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的RPA-CRISPR/Cas13a荧光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并建立非专业实验室场景下恒温、快速及简便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RNA(crRNA),建立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结合CRISPR及其相关蛋白13a(CRISPR-Cas13a)的反应体系,采用自配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核酸快速提取试剂提取样本全基因组,并结合荧光法实现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判读.结果 利用副溶血性弧菌菌株ATCC 17802和其他3种非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和梅氏弧菌)以及3种临床上常见腹泻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RPA-CRISPR/Cas13a荧光法的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特异性为100.00%;对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进行倍比稀释并检测,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2 copies/μl.最后,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野生型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检测结果与TaqMan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TaqMan-qPCR)检测结果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针对toxR基因的RPA-CRISPR/Cas13a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结果判读可视化等优点,为非专业实验室场景下的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提供了较好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河流弧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建立河流弧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并制定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并筛选河流弧菌核酸阳性和阴性临床分离株样本,建立河流弧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使用不同试剂对参考品进行协作标定,并对参考品稳定性和均匀性进行考核.结果 河流弧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由20份样本组成,包括8份阳性参考品P1~P8、10份阴性参考品N1~N10、1份检测限参考品L和1份重复性参考品R,L经菌落计数法测定浓度为1×108 CFU/mL.国家参考品的质量标准为阳性符合率8/8,阴性符合率10/10,检测限要求1:104稀释或更高浓度时应均为河流弧菌阳性,重复性要求对稀释后的两个浓度水平的Ct值的变异系数(CV,%)均不大于5.0%.经过随机抽样检测,参考品均匀性符合要求,在2~8℃冷藏条件、室温放置7天均未影响参考品稳定性.结论 本研究研制了河流弧菌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并制定了其质量标准,可用于相关定性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一起由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报告一起因交叉污染所致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 共有720人就餐, 出现食物中毒共24人, 罹患率为3.33% (24/720), 对44份可疑食物样品和24份肛拭样本检测发现, 其中检出河流弧菌阳性2例, 检出率为8.33%, 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2例, 检出率为50.00%.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及现场卫生状况, 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原因是食用了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 食物污染是食堂晚餐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所致.结论 此次暴发事件是食用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河流弧菌作为本地区首次被检出的一种致病弧菌, 应引起足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济宁市淡水产品养殖链条中致病性弧菌分布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济宁市淡水产品养殖链条中致病性弧菌分布情况. 方法 2016-2018年采集济宁市淡水产品及养殖链条环境样品488份,依据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国家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等进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河流弧菌的检测. 结果 济宁市淡水产品及养殖链条环境产品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总检出率分别为23.98%(117/488)、14.96%(73/488)和0.20%(1/488),未检出溶藻弧菌和河流弧菌;养殖链条中的鱼类、螃蟹类、环境(饲料、水藻、鱼苗、粪便、手)、水体、水底沉积物弧菌检出率分别为52.08%(75/144)、13.64%(6/44)、29.17%(7/24)、43.29%(71/164)和28.57%(32/112).霍乱弧菌在鱼类样品中的检出率较高,为37.50%(54/144),117株霍乱弧菌血清型鉴定均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xAB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在水体中的检出率较高,为21.95%(36/164),对73份样品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tlh基因、tdh和trh毒力基因检测,tlh+ tdh-trh+和tlh+tdh-trh-携带率较高,分别为46.58(34/73)、42.47%(31/73). 结论 济宁市淡水产品养殖链条中致病性弧菌主要分布在水体及鱼类中,且均为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致病风险较低;副溶血性弧菌trh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有潜在的致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2017年湖州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检出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湖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以及病原菌的流行情况,为当地食源性疾病的防控、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浙江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收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017年共1 098份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常规培养、血清凝集、PCR毒力基因检测分析.