的温室气体以CO2为主,且气体释放量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暖季高于寒季.暖季增温潜势(GWP)达2.00×104g/d,是寒季GWP的2.10倍.N2O、CH4和CO2年平均释放量分别为2.61、70.64和1.77× 104mg/(m3·d).结论 "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能实现功能互补,在受污染河水处理中可以综合实现污染物高效净化和温室气体减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地区水域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污染调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城市、乡镇的水源水、出厂水及污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污染情况,为医疗卫生、水利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5年12月-2023年3月以广西地区珠江流域、红河流域、桂南沿海诸河的9条江以及中部3个县的18个镇为采样点,使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12-2023)中的多孔海绵滤膜模块采样及快速淘洗步骤对原水和出厂水进行采集并做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检测,同时对水厂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检测39份出厂水中的水质相关指标,包括色度、浊度、pH、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和氨氮.结果 采集水样193份,隐孢子虫检出率为17.6%,贾第鞭毛虫检出率为14.5%;39份出厂水的其他水质检测指标超标率情况,色度为5.1%,浊度为2.6%,pH为5.1%,菌落总数为10.3%,总大肠菌群与耐热大肠菌群均为15.4%,耗氧量为5.1%,氨氮为10.3%,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未超标.隐孢子虫与原水氯化物(r=-0.35,P<0.05)、原水硫酸盐(r=-0.34,P<0.05)、原水溶解性总固体(r=-0.45,P<0.05)、原水总硬度(r=-0.38,P<0.05)成负相关,与出厂水菌落总数(r=0.38,P<0.05)、原水浊度(r=0.34,P<0.05)成正相关;贾第鞭毛虫与原水溶解性总固体(r=-0.32,P<0.05)、原水总硬度(r=-0.39,P<0.05)、出厂水总硬度(r=-0.35,P<0.05)、出厂水pH(r=-0.35,P<0.05)成负相关,与出厂水菌落总数(r=0.34,P<0.05)成正相关.结论 调查地区的部分原水和出厂水受到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污染,山泉水、水库水、江河水和地下水均有受到污染的风险,完善的水厂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多雄藏布河水中溶解态砷的来源及其衰减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青藏高原地区部分河水As含量异常,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潜在威胁.为了进一步查明高原地区河水中As的来源及其衰减机制,本研究采集了多雄藏布流域11件河水样品,3件热泉样品,2件湖水样品和1件雨水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As含量.结果表明:热泉样品中As的质量浓度高达9000 μg·L-1以上;两件湖水样品的As浓度分别为14.1和93.8 μg·L-1;河水样品的As浓度为0.83~177 μg·L-1(平均值45.5μg·L-1),其中64%的样品超过10 μg·L-1;而雨水样品的As浓度低于0.1 μg·L-1;富As热泉是研究区河水溶解态As的重要来源,其他来源贡献较小;从上游至下游,稀释作用、河流悬浮物或沉积物对As的吸附和共沉淀作用是河水溶解态As自然衰减的重要机制;这些相对富集As的悬浮物或沉积物随河流搬运至下游沉积,可能会导致下游地区沉积物及地下水中As含量异常,进而影响当地居民饮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青藏高原典型小流域水分交换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青藏高原水分循环研究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流域尺度内水分运移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δ2H和δ18O)研究了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海北站)的典型流域内的降水、浅层地下水、中层地下水、沼泽水、泉水、河水、湖水和土壤水的时空变异,利用MixSIAR模型定量分析各水体的水分来源与交换.结果表明:海北站小流域不同水源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湖水和降水同位素值变幅大于其他水体,湖水同位素富集程度高于其他水体;浅层地下水(3 m)是小流域水源涵养发挥的重要调节库,泉水是浅层地下水的地表表现形式;土壤水是小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体,是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3 m)-中层地下水(20 m)垂向交换的过渡,土壤水、浅层地下水通过横向径流向河流、沼泽进行水分补充.本研究可为高寒小流域水文模型的优化和水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2012-2023年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了解O1/O139群霍乱弧菌在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中的污染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23年每年5-10月,对梧州市各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水产品和养殖池水随机采样,并定点采集易受污染的池塘水、江河水.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012-2023年梧州市共监测水产品和水体4 844份,共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53份,总检出率为1.09%.其中水产品监测3 020份,检出率为1.42%(43/3 020),水体监测1 824份,检出率为0.55%(10/1 824),水产品和水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6,P<0.05).不同月份的水产品霍乱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3,P<0.05),其中9月的检出率较高(3.54%,12/339),7月的检出率较低(0.68%,4/588).不同类型水产品和水体的霍乱弧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8、15.752,P均<0.05);水产品中蛙类检出率较高(10.27%,23/224),水体中养殖池水检出率较高(2.43%,7/288).检出的53株菌株中,O1群小川型22株,O1群稻叶型24株,O139群7株;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 梧州市水产品和水体均存在霍乱弧菌污染,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力度,及时掌握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严防霍乱疫情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