结果 1 098例食源性腹泻患者,共检出阳性333例,阳性率为30.3% (333/1 098),其中分离到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9株,占47.7%(159/333);副溶血性弧菌76株,占22.8%(76/333);嗜水/豚鼠气单胞菌51株,占15.3%(51/333);沙门菌属45株,占13.5%(45/333);河流弧菌2株,占0.6% (2/333),未分离到志贺菌属及霍乱菌属.6月-9月为疾病高发时间,21岁~40岁年龄段为疾病高发人群.结论 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病原菌检出种类较多,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阳性检出率较高;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龄段分布,与周边城市有所不同,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应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江河入海口水体中致病性弧菌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我国东部沿海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弧菌分布以及不同季节弧菌种类的差异,为致病性弧菌环境检测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别在2019年8月和2020年1月,在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4个监测地市分别挑选2条河流,在入海口采集水样,进行弧菌分离培养,每份水样挑选30个疑似弧菌菌落,通过微生物质谱仪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海域、不同季节的弧菌分布特征.结果 在山东省烟台市、浙江省慈溪市、河北省沧州市和广西自治区防城港市4个监测地市进行水样采集,共采集水样32份,经分离纯化培养,共得到菌株960株,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鉴定,最终鉴定出弧菌562株,其中副溶血弧菌211株(占22.0%)、霍乱弧菌172株(占17.9%)、溶藻弧菌124株(占12.9%),其余弧菌8种共55株(占5.7%).4个海域弧菌优势弧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黄海(山东烟台)、东海(浙江慈溪)以霍乱弧菌为主,渤海(河北沧州)以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为主,南海(广西防城港)以副溶血弧菌为主.夏季分离弧菌优势菌株为霍乱弧菌,共148株,占该季节全部分离弧菌的30.8%;冬季分离弧菌优势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共65株,占该季节全部分离弧菌的13.5%,夏季、冬季分离的优势弧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东部沿海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弧菌分布存在海域和季节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8年广州地区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调查及其毒力基因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4种致病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在广州地区水产品中的污染状况及其毒力基因特征,为广州地区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致病性弧菌的检测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和检验.结果 2018年广州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47.22%,102/216)最高,其次分别为溶藻弧菌(36.11%,78/216)、创伤弧菌(8.80%,19/216),河弧菌检出率最低(6.48%,14/216),4种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134,P<0.05).在动物性淡水产品和动物性海水产品中,溶藻弧菌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2,P<0.05).溶藻弧菌在动物性淡水鱼和动物性海水鱼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09,P<0.05).对10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发现,2株菌株表达tdh基因,所有的分离株均表达tlh基因,均不表达trh基因.结论 广州地区水产品受到致病性弧菌污染严重,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应加强监测,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5至2020年湖州市食源性腹泻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2015至2020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食源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给当地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4,171例腹泻患者的病例病例资料,并对细菌培养、鉴定进行分析,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统计分析.结果 4,171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出阳性菌株853株,阳性率为20.45%,阳性菌株分别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嗜水/豚鼠气单胞菌、沙门菌、霍乱弧菌(非O1、非O139群)、河流弧菌.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8.75%)最高.腹泻患者的年龄、病原菌分布均存在差异,在每年的5月份检出率开始升高,7月至9月到达最高峰,12月至次年2月检出最少.结论 结合该地区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进行科学防控,有助于降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深圳市东南部近岸海水致病性弧菌及药物敏感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深圳市东南部近岸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选择大鹏半岛近岸海域2个采样点采集海水水样,进行致病性弧菌检测和1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海水水样160件,阳性63件,检出率为39.4%.检出致病性弧菌6种83株,其中,溶藻弧菌占45.8%(38/83),副溶血性弧菌占36.1%(30/83),河流弧菌占10.8%(9/83),创伤弧菌占3.6%(3/83),拟态弧菌占2.4%(2/83),麦氏弧菌占1.2%(1/83);其对青霉素类药物氨苄西林的敏感率最低,仅为4.8%,对环丙沙星、呋喃妥英、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的敏感率均>90%,在第二、三代头孢类抗菌中,对头孢曲松的敏感率较高为92.8%,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达100%.提示深圳市东南部近海海水致病性弧菌种类呈现多样性,菌株以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率高,应加强当地致病性弧菌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